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一、生本教育的含义

二、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的区别

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

四、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评价观、

五、生本教育的课堂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所以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说生本教育是中国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或者说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是众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的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主流,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

一、生本教育的含义: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真正需要做的,是依托小燕子飞翔的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

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现在的课改不也有活跃的课外活动?不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吗?不是在天天号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吗?但是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如靠着过度分析的教材,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工具的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做主体,也充其量是个没有资本的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的主人。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重视作为社会的或人类的规范的那样一些工具性的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双方的改革,都是朝着自己的薄弱方面进行,这都取决于内部的需求,是内部的矛盾运动。从矛盾的普遍性来看,无论开放或规范,限制或者自由,都有着它的长处和短处。比如我们坐在房间里,开门可以使得房间空气流通,关门可以使得噪音减少。要开门还是关门,视乎当时的价值取向。当今由于时代转型、社会经济进步、对现代人的要求和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等因素,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自自在在在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

在课堂上学生的意志服从教师的意志。但他还有自身规律所反映的自然意志,人的自然意志不屈从于外部压力,只要你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自然,人的自然就要加心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的过程。譬如,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儿童彻底地对这门学科感到厌烦了,而且永远地成为差生了。这是儿童自然意志的宣示,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正像今天大自然的报复—环境污染、威胁生存,我们对此始料不及一样。曾有一则报导说,许多物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独人类发明电灯后深宵不寐,于是,

20世纪后半夜叶,人类怪病丛生。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好是“关灯,睡觉”,回归自然。给我们启示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由,好让他们用自身的内存、自身的自然物,去获得外部的知识、外部的自然物。

抛秧的启示——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的产量依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的块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

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贯注了我们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抵触了秧苗的自然意志。反之,小块状抛秧符合秧苗的生长规律。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今天我们是不是教得太多了,就像插秧插得太密了,油多煮坏菜了。)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是要改变生命体。而尤其是作为人的生命体,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他的发展的自然意志,我们的工作者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否则我们的工作,很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的办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育者意志的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才能如此长时间地上好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者的设计。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从这一方面说,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