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蛀干害虫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48
蛀干害虫蛀干害虫有天牛、木蠹蛾、吉丁虫、小蠹、透翅蛾、螟蛾等。
成虫期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时暴露外,均隐蔽生活一、天牛类鞘翅目天牛科。
天牛在蛀干害虫中占有重要地位,危害健康木或衰弱木,成虫补充营养啃食树皮,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造成生理上和工艺上的损失。
(一)、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分布广,危害杨柳榆、槭、刺槐、苦楝、桑等,是目前我国杨柳等最主要害虫之一,能造成毁灭性危害。
1、形态:长形,20-35mm,漆黑有光泽,前胸两侧各有一刺状突起,鞘翅肩部光滑,各有白色毛斑20个左右。
卵乳白,长椭圆。
幼虫长筒形,乳白,前胸背板黄白,后半部有“凸”形黄褐色硬化斑纹2、习性:河北1年1代或2年1代,以卵及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
6、7月出现成虫,啃食叶片或嫩皮补充营养,5-7天即产卵,多产于2年生枝条上,7月为产卵盛期,椭圆形刻槽,坑道不规则,S形或U形。
(二)桑天牛Apriona germai (Hope)南北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多种林木果树,尤以桑、无花果、毛白杨、构树危害重。
1、形态:体长34-46mm,黑色被黄褐色绒毛,头顶中央有一纵沟,触角各节基半部黑褐,端半部灰白,前胸有横皱纹,有侧刺突,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
卵乳白,幼虫乳白,圆筒形,前胸背板硬化,有3对尖叶状纹,腹部1-7节背面有步泡突。
2、习性:2-3年一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
6月出现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U形刻槽,每槽一卵,卵期2周。
坑道通直,多个排粪孔。
成虫啮食桑、柑橘、苹果、梨、无花果、柳等的树枝及树皮。
幼虫蛀害树干,形成孔道,使桑树容易衰老、枯死。
(三)青杨天牛Sdperda populnea(Linnaeus)分布于东北、华北,南至湖北,危害杨柳枝梢,形成纺锤形虫瘿,以苗木和幼树危害重1、形态:体长11-14mm,黑色,被黄色绒毛间杂黑色,鞘翅多点刻,各有4个黄色毛斑。
2、习性: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蛀干害虫防治方法与注意事项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蛀干害虫防治方法与注意事项众所周知,蛀干害虫是危害林木、果树等多种经济树种的重要害虫,其突出特点是: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危害严重,隐蔽难除。
以往果农常采用的常规化学防治方法,虽说也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因操作复杂、成本高昂、污染环境、防效欠佳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致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林业、果树和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蛀干害虫防治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和愈加重要,也成了摆在广大果农,特别是林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蛀干害虫已经成为制约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林业建设的关键因子。
一、果树蛀干害虫防治方法1.树干涂药包扎法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等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在蛀干害虫成虫羽化盛期,用板刷将稀释后的药剂在树干上均匀涂抹,以树干充分湿润、药剂不往下流为度,涂药后用4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从下往上绕树干密封,在涂药包扎15天后,拆除塑料薄膜。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上述药剂通常可收到理想的防效。
经现场调查,因涂药后,药物通过树液流动运行输送至整个树体,未进行涂药的主干以上部位,蛀干害虫也可得到同样有效的防治。
2.树干打针(孔)注射法此法适合林木胸径在5厘米以上的“四旁”林、片林和林缘散生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
亦即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发现树干表面有虫孔时,直接用注射器向虫孔注药。
如防治天牛,当发现虫孔中淌出新鲜木屑屑,说明虫孔内有天牛幼虫存在,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5倍液,按每厘米胸径1~1.5毫升药液用量进行注射,后用黄泥封口,以免药液挥发掉,防效可达98%以上。
当树干表面看不到虫孔时,可改用钻子等在树干基部四周打孔注药。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树的主干基部距地面30厘米处,钻头与树干成45度角向下倾斜打孔,深至木质部(孔深6~8厘米);树木胸径在15厘米以下钻孔1~2个,30厘米以下钻孔2~3个,30厘米以上钻孔4~5个;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为度,约5毫升左右,然后用滴管或注射器将内吸性药液缓缓注入封口即可。
蛀干害虫类群界定:指钻蛀树干和枝桠,取食韧皮部和木质部,造成林木生理及工艺损害的生态类群。
危害普遍,区系丰富,林业意义重大主要类群包括:鞘翅目(小蠹科、天牛科、长蠹科、吉丁虫科、象甲科等)鳞翅目(木蠹蛾科、豹蠹蛾科、蝙蝠蛾科、透翅蛾科、织蛾科)膜翅目(树蜂科、茎蜂科等)钻蛀性害虫:主要钻蛀木本植物,除成虫期外,其它虫态均生活于林木内部。
主要类群:鞘翅目的天牛、小蠹、吉丁、象甲、长蠹、粉蠹等;鳞翅目的木蠹蛾、透翅蛾、螟蛾等科;膜翅目的树蜂、茎蜂等;蛀干害虫的特点隐蔽生活,防治困难;一旦受害,很难恢复。
部分种类可危害幼树及健康林木,不仅使输导组织受到破坏、引起树木死亡或风折,而且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为先锋种,最需重视,如杨干象、青杨楔天牛、白杨透翅蛾、柳蝙蛾等。
部分种类危害成熟林内的衰弱木、濒死木,导致树木加速死亡,木材品质下降,因而又称其为次期性害虫,如大多数小蠹虫、吉丁虫以及部分天牛等。
蛀干害虫的垂直分布同一树上的垂直分布分布特点:部位不同,种类不同,针叶树尤显著;分布区系:根颈、干基、树干中部(厚树皮)、干上部(亚厚树皮)、树冠部分枝干(薄树皮)、枝梢部;选择性:选择某一部位,一定厚度。
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分布,但较少研究发生地类型及其成因:1、偶然发生地局部小面积突然发生短时间大量死亡2、迁移发生地偶发地或未清理采伐(火烧)迹地迁移而来健康林分发生3、慢性发生地缓慢、个别、群团状枯死病虫协同复合危害逐年积累蛀干害虫的控制对策: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注重环境对蛀干害虫综合作用;注重病虫协同及和混合危害;林业措施极为重要。
一、天牛类属鞘翅目天牛科,我国2000种以上;危害几乎所有树木,枯死或降低木材质量,树木和原木重要害虫;幼虫危害为主,生理、工艺损失;健康木: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衰弱木:原始林。
光肩星天牛、松褐天牛:国际性1、★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危害榆、杨、柳、槭、白桦、桑、梨、山楂、樱桃、李、梅等。
蛀干害虫的防治措施蛀干害虫幼虫深入枝干内部,单一防治措施难以奏效,需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人工捕杀、药剂防治、伐除病株和树种改良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造林措施:优化树种结构,营造混交林,建立二代林网,增加免疫树种、目标树种和诱饵树。
(二)生物防治。
利用蛀干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
每年 5月中旬,天牛幼虫进入活动期后,按每个小蜂等虫道悬挂一个卵卡(约 50-100枚卵)的比例释放虫卵。
卵卡应悬挂于虫道附近,便于小蜂等天敌迅速找到天牛幼虫。
对第一次释放虫卵后虫口密度仍然较大的地段,可于7月下旬前后按每株树释放 6-8头成虫的比例,于下午 17: 00时后集中释放天敌成虫进行补充防治。
(三)人工防治。
在蛀干害虫的成虫发生期,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诱集成虫,进行人工捕杀。
(四)药物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采取虫道注射杀虫剂后封堵虫道的方法杀灭幼虫。
在幼虫期,将杀虫毒签插入蛀孔中至木质部,然后用湿泥堵住杀虫毒签四周,再用注射器注射有机磷农药1:50到虫孔,用湿泥封住虫孔。
当幼虫爬出时,可以用50倍的氧化乐果乳油喷雾。
成虫羽化期,采用黑光灯趋光性诱捕,成虫夜间活动比较频繁,可以在夜间用绿色威雷150~250倍液杀灭成虫,杀螟松乳油150~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喷雾。
(五)伐除病林。
对虫蛀严重,已经丧失防护和经济价值的树木,按规定办理采伐手续,及时伐除销毁。
对危害严重的树采取人工修枝或高杆截头,剪除虫瘿集中烧掉。
对已经砍伐的杨树木材要经过熏蒸处理,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蛀干害虫的危害特点让防治工作比较艰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做好防治工作,广场管理人员做好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工作,充分调动防治积极性,利用科学发展观科学治理、综合治理,努力减轻害虫灾害。
蛀干害虫的防治技术蛀干害虫,即以食用木材为生,严重危害木材结构的害虫。
在建筑、家具、文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蛀干害虫的防治技术十分必要。
一、蛀干害虫种类蛀干害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粉蚧、蚜虫、白蚁等。
它们以木材为食,十分危害木材的结构和外观。
二、蛀干害虫危害1、影响木材的使用寿命。
蛀干害虫的存在会无数地细化木材的结构,加速木材的腐朽,影响木材的使用寿命。
2、危害文物。
很多木质文物和建筑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蛀干害虫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完整性和保存价值。
3、严重损坏家具。
家具是室内的重要装饰品,很多家具也是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蛀干害虫会直接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和美观。
三、蛀干害虫的防治技术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采取物理方法直接消灭害虫。
如采用高温杀虫、用钢丝刷、喷水枪等将害虫直接清除。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品灭杀害虫。
但化学药品有一定毒性需要注意。
如氧气化铝棒。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对蛀害虫进行防治。
可将寄生于害虫身上的天敌或对害虫卵有极强捕食性的昆虫放到受害区域,通过天敌的捕食和寄生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4、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指在木材的处理过程中注重预防,如选用抗虫剂处理木材;另外,一些预防措施也可以起到预防外因造成的害虫入侵,如定期透气、清洁等等。
综上所述,蛀干害虫不仅对木材的结构,还对文物和家具的保存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预防蛀干害虫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保证我们的环境更加舒适和健康。
蛀干害虫的甄别和综合防治园林植物蛀干害虫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天牛、小蠹虫、吉丁虫、象甲;鳞翅目的木蠹蛾、透翅蛾、螟蛾;膜翅目:树蜂、茎蜂等。
它们只有成虫期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时暴露在外,其余均隐蔽生活。
多数蛀干害虫为“次期性害虫”,危害树势衰弱或濒临死亡的植物,以幼虫钻蛀树干,被称为“心腹之患”,以咀嚼方式钻入植物体内啃食植物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等,直接切断植物输导组织,造成园林植物枯枝干杈,严重的,甚至整株枯死。
常见的蛀干害虫有9种: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白杨透翅蛾、杨干透翅蛾、沙棘木蠹蛾、日本双棘长蠹。
它们一般以幼虫在树枝干内生活蛀食。
受害轻时,养份、水份运输受到阻碍,严重的枝干被蛀食成千疮百孔,以至枯萎死亡或被风吹折。
蛀干害虫行动比较隐蔽不易发现,等到发现有明显木屑及虫粪时,防治已晚。
因此关键要抓好早期防治,在幼虫还未蛀入木质部之前防治,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防治前,准确判断出虫害种类,就能对症下药,药到虫除。
一般根据危害状况就可判断出害虫种类:在树的茎干和枝梢部蛀孔中排出粪便是锯屑状的,多是各种天牛危害;如粪便色淡,呈颗粒或圆球形,很可能是木蠹蛾幼虫危害;如外观无较多排泄物排出,而局部皮层已呈现枯黄的,是吉丁虫危害;被害枝干有肿大的瘤状突起;蛀孔处常有条状的粘性虫粪;多为透翅蛾危害。
针对不同时期的蛀干害虫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几种特殊的方法:树干涂药包扎在成虫羽化盛期,采用蛀虫净20-50倍液在树干上均匀涂抹,以树干充分湿润、药剂不往下流为度,涂药后用40cm宽的塑料薄膜从下往上绕树干密封,在涂药包扎15天后,拆除塑料薄膜。
树干喷淋:在幼虫期,蛀虫净30-50倍液树干喷淋,此时天牛幼虫主要在树皮下的韧皮部和形成层取食危害 ,蛀虫净具有的超强的渗透性,可穿透树皮直达树体内部杀死皮下层的幼虫,此法也适用于小蠹、吉丁类幼虫的防治。
树干打孔注射、输液法此法适合林木胸径在5cm以上散生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
蛀干害虫危害大,用什么可以防治?蛀干害虫,也叫钻蛀性害虫。
该虫害不仅是是果树、森林树木主要害虫,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害虫,且对树木的危害很大。
由于其发生、危害比较隐蔽,且危害的特殊性,很难发现和防治,常给果树、森林、园林树木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蛀干害虫主要有哪些?天牛类、吉丁虫、小蠹虫科、象甲、木蠹蛾、透翅蛾、潜蛾、螟蛾、织蛾、茎蜂、树蜂、潜叶蝇等都属于钻蛀性害虫。
其中以天牛类、吉丁虫、木蠹蛾、小蠹虫、透翅蛾危害最为常见和严重。
【1】天牛类蛀干害虫:天牛主要以幼虫蛀食树木树干、枝条甚至根部,常在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蛀食形成虫道。
并且在危害树木时,常会在树干蛀食排气孔,并从孔洞排出粪便和木屑,造成树木营养、水分上下传导受阻,影响树木长势,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
常见的天牛有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红颈天牛、双条杉天牛等。
防治药剂:可用50%杀螟松乳油200—300倍或40%氧化乐果乳油注射虫孔防治幼虫。
【2】吉丁虫:、吉丁虫也叫爆皮虫和串皮虫。
该虫主要在树木的皮层下危害。
危害后常造成树皮爆裂,造成树木干枝枯死枝叶枯黄脱落、树势衰弱,严重时导致死亡。
以6—7月份危害最严重。
防治药剂:常用吡虫啉喷施防治成虫。
25%噻虫嗪3000倍涂刷树干。
【3】小蠹虫科:该虫主要蛀食树皮和边材,很少有蛀食木质部危害,常形成坑道。
导致树木树势衰弱,严重时导致死亡。
该虫常发生于4—10月份,以5—6月份危害最严重。
防治药剂:常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复配毒死蜱喷施防治。
【4】木蠹蛾:木蠹蛾危害具有群居性,主要危害阔叶树树干和根部为主。
严重时常造成树干树皮环剥,导致树木死亡。
每年以5—11月份发生危害,5—8月份为幼虫危害期。
防治药剂:常用马拉硫磷、杀螟松注射防治害虫。
【5】透翅蛾:以幼虫钻蛀树木的主干、枝条、根部以及草本植物的根和茎。
危害的早期,由于蛀食,常造成受害部位的枝、干组织发生增生,形成瘤状虫瘿,后期进入髓心危害,受害部位枯萎下垂,遇风容易折断,常抑制顶芽生长而萌生侧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