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3届九年级上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8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林嗣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 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 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共43分)(一)默写(18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4.,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5.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6.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9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暮而归.()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1.选文描绘的景色有和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和滁州百姓在这样美景中的欢快生活。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华歆、王朗俱乘舟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013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年级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4.1 请注意:本卷共有四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默写(18分)1.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2.,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3.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6.,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
(2分)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9.本文的作者是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3分)11.从全文来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最根本原因是___(3分)A.“邑人”纷纷用钱财讨取仲永的诗作。
九年级上学期末检测13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第1题:综合性学习(共10分)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不文明交通行为被网友们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出行”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1】分析下面“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调查图”,提取主要信息。
用一句话评价社区居民交通出行状况。
(4分) 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调查图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 灯”。
可见这并不是少数人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人集体闯红灯的行为石家庄和沈阳均出台政策整治 陋习,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市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两个相同的措施。
(4分) 【材料一】:为有效引导市民出行行为,石家庄市交管部门在市区示范路口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
在大路口,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在小路口,对闯红灯的人,将全部处以50元以下罚款。
此次活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动中,对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或家庭困难者,交管部门也准备了几项辅助措施,如罚款可以改成在自愿的基础上当两个小时的交通志愿者,也可以改成让他所在单位领导或者社区管理者到场现场共同接受教育等。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第一部分阅读(80分)一、文言文(共43分)(一)默写(18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4.,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5.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6.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9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暮而归.()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1.选文描绘的景色有和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和滁州百姓在这样美景中的欢快生活。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华歆、王朗俱乘舟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徐汇区2016届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3.回看射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猎》)4. 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以诱敌。
(《狼》)5. 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袭。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尘暗旧貂裘”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陆游借该典故表达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2 分)7.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沧洲”本是古代隐士的所居之处,词中指陆游晚年退隐之所,借此表达词人的归隐之意。
B“此生谁料”四字情绪急转直下;表达了词人对个人命运突变的强烈意外与深重感慨。
C词人在该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颇有相似之处。
D词人在该句中直抒胸臆,与元曲《天净沙•秋》直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相同。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
沙鸣翔集,锦鱗游泳。
2012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年级语文学科2013.4 请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造化钟神秀,。
(《望岳》)2.,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3.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4.,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5.彼竭我盈,。
(《曹刿论战》)6.,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4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澹澹”的意思是(2分)8.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 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 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 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1题(8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上面的语段节选自课文《》。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1.下列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智叟的“笑”体现出他对愚公的嘲讽。
B.愚公认为智叟思想认识非常顽固。
C.愚公的分析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D.智叟最终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并深感内疚。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林琴南友菜佣林琴南早年贫甚,授徒奉母,时苦不给①。
一日,有卖菜佣②弛担息其门首,出见,与语。
菜佣自言家止一母,负贩所得,以供甘旨外,无他求。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一、文言文(共40分)(一)默写(18分)(每空3分,错一字1分,扣完为止)1.沙场秋点兵2.则有心旷神怡3.在乎山水之间也4.狼亦黠矣5.此日中流自在行6.月上柳梢头(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7.(2分)西风8.(2分)D(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9.(2分)清袁枚10.(2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注意:翻译中要体现双重否定)11.(4分,每小题2分)(1)√(2)×(四)阅读下文,完成l2 - 15题(12分)12.(4分每小题2分)(1)想要(2)军队13.(2分)C 14.(3分)自见之谓明15.(3分)没有自知之明二、现代文(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 - 20题(20分)16.(2分)囵17.(4分)在一个球面上难以确定四方方位在地理极点上难以确定东、西方位18.(6分)(每空1分)A处:南北B处:东西“理由”一空的题旨:考查对文章信息筛选提炼的能力4分回答要点:在正确填写A、B两空的基础上,能根据第(5)段内容准确表述“静”和“转”对判断方位的作用。
※在极点站立不动可以判断出南北,身体转动时可以根据顺、逆时针推断出东西。
※在北极可以推断周围是南方,顺时针方向自转就是向“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是向“东”。
在南极可以推断周围是北方,顺时针方向自转就是向“东”,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是向“西”。
3分评分要点:在正确填写A、B两空的基础上,能筛选出第(5)段上述内容,但仅仅表明在北极如何判断方位。
※北极,站定不动,向外望去,任何方向都是南方。
但只要你由静变动做原地转身,沿顺时针方向自转就是向“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是向“东”。
由此可见静得南北,转见东西。
2分评分要点:(1)在正确填写A、B两空的基础上,仅准确表述“静”或“转”一方面的判断依据,回答不完整。
(2)错误填写A、B两空,但能根据第(5)段内容准确表述“静”和“转”对判断方位的作用。
上海市徐汇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3.,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4.,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5.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
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5篇第一篇: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50分一、文言文(共43分)(一)默写(18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吕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3.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4.,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6.,千里暮云平。
(《观猎》)(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曲中“断肠人”指的是(2分)8.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2分)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B.曲中作者形容乌鸦昏昏沉沉地归巢,以此来含蓄地表达断肠人的内心。
C.“天净沙”是这首曲地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
D.曲中前二句营造出了一种凄苦的意境,“夕阳西下”更增添了萧瑟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9分)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世人尊称其为,孟子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母亲,(仅限四字)等故事成为孟母教子的传世美谈。
(4分)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
(3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孟子这段话对齐宣王提出的告诫是:(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①其喙。
2012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年级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13.1请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草枯鹰眼疾,。
(《观猎》)3.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4.,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6.四十而不惑,,(《孔孟论学》)(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7.词中的“麾下”是指(2分)8.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词中大量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争生活的喜爱之情。
B.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与前面抒发的豪情壮志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C.本词与“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样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D. 本词与陆游的《诉衷情》一样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慨、无奈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9.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
B.“目似瞑,意暇甚”传神地刻画出狼狡猾的形象。
C.屠户发现了狼的诡计,于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D.本文结局说明了像狼这样的狡猾的恶人终将失败的道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苜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注释】①济阴:郡名,贾人:商人。
②浮苜:水中浮草。
③巨室:世家大族。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号.焉(2)向.许百金13.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打渔者(用船)载着他上了岸,就向(他)要十两金。
B.打渔者(用船)载着他上了岸,(他)就给了十两金。
C.打渔者载着他而抬高了各种价钱,就向(他)要十两金。
D.打渔者载着他而抬高了各种价钱,(他)就给了十两金。
14.贾人在求救时对渔者的承诺是:“”(用原文回答)(2分)15.本文表现出贾人的特点。
(3分)二、现代文(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闲话膏方周端①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
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
②膏方有着悠久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
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
③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
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④近代,。
如《张聿青医案》非常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体质与病因,因人、因病而施,这种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又如《丁甘仁医案》中列举了大量使用膏方的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有对服用膏方者的具体体质和病因的分析,配方也更加复杂和细致。
⑤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
其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强调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⑥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
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⑦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
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⑧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
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
⑨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
而膏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⑩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
各地区应□□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16.根据第①段内容,膏方的制作方法是:。
(3分)17.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根据此段内容,横线上填写的句子应该是下面的第句,理由是。
(5分)(1)膏方的配方更加复杂而细致(2)膏方的配方更注重针对性18.第⑧段中加点词“有些”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19.第⑩段四处□□中依次应该填入的词语是(3分)A. 尽快逐步严格广泛B. 严格尽快全面逐步C. 立即全面尽快广泛D. 严格全面逐步尽快20.文章第②-⑨段依次介绍了膏方的历史、和。
(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忆外婆——一张照片勾起的回忆石海红①这张照片摄于两年前,玄武湖边,一排粗壮的柳树下,远远的长凳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位老人,背有些佝偻,双手背在身后,轻轻地捶打着腰背。
好熟悉的身影!当时我一边下意识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一边又向前走了几步。
②是了,这位金陵老人的装束,与我外婆当年的样子何其相似!短发用黑色铅丝做成的发箍箍着,纹丝不乱,身上也是穿着这种洗得有些发白的卡其布衣服,脚下是双白底黑面的布鞋……③外婆过世已快二十个年头了……④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总不见她有空闲的时候,忙完家务,手上不是织着毛衣,就是纳着鞋底。
⑤那时的我,最盼望的是新年,因为远在青海和云南插队的舅舅们回来探亲时,外婆又要炒喷香的鱼松、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了。
⑥那时的我觉得鱼松就是世上最好的美食了。
把洗净后切成小段的带鱼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松脆,然后再用小火在铁锅中不断翻炒,鱼块散成像现磨咖啡那样的小颗粒,鱼松就基本制成了。
出锅冷却之后,装到玻璃瓶中,那是给两个舅舅探亲假结束后回乡下准备的,每人两瓶,够他们在缺少荤腥的乡下吃大半个月了。
当然制作过程中,我也总能揩油吃到不少。
那时的我哪里知道,一瓶鱼松需要多少条带鱼,多少下翻炒才能做成啊!只觉得那种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只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⑦舅舅们探亲的半个月间,家里始终弥漫着这样的好味道、好声音。
等舅舅们走了,偶尔会听到外婆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跟外公聊家常:“两个孩子又黑又瘦,像猴子一样……红烧带鱼,要买3角5分一斤的大带鱼;炒鱼松,就不必买大的贵的鱼,买8分钱一斤的小鱼就行了,省下的钱,就能给孩子们多买点大白兔奶糖带下乡去……”⑧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那时的政策,一家中只要有一个孩子插队农村,其他的兄弟姐妹就不必下乡了。
18岁的大舅舅插队青海,16岁的小舅舅本不必下乡的,哪里知道要求上进的小舅舅,从家中偷出户口本,坚决要求去了云南。
外婆从未因此数落..过小舅舅,倒是每次送走舅舅们,就听她在我们面前念叨:都两天了,火车该到昆明了,得换长途汽车了……该下汽车了……也该走到队上了……⑨那时,我们住的徐家汇附近还是大片的农田。
每到夏天的清晨或傍晚,外婆总爱带着我在田间散步。
外婆时常停下来看农民担水浇地、挑粪施肥,还爱跟我说“那两个大桶,该有百十来斤吧?”我总嫌她走得慢,早就一蹦一跳跑到前面追蜻蜓去了。
现在想来,一定是对千里之外两个儿子的牵挂让她迈不开步!想到孩子们瘦弱稚嫩的肩膀也要挑起上百斤重的担子,心里的那份不舍与惦记,是到了我自己做母亲时才真正懂的。
⑩不要说我们表姐妹表兄弟几个是外婆带大的,就连我孩子两岁前的衣服鞋帽,也是闲不住的外婆给张罗的。
婴托班的那些年轻妈妈们,经常善意地嘲笑我儿子“穿得像个小古董”,她们哪里知道那是年近八旬的太外婆为曾外孙一针一线手工缝成的!外婆说,孩子小,误食了纽扣之类的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是穿布条绳结的斜襟衣服好。
○11那时的外婆,年事已高,做事已不似当年那样麻利,折磨她多年的胃病,让她的背有些佝偻了……多方求医,难挽沉疴,初夏时节,外婆终于不必再为儿孙们操心了……○12遵她遗愿,儿女们把她葬在了她的老家。
○13爱我的外婆去了,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我居然不能确切地说出她老人家的生卒年月!○14隔着十多米的距离,看着那位素不相识的金陵老人的背影,我似乎听到她的叹息之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她才找到个无人之处歇一歇。
我打消了走到正面仔细打量她的念头,默默地对自己说:回沪后和孩子聊聊我的外婆,说说我的遗憾..吧。
○15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
○16今年10月20日,我在微博里写道:重阳节,记得回家问候长辈!○17外婆从来不曾要求子孙回报什么,我也无从回报什么,今天就让我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我心中的愧疚,希望这样的爱的不等式,越少越好。
21.第⑧段中的“数落”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2.第②段划线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其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