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53
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分型简介心内膜垫是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一层结构,起到了防止血液逆流的关键作用。
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是指心内膜垫完全断裂,导致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存在直接的通道。
本文将介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分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分型1. 无其他畸形(Isolated defect)这种类型的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是指仅存在单纯的心内膜垫缺损,没有伴随其他先天性畸形。
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缺损可以通过手术修复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2. 伴随室间隔缺损(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这种类型的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是指除了心内膜垫缺损外,还存在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是左右两个心室之间的壁,而室间隔缺损则是指室间隔上存在一个或多个缺损,导致心内膜垫缺损与室间隔缺损形成一个连通的通道。
这种类型的缺损需要综合考虑心内膜垫和室间隔两个部位的情况进行手术修复。
3. 伴随动脉导管未闭(Associat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动脉导管是胎儿期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一条血管,用于绕过肺循环。
在胎儿出生后,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会逐渐闭合。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动脉导管未能完全闭合,形成了所谓的动脉导管未闭。
当心内膜垫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同时存在时,血液可以从左心室通过心内膜垫缺损进入主动脉,并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进入肺循环。
这种类型的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需要同时解决心内膜垫和动脉导管两个问题。
4. 伴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ssociated with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主动脉瓣是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一道门户,用于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入主动脉,防止逆流。
当心内膜垫缺损伴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除了血液可以通过心内膜垫缺损进入主动脉外,还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的逆流。
这种类型的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需要综合考虑修复心内膜垫和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方法。
看心脏彩超如何确诊心脏疾病现今心脏彩超比较常见,其项目能检查出心血管疾病,具有应用范围广、方便以及无创等优势,能够准确检查出多种心脏疾病,所以很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那心脏彩超到底怎么诊断出心脏疾病呢?又能诊断出那些心脏疾病呢?一、心脏彩超怎么诊断心脏疾病?又能诊断出那些心脏疾病?(1)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能清晰查出心脏的结构和形态,较适合筛查心脏结构出现改变的一些疾病,比如室缺、房缺等一些先天性心脏病。
且心脏彩超还能准确诊断出缺损的形态、大小以及部位等。
所以说对于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仅使用心脏彩超筛查即可,无需再使用其他项目进行检查。
同时,对于一些较复杂且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联合心导管检查或者是心脏磁共振也可以准确诊断出病情。
(2)风湿性心脏病:此疾病会引起瓣膜关闭不全或者狭窄。
讲到这里有的读者会问什么是瓣膜?其实瓣膜相当于一扇门,将两个房间隔开。
我们的心脏是由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以及若干个大血管等组成的,心房与心室间有瓣膜存在,心室与大动脉间也有瓣膜存在。
正常情况下,有血液要通过时,瓣膜会自动打开,以确保血液流通顺畅,且血液通过后,瓣膜会自动关闭上。
当出现风湿性心脏病时,瓣膜就会出现狭窄病变,血液通过此处时,瓣膜就不会像以往一样正常打开,还是处于关闭状态,阻止血液的去路。
且也会出现关闭不全现象,就好似房间门关闭不严,进而让血液出现倒流现象。
此疾病使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能较清晰显示出瓣膜的关闭状态和形态,进而准确判断病情,且无需辅助其他检查就可确诊。
(3)心肌病:最常见的心肌病类型为扩张型,使用心脏彩超能准确诊断出此疾病。
在检查此病症时,会看到明显扩大的心房和心室,且各个室壁收缩呈现无力状态,室壁肌肉也比较薄。
此外,心脏彩超还能诊断出肥厚性心肌病,检查时能清晰显示出变厚的室间隔。
所以,对于心脏形态或者结构出现变化的疾病,都可以借助心脏彩超进行诊断。
对于心脏彩超无法直接确诊的心脏疾病,也可以查出疾病对心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进而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与超声对比诊断相关试题及答案1、心内膜垫参与形成的心脏结构不包括下列哪项()A、二尖瓣B、三尖瓣C、房间隔下段D、流入道部室间隔上段E、流出道部室间隔2、关于胎儿期房室间隔缺损合并的瓣叶畸形超声诊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左心室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可显示二尖瓣前瓣裂缺,断端指向室间隔B、彩色多普勒显示房室瓣口反流常成为诊断胎儿房室瓣瓣叶裂畸形的唯一线索C、通过评价胎儿房室瓣反流程度可准确评估房室瓣畸形严重程度D、胎儿房室间隔缺损多合并房室瓣发育异常,尤其是瓣叶裂畸形E、胎儿期房室间的压差较小,房室瓣叶畸形时收缩期反流往往较轻或不明显,出生后婴幼儿收缩期多可显示两侧房室瓣口反流3、下列不属于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疾病谱的疾病是()A、左室右房通道B、流入道部室间隔缺损C、左、右侧房室瓣线性插入D、干下型室间隔缺损E、过渡型房室间隔缺损4、下列不属于部分型和过渡型房室间隔缺损共同的声像图特征的是()A、原发孔房间隔缺损B、瓣叶畸形C、流入道部(隔瓣下)室间隔缺损D、二尖瓣、三尖瓣瓣口分开E、左侧房室瓣与右侧房室瓣在室间隔附着点位于同一水平5、胎儿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声像图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舒张期四个心腔血流互相交通,收缩期共同房室瓣口有不同程度的反流B、流入道和流出道长度之比和正常胎儿类似,约为1:1C、心脏“十”字交叉结构消失,房间隔上部、室间隔下部可见房间隔与室间隔的残端D、心室不均衡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主要因为共同瓣瓣口的朝向偏向一侧心室导致E、声像图特征典型,随着仪器分辨力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在较小孕周检出答案:ECDCB。
产科一、颈后透明带(NT)厚度测量标准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必买呢胎头过度仰伸或屈曲时。
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2/3〜3/4。
胎儿面向探头时应显示胎儿颜面部及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包括胎儿鼻骨、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等。
声束应垂直于颈背部皮肤,使颈后部显示皮下组织、皮肤、羊膜形成的三条强回声带。
测量方法:选择十字叉型光标,置于胎儿颈部或上胸部皮肤层内缘及皮下组织层外缘,测量其间无回声带的最宽处。
注意光标的放置。
二、中孕系统彩超标准切面1、双顶径/头围标准切面:颅脑横断面,左右结构基本对称,显示脑中线、透明隔腔及远场侧脑室后角,不应显示小脑及幕下结构。
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3~1∕2以上。
测量方法:双顶径及头围可在上述同一切面进行测量,测量双顶径时为近场颅骨骨板外缘至远场内缘间垂直于脑中线的最大距离;测量头围时用椭圆功能键沿胎儿颅骨外缘直接测出头围周长,不应包括颅骨外软组织。
2、腹围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胎儿胃泡,门脉左、右支及脊柱的横切面,尽量使胎儿腹部横切面呈圆形。
探头勿过度用力压迫孕妇腹壁,避免胎儿腹部受压变形或腹壁边界显示不清。
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1∕3~1∕2°测量方法:以椭圆功能键测量胎儿腹壁皮肤外缘的周长。
3、股骨长标准切面:显示股骨全场及两端低回声代骨端,股骨长轴与声束夹角应大于60°。
放大至股骨占屏幕的1∕3~1∕2以上。
显示并评估胎儿主要解剖结构:正常胎儿肠管中孕筛查应于20〜24周直接进行,应显示如下切面及结构:1.颅骨光环:自颅顶至颅底的连续横切面,显示完整的颅骨光环。
2、透明隔腔:丘脑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前部脑中线及方形的透明隔腔,正常透明隔腔左右径小于IOmmo3、侧脑室切面:侧脑室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侧脑室体部、侧脑室后角以及脉络丛结构,无明显异常时显示远场的侧脑室即可。
侧脑室体部宽度测量方法:垂直于侧脑室体部内、外侧壁进行测量,注意取样点放置于线样强回声壁和侧脑室内无回声区的交界处,正常中晚孕期测值不大于IOmm,近场侧脑室由于超声伪像的干扰常常无法显示标准切面及进行宽度测量,应等待其转动至远场时再进行测量。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19例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超声心动图的图像特征,并追踪结果。
结果16例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经上级医院超声心动图及尸解或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3例失访。
16例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11例,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1例为大的房间隔缺损。
15例胎儿心内膜垫缺损中,7例为单纯的心内膜垫缺损,2例为合并心包积液,3例为合并胸水、腹水,2例为合并大动脉转位,1例为合并肺动脉狭窄。
结论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准确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detecting fet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Methods Sonographs from 19 cases with fet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 were recorded during routine fetal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16 cases fet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were confirmed including 11 cases complete type and 4 cases incomplete type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by postnatal echocardiography or autopsy, 1 case larger atrial septal defect, and 3 cases was lost. In the 15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cases, 7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single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2 cases were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 3 cases were with pleural effusion and ascites, 2 cases with 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 and 1case with pulmonary stenosis. Conclusion Fetal echocardiography is the leading diagnostic tool for prenatal evaluation of fet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Key words] Fet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Echocardiography; Prenatal diagnosis.心内膜垫缺损(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是一种心脏间隔缺损,又称房室间隔缺损,范围广,累及房间隔、室间隔及房室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