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4篇
- 格式:pdf
- 大小:294.82 KB
- 文档页数:11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静、夜、思、床、前、明、举、低、故、乡”10个生字;会写“乡、
头、是”三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诵古诗。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思、思念、想念。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激发学生求
知欲。
三、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欣赏,初步感悟古诗。2、师范读古诗,体会古诗意境。
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指导认识生字。
5、检查识记字形情况,互相交流,书空“乡、是、头”。
五、理解古诗,朗诵古诗。
1、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
(1)说说自己见过的“霜”。
(2)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3、学习朗读古诗,主动汇报学习情况表演朗读。
4、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男、女生读。
(2)分小组读。
(3)开火车读。
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6、练习背诵。大胆评议,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
7、集体背诵古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静夜思》,懂得了家乡和亲人的可爱,还会认了
10个生字,学会写了3个生字。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学习,就能不
断地增长知识。
七、作业
1、书写生字。
2、请同学们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板书设计:
1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
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
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
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三、古诗朗诵表演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反思:
《静夜思》的歌词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
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体会、想
象与表现的极大空间。它的旋律古朴、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风格与
诗歌结合得天衣无缝。但它采用的昆曲的音调,演唱时要求的戏曲的行腔韵味等,
又不是我们现代的孩子能轻易把握好的。
整堂课通过划船律动──熄灯欣赏──演唱歌曲──绘画表现《静夜思》,都
一直在引导学生寻找思念的感觉。音乐在渲染着气氛,我的语言柔和,表情虽然
亲切但不带微笑,学生们很安静,他们在想象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很远时,
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生活中的体验丰富了她们演唱时的情感,也进一步
地拓展了课的内涵。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
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
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
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实践活动
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
展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最新,31-静夜思,希望对你
有帮助!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用具准备
1、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2、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教学设想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
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
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
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
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
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⑴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①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⑵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②齐读生字、正音。
③去掉拼音读生字。④小老师领读。
⑤开火车检查。
⑶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1、领读古诗。
2、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4、出示课件在课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⑴同桌互读。
⑵男女生分读。
5、指导背诵:
⑴自己试背。
⑵指名背诵。
⑶齐背。
⑷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静夜思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应注意纠正,
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
2、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耳头米
2、学习书写:
⑴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静夜思
目耳头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没占准都给指
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