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 格式:docx
- 大小:16.58 KB
- 文档页数:2
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资源之一,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水资源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各类水体(地下水、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及其水质、水量、水效、水文等要素。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用于饮用、农业、工业、发电、生态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解决人口用水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用水量不断增加,人口密度大容易造成水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
如果水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会给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
(2)解决工业用水问题。
在工业生产中,用水量较大,其中很多工业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缺乏水资源,很多工业过程将无法进行,造成工业发展受阻。
(3)推动经济发展。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科学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发展旅游业、渔业等。
(4)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水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态修复、水生态保护等工作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虽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生态破坏。
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大量的水电站、水库建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改变流域生态、生境结构及生态功能。
河流的河岸丰茂和河底生物环境会被破坏,植物的分布范围会发生变化,动物的生存环境会受到破坏,成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2)水质污染。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物质很容易进入水体,如农业、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增加了水资源再生的难度,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存在威胁。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资源。
在地球上,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也日益严重。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必要手段。
在农业方面,灌溉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
通过修建灌溉渠道、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增加粮食产量。
在工业领域,水资源被广泛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清洗、制造等环节。
合理规划工业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水资源,供水系统的建设和优化,能够确保居民用水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表水供应不足,人们过度依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甚至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此外,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果规划不合理,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河流的生态流量,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水资源的保护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水污染的治理。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对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城市要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其次,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来节约用水,比如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
对于企业来说,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农业方面,发展旱作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也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另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然而面临着日益紧张的现状。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应综合考虑水的规模、质量、分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行的措施。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
有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提供可靠的饮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水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利用水资源,才能满足人民对水的需求。
2. 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灌溉系统、推广高效灌溉技术以及建设水利设施,可以实现农业用水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科学合理的调度灌溉水源、采用适宜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用水量并提高用水效益。
3. 工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净化、再利用以及循环利用是工业用水的关键技术。
加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提高水的再利用率,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商业服务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
通过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推广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用水管理,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保护水资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保护水源地、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以及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
只有坚决保护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才能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总结: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解决饮水安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等问题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应该合理规划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加强用水管理以及保护水资源,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分析一、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的存量较少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全国年降水总量为*****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从时间上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春季的降雨量都相对较少,夏季以及秋季的降雨量相对充沛,每年5月份到9月份的降水量大致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还会出现暴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降雨量所占的比重就更大,而十月到次年的四月经常会出现冬春连旱的天气。
(三)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水资源同人口以及耕地的分布非常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严重影响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四)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首先是污水排放,各种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主要江河湖泊等流域的水质,其污染程度大有越来越严重之势。
污染的严重程度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不少的污水排放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对污水治理的能力,这一类企业还大量存在,每年由于偷排造成的水质污染事件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巨大的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严重影响着城市周边的水域。
第一章 绪论1.1 水资源定义及特点水资源定义及特点(1) 定义:广义上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产中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狭义上狭义上 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2) 特点:a 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 b 循环性与再生性循环性与再生性 c 稀缺性稀缺性 d 分布不均匀分布不均匀 e 利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样性和综合性 f 利害双重性利害双重性 g 公共性与非公共性公共性与非公共性 h 水资源利用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特点:天然水体不仅是供体,往往也是污废水的受纳体。
经济性及其特点:天然水体不仅是供体,往往也是污废水的受纳体。
1.2 (1)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关系:)水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关系:自然循环是水资源获得再生的重要途径,但当人工侧支循环影响强度足够大时,就会引起天然水文循环时空分布的秩序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会引起天然水文循环时空分布的秩序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引起流域尺度上的一系列资引起流域尺度上的一系列资源,生态和环境效应,只是水资源在局部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量与质的衰退现象,形成特有的水量消耗和水质劣变规律,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特有的水量消耗和水质劣变规律,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在自然循环的同时,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人工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自然性已深深地打上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烙印。
烙印。
(3) 水的健康循环:水的健康循环:在水的社会循环中,在水的社会循环中,遵循水的自然运动的规律,遵循水的自然运动的规律,遵循水的自然运动的规律,合理科学的使用水资源,合理科学的使用水资源,合理科学的使用水资源,同时将使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经过再生净化,使得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环不损害水的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从而维护或恢复城市乃至流域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水资源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但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还是相当有限的。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做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人类需要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指导思想,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繁衍、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水,包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在人类活动中,水资源所担负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及其具有的使用价值。
最终体现为需求的满足、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水资源不断地被利用消耗,但因为地球上巨大的水循环作用,大气降水源源不断地对水资源进行补给,这就构成了水资源消耗、补给之间的循环性和水资源的可恢复性。
但过度的开采利用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枯竭,水资源合理利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水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6 位,属于世界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已被列为全世界13 个贫水国家之一。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我国的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都存在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浪费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工业用水重复率是发达国家的一半。
并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大,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田仍采用落后灌溉技术,每年每公顷农田用水量浪费惊人. 再加上水利工程跟不上,渠系不配套,渗漏严重,渠系的损失率一般在40%- 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70%,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1. 引言1.1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是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水源之一。
地下水具有贮存量大、稳定性强、水质较好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下水是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之一。
在我国许多地区,地下水是人们饮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地下水是当地居民唯一的生活水源。
地下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地下水用于灌溉农田、供给植物生长,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尤其是在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地下水还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企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进行生产,地下水作为稳定的水源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应该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保障地下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优质水质。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地下水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方面。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在农业方面,地下水被广泛用于灌溉农田,提高农作物产量。
特别是在北方干旱地区,地下水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但是也存在着过度开采的问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甚至造成地表塌陷等问题。
在城市供水方面,地下水是我国主要的城市供水来源之一。
许多大中城市都依靠地下水供水,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饮水需求。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水需求增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逐渐枯竭的风险。
在工业生产方面,地下水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冷却、洗涤等工艺。
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改善方法一、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能促进经济发展,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及水污染问题。
然而,目前中国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持续加剧,每逢枯水季节,大约有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困扰,且影响了农村地区将近3X108人的正常饮用水。
可看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难题。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随着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民的用水结构正在发生变革,城市生活用水与企业生产用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上中国南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致使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
其中,中国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少,水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以开发地表水为主,一些平原地区因长期开发浅层地下水,存在过度开采及其他不合理现象。
而中国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长期受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困扰。
(二)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现象严重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丰富,但是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年用水量并不显著差异于其他国家,并且中国GDP增长远不及一些发达国家, 因此,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首要挑战。
中国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居民用水都在急剧增加。
水资源产权管理体制混乱,水价设置不合理,水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居民用水不考虑经济成本,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有序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虽然已有部分地区开始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但是一些偏远或落后地区依旧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群众缺乏节水意识,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另外,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水资源保护重视程度的不足,污水、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在江河湖泊中,不仅损失了水资源二次利用的机会,还污染了水源,对水域附近居民及动植物用水造成较大的危害。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水资源的利用、开发1:水的重要性:生命离不开水;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水量:地球是一颗充满水的行星,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水资源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水体。
丰富的水储量:地球上江河湖泊,海洋,地下水等各种水体的总储量为1.386×1018m3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储水量占全球总水量的96.53%3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二水资源的保护1:节约用水(1)含义: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新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节水措施生活上: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少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农业上: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工业上: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率,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3)节水标记绿色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中间留白的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血药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2:水体的污染及防治措施(1)水体污染:大量污染物质排放到水体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
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
(2)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等。
(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工业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同时把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综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生活中: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少用含磷洗涤剂医疗中:医疗污水应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势在必行。
一、水资源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水资源的总量、时空分布、水质状况等方面。
水资源总量方面,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降水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明确可利用水资源的总体规模。
在时空分布上,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水资源变化规律,了解是否存在季节性缺水或区域性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
水质状况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判断是否存在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以及这些污染对水资源可利用性的影响。
二、需求预测准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水资源的需求是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
生活用水方面,考虑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对用水量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均生活用水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工业用水方面,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分析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
高耗水行业的发展规模以及节水技术的应用程度都会对工业用水总量产生影响。
农业用水同样不可忽视。
灌溉方式的改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等都会改变农业用水的需求。
三、开发利用原则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损害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平衡。
2、公平性原则保障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都能公平地享有水资源,避免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矛盾。
3、高效性原则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4、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关系,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四、开发利用措施1、加强水资源的节约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和设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福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水能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水能资源是指在水文循环过程中由太阳能而形成的水体储藏量和流动量。
按储量来看,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储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33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占总量的74%,地下水和冰雪储水量约为26%。
另外,我国山水之间的地形悬殊较大,地势高的地区水能资源储备更丰富。
水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能丰富,北方水资源比较紧张。
西部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2. 水能资源的开发现状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主要以水电开发为主,水电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占据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9年我国水电发电量从8354亿千瓦时增加至15341亿千瓦时,发电总量逐年增长,水电发电量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水电发电效益不仅使我国电力供应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水电开发利用在我国虽然比较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 水能资源的多元化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能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多元化。
传统的水电开发方式之外,还有多种可持续的水能利用途径,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洋热能等。
这些新兴的水能利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水电开发的不足,并且有望成为未来水能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潮汐能作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稳定可预测等优势,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应用,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了借鉴。
4.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确保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和对策治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的评价水资源的评价是指对水资源量、水质、水文特性和水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
水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和分析当地水资源情况,以便于合理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
1、水资源量的评价水资源量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水资源的总量、可及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构成、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及农、林、牧、渔业用水、工、生活用水等各个领域的用水量进行评估。
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已经使用的水量、水的回收等因素。
2、水质的评价水质评价是指对水体中主要参数的测定,如颜色、浑浊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PH等参数的评估。
评价结果直接反映了水体的适用性和水的生态系统状况。
例如,若水质差,内陆河流、沼泽、钳鱼等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影响。
3、水文特性的评价水文特性的评价是指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监测与研究,了解当地水循环的特点、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为地方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提供依据。
4、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是对当地水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包括各种水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生态系统环境等方面。
水生态系统的评价结果对于保护水生态系统,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尽可能地利用水资源的各类功能,从而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以下种类:1、水电开发利用水电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
水电利用能有效满足各地电力需求,保障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灌溉用水灌溉用水是指利用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进行灌溉,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试题
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是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
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趋势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地面因素的影响,地区分布更不均匀。
按照年降水量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
1、多雨-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毫米,年径流深超过800毫米,
年径流系数在0.5以上。
包括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的大部
分地区,广西东部、云南西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江西、湖南、四
川西部的山地。
2、湿润-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年径流深200-800毫米,
年径流系数为0.2-0.5。
主要包括淮河两岸,长江中下游地区,云
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大部入东北的长白山区。
3、半湿润-过度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年径流深50-200,年径
流系数0.1-0.25 。
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山西、陕西的大
部分,甘肃和青海的东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地,四川西北部和
西藏东部。
4、半干旱-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年径流深10-50毫米,
年径流系数在0.1以下。
包括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
的大部分地区,青海、新疆的西北部和西藏部分地区。
5、干旱-干旱涸带: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年径流深小于10毫米,
有的地区为无流区。
扬内蒙古、宁夏、甘肃的荒漠和沙漠,青海的
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藏北部地区。
季节变化: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
按照河流补给情况,全国大致可分为三区:
1、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
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
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少雨季节一般
比多雨季节滞后一个月左右。
2、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
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线呈双峰型。
但一般春汛水
量不大。
3、西北内陆地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
河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
年内分配比较均匀。
多年变化:受气候条件多年变化周期的影响,水资源量也往往具有多年的变
化周期性。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丰富,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且水资源的时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持续增加,使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
在我国,一方面是供水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用水效率低下,属粗放型用水,且水资源浪费严重,这大大加剧了全国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2、洪涝旱灾频繁发生问题
中国的主要洪涝旱灾发生在七大江河流域,这一地区是我国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洪灾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威胁人民生命安全。
旱灾会引起严重的水资源不足,甚至导致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供水危机。
3、水污染与水环境问题
供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既造成环境污染,也是供水不足的重要原因。
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明显,如沙漠化、河流断流,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问题。
4、水资源管理问题
对水资源本身的认知不足,仅把水做为资源,而忽略生态环境因素的观念导致一系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如华北平原的深层地下水开采。
各区域的水资源因地方利益问题缺乏统一管理。
水资源的价值未能在水价中完全体现,存在着水价过低,不敷供水成本的问题。
开发利用对策
1、坚持“适水发展”,建立节水型社会。
2、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规,保证水质和水环境安全。
3、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
4、加强水文水资源科学应用基础研究。
5、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机制。
6、完善水事决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