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透镜焦距的测量》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16.50 KB
- 文档页数:15
一、实验原理:薄透镜是指其厚度比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小得多的透镜。
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凸透镜(也称为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
另一类是凹透镜(也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束(靠近光轴并且与光轴的家教很小的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包括凸、凹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1)式中:为物距;为像距;为焦距。
它的正、负规定为:实物、实像时,、为正;虚物、虚像时,为正,为负;凸透镜为正,凹透镜为负。
利用上式测定焦距,可以有几种方法,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以外,还可用焦距仪测量。
利用上式时必须满足:a. 薄透镜;b. 近轴光线。
实验中常采取的措施是:a. 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去边缘光线;b. 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一般透镜中心厚度有几毫米,也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
当不考虑透镜厚度时,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这是允许的。
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1)物距像距法由实验分别测出物距及像距,利用(1)式,求出焦距: (2)(2)自准法从(1)式可知,当像距时,,即当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变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时,物距即为透镜的焦距。
该方法利用实验装置本身产生平行光,故为自准法,见下图。
(3)位移法当物AB与像屏的间距时,透镜在D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如下图所示,一次成放大的像,另一次成缩小的像。
由公式(1)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3) (4)由上两式右边相等得: (5)将(5)式代入(3)式得: (6)式中:为物与像屏的间距;为透镜移动的距离。
2.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因实物经凹透镜后,不能在屏上生成实像,故测其焦距时总要借助一个凸透镜,使凸透镜给凹透镜生成一个虚像,最后再由凹透镜生成一个实像。
(1)物距像距法如下图所示,在没有凹透镜时,物AB经凸透镜后将成实像于,在和间插入凹透镜后,便称为了的物,但不是实物,而为虚物。
对而言,物距。
该虚物由凹透镜再成实像于,像距。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目的】1.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并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2.掌握薄透镜的常用测定方法.【实验仪器】光具座,会聚透镜,发散透镜,物屏,白屏,平面反射镜,尖头棒,指针,光源.【实验原理】1.粗调粗测待测会聚透镜的焦距.2.共轴、等高调节将照明光源、物屏、待测透镜和白屏依次放在光具座导轨上,调节各光学元件的光轴.3.用平面镜测凸透镜焦距(自准直法)位于凸透镜焦面F 上的物体所发出的光,经透镜L 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如图4-1实线所示)。
如用一平面镜M ,把这一束光反射回去,再经过原透镜L ,则必成像于原焦面F 上(如图4-1虚线所示)。
因此,在实验时,按照图4-1布置好光路,移动透镜L ,当物与透镜距离刚好等于透镜焦距时,由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光束,在物平面上成的像是清晰的,这时,分别读出物与透镜位置x1及x2,即得焦距:f=x 2-x 1 (1)4.物距像距测焦法:设薄透镜的像方焦距为f ',物距为p ,对应的像距为p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 f pp '=-'111 应用上式时必须注意各物理量所适用的符号法则.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光心)量起,与光线行进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5.用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亦称贝塞尔法)取物与光屏之间的距离A大于四倍焦距4f,此后,固定物与屏的位置,移动透镜,则必能在屏上两次成像,如图4-2所示,物距为u1时,得放大像;物距为u2时,得缩小像,透镜在两次成像之间的位移为l,根据透镜公式:可知:u1=v2; u2=v1又从图4-2看出:A-l= u1+ v2=2u1所以:u1=(A-l)/2又:得: (2)6.二次成像法测凹透镜焦距(如左图)先用辅助会聚透镜L1,把物屏P成像在P'屏上,记录P'的位置,然后将待测凹透镜置于L1与P'之间的适当位置,并将物屏向外移,使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P'',分别测出P'、P''及凹透镜L的位置,并算出f'.改变凹透镜的位置,重复几次,求其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