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2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V oluntarism)】[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起源;了解人本主义的第一个流派——意志主义的产生过程、基本思想观点、流传演变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意志主义基本思想观点的评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意志主义哲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一节意志主义概述一、意志主义的形成1.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从科学方面看,自然科学在19世纪中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科学的成就使科学理性的社会地位、文化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科学理性主义在社会文化中的扩张,导致了对人文性、对人文文化的挤压;尤其是唯科学主义倾向对世界本源、终极追求的彻底否定,引起了具有人文情怀的哲学家和人文学者的不满。
意志主义哲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思想渊源:任何哲学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哲学思想的渊源和内在发展的根据。
意志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还有其哲学思想的渊源。
发端于培根、笛卡尔的西方近代哲学把追求绝对可靠的知识作为哲学的目标。
然而,休谟和康德却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绝对知识的不可能性。
这样,怎样确立科学知识的可靠性也就成为哲学的重要问题。
既然不可能通过逻辑理性得到绝对超越性的知识,那么,以非理性的意志作为知识、真理和实在的最后根据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一种选择。
意志主义哲学正是西方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一个结果。
2.意志主义的产生和流传意志主义哲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立者。
意志主义在当时的德国、法国、英国和北欧一些国家都有一定流传。
19世纪后期又为德国哲学家尼采加以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代表性思想是: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克尔凯郭尔的存在意志论。
二、意志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意志主义要求超越经验、现象去解释世界,要求探索经验世界以外的实在的世界的存在问题。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唯意志主义是在19世纪中期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转折的背景下形成的。
它强调人的情感意志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对人的个性、创造性和生命本能的扼杀和压抑,以情感、意志等活动和倾向取代传统理性主义的实体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对此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主要代表是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
1 叔本华生命意志:意志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是不断的欲求,而它所要的总是生命,故可称为生命意志。
因为生命总要在个体身上体现,个体虽有千百种具体的欲求和需要,但最根本的是为了维护生存,抗拒死亡,就此而言意志表现为生命意志。
战胜死亡的方法是繁殖后代,所以生命意志伴随着生殖意志。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1.现象都只是反映意志的影子,不可分离地伴随着意志。
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其本身就意味着痛苦。
一方面,欲望、冲动是无穷的。
另一方面,意志现象愈完善,痛苦也就愈显著,到了人,痛苦就达到顶峰,在人中,天才是最痛苦的。
2.生命意志的肯定是痛苦的源泉、悲观的基础,而要消除痛苦就必须否定生命意志,抑制人的欲望,进入无我之境。
自愿放弃性欲是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其次人只有在痛苦中感到绝望而转向内心世界,达到超脱一切痛苦的神圣境界。
3.虚无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归宿:没有意志,也就没有表象,没有世界。
随之而来的是那高于一切理性的心境平和,那古井无波的情绪。
充足理由律:1.科学知识是表象之间联系的知识,这意味着必然存在着作为这种联系的充分根据。
充分根据原则,即充足理由律,成了支配关于现象世界的事物的基本原则。
充足理由律先验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任何客体都是主体运用其固有的表象能力及相应的充足理由律构成的。
2.充足理由律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物理事物遵从的“关于运动的充足理由律”,即物理的因果律。
二是抽象概念和判断遵从的“关于知识的充足理由律”,即逻辑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