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8
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西方现代文学具有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每个流派和风格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学传统、写作方法和主题倾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西方现代文学中常见的流派和风格,以及它们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它强调描绘真实生活的细节和情感。
现实主义作品通常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细致入微的场景来展现人类的普遍经验和日常生活。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包括俄国的托尔斯泰和美国的海明威。
二、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延伸,更加着重于描绘人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无奈和受制于命运的境遇。
自然主义作家通常展现人类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斗争和冲突,以此来探讨人性的局限和社会的不平等。
法国作家左拉和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是自然主义的杰出代表。
三、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追求表达内在意象和情感的文学风格。
它强调意象和隐喻,通过象征的手法来传递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象征主义作品通常非常抽象和模糊,要求读者通过沉浸在作品中来寻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四、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文学流派,其追求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的颠覆和重构。
现代主义作品通常以碎片化的叙事、非线性结构和复杂的意象和符号为特点。
它挑战传统的叙事模式,以此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包括英国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延伸和批判。
它强调对多元视角和真理的怀疑,并拒绝固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以碎片化的结构、语言游戏和文化参照为特点,通过混淆事实和虚构来探索现实和虚构之间的边界。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和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六、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是关注女性经验和性别政治的文学流派。
它通过女性的视角来探索社会的性别倾向和种族问题,并呼吁性别平等和女性的权利。
大学文学教案:解读西方现代派文学经典1. 引言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探索并解读西方现代派文学经典作品。
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思想风格和表达手法而著称。
通过本教案,我们将深入了解几位重要的西方现代派作家及其作品,并探讨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2. 文学背景介绍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现代派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首先,我们会提到20世纪初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变革对文学的影响。
然后,我们会讨论现代派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和写作方法进行了哪些挑战,并概述一些常见的现代主义元素。
3. 詹姆斯·乔伊斯与《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尤利西斯》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尤利西斯》的故事背景和结构,并重点探讨乔伊斯独特的叙述方式以及其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4. 弗朗茨·卡夫卡与《变身》弗朗茨·卡夫卡是捷克著名现代派作家,他的小说《变身》被视为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变身》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并深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现代派主题和象征意义。
5. 弗吉尼亚·伍尔芙与《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芙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性现代派作家之一。
她的小说《到灯塔去》被誉为现代派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概述《到灯塔去》的情节和结构,并深入探讨其中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6. 萨缪尔·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萨缪尔·贝克特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和小说家,在现代派文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戏剧作品《等待戈多》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和存在主义问题的经典之作。
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等待戈多》的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中对现代社会和人类存在的独特观察。
7. 结论通过此教案,我们解读了几位重要的西方现代派作家及其作品,并深入探讨了其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和影响。
简述现代西方文学批判及流派
现代西方文学批判是针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它试图通过深入分析文学作品,揭示其内在的哲学、文化和社会意义,从而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评价。
在现代西方文学批判中,流派众多,其中一些重要的流派包括:
1.精神分析批评:该流派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反映,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揭示作者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状态。
2.形式主义批评:该流派注重文学的形式和语言结构,认为文学的本质在
于其形式和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3.结构主义批评:该流派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通过对
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分析,可以揭示其深层意义和象征意义。
4.文化批评:该流派关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对作品
的分析,可以揭示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作品的影响。
这些流派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但都试图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于是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成为其基本特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特征是在四种基本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此。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资本论》前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标志:反传统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称为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年代出现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形成第二个高潮;50、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理论和创作都又较大的发展,被称为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社会因素: 20世纪混乱的社会现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法国诗人韩波认为波德莱尔和美国作家爱伦▪坡开辟了“现代主义”,并由此开始对理性精神的讨伐。
)现代主义分:前(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7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第一章绪论一、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对20世纪许多艺术观点和方法并不完全一致的文学流派的一个统称。
也被称为现代派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主要指20世纪出现的以反传统,追求先锋精神,有理性文化有一种悖逆倾向的一个文学流派。
狭义:是对20世纪二战以前出现的非理性文学流派的称呼。
1、历史时代①科学技术高度发展(20世纪)②物质条件极大改善③人被物化异化,沦为物质的奴隶④战争对人的摧残⑤人类的反思20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使生产力得到解放。
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电子时代,后工业时代。
在物质条件改变的同时,人成为了产品的努力,即人被异化了。
2、思想发展是①西方现代注意的思想核心——非理性。
理性思想在西方世界持续了2500年,确立世界的绝对存在,而人类通过理性来认识,在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认识,到了中世纪的奥斯汀以及以后的康德等都是理性主义,康德将理性主义推向了顶峰。
②康德的哲学思想所包含的非理性因素。
他认为这种认识只能认识理性的现象无法认识其本质。
③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白格森等人的非理性认识。
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侧重哲学方面的研究,而弗洛伊德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侧重心理学研究,有大量临床经验和经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叔本华:(1788—1866)德国哲学家,唯意志哲学的创始人。
主要理论著作:《世界之为意志与表象》,《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
其主要思想:1、生命意志是世界的基础,万物的动力。
2、强调意志,反对理性。
3、强调意志既是宇宙意志又是人的意志。
强调生命意志是第一行的,但又是神秘的,是人根本无法控制的。
希腊哲学思想意志在探索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意志利用理性的思想来探索这个问题。
宗教和理性是矛盾的,但都相信世界的绝对存在。
中国哲学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严密的体系,中国的艺术不是理性。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改造形成中国的禅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指的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
它根植于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变革之中,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学现象,可以说是20世纪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传统文学的社会伦理主义,把焦点放在“自由”和“个性”上,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把社会秩序看作是被人力所控制的,认为自由意志是最重要的。
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现代主义文学在故事情节、写作风格和主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历史时期上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起来有三个阶段:“前现代主义”、“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前现代主义时期,包括法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学家,他们在表达“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运用现代手法描绘了社会现实,关注人们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一种民族觉醒的意识。
例如,法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波洛克的《双城记》便是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所标志的一部作品。
中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文学家开始探索超越现实的写作方式,采用神秘、幻想的手法,把现实与想象相结合,表达出一种不可言说的精神境界。
例如,英国作家萨特的短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便是一部重要的中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文学家发展出一种更具有表现力的写作手法,把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结合起来,把现代社会的多种思潮纳入到文学表达中。
例如,美国著名现代主义作家史蒂文·麦克洛伊的作品《白日梦》便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把“自由”和“个性”这两个重要概念融入到文学体裁中,极大地拓宽了文学表达的空间,推动了文学发展的脚步。
第一章概论一、现代性:○1时间概念,相对古代而言,指某一思想、现象的性质是现实、当下、此刻的○2价值判断,相对崇古者:古代包含:经典、范本、精美等价值评估(循环论)现代性的指称意味:短暂、不可靠、无规范性(进化论)相对创新者:现代性意味:创新、进步、新潮、科学合理等。
○3功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反思性二、现代主义:主要特征: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
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
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三.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性、反思性)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合而成的文学思潮,总体上还是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思想特征:表现为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1、都强调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
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
反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为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重要主题。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艺术特征1、象征性。
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
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3、意识流。
热衷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个时代,文学作品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形式和主题,而是涌现出各种新的文体和写作方式。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角度对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进行评析。
首先,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潮。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以碎片化、多声部、模糊不清的叙事方式呈现,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强调文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复杂的文本结构和模糊的主题,挑战读者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威廉·布鲁赫的《城市》等作品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点。
其次,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重要思潮之一。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上的权利和角色。
这些作品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并探讨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文化中的生存与自我实现的方法。
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至灯自鸣》等作品都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第三,后殖民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思潮。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关注了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和后来者造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这些作品通过重新审视和重构历史,表达了对旧权力体系的批判和对被压迫者的声援。
例如,奥尔兰多·弗斯的《宽容》、阿赫迈德·萨义德的《国度与生死》等作品都是后殖民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尽管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关注个人的内在世界和情感体验。
当代西方文学作品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追求表达个体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这也是当代西方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样性。
它们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出现不仅充实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思考的视角。
西方王见代主义文学的成就、局限和问题子袁可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暴露了严重的局限,也带来了复杂的问题。
这些成就、局限和问题又是互相牵连,难解难分的。
我们只能就主要的方面做一点具体分析,希望有助于全面地认识这一复杂的文学现象。
一、显著的成就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所体验到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尽了它反映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和时代精神的使命的。
这里所说“反映现实矛盾”,主要是指在四种人类基本关系上的矛盾,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己四种关系上的畸形脱节,这一点大概没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其反映了“时代精神”,怕就会引起争论了。
近百年来西方社会各个阶级对“时代精神”当然持有不同的理解,但就中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这个阶层说,这个时代的主要精神特征无疑是反传统,反理性,怀疑一切,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
从上世纪末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到本世纪70年代贝克特声言“人死了”,这一精神特征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是一以贯之,而且日益严重的。
尼采否定了上帝,还可用超人来代替,来重新评估一切;贝克特否定了人,就走到了彻底的、完全的虚无之境。
我这样说,并不否定现代西方社会还有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民主进步阶层,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积极进取的,反抗剥削和压迫的,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时代精神。
既然我所说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基本上不代表后者的立场和观点、思想和感情,现代派所把握、所表现的时代精神自然也就不会是后者所把握、所表现的时代精神。
现代派只能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时代精神。
应当补充的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有少数作品还是表现了一些进步思想和积极精神的,如前期象征主义对巴黎公社的歌颂,左翼表现主义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反抗,左翼未来主义对法西斯统治的不满,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一135一主义对共产主义运动和反纳粹斗争的支持,等等,不过它们的分量不足以成为现代派的主流罢了。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流派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纷纭,作家的思想观点、艺术观点各方面也很不一致,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共同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强调表现“现代意识”,中心是危机感和荒诞感。
现代主义的共同主题就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与绝望。
第二,深刻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关系的尖锐对立,表现了人的异化这一重要主题。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它深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第四,他们广泛应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等艺术形式和手法,将抽象的思维外在形象化,力求发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了心理描写的范围。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大致有:1、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烈的一个文学流派。
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否定国家机器、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颂“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进行艺术创造。
2、象征主义: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
3、表现主义: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
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4、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5、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
20世纪前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况1.现代主义文学(1)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20世纪西方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重要文学流派。
它是西方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欧美文学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2)从哲学思想上看,流行于20世纪的西方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及现代心理学,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其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
(3)从思想内容看,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困惑”,即揭示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人置身于其中的孤独、陌生、焦虑、痛苦的情绪。
(4)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锐意创新的文学,它反对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传统美学观,强调表现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5)在艺术手法上,现代主义文学用荒诞的情节来取代故事的逻辑性,用虚化的、富有象征性的空间、场景和人物来取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用时序跳跃、交错的心理时间来取代时序递进的物理时间,用隐晦、暗示性的语言取代语言的鲜明性。
2.后期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到20世纪20年代,象征主义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很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学流派,称为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有爱尔兰诗人叶芝、法国诗人瓦雷里、德国诗人里尔克、美国诗人庞德、英国诗人T.S.艾略特、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
(2)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瓦雷里的《海滨墓园》、梅特林克的《青鸟》是象征主义的代表。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20世纪,西方文学迎来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两大文学思潮,这两种文学思潮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文将就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探讨,包括其发展背景、主要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和挑战。
它试图通过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对现实主义的理性和客观描写进行颠覆和超越。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1.1 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摒弃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采用碎片化、溢流性的叙述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叙事形式。
1.2 对主观意识的探索: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现,注重对人类存在的深层心理和情感状态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身份等概念的重构和挑战。
1.3 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象征、隐喻和意象等非直接表达手法,通过对语言和符号的重构和解构,寻求一种更富有内涵和多义性的表达方式。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吴尔夫的《至灵灯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二、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20世纪后半叶,随着现代社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加剧,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兴起。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延续和扬弃,体现了对现代生活、语言和文化的全新认识和反思。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包括:2.1 对权威和中心的颠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实践的多元性和权威的相对性,挑战中心和周边的二元对立,试图打破传统的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
2.2 对历史和现实的异化: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强调历史和现实的虚拟性和构造性,以及对它们的再写和解构,试图揭示历史的片面性和现实的虚构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 ***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 *** ,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1、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 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 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 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新小说派“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1、现代化进程的载体是都市,一如前现代社会的主体是乡村。
2、乡村:人与土地太阳时间时间的模糊性相对松散个体性城市:人与机器火车时间时间的精确性集中组织整体性个性的消抹机器上的零件3、社会关系4、人与自身的关系:异化感个性被吞噬无家可归感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释名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并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社会生活的变化2、文化思潮的影响3、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思想特征①突出表现异化(alienation )主题前现代的文学也涉及异化,但都是局部现象,寄希望于人的理性,可以克服,然而在现代主义的文学中,异化是人类无法克服的永恒悲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以前劳动产品属于劳动者,然而在私有制社会,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反过来控制他。
2、劳动者与劳动相异化:人是劳动的动物,劳动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人自愿劳作,然而在私有制社会,人在劳动中感到不幸。
3、类本质的异化: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了。
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②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反思17世纪依赖逐步确立的理性原则、理性成果的合法性,对以往的一切艺术遗产和人类社会的现存文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背离姿态,着力探求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与焦虑,甚至对文明的发展意义公开采取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2、艺术特征①强调表现②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③语言实验④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四、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未来主义1909年,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流派的诞生。
在马里内蒂周围很快聚集其一批使人、剧作家和画家,办起刊物《莱采巴》。
他们主张抛弃传统文化,创造一种“速力之美”,主张表现现代生活,讴歌机器文明。
代表作家马里内蒂、帕拉泽斯基本特征:否定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速度美”、“力量”);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的进行艺术创造。
代表作:马里内蒂剧本《他们来了》象征主义一、象征主义及其特征1、象征主义的发展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出现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之一。
它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象征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再度复兴,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的先驱: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
诗人一反文学唯善唯美的传统,将“恶”的美提炼、发掘出来,深深影响了后代诗风。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包括法国的象征主义“三剑客”:魏尔伦、兰波、马拉美。
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诗人瓦雷里、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等2、象征主义的特征①象征主义者坚持以直觉去把握、表现“最高的真实”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妄的、不可知的,只有主观世界才是真实的,客观万物不过是主观精神的种种暗示和象征。
梅特林克认为:唯一真实的是上帝所启示的神秘世界,而这只能在寂静里凭个人直觉才能感知。
②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非常重视诗歌的暗示性象征主义者崇尚直觉、反对理性,必然走向神秘化。
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都曾有过类似论述,认为诗歌就是让人看不懂,让人朦胧去猜想。
诗人不去直接表现对象,而采用暗示手法。
③启发读者感悟的是“客观对应物”“通过艺术形式表现情绪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套事物,一种情况,一串事件,都是表现特定情绪的公式;这样,当获得了与感性经验相应的外界事实时,情绪就立刻被唤起来了。
”二、后期象征主义的几位代表作家:保尔·瓦雷里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
代表作《海滨墓园》。
诗人独立海滨墓园,凝望大海,思绪万千,面对大自然的永恒,想到人生的短暂,最后诗人超越了死亡,表现也肯定现实、面向未来的积极主题。
全诗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格律严谨。
里尔克是奥地利著名象征主义诗人。
早期创作宣扬神秘主义和宗教思想,晚年探索生与死、存在与变化、追求和幻灭的关系等问题,语言精雕细琢,文笔精美,富于表现力,但往往充满凄苦情调。
作品数量庞大。
代表作是诗集《杜伊诺哀歌》等。
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将现实性和民族性带入象征主义。
最著名的诗是《驶向拜占庭》。
全诗以游历拜占庭象征精神的探索,表达了对西方物质文明的厌恶和对精神世界回复的热烈企盼心情。
使物质意象与观念意象在诗中达到和谐统一。
埃兹拉·庞德美国意象派诗人。
早年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推崇,译有《神州集》。
从中可看出其对中国诗的独特体验。
代表作:长诗《诗章》短诗《在地铁车站》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的象征主义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剧作《青鸟》,写一位樵夫的两个可爱的孩子,蒂蒂儿和弥蒂儿,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象征快乐和幸福的青鸟的故事。
三、艾略特及其《荒原》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重要的文学批评家、诗人、戏剧家。
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早期诗作感应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世界普遍的精神空虚和心灵紊乱,大多带有否定现实和彷徨犹豫的色彩;在诗歌格律和韵脚方面则沿袭传统。
代表作是《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①这首诗以戏剧性的独白形式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整首诗由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结构而成。
②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用奇特的意象和隐喻传达作者的内在之意。
中期内容转为对西方世界进行全景式的鸟瞰和深入剖析,对一战后的西方文明进行全面清算与批判。
代表作《荒原》是西方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晚期代表作品是《圣灰星期三》,它表现宗教题材,是诗人向上帝唱出的一首虔诚的“赞美诗”。
诗人用西方哲学和神学的概念思考他所亲身经历的彻悟,表达自我净化主题。
《荒原》原稿长达800多行,后经庞德删改,余今434行。
共5章。
第一章《死者葬礼》(《死者葬仪》):作者通过一连串意象,将西方世界沦落为“荒原”、已毫无生机的象征意义显现出来。
第二章《弈棋》(《对弈》):通过男女两性的博弈,暴力性内涵第三章《火诫》:主要从两性关系角度揭露西方社会的沉沦堕落,结尾暗示用信仰之火烧掉情欲之火的思想第四章《死在水中》:告诫现代人欲望泛滥,必遭毁灭。
第五章《雷霆的话》:探讨荒原的复苏,正面宣传救世主张,着重探索再生主题引用了印度教经典《奥义书》中的一个寓言来暗示荒原人可以获得救赎的方法:对人,“哒”意味着“给予”;对神,“哒”意味着“抑制”;对魔,“哒”则意味着“同情”。
《荒原》的主题作者在《荒原》中创造了一个精神衰竭、欲念泛滥、信仰危机、文明破败的腐朽、堕落的世界,表现了一代人迷惘、幻灭的情绪和内在心理的错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并最终指出了一条通过“舍予、同情、克制”走向人类新生的道路。
《荒原》的艺术特点①神话结构和拼贴技巧的有机结合。
②通过意象叠加、通体象征,创造出适合表现作者内心抽象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的“客观对应物”。
③广博的征引。
④形式上采用典型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追求口语化。
表现主义一、表现主义定义: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
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于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美国等。
它要求突破事物表象而凸显其内在本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楔入其内在灵魂,突破对暂时性的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或“真理”。
小说代表人物卡夫卡,戏剧代表人物有斯特林堡。
二、表现主义的特征①强烈的主观性表现主义者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的本质的东西”,探索“深藏在内部的灵魂”。
因而,创作应从自我的主观出发,直接表现“主观现实”,仅仅再现、复制外部客观世界毫无意义。
他们提出“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表现主义由此得名。
“他们注目的不是落下的石头,而是万有引力定律”。
②抽象性表现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毫无兴趣,他们喜欢探讨抽象的哲理问题,所以他们在创作时,往往有意虚化背景、淡化时空,不提供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也不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经常是抽象的类型,代表着人类的某些共性。
③象征性表现主义作品具有浓烈的象征色彩,其主题、人物、环境都是象征的,作家善于把象征性的隐喻作为实际事实来对待。
卡夫卡的《变形记》④怪异性表现主义作家强调表现主观的绝对性,因而导致对待客观的随意性。
他们打乱生活的明晰条理,扭曲事物的外部形态和相互关系,追求怪诞的效果。
作品大多情节离奇、形象扭曲、形式古怪。
但表现主义用“怪诞”的手法表现源于生活的“怪诞”,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三、几位重要的作家1、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
他重视心理分析,着力挖掘在现代生活重压下人们的复杂心态,开创了“现代心理悲剧”。
从艺术上看,奥尼尔的剧本思想深刻、情节惊心动魄、风格庄严粗犷,表现技巧新颖多变,对现代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戏剧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毛猿》中扬克的离奇经历和荒诞结局,固然反映了产业工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受的悲剧命运,更重要的是,作者从主观感受出发,将扬克的悲剧命运扩展成为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以此象征人类寻求“归属”的过程。
《毛猿》是一出典型的寻求人的归属和生存价值的哲理性悲剧。
它揭示出在现代西方社会,人性的完美发展和生存价值遭到毁灭,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和人无所归属的问题。
“毛猿是人类的象征”(奥尼尔)。
同时体现出人被异化、蜕化为虫兽的主题。
《毛猿》的艺术特色①广泛的象征性。
②多种戏剧表现手法的运用。
2、斯特林堡瑞典剧作家。
他一生写过60多部戏剧,其后期剧作,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先声。
他的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最早显示出表现主义戏剧的特色,首次用精神分析将梦幻搬上舞台,时间、空间淆乱,梦境和现实混合,用怪异场景表现人物内心真实。
代表作《鬼魂奏鸣曲》较深刻地揭发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关系,让活人与死尸、灵魂、幻影同时登场,体现了“怪诞”的特色。
3、恰佩克捷克著名科幻小说家和表现主义戏剧家。
其剧本《万能机器人》以科学幻想的形式勾勒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幅真实图画。
即资本家为追求最大利润,滥用科技发明,不惜牺牲人类前途。
并引起读者对科技发展前景的反思。
四、卡夫卡及其《变形记》弗兰茨·卡夫卡是著名表现主义小说家、现代小说鼻祖,世界文学史中的“超一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