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格式:docx
- 大小:18.73 KB
- 文档页数:6
深秋东平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秋时节的东平湖,微风习习,波纹道道,湖面如同一幅迎风飘舞的绸缎,成群的鸟儿在湖面上迎着阳光逐风而行,欢快惬意。
真正上演了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画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解释: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赏析
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
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
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
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
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滕王阁序》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滕王阁序》原文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á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cān )騑(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吟)甫(俯)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指)吴会(kuài)于云间。
王勃滕王阁序全文赏析王勃滕王阁序全文赏析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全篇气势磅礴,内容深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一作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一作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或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qú)。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
海边落日余晖的唯美诗句海边落日余晖的唯美诗句当太阳缓缓落下,海岸线的边缘似乎浸染上了橙黄色的颜色,让人不禁想起那些经典的唯美诗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海边落日余晖中的诗意。
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其含蓄华丽的文学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有声色的秋日美景。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句也经常被人引用来形容海边落日余晖时的美景。
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欧阳修的《玉楼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珠玑之作之一,诸多经典句子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更是被接受为情感触发者常用的诗句之一。
在海边落日时刻,站在海边,感受着无尽的时间和浪漫,很容易让人想起这句唯美的诗句。
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之涣《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被称作是中国传统词体文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一句,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待朋友和爱人的态度。
正如此刻,海边落日时刻,我们和挚爱一起,在海边欣赏着这无尽的美景,那份独有的感受,让我们可以认为会把这份雪白的纯净留入到自己的心底。
4.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杜甫《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甫是中国唐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笔下的描写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这句诗句形容了一个水流曲折的江河绕过一片盛开的花园,而月光照耀在花林之上,散发着银色的光芒。
同样,在海边落日余晖的美景中,我们可以想象着那些奔涌的海浪,将张开的白色海滩紧密缠绕,而落日余晖,为这一切铺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色彩。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曾经以其华美和辽阔的境界,成为了唐代诗歌的楷模。
在这篇文章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滕王阁序》逐句解析【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
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
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
“襟”和“带”在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
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
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解:“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
“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了,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滕王阁序》的名句赏析品味《滕王阁序》名言警句《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
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洪都(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如:“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
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
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
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文中类似的对偶句很多,不一列举。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
例如:(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优秀5篇《滕王阁序》译文篇一学习要点1. 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重点讲解整体感知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
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
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后易老,李广难对。
”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滕王阁序名句翻译句滕王阁序名句翻译句《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被广泛地引用,以下便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名句翻译以及赏析,各位朋友可以了解和引用。
《滕王阁序》名句翻译及赏析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
赏析: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运用了对比、对仗、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①上句写寒潭之水的清明,设色淡雅;下句写傍晚的山峦呈现紫色,设色浓重。
在这色彩的浓淡对比中,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描绘秋天,突出了秋日的山容水态,从而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的境地。
②对仗工整,“潦水”对“烟光”、“寒潭”对“暮山”是名词对名词,“尽”对“凝”是动词对动词,“清”对“紫”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③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不拘泥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动静结合,写水写山,突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如诗如画。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赏析:这两句更是写景名句,素称千古绝唱,运用对偶、白描、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①这两句运用对偶,在句式上不仅上下句相对,而且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与“孤鹜”,“秋水”对“长天”,不仅结构上是偏正结构,对仗严整,而且音律上也是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于乐感,给人美感,这是王勃骈文的最大特点。
②白描手法的运用,作者从空间、色彩、动态、静态等多角度进行描写。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角转换,视野开阔,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整个画面完美和谐;既有动态的落霞与孤鹜,着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又有静态的秋水与天空,着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这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广阔深远,色彩明亮绚丽而又上下浑成的鲜活的自然图景。
王勃《滕王阁序》诗词鉴赏《滕王阁序》鉴赏滕王阁序【简介】《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一名《滕王阁诗序》。
骈文篇名。
唐王勃作。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
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赏析《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 天水相接, 上下浑然一色: 彩霞自上而下, 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这两句 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 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 形成“当句对” 的特点。
如“ 落霞” 对 “ 孤鹜 ”, “ 秋水 ” 对“长天”,这是王勃 骈文的一大特点。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
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 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 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 孤鹜、 落霞、 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 更加深暗, 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
孤鹜的颜色以绿、 褐、 紫等为主, 属于冷色, 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
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 也是互补色的。
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 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
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 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其次是动态美。
孤鹜是在“飞”的, 云霞是在“落” 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
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 死气沉沉。
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 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
这分明是 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其三是虚实美。
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 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
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 “ 秋水共长天一色 ”之时, 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 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 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
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
这就构 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
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 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和水面上的 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
其四是立体空间美。
“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 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 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
不仅如此,“秋水共 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 远的地方。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 这是人
们视野中最高之处。
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 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 的深度。
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
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 生命的,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 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 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 飞, 一只“孤”鹜, 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 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 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更多《滕王阁序 》文章推荐阅读:
1. 《滕王阁序》精彩语句赏析与写作结构
2. 《滕王阁序》写作背景及结构
3. 《滕王阁序》导纲
4. 高中《滕王阁序》优秀教学设计
5. 《滕王阁序》原文译文及注释
6. 《滕王阁序》有什么错误
7. 《滕王阁序》公开课教学设计
8.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滕王阁序》字词注释
9. 《滕王阁序》写作手法及用典
10. 《滕王阁序》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