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害虫-水稻害虫螟虫类
- 格式:ppt
- 大小:13.44 MB
- 文档页数:81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1、水稻螟虫(钻心虫)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
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防治适期:三化螟第一代:秧田期,4月上旬施药防治;大田期,6月上、中旬见成虫(螟蛾)时开始喷药。
三化螟第二代:水稻破口10%至齐穗前,约7月中下旬见成虫(螟蛾)时进行喷药。
防治指标:三化螟第一代:枯鞘窝率达10%或枯鞘株率5%;第二代:枯鞘株率1%以上。
三化螟为螟卵盛孵期内,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亩有卵块60个。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兑水三桶喷雾。
2、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产区近两年暴发性害虫。
其为害主要是成虫群集于水稻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
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褐飞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1500头。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克;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25%噻嗪酮300-450克,兑水3桶喷雾。
防治配方:每桶水(15公斤)加配方①、丁硫啶虫咪15毫升+吡虫啉一包+杰效利1包;;配方②、高渗吡虫啉20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配方③、啶虫咪15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3、水稻粘虫水稻粘虫一年危害水稻二代,六月上—中旬第一代,八月初第二代,防治方法,发现水稻叶片上有低龄幼虫危害时抓紧喷药防治。
防治药剂:杀虫三分钟、啶虫咪等。
4、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以产卵后至产卵高峰期的百穴卵、虫量为标准。
第四(2)代:百穴150—200粒、头;第五(3)代:百穴100—150粒、头;第六(4)代:百穴100—150粒、头。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幼虫在水稻植株内部为食,造成水稻叶片、茎部的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螟虫,农户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为您介绍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您的种植生产有所帮助。
一、生物防治1. 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在水稻田中释放天敌,如绵蚜茧蜂、蚜虫天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这些天敌会寻找并吞食水稻螟虫,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
2. 发展生物防治菌剂生物防治菌剂是一种绿色的防治水稻螟虫的方式。
可以利用若干种真菌和细菌制备生物农药,喷洒到水稻田中,可以迅速杀死水稻螟虫成虫和幼虫,从而达到控制水稻螟虫数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防治水稻螟虫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二、化学防治1. 合理施用农药在水稻螟虫的严重发生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要选择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保证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的使用频次。
也要避免使用单一种类的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2. 定期清理田间杂草水稻田间的杂草是水稻螟虫的重要食源和栖息地,如果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清理田间杂草还可以改善水稻田的通风条件和阳光照射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三、农业防治1. 种植抗病虫害水稻品种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比如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发生。
这些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 合理密植适当密植水稻,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发生。
因为在密植的情况下,水稻植株的间距较小,水稻螟虫很难在田间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四、物理防治1. 黑灯诱捕可以使用黑灯诱捕水稻螟虫。
在水稻田中设置黑灯,吸引水稻螟虫飞来,然后再使用捕虫网等物理方法将水稻螟虫捕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农户迅速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斑点、茎秆坏死等。
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杀菌剂。
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枯黄、茎秆腐烂等。
防治纹枯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二、水稻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较大。
稻飞虱主要吸食水稻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死亡。
防治稻飞虱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等杀虫剂。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
防治稻纵卷叶螟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杀虫剂。
三、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同时,要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
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法。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
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手段来诱杀害虫。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第二章水稻害虫1.水稻害虫的主要种类:(1)蛀茎的有5种主要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和褐边螟(2)刺吸叶片汁液的有:稻飞虱、稻叶蝉、蝽类、稻蓟马(3)咬食叶片的有:稻苞虫类、稻蝗、粘虫、稻纵卷叶螟、显纹纵卷叶螟、稻负泥虫(4)为害稻根的有:稻根叶甲、稻根象甲、稻摇蚊、稻水象等2.螟虫类项目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年生活史河南3—4代河南2代四川、重庆、江苏、浙江一年发生3~4代越冬场所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
极少数在稻草中越冬。
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
越冬场所广泛。
多数以老熟幼虫,少数以3~4龄幼虫在稻桩及其他寄主残株和禾本科杂草茎杆及根际越冬。
习性昼伏夜出、趋光性、有趋绿产卵的习性为害断环、白穗、枯孕穗、枯心苗枯鞘、枯叶尖、枯孕穗、枯心苗枯叶鞘、虫孔大有虫粪幼虫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圆杆期食料1.水稻是影响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的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
螟害程度的轻重,一是取决于螟虫的数量,二是取决于水稻的危险生育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期是否与螟虫高峰期相吻合。
若两者相吻合、螟害发生严重。
2.不同的水稻生育期(稻酮),招引三化螟蛾的能力不同,因而在不同类型的田块,卵块的分布不平衡。
本田多于秧田,分蘖期和孕穗期产卵特别多,可比其他生育期多数倍甚至数十倍。
不同的水稻生育期对螟虫的存活率,发生速度和繁殖力有不同影响。
3.水稻品种和长势亦与吸引螟蛾产卵有关,施氮肥多的、生长茂密的、叶片宽大的产卵多,秧田则水秧多于旱秧,杂交水稻受害较常规稻重。
4.水稻栽培制度(包括水稻茬口、品种布局、栽培方式和栽插期)与水稻螟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凡是使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与螟虫盛孵期相遇、种植结构复杂、布局混乱,为螟虫提供过渡桥梁田的耕作类型,螟虫种群数量大,水稻受害重。
三化螟由于食性单一尤为突出。
许多栽培技术都与螟害程度有关,如稻种混杂、生长不齐,易受螟害时间长,螟害加重;壮秧移植后,返青、分孽、抽穗、成熟均可提早,能减轻螟害。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
三化螟是我国南方稻区的大害虫。
图中蓝色线为三化螟分布北限。
三化螟的分布西限为: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云南的怒江、整个河谷地区及泸水以南的中缅边界。
东至沿海,南到海南都有发生。
二化螟在我国分布很广,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尚未发现二化螟为害外,南北稻区都有分布。
二化螟分布北限为黑龙江的克山县,陕西的关中平原,新疆的阜康、米泉、昌吉、呼图壁。
马纳斯等县稻区。
全国的稻区在1956年以前以二化螟为主,水稻改制后三化螟上升为主要害虫。
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整了水稻种植制度,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长江流域三化螟为害下降,二化螟又成为主要害虫。
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都是钻蛀水稻茎秆,在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初期侵入,咬断穗颈,造成白穗或虫伤株。
所不同的是二化螟初孵幼虫还会在叶鞘取食造成枯鞘。
拔取田间被害的水稻:枯心苗,枯孕穗株,白穗株等。
剖视茎秆,三化螟为害的水稻,一般每株有一条幼虫。
二化螟有群集为害的习性,每株可多达数十头。
这是田间识别最简单的方法。
三化螟幼虫雄蛾长8~10毫米,翅展18~22毫米,前翅近三角形,中央有一小黑点,自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条暗褐色斜带,外缘有9个小黑点。
雌蛾:体长10~13厘米,翅展23~28毫米,前翅淡黄色或黄色,向外方颜色较深,翅中央有一个明显的黑点。
二化螟雌蛾翅展23-26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黄色,略呈长方形,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略呈三角形。
雄蛾翅展21-23毫米,前翅中央有一黑斑,黑斑下面还有三个不明显的小黑斑。
翅色和体色都比雌蛾深。
水稻螟虫发生世代习性三化螟•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成虫在羽化的第二天开始产卵,这一天晚上趋光性较强,对黑光灯更敏感。
•产卵喜欢产在生长嫩绿的水稻上。
•卵孵化后幼虫即咬孔蛀入为害。
水稻最易受害的时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一种害虫,它会危害水稻生长,降低产量,给水稻种植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对水稻螟虫的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1. 天敌利用水稻螟虫的天敌有很多,如寄生蜂、蚜蝇、蚜茧蜂等。
可以通过培育和保护这些天敌来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在水稻田周围栽种一些花卉,吸引天敌前来寻找食物,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2. 放养捕食性鸟类一些捕食性鸟类如燕子、猛禽等也是水稻螟虫的天敌,可以在水稻田周围设置一些鸟类巢穴,吸引这些鸟类前来捕食水稻螟虫。
3. 营造生态平衡通过合理施肥、优化田间作业、避免过度灭虫剂使用等措施,保持水稻田生态平衡,提高天敌和水稻螟虫的种群调节作用。
二、物理防治1. 振打灭虫在水稻田间,可以利用振打器等工具,将水稻螟虫震落下来,再进行集中处理。
这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防治方法。
2. 水淹灭虫在水稻田里,可以利用灌水淹没水稻螟虫,将其淹死。
这种方法对水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使用。
3. 梯田淹灭虫对于梯田地势的水稻田,可以利用梯田的地形特点,通过逐层灌水的方式,将水稻螟虫淹死。
三、化学防治1. 农药喷洒对水稻螟虫进行化学防治时,可以选择适宜的农药,通过喷洒或者熏蒸等方式,将其杀灭。
但需要注意,化学防治应该在水稻生长期和虫害发生早期进行,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轮作栽培在水稻田旁边种植一些不同种类的作物,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通过轮作栽培,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寄主植物数量,从而减少其数量。
3. 使用诱虫剂在水稻田周围设置一些诱虫剂,吸引水稻螟虫前来,然后将其捕捉灭杀。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四、绿色防治1. 推广绿色化学农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绿色化学农药,它们对水稻螟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环境影响小,可以适度推广和使用。
2. 利用植物提取物一些植物提取物对水稻螟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菊酯类化合物等,可以利用这些植物提取物进行防治。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主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全球范围内,水稻螟虫的危害已成为重要的农业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稻螟虫的种类、生命周期、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方法等内容。
一、水稻螟虫的种类水稻螟虫是一类以水稻为寄主的昆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心螟和稻谷盗三种。
稻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心螟属于螟蛾科,成虫外形相似,但在翅膀上纹理和颜色上有所不同。
稻谷盗则属于稻小卷蛾科,是水稻产区常见的一种害虫。
二、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幼虫期是水稻螟虫的发育阶段,主要以破坏水稻叶片为食。
在幼虫期,它们会蜕皮多次,经过几个不同的龄期后才会变成蛹。
成虫期是水稻螟虫繁殖和传播的阶段,成虫通过飞翔将卵产在水稻植株上,再次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三、水稻螟虫的危害水稻螟虫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损害:水稻螟虫在幼虫期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会在叶片上咬出大片的窟窿,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萎。
2. 鞘膜螟危害:鞘膜螟是一种以幼嫩水稻茎鞘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鞘膜变黄、穿孔,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
3. 空心心螟危害:空心心螟是一种以水稻穗粒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穗粒成熟度降低,产量减少。
四、水稻螟虫的预防控制方法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螟虫的危害,有以下几种预防控制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水稻螟虫进行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法。
一些昆虫如蚂蚁、蜻蜓、寄生蜂等是水稻螟虫的天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螟虫的危害。
2. 防治剂的使用: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然而,农药使用过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
3.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选育和选择适应性强、抗虫性好的水稻品种,可以降低水稻螟虫对作物的危害。
4. 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螟虫的繁殖和传播。
简述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造成严重的水稻减产。
为了防治水稻螟虫,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物理防治:通过人工收集水稻螟虫卵和幼虫,使用重力砂选
等方法进行清除。
2.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昆虫控制水稻螟虫的繁殖,如蜘蛛、寄
生蜂等。
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如菊酯类、有机磷和
氨基甲酸等农药。
但使用农药要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4.栽培措施:采用早稻晚栽、轮作、间断淹水等栽培措施,减
少水稻螟虫的繁殖和蔓延。
5.收获期间的治理:在水稻收获期间,使用捕虫灯和黏虫板等
工具,吸引和捕捉水稻螟虫,减少对水稻的损失。
以上是针对水稻螟虫的一些主要防治方法,综合运用上述措施,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可以有效地防治水稻螟虫,并提高水稻产量。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水稻螟虫的幼虫能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花和稻茎内壁,形成多种为害状,其中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是枯心和白穗。
“枯心”是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圆秆拔节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稻心而造成;“白穗”是在水稻抽穗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穗轴而造成。
为害水稻的螟虫有四种: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大螟,广东发生最多、最严重的是三化螟。
虽然它们都造成枯心和白穗,但各种害虫的为害症状还是有区别的。
三化螟:俗称“白翼仔”。
幼虫取食时有两个与其他稻螟不同的特点:一是仅取食叶鞘幼嫩而白色的组织,或穗苞内的花粉和柱头,或茎杆内壁,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的部分,二是蚁螟蛀入后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颇整齐,被称为“断环”,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
断环形成后,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
二化螟的幼虫侵蛀水稻的能力要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侵蛀为害。
在本田期,蚁螟孵化后首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1个叶鞘内有虫几头到百余头,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幼虫2龄以后才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
台湾稻螟的初孵幼虫亦喜欢群集为害叶鞘组织,其后才钻到心叶或拔节后的茎秆内,在茎秆取食内壁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稻螟幼虫,特别是高龄幼虫的食量大,被害处组织损伤很厉害,被害株穿孔很多,且穿孔处往往排出大量黄白色虫粪和被害组织的混合物,有强烈的臭味。
大螟属夜蛾科,其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
其最大的特点是幼虫蛀食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
大螟在田间为害的特点是靠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稻田中央虫口密度小。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主要有4种。
属螟蛾科的有3种:三化螟、台湾稻螟和二化螟。
属夜蛾科的有大螟。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关于成虫: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
水稻三化螟
[分布与为害]
水稻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
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
为害苗期、分蘖期水稻,造成枯心苗;为害孕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为害破口抽穗期水稻,造成白穗。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3毫米,前翅呈长三角形,雌蛾前翅淡橙黄色,中央有1个明显的小黑点,腹部末端钝圆。
雄蛾前翅淡灰褐色,翅中央有1个不明显的小黑点,外缘有7点小黑点。
卵长椭圆形,略扁,初产时乳白色,渐为灰黑色。
初孵幼虫头黑色,体灰黑色,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环纹,老熟的幼虫体长14―21毫米,淡黄绿色,体背有1条半透明的纵线。
蛹长12-13毫米,黄绿色,雌蛹比雄蛹体胖,且后足短、体色绿。
[发生规律]
河南省1年发生3代,有少数不完全4代。
越冬代蛾5月上旬始见,5月中、下旬盛发,第一代蛾7月上旬盛发,第二代蛾7月底8月初盛发,第三代蛾9月上、中旬盛发。
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
成虫有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
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侵入率高。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重点在冬季消灭越冬幼虫,在开春化蛹盛
期,灌水淹没稻根3天,杀死稻茬内越冬虫蛹。
2.药剂防治选用50%杀螟松乳油每666.7平方米75毫升,或18%杀虫双水剂每666.7平方米150-200毫升,也可用5%杀虫双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用1―1.5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撒施。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害虫,它以水稻的叶片为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对水稻螟虫的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管理田间作物。
一、生物防治方法1. 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危害。
因为不同品种的水稻所含的化学成分会有所不同,这样可以减少螟虫的寄主选择,避免螟虫的大面积繁殖。
2. 铺设黄色粘虫板螟虫对黄色比较敏感,所以可以在水稻田间铺设黄色的粘虫板,吸引螟虫前来,然后用虫板粘住螟虫,减少其数量。
3. 放养天敌在水稻田间适当放养蜻蜓、瓢虫等天敌昆虫,它们是螟虫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4. 使用微生物防治在水稻田间合理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而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物理防治方法1. 灌水淹田水稻螟虫怕潮湿,可以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淹田,把水稻田淹没,让螟虫失去栖息生活的地方,减少螟虫的数量。
2. 震离田间在水稻田间进行震离作业,用机器进行地面的振动,可以震离螟虫,减少其数量。
3. 防护网覆盖在水稻田间覆盖一层防护网,可以有效避免螟虫的入侵,减少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三、化学防治方法1. 合理使用农药对于大规模的螟虫危害,可以选择适当的农药进行喷洒,但要合理使用,按照标准的剂量和时机进行喷洒,避免对环境和人身造成危害。
2. 选择低毒性化学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应该选择低毒性的农药,减少对水稻的伤害,避免对作物品质和人畜的危害。
3. 选择易分解的化学农药使用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可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综合防治方法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水稻的自身免疫力,减少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2. 间作种植可以在水稻田间进行间作种植,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减少螟虫的寄主选择,减少螟虫对水稻的危害。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3.020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作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对水稻作物造成巨大的损害,影响粮食安全。
稻纵卷叶螟主要通过卷曲水稻叶片,并在内部取食造成损害,从而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和水稻产量。
而水稻螟虫则更倾向于侵害稻叶的叶脉间组织,造成叶片透明化,俗称“白叶”现象,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随着传统化学农药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害虫抗性问题逐渐加重,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害虫管理策略。
水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农药控制转移到了包括生物防治、农艺措施、抗性品种培育等综合防治技术的开发。
一、水稻稻纵卷叶螟及水稻螟虫的为害特点1、水稻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特点水稻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特征是幼虫卷食叶片,成虫则为夜行性蛾类,具有较强的活动和繁殖能力。
症状表现为受害初期水稻幼虫挟食叶片表皮,造成叶片表面呈现出银白色斑驳,随后幼虫在叶片中间或下部切割叶片,造成叶片横向卷曲,形成管状。
若严重时,幼虫会挟食多数叶片,导致植株缺乏光合作用面积,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致使植株死亡。
传播途径方面,稻纵卷叶螟以卵的形式在田间进行传播。
雌性成虫多在夜间产卵,将卵产在叶片上,尤其倾向于选择新叶和嫩梢。
卵经过孵化后,幼虫便开始为害作物。
此外,稻纵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迁飞性,能够飞行感染周围的水稻田,导致害虫快速扩散。
危害方面,稻纵卷叶螟幼虫的为害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阻碍植株养分的合成与运转,最终反映在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下降。
卷叶行为使叶片内部湿度增大,为病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进一步增加了植物感染病害的风险。
此外,幼虫在卷叶中排泄物积累,会造成植株受到更多的生理上的压力。
由于稻纵卷叶螟能够进行多代繁殖,一年内可产生多代后代,因此其危害程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快速提升。
在危害程度上,初期为害通常并不明显,但随着世代更替和幼虫数量增多,后期危害表现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