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7.30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摘要】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勘探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页岩气资源概述、成藏重要性和研究背景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赋存状态、成藏主控因素、储集特征和成藏模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旨在为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页岩气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成藏地质条件、页岩气赋存、主控因素、储集特征、成藏模式、研究方向、应用前景、地质条件重要性、页岩气成藏。
1. 引言1.1 页岩气资源概述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产出岩石的油气资源,其开发主要通过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进行。
页岩气资源分布广泛,且储量巨大,被认为是未来能源产业的重要补充。
与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比,页岩气资源不仅开发成本低,而且能够提供更加清洁的能源。
页岩气资源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页岩气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1.2 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性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对于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区域,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页岩气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能源自给率和国家竞争力。
深入研究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探索其储集规律和成藏模式,对于实现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1.3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从20世纪美国页岩气开发热潮开始以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逐渐兴起。
页岩气成藏条件综述【摘要】以美国典型页岩气盆地的页岩气成藏条件为基础,结合国内学者讨论,归纳出页岩气成藏条件包括:生烃条件(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单层厚度)、储集条件(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发育程度、矿物成分)、盖层及保存条件(构造运动强度、地层水条件)以及地层压力和埋深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指标的下限【关键词】页岩气;成藏条件;有机质含量;成熟度0.引言页岩气是指天然气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生成之后,在层内以吸附或游离状就近富集,表现为“原地成藏”特征[1]。
页岩气勘探、开发始于美国,1821年在纽约Chautauqua县泥盆系Dunkirk页岩中钻下第一口页岩气井,产出可照明天然气[2]。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页岩气成藏条件也进行了一些讨论[3-4],但不够全面。
本文通过对美国典型页岩气盆地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学者讨论,总结页岩气成藏条件、成藏控制因素及下限指标。
1.烃源条件1.1沉积环境沉积环境从根本上控制和决定了页岩发育的厚度、有机质类型和丰度,所以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分析页岩烃源条件的前提。
通常安静、缺氧还原的水体对有机质的保存有利,例如,在海相中,浅海陆棚环境最适合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形成,四川盆地的寒武系筇竹寺组及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均属深水陆棚相沉积[5],已发现大量页岩气资源。
1.2有机质类型裂缝不仅可作为页岩气的聚集场所,还可作为页岩气的运移渠道。
裂缝有助于吸附气的解析,增加游离气的含量[2]。
李登华(2009)认为真正对页岩储层起到改善作用的是微裂缝,而不是宏观裂缝[3]。
对热成因型的页岩气藏而言,宏观裂缝会导致页岩气的逸散,对其保存不利;对于生物成因气藏而言,断裂越多,地层水活动性越强,生成的生物气量反而越大[3]。
2.2岩石学特征当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越高时,越易形成天然裂缝和人工诱导裂缝。
北美主要页岩气产层的石英含量一般在20%~75%之间(表1),对于具有商业开发价值页岩而言,脆性矿物含量一般高于40%,石英含量大于30%[8]。
页岩气及其成藏条件概述2010年7月,在四川川南地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顺利完成加砂压裂施工任务,标志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进入了页岩气的实战阶段。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储量巨大,有关统计表明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1012m3。
较早对页岩气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在勘探和开发中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页岩气系统理论,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而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在初级阶段,研究相对程度相对落后,但我国页岩气资源量也十分丰富(预测为30-100×1012m3)。
据有关专家介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页岩气将是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1 页岩气及其特点1.1 页岩气储量从世界范围来看泥、页岩约占全部沉积岩的60%,表1 世界较大页岩气储量地区表(×1012m3)其资源量巨大。
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太平洋地区、拉美、前苏联等地区(表1)在我国的松辽盆地白垩系、江汉盆地的第三系、渤海湾盆地、南华北、柴达木以及酒泉盆地均具有页岩气资源的分布。
其中,四川盆地的古生代海相沉积环境形成的富有机碳页岩与美国东部的页岩气盆地发育相似。
仅四川川南威远、泸州等地区的页岩气资源潜力(6.8-8.4×1012m3),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的常规天然气资源的总量。
1.2 页岩气及特点页岩是由固结的粘土级的颗粒物质组成,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一种广泛分布的沉积岩。
页岩致密且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故成暗色(如黑色、灰黑色等)。
在大多数的含油气盆地中,页岩既是生成油气的烃原岩也是封存油气的盖层。
在某些盆地中,如果在纵向上沉积较厚(几十米-几百米),横向上分布广泛(几百-几万平方公里)的页岩同时作为了烃原岩和储集岩,且在其内聚集了大量的天然气,那就是页岩气。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国页岩气勘探风险郝情情;孙雨;左银辉【摘要】分析了页岩气的成藏要素(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储集层孔隙及埋深等条件)及各要素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应在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于0.5%、有机质成熟度大于0.4%、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孔隙和裂缝较发育的地区寻找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页岩气储集层具有测井曲线自然伽马值高、体积密度值低、电阻率值高等特征.中国页岩气勘探应重点考虑页岩储集层孔隙(裂缝)发育、储集层埋深大和钻采技术薄弱等风险因素.【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5页(P272-276)【关键词】页岩气;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储集层;勘探风险【作者】郝情情;孙雨;左银辉【作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北京100025;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的天然气[1]。
页岩气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细粒碎屑岩中,其中,一部分游离页岩气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中,另一部分主要吸附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
页岩气可以是浅层的生物成因,中深层的热解成因,也可以是混合成因。
本文对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并就中国页岩气勘探风险进行评价。
1 页岩气成因(1)生物成因气生物成因气以低碳同位素含量为主要特征(δ13C<-55‰),其成熟度在0.4%~0.6%.生物成因页岩气可产生于2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页岩成岩过程中的生物化学阶段,直接由细菌降解而形成;第二阶段是在页岩生气后期,气藏经后期构造抬升,变浅而形成生物气。
第一阶段形成的生物成因页岩气与其伴生地层水的绝对年龄很大,可高达66×106a,如美国Willison盆地上白垩统Carlile页岩气藏[2,3];第二阶段生成的页岩气与其伴生地层水的绝对年龄接近现今,如美国Michigan盆地的Antrim页岩气藏[4]。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开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本文将系统阐述页岩气的形成机制、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含气性的关键因素。
二、页岩气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页岩气的形成需要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沉积环境和沉积时间。
页岩气主要形成于湖泊、三角洲等静水环境的沉积物中,这些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压实、脱水、有机质成熟等过程,逐渐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
2. 温度和压力条件页岩气的形成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页岩中的有机质会逐渐成熟,生成更多的天然气。
此外,较高的压力也有助于将天然气保存在页岩层中。
3. 有机质条件有机质是页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
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在成熟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天然气。
因此,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成熟度都会影响页岩气的形成。
三、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1. 页岩层厚度与连续性页岩层的厚度和连续性对含气性具有重要影响。
厚且连续的页岩层具有更好的储气能力和连续性,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
因此,页岩层的厚度和连续性是评价含气性的重要指标。
2. 矿物组成与孔隙结构页岩的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对含气性具有显著影响。
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有利于天然气的吸附保存。
此外,页岩的孔隙结构发育程度也会影响天然气的储集和流动。
孔隙结构发育良好的页岩具有更高的储气能力和更好的流动性。
3. 地质构造与埋藏史地质构造和埋藏史也是影响含气性的重要因素。
构造活动、断裂、隆升等地质过程都会对页岩层的含气性产生影响。
此外,埋藏史也会影响页岩的成熟度和有机质类型,从而影响天然气的生成和保存。
四、结论通过对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分布规律和储集特征,为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页岩的气藏特征和开发潜力,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四川盆地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包括地质背景、储层特征、成藏机制和影响因素等,以期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四川盆地地处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这使得其页岩气成藏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首先通过对四川盆地的地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构造演化历史、沉积相带分布和烃源岩发育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页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含气性特征,揭示页岩气储层的基本属性。
接下来,本文重点探讨四川盆地页岩气的成藏机制,包括页岩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过程。
通过对页岩气成藏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
本文还将考虑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综合评估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总结了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提出了针对性的勘探和开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的认识,还可以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四川盆地地质背景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地质背景。
盆地内沉积了丰富的地层,其中页岩地层发育良好,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川盆地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包括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
这些构造运动导致了盆地的抬升、沉降和变形,形成了现今的盆地格局。
同时,这些构造运动也伴随着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对盆地的沉积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四川盆地的地质历史中,沉积了多套页岩地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龙马溪组和五峰组。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开发。
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本文将详细探讨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含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页岩气开采的影响。
二、页岩气的形成条件页岩气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条件影响,其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年代与地质层位:页岩气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中,特别是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层系。
2. 沉积环境:页岩的沉积环境对页岩气的形成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在静水环境、缺氧条件下形成的泥页岩更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
3. 成熟度:页岩气的生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时间,因此页岩的成熟度是影响页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有机质向气态转化的能力增强。
三、含气性影响因素页岩气的含气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质含量: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其生成页岩气的潜力越大,含气性也相应增强。
2. 矿物成分:页岩的矿物成分对页岩气的吸附性和储集性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储气性能。
3. 孔隙结构:页岩的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储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孔隙度大、连通性好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储气和生产能力。
4. 地质压力与温度:地质压力和温度对页岩气的生成、运移和保存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地质压力和适当的温度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四、影响因素对页岩气开采的影响上述影响因素对页岩气的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了解页岩的形成条件和含气性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有利的目标区域。
其次,这些因素也影响了页岩气的开采难度和成本。
例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页岩具有较好的储气性能,但也可能导致钻井和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地质压力和温度的适当范围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和开采,但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和温度可能对开采造成不利影响。
五、结论通过对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生成、储集和运移规律,为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已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其含气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二、页岩气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页岩气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需要具备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系,这是页岩气生成的基础。
其次,需要有适宜的埋藏深度和地温条件,以保证页岩气在地下能够充分生成和保存。
此外,页岩层的封闭性也是形成页岩气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地阻止气体逸散。
2. 生物化学条件页岩气的生成过程是生物化学过程,需要适宜的生物化学条件。
在缺氧环境下,有机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热解和催化作用,逐渐转化为页岩气。
因此,生物化学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氧气含量、适宜的温压条件和充足的有机质供应。
三、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1. 岩石类型与结构页岩的岩石类型和结构对含气性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和结构的页岩,其孔隙度、渗透率等物理性质存在差异,从而影响页岩气的储存和运移。
一般来说,富含有机质、孔隙度大、渗透率高的页岩含气性较好。
2. 埋藏深度与地温埋藏深度和地温是影响页岩气含气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温升高,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和保存。
同时,埋藏深度也会影响页岩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从而影响含气性。
3. 地质构造与封闭性地质构造和封闭性对页岩气的含气性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构造活动可能导致页岩层的变形、断裂等,从而影响其封闭性和含气性。
而封闭性好的地区,能够有效地阻止页岩气的逸散,使含气性得以保持。
四、结论通过对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页岩气的形成需要具备特定的地质条件和生物化学条件,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促使页岩中的有机质转化为页岩气。
2. 岩石类型与结构、埋藏深度与地温、地质构造与封闭性等因素都会对页岩气的含气性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页岩气的储存和运移能力。
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摘要】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既是源岩也是储层,烃类气体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
一般情况下,页岩气藏需要人工压裂才能进行工业生产。
大多数产气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层厚、普遍含气等特点,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关键词】页岩气非常规气藏成藏地质条件1国内外研究现状页岩气勘探生产和开发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1821年第一口页岩气井钻于纽约chautauga县泥盆系dunkirk页岩,虽然只有8.2m 深,但也产出了能够用于照明的天然气[1]。
目前,美国已经拥有超过39500口页岩气井,到2005年年底页岩气总产量大约是6 000×108ft。
/年,占美国总天然气产量的8%,而美国页岩气总资源量估计在(500~600)×1012ft3范围内。
全球有许多盆地都具有生产页岩气的潜力,但除了美国以外还没有见到有关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报道,目前人们对于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的了解仅限于美国几大页岩气井的成功开采经验。
但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猛增和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页岩气潜在的巨大资源已引起了许多国家地质学者的普遍重视。
我国在许多地区有巨厚的泥页岩沉积并有良好的生油条件,是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条件的,因此在泥页岩中寻找油气资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主要以美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2页岩气的成藏特征2.1盖层。
页岩超低的孔渗性使得页岩气对于盖层的要求不像常规气藏那么苛刻,由于页岩的颗粒比较致密,它本身就可以作为页岩气的盖层。
在盆地发育过程中,页岩盖层的质量极不稳定。
页岩在中一高成熟阶段显示为渗漏的,并且有石油和热成因气生成,排驱到周围地层中遇到其它合适的盖层重新聚集。
所以,页岩气的盖层多变,既包含页岩本身(阿巴拉契亚盆地和福特沃斯盆地),也包括页岩周围的细粒致密岩层。
2.2页岩气的储集特征与常规气藏的成藏规律不同,页岩既可以是源岩也可以是储层,甚至可以充当圈闭和盖层。
《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页岩气是一种新兴的能源资源,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其含气性影响因素,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对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影响其含气性的主要因素。
二、页岩气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页岩气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首先,需要有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系,这是页岩气形成的基础。
其次,需要具备适宜的沉积环境和温度压力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转化和气体的保存。
此外,良好的封盖条件和良好的保存条件也是页岩气形成的重要保障。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页岩气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从而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同时,气候条件还会影响沉积环境和温度压力条件,进一步影响页岩气的形成。
三、含气性影响因素研究1. 岩石类型与结构岩石类型和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含气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和结构的页岩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从而影响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一般来说,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具有较高的含气性。
2. 埋藏深度与温度压力埋藏深度、温度和压力对页岩气的含气性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转化和气体的生成。
同时,深部的页岩具有更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3. 地质构造与封盖条件地质构造和封盖条件也是影响页岩气含气性的重要因素。
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的地区,气体容易散失,含气性较低。
而良好的封盖条件可以有效地保存气体,提高含气性。
四、实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采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页岩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其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气性等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结构的页岩具有不同的含气性特征,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及含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页岩气的形成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需要具备适宜的沉积环境、温度压力条件和封盖保存条件。
◎张哲湖南省花垣区块页岩气成藏地质特征及条件分析(作者单位: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1大队)一、成矿地质背景花垣页岩气区块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中扬子地块湘鄂西冲断褶皱带,区域上该区为构造中常区,发育过渡型褶皱。
区内经历过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主要构造运动为燕山运动的褶皱运动。
区域上基底为上元古界板溪群浅变质岩,上覆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中上统、二迭纪、三叠纪,局部覆盖第四纪。
二、区块地质特征1.地层。
工作区主要出露板溪群马底驿组、五强溪组,震旦纪、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
岩性复杂多变,以沉积岩为主,多为连续沉积。
经初步分析,区块内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1n )为主要页岩气储集层位。
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1n )顶部为黑色、灰黑色、灰色炭质页岩,灰色薄层粉砂岩,灰色含云母砂质页岩;上部为灰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砂质页岩夹少量灰色薄层灰岩,灰色、浅灰绿色薄层砂岩;中部为灰黑色炭质页岩,风化面因碳质流失呈灰白色;底部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硅质岩,含大量磷结核。
2.构造。
区块内断裂构造活动较强烈,断层数目较多,大小不一。
以北北东向最为发育,大的主要有:北部花垣—石耶司正—平错断层,中部熬溪—平头司大逆断层,南部水田河—地所坪逆断层均贯穿工作区。
其中花垣—石耶司正—平错断层在工作区贯穿于中-上寒武统白云岩中,现象不明显;熬溪—平头司大逆断层在区内表现为断入大雅堡背斜核部,其东盘上升,西盘下降,使东翼板溪群、震旦系、下寒武统断复于西翼中—上寒武统之上,且沿断层线发育牵引褶皱及角砾岩带,在断层破碎裂隙中,黄铁矿、铅锌矿等矿化现象较强,如鱼塘寨铅锌矿。
水田河—地所坪逆断层在工作区其北东部东盘寒武系下统灰岩断复于西盘上统白云岩之上,且多有破碎带及断层悬崖现象,中段及南段东盘寒武系中统白云岩断复于西盘奥陶系中、下统灰岩上,其沿断层线发育众多的北东向,东西向的次级断层,往往把地层局部切割,升降及岩层局部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