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联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70.33 KB
- 文档页数:2
灌区灌溉管理的改善策略与建议灌区灌溉管理是指对农田进行水分补给和调控,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的工作。
灌区灌溉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然而,在实践中,灌区灌溉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资源浪费、灌溉效率低下、腐败问题等。
为了改善灌区灌溉管理,下面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1. 加强水资源管理灌区灌溉管理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水资源的信息,包括水量、水质等方面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制定灌溉配额制度,确保每个灌区都能得到足够的水资源,并合理分配给各个农户。
2. 提高灌溉效率灌溉效率低下是灌区灌溉管理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为了提高灌溉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的损失。
其次,可以进行地质勘测,合理规划灌溉设施的布局,确保水分能够均匀分布到每一块农田。
此外,应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灌溉技术能力,减少灌溉过量和不足的情况。
3. 引入市场机制灌区灌溉管理中存在腐败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
一方面,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灌溉管理单位,增加竞争,减少腐败。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农田水价的市场化机制,让农民参与水资源的定价和交易,提高灌溉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4. 加强监督和执法为了确保灌区灌溉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工作。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灌区灌溉管理情况的检查力度,对于存在问题的灌溉管理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应设立举报电话,鼓励农民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揭露灌溉管理中的腐败行为。
5. 资金支持改善灌区灌溉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灌溉设施的投入,确保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还应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鼓励他们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此外,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灌区灌溉管理,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运行模式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农村地区,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灌区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农田的灌溉效果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过去,灌区管理往往是由政府或者专业的行政机构来完成,农民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行政机构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而造成一些问题。
农民用水协会这一组织方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灌区管理模式,其参与度高、管理效果好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重点研究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运行模式,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灌区管理提供参考。
1. 农民用水协会的组织结构农民用水协会是一种由当地农民自发组成的组织,其成员主要由灌区内的农户组成。
协会通常有理事会、秘书处等部门,理事会成员由协会会员中选举产生,负责协会的决策和管理工作;秘书处则负责具体的落实工作,协助协会的日常运行。
2. 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方式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主要通过下列方式:a. 管理计划的制定:协会成员通过协商讨论,向灌区管理部门提交灌溉管理计划。
其中包括水资源使用、灌溉方式、水费分配等内容。
b. 灌溉设施的维护:协会组织成员共同维护灌溉设施,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c. 资金管理:协会负责对会员的水费进行收取和使用,用于维护灌溉设施和提高灌溉效率。
d. 监督管理工作:协会成员对灌溉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向灌区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机制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民主参与:协会在灌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决策和管理工作由协会成员共同参与,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b. 自愿参与:协会成员的参与是自愿的,不存在强制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各方利益。
c. 精细化管理:由于协会成员了解灌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加精细化地管理灌区,提高灌溉效率。
d. 自管自控:通过协会的参与,农民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用水,实现自管自控。
灌区灌溉管理的改进方向与建议灌区灌溉管理是农田灌溉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农田利用水效率、保障农作物生长发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此,本文将从水资源利用、技术手段、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改进方向与建议,以期提高灌区灌溉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1. 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改进建议a. 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水定额制度,根据农作物需水量及灌区不同区域土地特性,合理分配灌溉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
b.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溉时的水量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c. 提高水资源监测与统计能力,建立完善的水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定期监测和评估灌溉用水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 技术手段改进方面的建议a. 推广现代化灌溉设备,如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实现灵活控制和远程监测,提高灌溉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b. 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通过精细管理,将水和肥料的供给与需求匹配,减少灌水量和肥料的浪费。
c.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旱作农田、穴盘灌、沙流技术等,降低灌溉需水量,提高灌溉效果。
3. 管理体制改进方面的建议a. 健全灌溉水费征收与管理制度,建立公平透明的收费机制,激励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
b. 推动农田水利部门与农业部门的合作,加强灌溉规划和管理,促进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c. 建立有效的灌区灌溉管理监测体系,加强巡查与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果。
4. 农民参与与普及方面的建议a. 加强农民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其灌溉技能和水资源管理意识,使其能够参与灌溉管理工作。
b. 建立农民参与决策的机制,通过组织农田水利协会、居民委员会等形式,让农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强他们对灌溉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c.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节约用水的认识,引导其合理使用灌溉水,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通过以上的改进方向与建议,可以有效提高灌区灌溉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灌区灌溉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一、前言灌区是一个多水源,多渠首,引、调、蓄并举,为农业灌溉和城市工业提供水源的大型灌区。
其在当地粮食安全、下游城镇防洪保安、抗旱减灾、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但是目前在灌区管理上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针对灌区灌溉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二、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1、因历史原因,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先天不足有的地区水库管理局对所管的干渠、支渠部分渠段进行了防渗技术的处理,实践验证,水在利用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往往在末级渠系管理上出现责任主体缺失、工程产权不清等情况。
在表面上来看是由镇村管理,但实际情况却是水管部门无力管,镇村干部不愿管,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就比较容易产生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标准低、不完善,量测水设施短缺、技术手段落后,淤积严重、年久失修等情况。
2、水事违章行为不断增多,影响灌区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干渠往往成为了人民群众排放生活污水的场所,垃圾随处可见。
使得渠道淤积、水质污染情况加剧。
另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助推下,土地价格也在相应的提高,侵占渠道的情况屡见不鲜。
3、管理体制落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也在灌区管理上采取了一些加强措施,可是还是无法否认存在着许多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代同步、服务意识需要加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
总而言之,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亟待加强。
4、灌区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日晒雨淋、温度起伏变化大、水流冲刷等自然因素所控制和影响下,建筑物容易出现碳化、分解、表层剥落、钢筋锈蚀的情况,强度下降、结构失效就可能导致渠道和建筑物倒塌。
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实行用水计量、按方收费后,用户偷水而不交水费、沿渠闸门被撬、暗渠被挖成竖井、更有甚者盗取干支渠石料,使得渠道供水无法正常。
灌区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国家出资的,建设的力度大,也往往受到重视,但是在管理上就比较薄弱,有的地区水费收入只有每方3分钱,与实际的灌区养护管理所需费用相差甚远。
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是提供农村用水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起到了农民用水管理、自我约束和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农民用水户协会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如管理不力、信息不畅、资金管理不规范等等。
因此,本文将探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管理,包括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资金管理以及运作中的问题与建议等方面。
一、组织形式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形式可以参考一些成功案例,如以电供水形式组建的“武汉市善于村电供水联合会”,以及以管委会负责人为主组织的“苏州市小园林治理协会”。
具体说来,农民用水户协会应当是由村里的所有用水户组成,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等相应单位作为背书单位,领导班子由代表会员投票选举产生,在村民、地方政府以及供水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桥梁。
二、管理模式1. 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农民用水户协会应规定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的规则,通过会员代表大会,可以消除不同意见之间的差异,表决重要事项,选举出有能力的领导班子及监察机构等,确保农民用水户协会在运作上更为融洽、公正和透明。
2. 建立党组织农村党组织是推动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利益的重要力量,建立党组织能够为农民用水户协会提供指导和支持。
而农民用水户协会反过来也可以支持和参与各种党支部组织,共同维护好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3. 设立业务部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水设备维修等需要專业操作和管理,因此需要设立专门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协调解决农村供水的实际问题和维护供水设施,通过某些措施,如制度建设、标准规范等方式,来促进整体工作的成效。
三、信息化建设1. 信息系统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方便协会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
建立基础数据库、发展信息共享平台、编制完善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信息技术设备及人员,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2. 数据共享和传递通过信息化手段,协会应当发挥信息传递和共享的作用,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
例如,通过建立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网站、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消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