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526.83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史论结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选择多彩的史实,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避免史论的唯一性,加强对学生史料解析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近年来,各地历史中考对“史论结合”的考查比重不断加大。
“史”指“史实”或“史料”,“论”指“结论”或“理论”。
史实是史论产生的基础,史论则是后人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发表的看法。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史实和史论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还历史教学以本色。
一、选择多彩的史实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是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理解的基础上的。
因此,教师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的史实越丰富、越全面,学生掌握起来就越容易。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图画和图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等方式,为学生展现多彩的史实。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也能对此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三、呈现多角度、不同观点的史料四、避免史论的唯一性有时,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史料或史实,不同素养、不同立场、不同史观、不同时代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尖锐对立的。
历史评论既是历史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处和着眼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论,而不是随意加以限制、强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当鼓励,尽量避免答案唯一、例如,关于“辛亥革命”,既有人说它胜利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其实,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4张图片,《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袁世凯率领百官祭孔大典》《签订“二十一条”》,学生就会形成较为辩证的认识。
辛亥革命之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
中考历史三种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吃透考试不害怕!#2023中考历史(一)年代尺小论文要求:观察下面年代尺,请选取年代尺所示事件2—3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范文如下:1、事件:文艺复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意大利兴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因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1688年进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事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8世纪,法国兴起启蒙运动,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
由于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
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事件:《共产党宣言》发表与巴黎公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们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在世界兴起。
4、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英国的崛起(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写一篇好历史论文,要尽量做到论题新、论点新、角度新,文笔清新流畅,既有较强的可读性,又有较深的启发性,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拟定标题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标题要准确、简洁又富文采,不妨拟几个标题,反复推敲,择优选用.2.组织资料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应当慎重:一要围绕主题选材.二材料要真实准确.三精心选择富有创意的材料.一份新颖材料,能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四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给出的资料,对材料也要进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组织起来,才能写出文章.3.正文写作历史论文的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小标题;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的立论来说明论点;论证是用理论来阐述论题,可以引经据典或自我阐述;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一篇好论文,必须做到:一论点明确新颖,富有创意.二论据充分真实又恰倒好处.三论证有力.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四结论正确.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五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六正文写作前应拟写提纲,搞好谋篇布局.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轴心,科学地安排文章的层次和布局,内容详尽、构思严密.4.修改与润饰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文章的技巧,真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定稿.修改初稿;一是对内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对文字的加工和润饰.5.例证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这是我国盛世之年的又一件大事,举国人民欢欣鼓舞.下面一些材料与世博会有关,请根据这些材料,联系这两届世博会召开的世界历史背景,分别阐述当时的世界历史变化及对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并谈谈你对世博会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题目自拟)1851年伦敦世博会18*巴黎世博会6.答题指导题目:浅谈世博会背景:1851年伦敦世博会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最终战胜了封建的生产方式.18*巴黎博览会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入进行,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从材料上看,人类进入了钢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更加进步的社会文明.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一步加强,成了一个剥削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工业部门大多集中在垄断组织手里,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一统世界,使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但差距也更大了.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认识:举办世博会的目的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一个国家、地区的重大纪念活动,以展示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从胡服骑射谈起…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各个朝代的兴盛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拘泥于旧的习俗,敢于摒弃偏见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这种学习,往往使一个朝代变得兴盛强大.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赵武灵王即位时国势一天不如一天,不断受到周边大小国家的欺侮.赵武灵王决心改变落后挨打的状态,他重用肥义、楼援等有经验的大臣,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其中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士兵的服装和打仗方法上的改革,他主张改穿胡服,学少数民族骑马射箭,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训练出精锐的轻骑部队,发动了讨伐中山国的战争,几年工夫,赵国便国威大震,就连强大的秦国也不敢小看它.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历史上写下了向少数民族学习的精彩一笔.西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化被称为"汉文化",中原地区的中国人也被称为"汉人",文字被成为"汉字"这些都带汉朝的烙印.而汉朝就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向其他民族学习的朝代.早在公元前119年,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马种,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器和歌舞传入了中原.汉朝学习其他民族,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因国力强盛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隋唐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时期.与前代相比,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唐代中国和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初,高僧玄奘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十八年西天取经,对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竺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贸易,郁金香、菩提树、棉布等传入中国.中国商人把绢、瓷器输往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如法炮制,结果"色味愈西域远甚"(《新唐书.摩揭陀》),提高了我国的制糖技术;唐代陶器的代表唐三彩,以其丰富多彩的釉色和美妙高超的造型驰名于世.而唐三彩就是在综合东汉以来的绿釉和黄釉陶的基础上,又引进波斯蓝釉技术创制而成,据说,唐三彩中,呈蓝色用的钴料就是从波斯进口的.唐三彩对东方和中国后来的陶瓷发展,影响非常大.学习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古印度北部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唐前期,东罗马的吞刀吐火等杂技、治疗痢疾和眼病等医术也传到了唐朝.对外来文化大胆的学习和吸收,为唐朝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明朝以前,中国一直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非常活跃,互通有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了清朝,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五了,鸦片战争时,清军所用的火炮还是二百多年前的老样式,面对西方殖民者先进的洋枪洋炮,根本不堪一击."闭关锁国"而导致的落后,让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见,能不能适时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技术,决定了民族的兴亡,国家的兴衰.在今天,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往往能少走弯路,迅速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深圳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邓小平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在中国设立了经济特区,使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世人瞩目.让中国人一天天富起来.是改革开放为我们祖国编织出了一个个春天的童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适时学习都非常重要.谁善于借鉴别人好的方法,成功的经验,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难以有很大的进步,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就是强调向别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我们中学生更应该"胡服骑射",培养宽广的胸怀,高远的志向,敏锐的眼光,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努尔哈赤到欧洲联盟团结与合作一直被公认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到影响一桩事业的成功,大到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甚至牵动着整个世界.只要打开历史书,你就会发现,历史一直在为我们陈述着这个道理.汉代张骞通西域联合各国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欧亚大六,开创了中西贸易新时代;三国孙刘联合抗击曹操,留下了赤壁千古美谈,造就了三国鼎立格局;团结合作,也是清太宗努尔哈赤能够在混乱的明末崛起,奠定清朝根基的一个重要原因.努尔哈赤因为统一了女真各部,又联合蒙古,才结束了民族内部纷争、战乱不已的局面,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他把女真人、蒙古人编制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入主中原,使清朝成为统治中国296年的主人.努尔哈赤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把分散的薄弱力量集合在一起,最后才击败了内部已四分五裂,风雨飘摇的明王朝.如果当年努尔哈赤没有团结女真、蒙古各部,那他的力量就不可能这么强大,历史就可能改写.再翻开世界历史,团结合作,更是扭转局面,走出困境,取得胜利的关键.二战的胜利,正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法西斯的共同胜利.在各国还没有结为联盟之前,德、意、日闪电般的侵略扩张,几乎令各国处于毁灭的边缘.1940年,在欧洲战场上,德军先是侵占丹麦,丹麦投降.接着又入侵挪威,挪威国王流亡.不久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国.随后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更是惨败,远征军几乎丧失全部武器装备,243艘大小舰船沉没,唯一庆幸的是英军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随后,法国战败,德军进逼巴黎.欧洲大六,哀鸿遍野.在这种关乎各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各国首脑们经过磋商,1942年1月,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达成了全球战略协议,战争形势才得以迅速扭转.由于同盟国的互相支援,处于劣势的苏军得以发动反攻,将绝大多数德军逐出国境;保加利亚在苏军协助下解放全部国土;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波兰相继解放;法国和荷兰也赢来了反法西斯的胜利.在旷日持久,消耗巨大,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成为历史上空前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之外,战略战术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盟国之间的战略协作较好,特别是中、苏、美、英等国的首脑在战争期间的多次会晤,对加强各盟国在对敌作战中的协同起了很大作用,从而结成牢不可破的同盟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取得了胜利.团结合作,不仅在战争中极为重要,和平年代,它一样有力地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1951年到1957年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上述6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欧共体又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从此,国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盟"这个称谓.从"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由于拥有共同的中央银行、共同的经济、社会、地区委员会、理事会,强调每个成员国的参与,不仅为欧洲国家的政治、贸易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联盟国公民们的生活水平.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在此期间,欧盟在1999年启动了欧元,2002年正式流通,从去年的一欧元兑换0.86美元,到如今一欧元兑换美元的比价达1.34美元.如今欧洲的经济总量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欧盟一体化,已经发展成为制约和抗衡美国单极霸权的坚定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已经成为了在美国之外成立独立自主的一极,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并且通过联合自强显示欧洲的力量,力图成为规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力量,与美国争夺规则和新秩序的主导权.同时也在全世界推行欧洲的模式和价值观念,打破了单极霸权的局面.欧洲的团结合作,正在改变着世界.再比如现在中国与东盟的深化合作,不仅推动了双方全面的贸易合作,更把合作双方的关系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还有中美自由贸易区,由于中国需要从美国得到高科技的支持和援助,美国2亿9千万人民则更需要中国源源不断地提供价廉、物美、质高、耐用的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实用品,于是中国企业和工商两界不再以过去意识形态的眼光和观念看待今天中美两国的关系,中美两国政府共同携手并肩步入世界经济发展体.还有最近的联想收购IBM,学习惠普的管理,使得中国开放较早的行业进步迅速,缩短管理水平上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更好的整合资源.借古可以鉴今.当今社会是一个节奏快、效率高、竞争激烈的社会,面对这种既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大趋势,任何自我封闭,孤军奋战都不会有好结果,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与他人精诚合作,友好共处.竞争是手段,双赢才是目的.只有这样,将来我们才有可能最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技巧历史小论文写作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能够用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表达。
下面是一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你在中考历史小论文中取得好成绩:1.确定论文的主题和立场:在写论文之前,需要明确你要讨论或分析的主题,并确定你的立场。
这将有助于你组织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并使你的论文具有明确的焦点。
2.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撰写论文之前,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书籍或参考资料,以确保你对话题有足够的了解和知识储备。
3.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在撰写论文时,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
4.确保逻辑性和连贯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有明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按照一定的结构安排,确保每一段都有明确的主题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论述。
句子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以确保整个论文的连贯性。
5.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例子:论文中的论证过程应该有充分的证据和例子支持。
使用历史事实、数据、引用或实例来支持你的观点和论述。
这将增强你的论点的可信度,并使读者更易于接受你的观点。
6.注意论文的结构:论文应该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
引言部分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论文的主题。
主体段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组织,逐步展开你的论证过程。
结论部分应该总结你的观点和论述,并以简明的方式回答论文的主题。
7.突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能力:历史小论文要求考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
在论文中,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并分析其原因、影响等。
这可以通过比较、对比、解释或评价等方式实现。
8.注意语法和拼写:在写论文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会影响读者对你论文的理解和评估,因此要仔细检查和校对论文,确保语法正确和拼写准确。
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训练技巧1.理解要求,解答入规合范历史小论文存在命题形式和议论方式的区别。
因此,应注意正确审题与规范答题。
首先,要判定题目主题与解答范围:其次,要提炼观点,归纳史实,考虑史论如何结合;最后,判定立论还是驳论,选择答题格式,展开评论。
立论题,一般要求依据或者确定正确的观点、结论,运用正确的理论,选取有关的史实,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层递论证,因果论证等,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
答题格式是:指出观点正确。
围绕观点或结论,按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限定范围,进行评述或论证。
驳论题,先要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弄清其错误的实质。
然后展开批驳,一要批驳对方的论点,以揭示其错误的性质;二要批驳对方的论据,以证明其虚假或证据的不足;三要批驳对方的论证,以揭露对方议论中所运用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逻辑错误。
这样,才能驳倒错误观点,阐明正确的思想与结论。
答题格式1.判断观点或结论的错误,围绕主题及规定范围确定正确的观点并进行史实论证,亦即对错误的观点进行驳斥的过程,最后,进行理论分析,指出错误之处及其根源和实质。
2.观点统帅材料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而史论结合才构成它的身躯。
a A9历史小论文写作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各种考试当中,这种题型对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
从阅卷反馈的情况来看,各地市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题的得分率均比较低。
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觉得难度大,学生直接放弃答题;出现答偏的现象;没有做到史论结合,或论据不充分。
那么,怎样才能答好小论文写作题呢?一、看清题目是根本,提取信息是关键题目要求要看清楚,否则难免会出现答偏或者答漏的情况。
小论文写作题的命题方式是多样的,但最终都是落到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述上。
因此,只要能把握材料的关键内容,就可以解决无从下手、“开头难”的问题。
小论文写作题多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材料,我们可以通过对重要内容进行勾画或者作标记的方式,提取相关信息,挖掘材料涉及的知识点。
二、确定主题要谨慎,论述要能联所学小论文写作题可以说是历史学科最具开放性的题目。
在确定主题时,要明确试题所给的各个材料之间是有密切127联系的。
因此,主题的确定要考虑到所给的全部材料。
主题不宜定得过小,否则论述起来会很吃力。
当然,仅凭试题所给材料是写不出小论文的,这就需要我们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和补充。
由于论述时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论述部分也是学生觉得小论文写作题比较难的地方。
三、有的放矢找论据,史论结合不能少有的小论文写作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者几个历史事件进行论述,这时也就体现了“选择”的重要性。
这时我们不应该盲目地选择,而是要回顾自己掌握的知识,选择自己熟悉并且能够论述的事件。
选择好之后不要“三心二意”,要将论述重点放在所选的事件上。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写作小论文时,我们要秉持这一原则,客观论述相关史实,有论有述。
在总结结论时,要秉持和观点一致的原则,尽可能上升到家国情怀方面。
这是因为,家国情怀是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而近年来各地市的中考试题均突出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考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攻略“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自学成才,一生中有上千项发明,主要在电气方面。
他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比尔·盖茨勇于创新,创编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普及到了办公室和家庭。
目前他正致力于更加快捷的操作系统的开发。
在第四届全国科技周期间,某校初三学生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以上资料就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因素或历史贡献展开了讨论。
请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观点,自拟标题。
(10分)这是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课改实验区的一道中考历史试题,本题通过写小论文来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近三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都在尝试引用这种考查方式。
目前这种要求考生写小短文、小论文的考查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优秀的试题不多,但此题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创新精神”引导下的中考命题理念还会在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中得到体现,鉴于此,笔者将此题当成“陈年老酒”,请各位师生“品尝”,以期能够从中尝出一些新的味道、得出一点更新的启示。
徐艳苹中/考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攻略解题指导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34初中历史中学政史地·“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自学成才,一生中有上千项发明,主要在电气方面。
他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比尔·盖茨勇于创新,创编了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普及到了办公室和家庭。
目前他正致力于更加快捷的操作系统的开发。
在第四届全国科技周期间,某校初三学生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以上资料就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功因素或历史贡献展开了讨论。
请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观点,自拟标题。
LIBERAL ARTS FANS2023年第24期教育教学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新课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复习课。
正因如此,很多学生未能掌握历史小论文试题的解题方法,在中考时难以准确地进行小论文写作,从而影响了中考成绩。
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历史小论文试题的复习,分析命题类型及其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
一、历史小论文试题分析(一)历史小论文试题的基本类型中考历史小论文试题类型多样,如以歌谣形式命题、以图示形式命题、以时间轴的形式命题、以史实报道形式命题等。
第一,以歌谣形式命题,即为考生提供与历史相关的歌谣,让考生围绕歌谣进行短文创作。
此题型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按照题目的要求作答。
第二,以图示形式命题,即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小论文。
此题型需要考生注意观察图片相关信息,从中找出历史内容,进而围绕历史内容进行写作[1]。
第三,以时间轴的形式命题,即要求考生参考历史时间,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论文创作。
此题型需要考生通过时间和相应的信息来确定历史事件,进而围绕历史事件进行写作。
相对来说,这种题型的难度较低,但需要学生能够详细记忆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第四,以史实报道形式命题,即为考生提供历史信息,如地点、时间等,让学生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间或地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二)历史小论文试题的基本特点1.聚焦知识点,体现学科价值历史小论文试题往往是给予考生一定的提示,让考生联系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写作。
这说明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小论文试题,都是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扎实地掌握了历史知识。
只有学生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熟悉不同历史事件,才能在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依据题目信息来确定所考查的历史事件,进而按照试题要求进行写作。
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初中毕业会考的一道难关----撰写历史小论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树立信心,其次教给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的方法,如仔细审题、拟好标题、组织材料,掌握历史小论文写作的三要素,再给学生以范文示例,然后指导学生写作练习,教师做好习作批改与讲评,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学会写作历史小论文。
为了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2013年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新增了一种题型:写历史小论文。
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
本人抛砖引玉,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同行分享,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首先,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反复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历史小论文一点也不用害怕,一是它字数不多,一般要求150---250字左右,二是初中历史小论文大多会给出相关的材料,只要具备一点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知道合理运用材料就能写出历史小论文。
这样学生消除了对历史小论文的恐惧感,敢于动笔,在中考中就不至于失分。
其次,教给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的方法。
写好一篇历史小论文,尽量做到论点新,角度新,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具体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审题。
教会学生先读懂题意,弄明白题目的具体要求,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做到下笔时胸有成竹,紧扣题意,而不是离题万里。
(2)拟好标题。
好标题能画龙点睛。
写作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标题过大,写作内容就会空洞不实在,标题过小则会让自己的思路打不开,无话可说。
因此标题的内涵宜适中,让自己感觉有话可说,标题字数不能过多。
如①“浅论科举制度”,②“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③“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④“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四个论文题,比较而言题①就显得文题过大,题④则显得文题过小,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写作起来会感觉有点难度,而题②教材介绍了科举制度从隋朝文帝、炀帝到唐朝太宗、武则天、玄宗的发展历程,题③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教材也有讲述,因而学生会觉得好写得多。
历史小论文写作技巧
近年来,历史小短文在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其突出特点是试题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只有评分参考要求。
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小短文集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取观点)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于一身。
因此它的开放性并不等于可以信马由缰,无拘无束。
类型一图片类
题型特点
以人物图、建筑图、实物图等进行命题,人物图以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为主,建筑图以联系到的史实和事件为主,实物图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为主。
答题方法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
第一,审清题目,找准关键词,明确小短文写作要点。
审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完整准确地把握试题的要求,包括论述内容、结构要求、字数范围。
其次,要明确题目提示的要求,联系图片分析其包含哪些知识点,明确其涉及或者是代表的相关历史知识之间的线索,确定关键词。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按照历史脉络,即因果关系、历史顺序来排列关键词。
第三,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按照顺序把关键词串联起来,答案确保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即可。
试题训练
1、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题目】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起义占领冬宫,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革命以俄国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2、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败,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
为了发展经济,摆脱美国控制,提升国际地位,西欧诸国走上一体化道路,从欧共体到欧盟成立,一体化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类型二关键词类
题型特点
以所给出的关键词为切入点,考查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答题方法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
第一,审清题目,找准关键词,明确小短文写作要点。
审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完整准确地把握试题的要求,包括论述内容、结构要求、字数范围。
其次,要注意各历史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等,将所有关键词按照历史发展脉络链接,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延伸与拓展完善。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按照历史脉络,排列关键词。
第三,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按照顺序把关键词串联起来,答案确保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即可。
试题训练
1、请把以下几组关联词组组合起来,自拟题目,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联词组之间的联系性)
大化改新——日本精神、中国知识
明治维新——东方道德、西方技艺
民主改革——高速增长、经济奇迹
【答案】日本的崛起
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868年起,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努力发展教育,使日本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引进最新科技,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请将下列关键词组合起来,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内容之间的联系,条理清晰)
经济大危机新政法西斯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经济大危机下的世界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使法西斯的侵略得寸进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