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2穿穿编编 苏少版
- 格式:ppt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20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穿穿编编》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索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简单制作
方法,体验家乡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水乡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用纸带(代替藤柳)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筐)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激趣导入。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穿穿编编》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穿编做作品,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建议课时:1~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六、教学思路:。
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02 穿穿编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穿穿编编》是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无限的穿编设计。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还提供了多种穿编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审美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美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有时可能会对复杂的手工制作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穿编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穿编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创意设计和穿编技巧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穿编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各种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绳子等。
3.剪刀、胶水、针线等工具。
4.展示台和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穿编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创意和技巧。
同时,教师讲解穿编的基本方法,如卷、编、缠、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进行穿编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再次强调穿编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穿编技巧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改造上?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穿穿编编》⽐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穿穿编编》⽐赛获奖
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标
(1)认知⽬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了解穿编⼯艺的材料、⼯具和特点,开阔学⽣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标:选⽤适合的材料,⼤胆地将⾃⼰设计的造型,⽤不同的“穿编⽅法”表现出来。
(3)情感⽬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安排这样的内容,是让学⽣通过欣赏和学习“各种穿编物品”,初步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穿编⽅法”,从⽽提⾼学⽣的审美能⼒、动⼿能⼒和创造能⼒,使学⽣进⼀步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博⼤精深及传统⼯艺的精湛。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些简单制作⽅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精深,增强学⽣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针对本课的重点,需要出⽰⼤量精彩的民间穿编艺术品,让学⽣欣赏美,感受传统⼯艺的精湛。
)
2.教学难点:。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穿穿编编》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初步了解传统穿编工艺,感受编织艺术的源远流长,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艺
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穿穿编编”。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各种生活媒材进行穿编创作,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养成耐心和细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的制作要求,学会穿编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穿编作品,媒材的使用丰富有变化。
教法观察引导示范
教时一次备课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一、发现穿编基本方法
1. 教师出示一块麻布,给学生展示一下,摸一下,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在投影仪下,老师抽出了一根又一根的线,同学们想不想来试试?一边拆,一边研究,这块布是怎样编织出来的?
2.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来拆麻布,分析穿编方法。
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02 穿穿编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穿穿编编》是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编织和穿孔的技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编织和穿孔的实例,如中国结、编织手链、穿孔画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编织和穿孔方面的技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编织和穿孔的基本技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学生对美术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编织和穿孔技法的掌握。
2.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编织和穿孔的技法。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编织和穿孔技能。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编织和穿孔所需的材料,如彩纸、细绳、针线、珠子等。
3.展示用的实物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编织和穿孔实例,如衣服、手链、挂饰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编织和穿孔的作品,如中国结、编织手链、穿孔画作等,讲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编织和穿孔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尝试制作简单的编织和穿孔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技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编织或穿孔的作品。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利用编织和穿孔技法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2 穿穿编编∣苏少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编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引领学生创意设计出自己的编织作品。
本章介绍的编织方法包括直编、斜编、钩编和贴织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编织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编织方法,了解编织的基本技巧;•掌握钩编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创新设计创作出个性化的编织作品。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在编织中发现美,感受美。
3. 能力与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钩编的基本方法;•进行创新设计,创作出个性化的编织作品。
2. 教学难点•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织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使其创作出自己的编织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首先,老师通过简单的口播和播放有关编织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编织的世界,培养学生对编织的兴趣和热爱。
2. 讲授知识(1)基本编织方法•直编:先将线剪成一定长度,然后依据设计要求将线交织起来,一般用于编织布带、草帽等。
•斜编:在直编的基础上加上斜向的编织,常用于编织布带、草帽等。
•钩编:用钩针将线从一个孔里穿过,再从另一个孔里拉出,重复以上过程,最终形成编织品。
•贴织:将棉线或羽绒等填充物塞进外面编织好的袋子内,填充成需要的形状。
(2)编织技巧•细嚼慢咽:编织过程要缓慢地、仔细地进行,以保证编织品的质量。
•三思而后行:在编织之前要画好图纸,以便更好地控制设计与制作过程。
•留有余地:编织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隙,以便钩针穿过线。
3. 演示与练习(1)板书示范老师在黑板上展示编织板和编织线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基本编织方法和编织技巧。
(2)集体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己编织小袋子或小绒球等小型编织品。
小学美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穿穿编编》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以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材料的“穿编作品”,从媒材、造型、色彩上去把握“穿编物品”的美感,学习“穿编”的基本方法,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和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编织的方法有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编织的美。
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愿望,自主发现、学习不同的穿编方法,并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和分析,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初步了解传统穿编工艺,感受编织艺术的源远流长,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穿穿编编”。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各种生活媒材进行穿编创作,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