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及钢筋砼工程量计算
- 格式:pptx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56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计算和对所用混凝
土的用量进行估算。
1.配合比计算
配合比计算是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比例。
首先需要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和所用水泥的品种,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经验进行配
合比计算。
2.用量估算
用量估算是根据设计中使用的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要求,计算所需的
混凝土用量。
主要涉及到对不同结构部位的体积进行计算,并考虑到混凝
土浪费、收缩和收缩裂缝等因素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主要包括对钢筋的数量和长度进行计算和估算。
1.钢筋数量计算
钢筋数量计算是根据设计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计算所需
的钢筋数量。
主要涉及到对不同结构部位的钢筋截面积进行计算,并考虑
到钢筋的间距、重叠长度和弯折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2.钢筋长度估算
钢筋长度估算是根据设计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计算所需
的钢筋长度。
主要涉及到对不同结构部位的钢筋长度进行计算,并考虑到
钢筋的弯折长度、绑扎长度和接头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相关注意事项
1.工程图纸的正确理解
2.承包商的实际施工情况
3.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和调整
总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准确的工程量计算对于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要深入理解施工图纸,考虑到承包商的实际情况,并随时调整和更新计
算结果,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一、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d)×2+(梁高-2×保护层+2 d)×2+14 d 或24 d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二、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三、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四、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五、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规则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一、现浇混凝土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1.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没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砼构件中如设计采用型钢时,应扣除其体积。
2.基础:(1)基础及基础垫层工程量,扣除伸入承台基础的桩头体积。
(2)有梁带形混凝土基础,其梁高与梁宽之比在4∶1以内的按带形基础计算。
超过4∶1时,其基础底按带形基础计算,以上部分按墙计算。
(3)箱式满堂基础应分别按满堂基础、柱、墙、梁、板有关规定计算,套用相应项目。
(4)块体设备基础按设计图示尺寸以m3计算。
框架式设备基础分别按基础、柱、梁、墙、板等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项目计算。
楼层上的设备基础,按梁、板相应项目分别计算。
3.柱: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柱高以m3计算。
柱高:(1)柱和板连接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2)带柱帽的柱和板连接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柱帽工程量合并到柱子工程量内计算。
(3)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4)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人柱身体积内计算。
(5)依附柱上的牛腿,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6)升板柱帽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
4.梁:按图示断面尺寸乘以梁长以m3计算,伸入墙内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梁长:(1)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3)圈梁与过梁连接者,分别套用圈梁、过梁定额,其过梁长度按门、窗口外围宽度两端共加50㎝计算。
5.墙:墙、间壁墙、电梯井壁、按图示中心线长度乘以墙高及厚度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单个面积0.3㎡以外孔洞所占体积,墙垛及突出墙面部分并入墙体体积内计算。
(1)剪力墙中暗梁、暗柱、端柱并人墙内计算。
(2)建筑模网墙内的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与墙混凝土合并计算。
(3)建筑模网安装工程量,外墙按外墙中心线长度乘以结构高度(地面至板顶),内墙按内墙净长线长度乘以内墙净高,以单面面积计算。
坡形独立基础是土建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它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管道等工程中。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坡形独立基础的砼及钢筋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砼和钢筋两个方面,总结坡形独立基础的工程量计算表格。
1. 砼工程量计算表格砼的工程量计算是坡形独立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坡形独立基础砼工程量计算表格:序号项目工程量单位1 底板 A1 x h1 m32 边坡 A2 x h2 m33 垫层 A3 x h3 m34 立柱 A4 x h4 m35 砼支座 A5 x h5 m36 钢筋笼L x ρ x n kg在该表格中,我们对坡形独立基础中的底板、边坡、垫层、立柱、砼支座等部位的砼工程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其中,A代表了各部位的面积,h代表了相应部位的高度,L代表了钢筋笼的长度,ρ代表了钢筋的密度,n代表了钢筋笼的根数。
通过这份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部位砼的用量,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2. 钢筋工程量计算表格钢筋在坡形独立基础中起着增强砼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的抗弯强度和承载能力。
钢筋的工程量计算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坡形独立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表格:序号项目工程量单位1 立柱 A1 x l1 x n kg2 砼支座 A2 x l2 x n kg在这份表格中,我们对坡形独立基础中立柱和砼支座的钢筋工程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其中,A代表了立柱和砼支座的截面积,l代表了相应部位的长度,n代表了钢筋笼的根数。
通过这份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钢筋的用量情况,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对坡形独立基础砼及钢筋工程量计算表格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有着重要的意义。
砼和钢筋作为基础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它们的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砼及钢筋的工程量进行详细的计算,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钢筋砼结构中钢筋体积占砼的比例换算
)砼实际用量:混凝土实际用量=构件体积-钢筋体积-预埋件体积-洞口体积。
(根据定额规定钢筋砼结构砼的计算规则为0.3m2以内小洞口所占的体积、钢筋、预埋件所占体积均不扣除)
2)比例换算:钢筋占混凝土的体积的比例也是需要测算的,不能全根据系数来测算,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结构,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构件,不同的设计,其配筋率和含钢量是不同的,钢筋占混凝土的比例系数也就不同,所以系数法并不可靠。
并且不仅仅是知道个系数,更是要清楚它的来历和计算原理,经验系数是计算和积累出来的。
系数法也先测算钢筋指标,再测算混凝土指标,最后得出钢筋与混凝土之比系数,就能很容易计算出实际混凝土用量。
系数法根据含钢量或钢筋指标而来,假设钢筋每平方指标为0.07t,混凝土每平方指标为0.4m3,则钢筋系数=0.077.850.4=0.02229
设钢筋所占体积系数为0.02229,则实际混凝土量=定额混凝土量(不扣洞口)(1-0.02229)。
设建筑面积为10000㎡,钢筋重量为700 t,混凝土量为40003,混凝土实际用量=4000(1-0.02229)=3910.83㎡。
3)计算原理: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先计算钢筋长度,再乘以根数,得出总长度,然后乘以单位钢筋重量(公斤/米),得出钢筋重量。
如果计算钢筋体积则进行换算,钢筋体积等于钢筋重量除以钢筋比重7.85,1m3钢筋=7.85t钢筋。
我们可以精细化到构件、楼层。
如一根框架梁重量为2t,则折合成体积=27.85=0.25 m3。
如一层钢筋重量70吨t,则一层钢。
钢筋砼结构中钢筋体积占砼的比例换算1)砼实际用量:混凝土实际用量=构件体积-钢筋体积-预埋件体积-洞口体积。
(根据定额规定钢筋砼结构砼的计算规则为0.3m2以内小洞口所占的体积、钢筋、预埋件所占体积均不扣除)2)比例换算:钢筋占混凝土的体积的比例也是需要测算的,不能全根据系数来测算,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结构,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构件,不同的设计,其配筋率和含钢量是不同的,钢筋占混凝土的比例系数也就不同,所以系数法并不可靠。
并且不仅仅是知道个系数,更是要清楚它的来历和计算原理,经验系数是计算和积累出来的。
系数法也先测算钢筋指标,再测算混凝土指标,最后得出钢筋与混凝土之比系数,就能很容易计算出实际混凝土用量。
系数法根据含钢量或钢筋指标而来,假设钢筋每平方指标为0.07t,混凝土每平方指标为0.4m3,则钢筋系数=0.07÷7.85÷0.4=0.02229设钢筋所占体积系数为0.02229,则实际混凝土量=定额混凝土量(不扣洞口)×(1-0.02229)。
设建筑面积为10000㎡,钢筋重量为700 t,混凝土量为40003,混凝土实际用量= 4000×(1-0.02229)=3910.83㎡。
3)计算原理: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先计算钢筋长度,再乘以根数,得出总长度,然后乘以单位钢筋重量(公斤/米),得出钢筋重量。
如果计算钢筋体积则进行换算,钢筋体积等于钢筋重量除以钢筋比重7.85,1m3钢筋=7.85t钢筋。
我们可以精细化到构件、楼层。
如一根框架梁重量为2t,则折合成体积=2÷7.85=0.25 m3。
如一层钢筋重量70吨t,则一层钢筋所占混凝土体积=70÷7.85=8.917 m34)经验总结:由于钢筋所占的比例较小,对总造价影响不大,在计价时没必要扣除,只有在成本测算时才去计算钢筋体积。
项目管理者也能知道真实的用量和成本,如果按定额规则计算,以定额量进行材料计划和成本分析则大谬不然也。
坡形独立基础砼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要计算坡形独立基础的砼及钢筋工程量,需要知道以下几个参数:
1. 基础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这些参数决定了基础的体积。
2. 砼的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一般以水泥、砂、石子的比例表示。
3. 钢筋的直径、根数和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受力情况确定。
4. 钢筋的间距和间隔:根据设计要求和受力情况确定。
计算步骤如下:
1. 计算砼工程量:
砼的体积 = 长度 ×宽度 ×深度
砼的用量 = 砼的体积 ×砼的配合比
2. 计算钢筋工程量:
钢筋的长度 = 长度 + 宽度 + 基础深度(如果有超出地面的部分)
钢筋的总长 = 钢筋的长度 × 2(两侧)
钢筋的总用量 = 钢筋的总长 ×钢筋的根数
钢筋的总重量 = 钢筋的总用量 ×钢筋的单位重量
钢筋的总用量(按根数)=(长度+宽度)/ 钢筋间距 ×钢筋
间隔/ 钢筋直径
注意:在计算砼和钢筋的工程量时,应考虑到砼的损耗和钢筋的浪费量。
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示例,实际情况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施工方式、连接方式等。
建议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使用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规范。
钢筋工程:包括现浇砼钢筋、预制构件钢筋、预应力钢筋、钢筋网片、钢筋笼等,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长度乘以单位理论重量以T计算(即其工程量为图纸用量)。
钢筋图纸用量计算公式:G=L×n×g×kL—计算长度n—钢筋根数g—每米长重量k—构件根数1)、每米长钢筋重量(g)(g/m)①查钢筋重量表②[直径(mm)/10]2×0.6172)、长度计算(L)①两端无弯钩的直筋L=构件长—保护层②有弯钩(折)的直筋L=构件长—保护层+弯钩长度(弯折长度)③弯起钢筋长度弯起钢筋的长度计算,可按构件长度减去保护层,加上弯起部分增加的长度及端部的弯钩或弯折长度。
L=构件长—保护层+弯起增加长+端部弯钩长④保护层厚度基础:有垫层a=35无垫层a=70梁柱:a=25板:板厚<100 a=10板厚>100 a=15⑤钢筋的接头在计算钢筋长度时,还应考虑钢筋的接头情况,对于钢筋的接头长度:按设计图纸规定的搭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搭接长度的,不在另行计算搭接长度(已包括在定额钢筋的损耗率之内或报价时自行考虑)。
⑥箍筋长度计算可以按构件(梁、柱)断面周长加上调整值计算。
L=(B+H)×2+△△调整值见教材P215⑦螺旋箍筋长度计算L=n×(P2+π2【D-(2×0.015+d)】2)(开平方)n-箍筋根数p-箍筋间距D-桩径d-箍筋直径3)钢筋的根数计算(n)①图纸上直接注明钢筋根数的,已图纸标注为准,如梁、柱中的柱筋②以间距表示的,如箍筋、板中的钢筋n=构件长度/间距+14)施工措施用钢筋施工措施用钢筋是指施工图纸上未标出,但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用的钢筋,应按其实际用量计入钢筋工程量内。
如现浇构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撑钢筋,双层钢筋用“铁马”,梁中的垫筋、伸入构件的锚固钢筋、预制构件的吊钩等,并入钢筋工程量内。
砼及钢筋砼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例题例1:按照土石方工程例题2提供的基础图,计算混凝土墙基和柱基清单工程量,并编列项目清单。
解:根据本工程基础类型和断面规格,应分别按1-1、2-2和J-1应分别列项。
工程量计算:断面1-1:L=(10+9)×2-1.0×6+0.38=32.38m (0.38为垛折加长度) 墙基基本体积V=32.38×[1.2×0.2+(1.2+0.3)×0.05÷2+0.3×0.35]=12.39m3根据基础的高度,可知墙基上部250mm高度的梁与J-1搭接,其搭接长度为0.8÷0.35×0.25=0.571m ,共有6个搭接部位。
∴搭接体积:V=0.571×0.3×0.25÷2×6=0.13m31—1断面墙基工程量小计:V=12.52 m3断面2-2:L=9-0.6×2+0.38=8.18m墙基基本体积V=8.18×[1.4×0.2+(1.4+0.3)×0.05÷2+0.3×0.35]=3.50m3与1-1断面搭接长度=(1.2-0.3)÷2=0.45m 共有2个搭接部位,搭接体积:V=0.45×[(1.4-0.3)×0.05÷3+0.3×0.35]×2=0.11m32—2断面墙基工程量小计:V=3.61 m3J-1:为四棱台独立柱基,体积:V=[2×2×0.35+(2×2+2×0.4+0.4×0.4)×0.35÷3]×3只=5.94m3根据工程量清单格式,编列该工程基础工程量清单(见表4-4):4、应注意的问题(1)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划分以混凝土基础上表面为界;基础与垫层如设计不明确时,以厚度划分:15cm以内的为垫层,15cm以上的为基础。
施工员要掌握砼及钢筋砼工程量计算规则砼的工程量按图示尺寸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板中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面积超过0.3m2的孔洞,应扣除砼体积,其留孔所需工料已综合在项目内,不另计算。
钢筋、铁件工程量按施工图纸及理论重量计算,项目中已综合考虑了钢筋、铁件的施工损耗、不另计算。
具体操作如下:1.现浇砼及钢筋砼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外,均应区别模板的不同材质按砼与模板接触面的面积,以米计算。
2.现浇钢筋砼柱、梁、板、墙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之间的高度)以3.6m以内为准,超过3.6m以上部分,另按超过部分计算增加支撑工程量。
3.现浇钢筋砼墙、板上单孔面积在o,3m’以内的孔洞,不予扣除,洞侧壁模板亦不增加;单孔面积在o.3m/以外时,应予扣除,洞侧壁模板面积并入墙、板模板工程量之内计算。
4.现浇钢筋砼框架分别按梁、板、柱、墙有关规定计算,附墙柱,并入墙内工程量计算。
5.杯形基础杯口高度大于杯口大边长度的,套高杯基础定额项目。
6.柱与梁、柱与墙、梁与梁等连接的重叠部分以及伸入墙内的梁头、板头部分,均不计算模板面积。
7.构造柱外露面均应按图示外露部分计算模板面积。
构造柱与墙接触面不计算模板面积。
8.现浇钢筋砼悬挑板(雨篷、阳台)按图示外挑部分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挑出墙外的牛腿梁及板边模板不另计算。
9.现浇钢筋砼楼梯,以图示露明面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小于500mm楼梯井所占面积。
楼梯的踏步、踏步板平台梁等侧面模板,不另行计算。
10.砼台阶不包括梯带,按图示台阶尺寸的水平面积计算,台阶端头两侧不另计算模板面积。
11.现浇砼小型池槽按构件外围体积计算,池槽内、外侧及底部的模板不另行计算。
二、预制钢筋砼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1.预制钢筋砼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砼实体体积以米’计算.2.小型池槽按外型体积以米’计算。
3.预制桩尖按虚体积(不扣除桩尖虚体积部分)计算。
坡形独立基础砼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要计算坡形独立基础砼及钢筋的工程量,首先需要了解基础的设计要求和尺寸,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算。
以下是计算坡形独立基础砼及钢筋工程量的步骤:
1. 确定基础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坡度等。
2. 根据基础尺寸计算出基础的体积,公式为:基础体积 = 基
础长度 * 基础宽度 * 基础高度。
3. 根据基础体积计算出需要的砼量,并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通常需要考虑砼配合比、浇筑损耗和浇筑方式等因素。
4. 根据基础的设计要求确定需要的钢筋类型、直径和间距等参数。
5. 根据钢筋的相关规范计算出需要的钢筋量。
通常可以使用钢筋量表来进行计算,根据基础的尺寸和设计要求,在表中找到相应的钢筋量。
6.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加工和安装钢筋的工程量。
这部分工程量包括钢筋的加工、切割、焊接和安装等工作。
完成以上步骤后,就可以得到坡形独立基础砼及钢筋的工程量。
在实际工程中,还应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等因素,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一定的安全余量。
因此,最终确定的工程量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的。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及配比的一项技术活动。
准确的工程量计算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及施工进度的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工程结构的尺寸,计算混凝土的体积。
一般计算公式如下:V=S×h,其中V为混凝土的体积,S为截面积,h为高度。
2.根据工程要求及设计标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一般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的比例。
3.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及配合比,计算所需要的材料用量。
例如,计算水泥用量,可以根据配合比中水泥的比例和混凝土体积计算得出。
4.在计算材料用量时,一般要考虑到浪费和损耗。
浪费一般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算,通常为5%-10%。
损耗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5.根据计算的材料用量,确定混凝土的总成本,包括人工、机械等直接费用及间接费用。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1.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体积。
计算方法和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类似。
2.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钢筋的配筋率。
配筋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是指钢筋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积的比值。
3.根据钢筋的配筋率,计算所需要的钢筋用量。
钢筋的计算一般按照长度进行,根据配筋率和结构的长度计算得出。
4.在计算钢筋用量时,同样需要考虑到浪费和损耗。
浪费和损耗的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一致。
5.根据计算的钢筋用量,确定钢筋的总成本和加工费用。
总结起来,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通过计算来确定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及配比,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和施工进度的控制,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这种计算工作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图纸的分析,并且需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质和性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进行准确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