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倘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徜徉于山水之间心灵得到洗涤宛如置身诗中山水,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徜徉于山水之间,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与滋养,仿佛置身于一首优美的诗中。
山水既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于山水的感知,然而当我们重新回归自然,心灵将得到疗愈并重新获得启迪。
首先,山水的美丽和宏伟景色能够启迪人们的心灵。
当我们置身于巍峨的山脉、湍急的河流、延绵的森林之中时,我们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了它的庞大和美丽。
山川河流,宛如大自然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卷。
这些壮丽景色所蕴含的力量和深远意义,使我们的内心得到了震撼和触动。
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也在这样的感悟中,找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诚和勇气。
其次,山水之间独特的气息能够净化心灵。
大山巍峨、河流奔腾、清泉潺潺,在自然界的呼吸声中,我们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
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我们置身于自然之中,每一次呼吸都像是被大自然的气息所洗涤,每一次感受都仿佛是对生活的重新审视。
尤其是在一片宁静的景色中,我们的思绪会逐渐放空,内心的烦忧和纷扰也会随之消散。
我们得以顺应着自然的节奏,放慢自己的脚步,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再者,山水间自然的变化也唤醒了我们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
山水之间,四季更替、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这些自然的变化都在无声中宣告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人们常说,河水不腐,户枢不蠹。
而山水的流动,也寓意着生命的持续和变迁。
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山水的声音,我们会对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有更深刻的感悟,也会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能够丰富内心,也会更加珍惜和关注自己的生活。
最后,山水之间的美丽也引发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大自然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山河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和原始之美。
保护环境,维护山水的纯净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读古诗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古诗,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描绘。
读古诗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诗的魅力。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
正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两句诗通过简短而精炼的词语,描绘了边疆戍卒的孤寂和秋夜的寒冷,令人回味无穷。
古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韵律,每个字都被精心挑选,使得诗歌朗朗上口,音韵悠扬。
读古诗就像是在品味一幅美妙的画作,每个词都像是画面中的一笔,都有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其抒发情感的能力。
通过古人的笔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内心深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
读者们通过这些诗句,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会引起自己内心深处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还能让我们与古人的智慧对话。
古代文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等众多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而这些智慧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承下来。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漫天的沙尘和山上的皓月,同时也表达了对长期边塞生活的思考和对境遇的反思。
读古诗,就像是和诗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领悟他们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除了表达情感和智慧,古诗还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构成了美丽的意境。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怀》中写道:“砧杵声碎边声绝,时人已尽夜将阑。
风吹檐雨湿衣裳,未到云间步月餐。
”这首诗以婉约的词汇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凉爽,读者读来仿佛能够感受到秋夜的凉风和月光。
总之,读古诗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古诗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艺术、情感抒发和智慧意境,给予我们启迪和情感上的满足。
长久以来,古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
读者在欣赏古诗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增长人生智慧,感悟生活的美好。
诗词中的心灵疗愈欣赏古代文人对心灵抚慰的表达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灵疗愈元素,他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表达,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与抚慰。
首先,古代文人借用自然的美景和景物,以及自然的变迁和律动,来表达他们对心灵的舒畅和宽慰。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坦然心境和豁达胸怀。
这种写景的手法,传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心境,给深陷纷扰的人们带来一缕清新的风。
其次,古代文人通过咏史抒怀,寄托自身感情,以此达到心灵疗愈的效果。
唐代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古代民间传说“牵牛织女”的形象作为代表,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浪漫传说的喜爱,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亲情和爱情的思念之情。
这种咏史抒怀的方式,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联想和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引起共鸣和心灵的平静。
古代文人还通过借物抒怀的形式,将心中的烦忧和苦闷转化为文字之中,达到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治愈。
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伤感而凄美的形象,将自己对别离的无奈和对时光消逝的感叹表达出来。
这种借物抒怀的方式,将诗人内心的痛苦化作文字中的美丽,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心灵的解脱和放松。
古代文人还运用典故和寓言的手法,以古人的智慧和阅历来启迪人们的心灵。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人以一个赞美美景的琵琶弹奏者为主角,通过琵琶声所传达的宁静与伤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
这种以寓言形式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一种智慧的启示和心灵的升华。
总而言之,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凭借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心灵疗愈的一把钥匙。
他们从自然景观、历史传说、借物抒怀、典故寓言等多个角度入手,以巧妙的手法传递出他们的情感和心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徜徉在古诗词里徜徉在古诗词里(精选5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徜徉在古诗词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徜徉在古诗词里篇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魅力所在。
几千年来,古诗词在中华儿女的口中流传,在我们心中起舞。
“唐诗宋词”,华夏文化永远的里程碑,留给我无限的神往,深深的眷恋。
唐诗,是诗里的元老。
浪漫诗人李白,忧伤诗人杜甫,思乡诗人张籍……他们将唐诗打扮得多姿多彩、美丽动人。
唐韵,犹如高高的大山;唐韵,好似潺潺的小溪;唐韵,就像辽阔的草原;唐韵,婉如柔和的春风。
唐诗里,有喝不完的美酒,赏不完的风景,听不够的悅耳之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再喝一杯吧!出了这阳关三叠,恐怕就没有朋友能和你这样举杯共酌了!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那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是触动了我的心弦。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雨仿佛读懂了柳芽的愿望,跟随着那轻轻柔柔的春风悄悄潜入乡间,无声地滋润着世间万物。
“润物”有意,却无心“讨好”,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呀!人们都说“诗庄词媚”,感受过了诗的端庄,再来领略一下词的妩媚吧!宋代,造就了无数词阙的经典。
词阙,犹如娇羞的少女;词阙,好似娴熟的巧妇;词阙,就像热情的主人;词阙,婉如智慧的老者。
宋词里,总会有淡淡的哀愁,丝丝的美意,点点的温婉……“三苏”中苏轼的一首《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首词,动静结合,景事相符,堪称完美之作。
我时常呤诵:“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闻取,人不见,数峰青。
”雨过初晴的凤凰山下,江水清澈,云淡风轻,湖光山色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丽。
诵读古诗词,陶冶情操诵读古诗词可以说是一种古老而具有魅力的活动,不仅能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还能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我对诵读古诗词以及陶冶情操的一些感悟。
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古代诗人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抒发,通过诵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人对世界的独到见解和对生命的翱翔追求。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辗转反侧不成眠,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儿呢喃语,有底事情烦恼醒。
多年最是重今古,石灰吟风姿态生。
虽道晚凉天气好,仍然不的心懒惰。
”这首诗以优美的词藻表达了作者对深夜思考、自我反省的状态,我们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深刻思索和独特的感受。
诵读古诗词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
古代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都是我们现代人难以企及的。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美的力量,进而提升我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练、纯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夜晚的美妙景象,诗人借着明月和故乡的特定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这种意境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诵读古诗词对于个人的情操修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古诗词以其儿歌般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能够启迪人的心灵,提升人的自我修养。
诵读古诗词可以培养人的情感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通过学习和诵读古诗词,我们不仅能够在情感层面上得到安慰和满足,还能够学会用文学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词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诵读古诗词的确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通过诵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对个人的情感和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如唐代文学家刘勰所说:“读书诵诗,良于心志,动人也。
心旷神怡——畅叙愉悦的古诗词
晨曦初现,缕缕阳光洒满大地,
蝉鸣鸟语似乐章,唤醒沉睡的心灵。
千峰翠绿,万花争艳,一派世外桃源。
心旷神怡,心境宛如仙境。
春风拂面,花开如锦,
游鱼戏水,曲折流淌的小溪。
楚楚动人,白鹭飞翔,
翩翩起舞,如梦如幻的琴音。
山川壮丽,美不胜收,
仰望苍穹,星辰点缀仿佛宇宙绘。
流云飘渺,落日余晖,
世事繁华,心境幽远如古人似逸。
诗曰:“快哉,快哉,心情愉悦。
”
那君子豪情满怀,忘却尘世间一切忧愁。
与友相会,游山玩水,
心中得意,快乐如痴如醉。
又有诗曰:“春风得意马蹄疾。
”
放马奔腾,驰骋在大自然的怀里。
一马当先,飞奔向远方,
畅快淋漓,尽情释放内心的激情。
草长莺飞,落英缤纷,
心旷神怡,愉悦无边。
品茶对弈,高山流水,
一派盛景,旷达心境,流光溢彩。
倘若疲惫,尽可逃离尘嚣,
走进诗意的世界,静心净化。
与天地共鸣,与自然融合,
愉悦的心情,流淌于每个字句。
形容心情愉悦的古诗词,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喧嚣尘世中,我们或可尝试寻找一份宁静与安宁,
唤起内心深处的那朵盛开的花朵,让心情在古诗词的世界中愉悦舒畅。
王维30句经典古诗句,空灵唯美,让⼼灵得到休憩!王维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之⼀,他的诗歌所及之处,多是刻画⾃然⼭⽔的美好,是对于⼼灵⾃在的追寻。
王维之诗,如景物画中的杰作,甚为空灵唯美。
读其诗,远离尘嚣,能够使⼼灵得到充分的休憩。
王维30句经典古诗句,空灵唯美,让⼼灵得到休憩!01. ⼭路元⽆⾬,空翠湿⼈⾐王维《⼭中》诗之⼀。
⼭间⼩路,本来并没有下⾬,但由于绿树成荫,清翠欲滴,使⼈感到像是能湿⾐衫。
02.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王维《过杨⽒别业》诗。
兴致将尽了,另⼀种鸟⼜接着鸣叫起来;坐的时间久了,⾝上和周围落的花也就多了。
03. 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王维《送元⼆使安西》诗。
清晨⼩⾬润湿了渭城的尘⼟,空⽓清新,道路洁净,杨柳青青,笼罩着客舍。
写出送别时的典型环境。
04. 隔牖风惊⽵,开门雪满⼭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家》诗。
夜间隔窗听到风吹⽵⼦的响声,清晨开门⼀看,满⼭都是雪。
05. 渡头余落⽇,墟⾥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
将落的太阳照着渡⼝,村落⾥升起袅袅的炊烟。
写出了农村傍晚的幽静景⾊。
06.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王维《使⾄塞上》诗。
空旷的沙漠中,烽⽕之烟,浓⿊直插天空,长长的⼤河上,西下的落⽇⼜红⼜圆。
写出了边境雄奇壮丽的景⾊。
07. 万壑树参天,千⼭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
万壑千⼭,到处是参天的⼤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08. ⼭中⼀夜⾬,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
⼭中⼀场夜⾬,树梢上⽔流倾下,犹如百道泉⽔。
逼真地描写出⼭中⾬后的景⾊。
09. 江流天地外,⼭⾊有⽆中王维《汉江临眺》诗。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
前句写出江⽔的流长邈远,后句⼜以苍茫⼭⾊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10. ⽊末芙蓉花,⼭中发红萼,涧户寂⽆⼈,纷纷开且落王维《⾟夷坞》诗。
⾟夷花形⾊皆似莲,故有此称。
句意:⾟夷树梢开满花,好象莲花⼀样。
徜徉在诗海中作文600《徜徉在诗海中》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小到大,我就徜徉在诗海中,尽情领略着诗歌的魅力。
小时候,妈妈常常在我睡前给我念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朗朗上口的诗句,那优美的意境,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仿佛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诗人站在窗前,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从那时起,诗歌的种子就在我心中悄悄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自己阅读诗歌。
我沉浸在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王维的清新、孟浩然的质朴中。
我感受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壮观,体会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欣赏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自然,品味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淳朴民风。
诗歌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诗海中徜徉,我不仅领略到了诗歌的美,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懂得了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明白了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知道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诗歌就像一位良师益友,陪伴着我成长,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如今,诗歌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会在闲暇时读一首诗,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我会在遇到困难时想起一句诗,从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诗歌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温暖了我的心灵。
徜徉在诗海中,我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我愿永远在这片浩瀚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探索诗歌的奥秘,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
古诗词欣赏陶冶情操古诗词欣赏——陶冶情操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丽与力量。
古诗词的诗意和意境不仅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同时也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
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欣赏几首经典的古诗词,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感悟,以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心灵的启迪。
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山高水长形容大自然的壮丽和无穷。
诗人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表述,勾勒出追求进取、不断向上的人生追求。
这种志向和豁达的情怀,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古人勇于挑战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也启迪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简洁而又意境深远的古诗,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独自思考的心境。
诗人在夜晚静谧的环境中,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感受,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淡泊名利、独立于世的情感,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古人的深情与豁达,同时也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守初心。
3. 《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古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归来的期待。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情感,使人回味无穷。
这种对情感的抒发和对人生真义的思考,让我们在欣赏中体悟到希望与祈愿的力量,也激发了我们珍惜当下、珍惜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意识。
4.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辽阔和伟大。
诗人以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种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索,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宇宙的无限和人生的微小,也让我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仿佛置身于花间绿草,
拂袖触清风,自在自然。
行走在江南水乡,
闻着莲花的清香,
见着垂柳依依,
古香古色的小桥流水,
想起了杜子美"春江花月夜"的壮丽。
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远观云山如黛,近听松涛激荡。
登高望远,壮丽的自然景色,
想起了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豪迈。
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仿佛置身于古人墨香之中,
品读李白的豪放,感受苏轼的柔情,
欣赏辛弃疾的豪情,
在岁月的长河中,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
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
用手去珍惜每一段记忆。
徜徉古诗词,感受美好生活,
让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
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让心灵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倘佯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双重功能,结合其学科特点,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大量的意境优美、辞藻华贵的古诗文名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应着意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析,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引导,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健康美好的世界观。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词;世界观,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64-02
中学语文课自增加了《语文读本》辅助教学以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但作为汉语言文化的精粹,古典诗词的选读内容却有些欠缺,是以除了课本及读本上选编的一些诗词外,教师还应该自主地为学生另外选择一些来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充分地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让幼小的心灵得以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尽情地倘佯。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里恐怕就很难找到一个能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
其实在大国学家王国维先生提倡意境说之前,早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了,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详细的论述。
《诗格》中就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手心,营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
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所言甚是!
但在众多说法之中,惟王国维先生的阐述最为生动和形象。
其《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所说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也可借以说明诗歌构思的过程。
构思的初始阶段,诗人运用艺术的联想与想象,上下求索,追求意与境的交融,好比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当意境初步形成立后,继续挖掘开辟,熔铸锻炼,这是构思过程中最艰苦的一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恰好形容此中的苦况。
当意境的深化与开拓达到一定程度,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此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沉浸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并具体体会其精髓与美感。
诗歌因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其美总是蕴藏在一定的形象之中,离开具体形象而超然于物外的美是不存在的。
如中学课本上所选录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读此诗歌,定会情思飘逸,浮想联翩,各种意象纷至沓来,仿佛身临其境,自我与孤独的思乡游子融为一体。
这种体验无疑是美妙的。
教师应该正确地用诗歌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情境以调动起学生各种审美感,引发学生丰富的、深远的审美想
象和联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创造出美的意象,不断完善审美的心理,发展审美能力。
因为意境中有诗人主观的成分,所以好诗的意境总是个性化的。
诗人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角度,独特的情趣和性格,会构成意境的个性。
陶渊明笔下的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以致一提起陶就想起菊,一提起菊就想起陶,陶和菊已融为了一体。
周敦颐爱莲,故有”士中君子”之称;宋张先写”影”颇多,获”张三影”美誉,林和靖因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与梅花结缘,有”梅妻鹤子”之高风。
李白笔下的月,陆游笔下的梅,也莫不如此。
李白说:”山街好月来”,”举杯邀明月”,”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且就洞庭赊月色”。
道尽了各种情调的月,可见他与月的关系多么地密切!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不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写照吗?陆游也是一位咏梅高手,一生写了许多咏梅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可看作他自身的孤傲情操的描述。
”闻道梅花拆晓风,雪堆通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海花一放翁。
”则体现了他的浪漫与纯洁。
袁子才说:”陶诗甘,杜诗苦,李诗浪漫,苏诗灵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著名诗人的一些诗作,和学生一起研讨他们的个性特点。
古人在语言的锤炼上有炼字、炼句、炼意之说。
所谓炼意,就是意境的深化与开拓。
而炼字、炼句又何尝不是在炼意?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袁子才的”一诗千改始心安”,卢延让的”吟安一
句话,捻断数径须”,欧阳修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可看这些集大成者,他们在锤炼字句的过程中,也无不是在追求一种完美意境的锤炼。
作为教师,我们在领读、讲解这些诗作的时候,在走进古人所描绘的美丽情景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地启发学生,让他们认真学习古人做学问的严肃态度。
除此之外,对于生理和心理特点都逐渐萌动的初中生来说,汉语言文学宝库中所蕴藏的大量的爱情诗篇对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帮助。
爱情应该神圣的,它是人类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它超越金钱、权势、地位等一切世俗的东西。
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经典诗词篇目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苏轼与王弗感情深重,爱得多么纯粹、爱得多么自然,一句”不思量,自难忘”,道尽了不随时空变化、伴随作者生命始终的纯洁的爱。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道尽了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让人懂得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才是正确的恋爱观、这才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青少年学生能够接受正确的情感教育,就可能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培养出美好的爱情道德,从而顺利度过青春期,步入人生的下一站。
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在肩负知识传递与审美能力培养功能的同时,其实还
应具有爱情启蒙与引导功能。
读诗使人灵秀!古人所创造的意境是那么的丰富生动,中学生的心田也是那么地明净和单纯。
针对这些特点,及时地为他们补充一些鲜活的营养,不但能够增强其学识修养,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其完美人格的塑造。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不但肩负着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传递,同时还具备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功能。
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
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那些辞藻隽永、意境优美、情趣高尚的古诗文内容向学生普及传授,让学生年轻的灵魂在这种美丽意境中徜徉、熏陶,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9 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