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
- 格式:ppt
- 大小:711.00 KB
- 文档页数:19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疾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感觉丧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
因此,本病在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治。
处方一:冰矾炉甘散外敷【药物组成】冰片、明矾、炉甘石各等份。
【治疗方法】上药共为细末。
取适量,外敷溃疡局部,覆盖无菌纱布,用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2次。
【功效】抗炎收敛,祛腐生肌。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
刘某,男,58岁。
患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降血糖药,血糖基本稳定,1个月前因蚊虫叮咬右足趾感染,致足背部溃疡、痒痛。
诊见右足背溃疡面约5.Ocm×3.Ocm,有脓性分泌物,溃疡面皮肤周围红肿,瘙痒疼痛。
将溃疡面彻底清创后,用冰矾炉甘散涂于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加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次,并配合口服消炎药和降糖药物治疗。
1个月后,创面完全愈合,痛痒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脱疽”范畴,本病需标本同治(降低血糖,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去除坏死组织)。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方法较多,多采用内外合治,尤其注重外治法。
本方中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明矾外用燥湿止痒;炉甘石具有收湿祛腐、消肿止痛的作用。
三药合用则产生抗炎收敛、祛腐生肌之功效,故能抑制创面炎症反应,促进渗液吸收及坏死细胞重新生长,适宜于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
处方二:化瘀通脉汤外洗【药物组成】当归30g,生地黄15g,川芎2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桂枝10g.乳香10g,没药10g,透骨草15g,细辛6g,独活18g,白芷20g,防风10g,蝉蜕10g。
中医外治糖尿病足溃疡从治疗目的及治疗效果来说,中医外治是祛腐生新,现在医学则是灭菌消炎、促进组织生长,二者实质上是殊途同归。
另外,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基础治疗需要贯穿治疗整个过程的始终。
一、糖尿病足溃疡病因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包括高血糖,还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引起神经和血管病变、高血脂、高血压、伤口感染等,都可成为其溃疡的原因。
因此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诱因影响,以防止出现糖尿病足溃疡。
下面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溃疡的常见原因。
1、高血糖:高血糖患者如果出现急性并发症,很有可能危及生命,而糖尿病足溃疡是一个缓慢形成的过程,并不是说患有高血糖就一定会患上糖尿病足溃疡,高血糖只是一个诱发糖尿病足溃疡的因素。
2、周围血管和神经异常:周围血管与神经异常是造成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
频繁的血糖波动会导致微血管病变,长期的高血糖会给病人全身的血管都带来影响,远端受到的影响更大,最终的结局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的狭窄和闭塞,导致下肢缺血。
然后依靠血液滋养的神经就会因缺乏影响导致病变,最终的结果下肢腿脚变得很脆弱,很容易收到伤害。
3、伤口感染:患者下肢脆弱容易产生不明原因的伤口,或者外伤、烧烫伤、扎伤等并且伤口长期无法愈合极易在开放性环境下感染病菌导致。
4长期感染:长期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一大因素,对于感染的患者,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现实中许多患者由于不重视、不了解、方法不当等等原因,治疗拖延过久会加重病情,甚至到最后发展到了要截趾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程度。
5、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这两种疾病大多数情况下与高血糖一起出现,对患者的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很大,从而增加了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
二、中医如何外治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有其独到之处,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来运用中医外治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受损,进而产生溃疡。
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溃疡是由于气血不畅、瘀阻络脉所致,因此采用外治法来治疗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本文将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验证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0例,男女不限,年龄在40~70岁之间。
2. 分组情况: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外科治疗。
3.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包括中药外敷、针灸、艾灸等。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外科治疗,包括清创、消毒、伤口包扎等。
4. 治疗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溃疡面积、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5. 安全性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
三、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溃疡面积显著减小,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缓解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
并且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四、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改善病患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中医外治法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手段之一。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六、展望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已经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医外治法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DF)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归属于中医“脱疽”或“筋疽”范畴。
有关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描述了脱疽的症状,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
一、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以起病,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与湿、热、毒、虚等因素有关,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本,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正邪轻重和主次,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湿热毒盛证,筋腐肉烂证: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
(3)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宜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合二妙散加减。
(4)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宜调补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奚氏软坚清脉方(奚九一验方)加减。
(5)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宜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加减。
二、口服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
(1)脉络宁口服液:清热养阴,活血祛瘀。
(2)龙血竭胶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3)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中医药治疗血管腔内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宜用益气活血、软坚通络法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再次狭窄。
推荐方药软坚清脉颗粒(奚九一经验方):海藻、煅牡蛎、蒲黄、垂盆草、豨签草。
四、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清创法、砭镰法以及挂线法等。
切开法适用于糖尿病足脓成,不局限于阴证及阳证,切开时保证引流通畅及切开部位及远端肢体血供、足部筋膜间隙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容易引发感染、溃疡恶化等严重后果。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针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外治法治疗原理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与糖尿病导致气血不足、津亏血干的阴虚阳亏体质以及瘀阻生热等因素有关。
中医外治法治疗的原则是以辨证施治,扶正祛邪,激发自我修复能力,加速组织修复和炎症消退,最终达到愈合溃疡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外敷、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疗法。
通过调整局部气血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状态,促进溃疡面愈合,达到收敛、杀菌、消炎、活血化瘀的效果。
二、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1.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一项研究选择了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中医外治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另一项研究将中医外治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治疗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外治法能有效促进溃疡面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如慢性溃疡创面的清创、抗感染等,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溃疡的复发率。
3.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在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进行观察的还有研究关注中医外治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医外治在糖尿病足部溃疡中的应用策略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引起截肢、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外治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报道证实了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中医外治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治疗,如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中药熏洗外洗剂等,缺乏对整体治疗策略及策略组合应用的系统研究。
本文通过对中医外治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中医外治在糖尿病足溃疡中应用策略,以期为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中医外治、糖尿病足、溃疡引言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容易引发溃疡、感染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截肢或死亡。
中医外治在糖尿病足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报道证实了其疗效。
然而,目前对于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外治主要集中在局部治疗方面,如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对于整体治疗策略及策略组合的研究还较为匮乏。
因此,本文旨在综述中医外治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系统探讨,希望能够推动中医外治在整体治疗上的应用,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中医外治是指应用药物及外敷等方法治疗疾病,以达到疾病防治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历史悠久,理论和实践丰富。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与阴阳失衡、气血逆乱、湿热内蕴有关。
中医外治方法有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熏洗等。
1.中药熏洗:是将中草药煎液放置于熏洗治疗器的药桶内,利用热和药物的物理作用,使药物产生物理性渗透吸收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张艳霞等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采用中药熏洗外洗剂治疗,通过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观察疗效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均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60例患有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病史在半年以上。
患者均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
2.研究分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外治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西医治疗。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溃疡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4.数据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率显著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这与中医外治法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机制密切相关。
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外敷、针灸、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调节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等,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医外治法中,中药外敷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药力直达、作用持久、不伤正气等特点,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抗感染、促进溃疡愈合。
针灸和艾灸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组织再生,调整机体代谢平衡,增强自愈能力。
拔罐可以活血化瘀,排除毒素,减轻炎症反应。
综合运用中医外治法,不仅可以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而且还具有调整机体整体状态,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四、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疼痛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医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中医外治法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完善相关的治疗规范和指南,为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为你介绍最全面药方内服药方:1.疏肝补肾方:用药: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黄连10克,丹参10克,生牡蛎10克,五味子10克,黄柏10克,决明子10克,络石藤10克。
功效:疏肝补肾,活血祛瘀。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清热解毒方:用药:玄参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穿心莲1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茵陈15克,当归10克,白芨10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活血。
用法: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健脾降糖方:用药:黄精15克,山药10克,炒白术10克,炒苦瓜子10克,木瓜籽10克,煮到3成熟的山楂10克,以及燕麦片10克。
功效:健脾降糖。
用法:煮粥食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外用药方:1.复方脱鳞洗液:用药:地肤子10克,薏苡仁10克,甘草10克,水蛭10克,泽泻10克,白附子10克,维生素C片5片。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用法:将以上药物煎煮,用药液进行搽洗,每日2次。
2.舒筋活血贴膏:用药:川芎、桃仁、当归、红花、三七各15克,皂角刺、无患子各10克。
功效:舒筋活血,疏通经络。
用法: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猪油调制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
3.活络消肿药酒:用药:红花、当归、桃仁、石韦、首乌藤、蝉衣各10克,乌头10克。
功效:活络消肿,祛瘀生新。
用法:将以上药物加入白酒中浸泡7天,每日用药酒涂擦患处,每日2次。
针灸疗法:1.太溪穴: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法:用温针或针灸刺激足太溪穴。
2.足三里穴:功效:健脾补肾,调节气血。
方法:用独刺针进行刺激足三里穴。
推拿疗法:1.推拿活络:方法:用拇指指腹在患处按摩推拿,以促进血液循环,活络经络。
每次约15分钟。
2.归脾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在足背和脚底推拿,以促进脾气功能,调节体内湿气。
每次约15分钟。
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应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建议多食用蔬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治疗研究进展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结果。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足,能提高治愈率,避免恶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就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外治;综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多种病机综合所致,较为复杂,且迁延难愈,易致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则危及生命。
糖尿病足部溃疡一旦发生,治疗相对困难,具有很强的致残性,预防和治疗足溃疡可以明显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1]。
《内经》中有“脱疽”与之相对。
《外科真诠·脱疽》中记载“脱疽之生,止四余之末,气血不能周到”,即所谓“发于四末,药物难达”,如此就需要外用药物治疗,充分体现了“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的重要思想,可见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对糖尿病足的中医外治治疗研究作出综述。
1.外敷法外敷法是指将药物研为细末,或者将各种不同类型制剂敷贴于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王广宇[2]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疮面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TNF-α、VEGF、bFGF变化情况,初步探讨紫色疽疮膏、回阳生肌膏、朱红膏作用机制,紫色疽疮膏使VEGF、bFGF增加;回阳生肌膏方对TNF-α、bFGF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朱红膏方对TNF-α、VEGF、bFGF均有缓慢持续的升高作用,整理出回阳、活血、去腐生肌三法为核心的系列理法方药。
于一江[3]等对3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减味生肌玉红膏治疗20周,创面愈合率升高,且炎症相关指标降低。
马莹莹[4]等人外用全蝎软膏敷于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治疗30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创面积分和炎症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范婷婷[5]等人对4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黄四物散外敷,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92.5%、87.5%,皆高于对照组,有效改善了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了炎症相关指标。
糖病足溃疡的中医药外治疗法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其中外治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神经和血管,使得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一旦出现创伤或感染,就容易形成溃疡且难以愈合。
中医药外治疗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湿敷等。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利用其蒸汽和药液对患足进行熏蒸和浸泡。
这一疗法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例如,选用活血化瘀的桃仁、红花,通络止痛的鸡血藤、伸筋草等中药,通过熏洗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外敷则是将调配好的中药膏剂或散剂直接敷在溃疡面上。
常用的有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
这些药膏具有去腐生肌、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促进溃疡面的肉芽生长和组织修复。
在使用中药外敷时,需要根据溃疡面的情况进行辨证用药。
对于有感染的溃疡面,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如黄柏、黄连等;而对于肉芽生长缓慢的溃疡面,则可选用具有生肌敛疮作用的中药,如炉甘石、珍珠粉等。
中药湿敷是将浸透中药药液的纱布敷在溃疡面上。
湿敷可以使药物持续作用于病灶,保持局部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溃疡的愈合。
例如,用马齿苋、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湿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清洁。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外治疗法,如艾灸、穴位贴敷等。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能够温通经脉、调和气血。
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艾灸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
但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穴位贴敷则是将中药制成贴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
通过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渗透,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
比如,在关元、气海等穴位贴敷具有温阳益气作用的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正气,促进溃疡的愈合。
溃烂不愈的糖尿病足,2个中药方子就能解决!内服外敷,糖尿病医友赶紧看前段时间,一位医友在群里喊师兄问我能不能写一篇糖尿病的文章?其实以前也写过,但都是寥寥几笔,几乎没有完整的去说过这个病。
因为不敢在文章里给方子,就怕大家直接拿去抓药。
要知道,在中医上不管是什么病都需要中医师辨证施治的,师兄在每篇文章里也都会说不可擅自抓药,需咨询医生。
尤其糖尿病、高血压这种需谨慎再谨慎的疾病,更需经医生根据医友的具体情况来辨证。
但由于很多医友都想知道中医对糖尿病的看法,所以思来想去师兄决定单独写一篇。
着重讲讲治疗思路、饮食方面注意的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问题。
你知道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人,生活是怎样的吗?师兄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帖子倒是恰好应了那句话——用最轻松的语言说着最残酷的事实。
“患糖尿病十几年的身边倒是有不少,她们除了每天打针或者吃药,生活的还不错。
就是会有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失明的隔壁的老太太也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一个腿也截肢。
”原来,这叫生活得“不错”......众所周知,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心肌梗塞、心绞痛、半身不遂、糖尿病足、肾脏疾病、眼睛失明、周围神经病变、牙周炎等。
急性并发症: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糖尿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中毒、严重低血糖等。
其中心脑血管的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记得也是在知乎上看到的帖子,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患糖尿病多年平时一直吃药、打胰岛素稳定病情。
结果突然就去世了!医生查明原因后,表示是糖尿病引起的心梗。
另外,并发症里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当属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双脚溃烂要不就剪掉溃烂的脚趾,要不就直接切掉溃烂的脚,严重感染了就要切掉下肢。
截肢有生命危险,不截肢还有生命危险。
那怎么办?用中医啊!师兄告诉你两个好方子——排脓散、赤豆当归散。
排脓散,是帮助促进伤口愈合的第一方。
临床中,咱的几位医生们经常用这个方剂来治疗需要愈合伤口的患者。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容易导致溃疡恶化,难以愈合。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减轻病患的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中医外治法是指利用中草药、中药浸膏、中成药、针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等手段,作用于体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气血津液失调,络脉阻塞,形成结聚、瘀滞,谓之病邪。
病邪阻塞脉络,气血不畅,组织器官受损,谓之证候”,通过外治手段使病证得以疏通治愈的原则。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糖尿病根本病机为气滞宣降、阴液失布,脾肾失健,经络阻滞,失于津液,津液不养,肌肤干枯,血运不畅,形成瘀滞”,因此需要通过外治手段疏通络脉,促进气血运行,调和气血津液,促进溃疡愈合。
二、临床研究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2.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6±8.3岁)。
3. 研究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如局部清创、消炎、保持休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
中医外治法主要采用艾灸、拔罐、中药浸洗等方法。
4. 疗效评估治疗前后观察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愈合率、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指标。
5. 研究结果治疗组中,35例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2例溃疡完全愈合,18例溃疡表面愈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痛苦程度、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三、临床应用价值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详细介绍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一、中医外治法的基本理论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外治手段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溃疡的产生是血糖代谢异常,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组织缺氧、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组织坏死、溃疡形成。
因此,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增强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组织修复等方式,达到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主要包括中药外敷和针灸疗法两种方法。
1.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指将中药药材制成糊状或粉状,涂敷在患处。
中药药材具有温通散结、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淤血,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的中药外敷包括黄柏、白芷、黄芩等药材。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和灸疗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时,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穴位和局部组织,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气海等穴位。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中药外敷和针灸疗法均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杨某等(2017)对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和现代医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现代医学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率等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率也更高。
四、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时,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选取和中药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安全与有效。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
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段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刺激患处经络穴位、局部用药等方式,调节机体气血顺畅,增强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治疗,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来说,中医外治法可以选择针灸、中药外敷、热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溃疡是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化热所致。
因此,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瘀滞化热,达到治疗作用。
其次,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组织抵抗力,从而预防和治疗感染。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多项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针灸治疗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刺激患处经络穴位,改善当地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减少感染风险。
同时,针灸治疗还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中草药外敷是中医外治法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草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多项研究表明,中草药外敷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足溃疡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明显提高愈合率。
除了针灸和中草药外敷之外,热敷、中药泡脚等也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133例临床观察目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方法133例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三型:血瘀阻络型,湿瘀酿毒型及体虚邪恋型;血瘀阻络型采用活血通络熏腾方泡足;湿瘀酿毒型予清热解毒水剂清创引流,湿敷创面,创面清洁无脓腐后再予生肌油剂涂搽患处;体虚邪恋型予艾条灸患处及予生肌油剂涂搽患处。
结果痊愈71例,占总数比例的53.38%,显效59例,占总数比例的44.36%,无效3例,占总数比例的2.26%。
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能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减少截肢的发生。
标签:中医外治法;糖尿病足;活血通络熏腾方;清热解毒水剂;生肌油剂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上升,据2007年统计已达9.7%[1],糖尿病足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占所有非外伤性截肢的40%[2]。
糖尿病足的难治性及其严重后果给患者个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笔者从2009年~2014年利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13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糖尿病足的诊断及分级标准按照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分级按Wagner分级,分为0~5级。
1.2中医辨证及分型标准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分型标准[3]。
①血瘀阻络型:足部无溃烂,足部皮肤呈黯红色,皮温低,足部有采棉花或异物感,肌肤甲错,趾甲增厚,毛发不荣,舌淡暗有瘀斑,脉细涩;②湿瘀酿毒型:足部溃烂,创面有大量黄脓或脓苔,腐肉不脱,疮周红肿或暗红压痛,口苦,口干不欲饮,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③体虚邪恋型:疮面色淡暗,腐肉少许,新肉不生,分泌物清稀或干枯,疮周淡暗,全身乏力,或腰酸肢冷,遇寒肢体酸痛,舌淡暗苔白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细无力。
1.3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1月~2014年5月在本院糖尿病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33例,其中男82例,女51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9.6 岁,病程2~20 年,平均12.6年。
基本内容【产品名称】糖尿病足中药外敷【只要成份】穿山甲、田七、百草霜、石膏、瓦松、冰片、珍珠粉。
【功效】消炎消肿、止血镇痛、收敛生肌、杀菌活血。
【性状】为暗红色中药粉剂【使用方法】先用花生油清洗伤口,再撤适量药粉在患处(别抹干花生油,让花生油粘吸药粉,杜绝用其他消毒水清洗伤口,只能用花生油清洗伤口),严重伤口一天换药一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忌口】花生、酱油、姜。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保存糖尿病足四期五级第一期:早期病变期: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易被误认为”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导致延误病情。
第二期: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可缓解,再次行走一点距离后疼痛即再次出现。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此外还有足部感觉异常,动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
第三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呈剧烈烧样疼痛,以夜间为甚,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
第四期:坏疽期:持续剧烈疼痛,干性溃疡和湿性溃疡,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
五级(1)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对于这些目前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随访、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必要时请足病医生给予具体指导,以防止足溃疡的发生。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2)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
这种溃疡好发生于足突出部位即压力承受点,如足跟部、足或趾底部,溃疡被胼胝包围。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3)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溃疡部位可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如厌氧菌、产气菌。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4)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5)4级---特征为缺血性溃疡,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