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 格式:ppt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学大纲说明部分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
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人才,以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为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大批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敬业爱岗、业务精深、了解学生的大学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高等教育活动中来。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在高校都受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但很少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教育心理学,往往对高等学校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能自觉地运用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广大高校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过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科学的指导下,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由此,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高等学校岗前培训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本大纲是在安徽省高师中心于2009年7月28-30日组织的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材内容以及2005年编制的原《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精神要求,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蚌埠医学院、皖西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黄山学院、巢湖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池州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各位专家共同研讨、创作而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教学,使青年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确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具体目标:1、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准确理解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
4、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分析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一、心理学与高等教育1、心理学概论(第一章)(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4)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原则与具体方法;(4)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第三章)(1)教师的社会角色及作用,职业角色的形成;(2)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方法;(3)教师威信(形成、维护和提高)与师爱。
二、高校学习心理1、学习心理概论(第四章)(1)狭义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一般分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第五章)(1)学习动机的涵义、基本结构、种类,成就动机及应用,归因理论;(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六章)(1)学习迁移的定义、分类、作用,学习迁移的的理论观点;(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一节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一、学习迁移及其分类(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二)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的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教育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从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说,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在其形成的认知结构方面,是一种上位结构;有些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低,其形成的认知结构属于下位结构。
纵向迁移也就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个体通过学习所要形成的心理结构是一个网络化的结构,要解决其上下左右的沟通与联系,必须通过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才能实现。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第六章学习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经验的整合。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中。
如数学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影响物理学习中的审题;儿童在家庭中养成的爱劳动的行为习惯也会在学校里表现出来。
迁移不仅发生于同一类型的学习或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与经验之间,如词汇知识的学习将促进阅读技能的形成,而阅读技能的掌握也促进个体获得更多的词汇。
可以说,在智育和德育领域存在着广泛的迁移现象。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很容易学会骑摩托车;平面几何的学习促进立体几何的学习,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正迁移表现在个体对于新学习或解决某一问题具有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从事某一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学习效率提高。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如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子很难骑好三轮车;学习英文字母发音后对汉语拼音的影响。
负迁移经常表现在产生僵化的思维定势,缺乏灵活性、变通性,使某种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学习效率低下。
零迁移指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为中性迁移。
许多经验间存在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个体未能意识到经验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主动地进行迁移,使某些经验处于惰性状态,表现为零迁移。
(二)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各种概念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一节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一、学习迁移及其分类(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二)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的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教育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从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说,有的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在其形成的认知结构方面,是一种上位结构;有些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较低,其形成的认知结构属于下位结构。
纵向迁移也就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个体通过学习所要形成的心理结构是一个网络化的结构,要解决其上下左右的沟通与联系,必须通过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才能实现。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如果能将习得的原理、态度应用于以后的各种学习情境中,则后继学习将会变得较为省力和有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越基本,则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