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狼阅读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09 KB
- 文档页数:2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甲】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狼》〕10.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骨已尽矣山穷水尽筋疲力尽弹尽粮绝B.顾野有麦场相顾无相识顾此失彼奋不顾身C.以刀劈狼首首当其冲首屈一指蓦然回首D.盖以诱敌以其境过清学以致用不以为然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理解:这只狼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意在迷惑屠户,为另一只狼的偷袭作掩护。
【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准备由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
理解:狼柴堆打洞想趁屠户不备从背后攻击的行为,表达了狼的凶恶残暴。
狼阅读答案:〔三〕〔共7分〕10.答案:A〔2分〕11.答案:[乙]〔2分〕12.〔1〕答案:天地间的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人不应杀害它们。
〔2〕答案:当人的生命受到虫兽威逼时,应当坚决还击。
〔3分。
前一小题2分,后一小题1分〕狼阅读理解及答案2【20xx·西藏自治区】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同步练习及答案30.狼【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缀行___大窘___苫蔽成丘___弛担___目似瞑___意暇甚___尻尾___假寐___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1.自后断其股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2.盖以诱敌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3.亦毙之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4.方欲行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多义词止:止有剩骨_____一狼得骨止_____前:狼不敢前_____其一犬坐于前_____意:意暇甚_____意将隧入_____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善以诱敌_____四.说说下列“其”字各指代什么?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屠自后断其股。
7.其一犬坐于前。
五.翻译下列句子 xkb1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体验·探究】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段内容,后三段的内容分别该怎样概括?2.哪些词语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3.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分别是什么?4.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5.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6.哪一句能概括文章的主题?【实践·拓展】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卖羊梁时有一书生,性痴而微有词辨,不曾识羊。
有人饷其一羝羊,乃绳系项,牵入市卖之。
得价不多,频卖不售。
市人知其痴钝,众乃以猕猴来换之。
书生既见猕猴,还谓是其旧羊,惟怪其无角,而目顿改。
又见猕猴手脚不住,只言市人捩去其角,然为猕猴头上无疮痕,不可为验,遂隐忍不言。
乃牵猕猴归家而咏曰:“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
向者宁馨膻,今来尔许臭。
《狼》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1、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清代文学家,人称“聊斋先生”,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我国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2、读准字音缀 huì窘iǒng 苫hàn 蔽bì弛 chí眈 dān 瞑 míng隧uì尻āo 黠 iá3、理解词义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
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二、课文剖析1、《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读了这个故事的启发: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
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三、中考解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己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比较下面“之”的用法:(2分)久之()又数刀毙之()2、从表达方式看,选文第一段是,第二段是。
(2分)3、本段揭示主题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2分)4、以上文字写屠夫杀狼,既表现了狼的,也表现了屠夫的。
(2分)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文题解读:1.无实义;代狼 2.叙述;议论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4.狡诈阴险;机智勇敢 5、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在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意近即可)拓展链接: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狼》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狼》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Ⅴ、课后巩固练习题(60分钟10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意暇甚()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狼亦黠矣()2、对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弛担持刀(放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柴草堆中打洞)B.狼亦黠矣(狡猾)一狼洞其中(打洞)C.止增笑耳(只)屠自后断其股(屁股)D.一狼仍从(跟从)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B.屠自后断其股(狼)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一狼洞其中C.其一犬坐于前D.一狼径去5、填空(3分)《狼》的作者是,字、,号,是代著名文学家,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集是《》。
6、列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3分)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乃悟前狼假寐。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8、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奉献的句子,请写出两句(4分)① ,。
② ,。
二、整体感悟(15分)1、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3分)2、《狼》一文主要是采用和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的。
(4分)3、发挥你的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本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100字左右)(8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20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其,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①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眈眈相向()④乃悟前狼假寐()2、翻译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狼》(附答案)①The meat in the basket was all gone。
only bones left。
②The two wolves followed him from a distance。
③The two wolves kept running side by side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even though the bones were all gone。
④The butcher was in great danger。
XXX⑤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a wheat field。
where the owner had piled up a heap of firewood and covered it with straw。
⑥He ran to hide under the straw heap。
holding his knife。
⑦He put down the basket and held his knife。
⑧The wolf XXX't dare to come forward。
just stared at him。
⑨One XXX。
XXX in front of him。
⑩After a while。
the wolf seemed to close its XXXXXX off the wolf's head with his knife。
and then killed itwith several more blows。
⑫Another wolf was hiding in the heap of firewood。
XXX。
⑬Only XXXXXX it too。
⑮It turned out that the first wolf was XXX。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7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教学内容:狼授课教师: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中学崔爱萍资源来源:远教IP资源授课模式:模式二一、关于教材:(一)、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情感态度目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四)、教学难点1、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教学内容: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物形象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关于教具:课件:《狼》朗读。
蒲松龄介绍。
问题设置。
剧情动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七、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读——听读——研读————口述)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字词句的解释,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0课《狼》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二、填空。
1、《狼》的作者,使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惧狼→()→()三、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四、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训练二一、阅读课文1、2、3段,完成文后问题。
1、联系全文,段⑴是故事的,主要写;段⑵⑶是故事的,主要写。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狼施威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
狼节选的阅读答案(5篇范文)第一篇:狼节选的阅读答案【原文】狼(节选)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问题】9.课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屠户果断杀死了第一匹狼,是因为他早已明白那狼是以假寐来诱骗他。
B.屠户之所以能战胜狼,原因之一是他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C.狼以打洞的方式想从背后攻击屠户,是因为高高的柴堆可以掩护它。
D.课文生动地表现了狼的奸诈狡猾,以此反衬山屠户的机智勇敢。
【参考答案】9.(2分,每空1分)聊斋志异蒲松龄10.(3分)一匹狼径直离开,另一匹像狗一样地坐在(他)前面。
(关键字:去犬于)11.(3分)A第二篇:《狼》的阅读答案文言文《狼》为蒲松龄所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的阅读答案,欢迎参考阅读!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优秀4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教学内容:狼授课教师:甘肃省临泽县平川中学崔爱萍资源来源:远教IP资源授课模式:模式二一、关于教材:(一)、教学课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狼》(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情感态度目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四)、教学难点1、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教学内容: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物形象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三、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关于教具:课件:《狼》朗读。
蒲松龄介绍。
问题设置。
剧情动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带”狼”字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七、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读——听读——研读————口述)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整体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字词句的解释,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狼》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别号,世称。
本文及上学期学过的《》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这是作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2. 通假字:止有剩骨:3.古今异义。
①屠自后断其股.古义:今义:②盖.以诱敌古义:今义: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今义:④只增笑耳.古义:今义:4. 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不敢前.:。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一狼洞.其中:。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语句翻译。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请你认真的思考并回答屠夫最后为什么能刀劈两狼?仅仅是勇敢吗?(5)通过本文的阅读,你有些什么感悟?(至少写出两点)(6)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7)请写出至少五个关于“狼”的成语。
答案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清代(朝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本文及上学期学过的《山市》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是作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最高峰,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2. 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3.古今异义。
①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或者屁股。
②盖.以诱敌古义:原来。
今义:覆盖,盖子。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④只增笑耳.古义: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4. 词类活用。
人教版语文七下《狼》阅读练习
一泓池水
一、整体感知
1.《狼》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2.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3.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4.文章结尾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5.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二、课内阅读
6.解释下列字词
(1)从()(2)敌()
(3)犬()(4)黠()
7.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对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9.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11.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12.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写出来。
《狼》答案
1.蒲松龄清《山市》《聊斋志异》
2.A
3.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机智勇敢。
4.议论点明主题
5.遇狼御狼杀狼
二、6.(1)跟从(2)胁迫、攻击(3)象狗似的(4)狡猾
7.(1)可是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2)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3)另一只狼在往(柴堆)里打洞,打算穿洞而过,从背后攻击屠户。
(4)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B点拨:“前狼”指“犬坐于前”的那只狼。
9.D点拨: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10.⑴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否则,就没有出路。
⑵邪不敌正
1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3.57.2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