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德斯鸠自然法思想看三权分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西方自然法学派思想评述作者:杨晓峰来源:《法制博览》2016年第05期摘要:西方自然法学的发展可谓是人类的法律思想史,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的不同时期,自然法学承受了风雨交加也经历雨后彩虹。
从古代自然法学、中世纪自然法学、古典自然法学再到新自然法学,各法律思想大家及哲学家们对自然法学的信仰和挚爱造就了自然法学的渐臻完备、重放光彩。
自然法学的价值和原则对现代法律体系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自然法学;不同时期;价值;原则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4-0128-02作者简介:杨晓峰,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2015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一、法律思想长河的源头——自然法学(一)自然法学派的起源和发展在早期西方社会,法学还处于萌芽状态时,自然法学说的模糊概念、精神就已经慢慢融入法律思想中。
那时,法学学科还没独立成型,法学思想多集合在宗教、哲学、政治伦理等学说之中,但思想体系还不甚完善。
不过,这种初始形态的自然法学说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最早提及了自然法这个术语,后来的罗马国家中此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些思想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并奠定了西方法学世界自然法理论的基调。
(二)古代自然法学派大自然对古希腊人的孕育和馈赠是其对古代自然法赋予了原始含义,视大自然是为神圣的存在,自然的原则和规律的法便是自然法,为正义和法律提供前提保障。
没有古希腊人的贡献,西方法律思想将是一大缺憾,代表人物为前期的智者、亚里士多德和后期的斯多葛主义者。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著名人物主要有普罗塔哥拉、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他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差异很大,但是在学术上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对自然主义的肯定,他们把自然概念诠释错了,自信的以为建议或者人情习惯便是国家法律,是违反自然的。
古罗马时期,斯多葛主义的出现,自然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升华,认为自然法的价值核心就是正义,它是实在法制定前产生的、由自然理性制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它是最基础的法,可以对一切实在法进行道德评价,实在法应以自然法为基础前提。
《论法的精神》中的三权分立思想及其历史影响《论法的精神》中的三权分立思想及其历史影响X内容提要通过剖析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光辉思想内容,了解到了三权分立制约思想在那历史时代的巨大进步意义、与之相关的政治自由理念对人类思想进步的重大启示,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由此感悟了历史经验,从中提炼出法治发展的一些基本元素和规律。
用这些体会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制度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做进一步探索,来洞察其中的借鉴意义并提出新的思想。
关键词: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三权制衡、目录第一章《论法的精神》的产生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2┉2第一节孟德斯鸠的生平大略2┉2第二节时代背景2┉2第三节主要内容简介2┉2第二章《论法的精神》的三权分立思想2┉10第一节思想来源2┉2第二节主要内容2┉8第三节历史局限性8┉9第三章《论法的精神》的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影响9┉11第一节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9┉9第二节对美国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的影响9┉10第三节对中国近代的影响10┉11结束语11-12正文一、《论法的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1、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法国大革命先驱、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自幼研习法律,19岁获法学学位并充任律师,27岁担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及议会议长等职,后又出卖官职漫游欧洲,专事对欧洲各国政制的考察,使得他以对法学和社会学有卓越贡献留名于世。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2、时代背景此篇法学巨著的诞生正值法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发展颠峰急剧走向没落,广大民众在特权专制的残暴统治下被压榨着血汗,反抗导致战乱,苛政使农民起义经常此起彼伏。
专制的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与社会最低层民众结成反封建的盟友,在受迫害之时已经为反抗积聚着革命的力量。
3、内容简介本书第一卷内容为一般法与政体原则。
第二卷内容为法律与防御,进攻力量的关系,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同政体、征税、公民的关系。
三权分立制建立的思想基础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最典型的国家之一,所谓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衡的权力体制。
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
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
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
(一)分权思想产生的背景资本主义以前的奴隶制国家一部分和封建国家的大部分,盛行君主制政体,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一般为君主集权制。
按照这一原则,国家权力全部集中在最高统治者君主手中。
其国家权力也存在立法、行政、司法的分类,但这三种权力都源于和授自君主,受君主统一控制和监督。
君主权力高于一切,君主是国家最高主宰,官僚队伍和官僚机构臣属于君主,是君主的仆人和配备物。
从权力结构看,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行政权高于立法、司法权,这种三权关系所形成的权力结构所要求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专制型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国家机构的体制是君主专制。
在封建社会末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孕育近于成熟,国王、贵族和市民三者展开权力争斗,出现了等级间结成联盟,相互制约的局面,形成了以等级代表会议为政治舞台的等级分权格局。
后来,资产阶级成长壮大,它以由等级代表会议发展而来的议会为阵地,同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争夺统治,分享权力。
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阶级的政治统治,随之也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国家机构。
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普遍实行了共和制政体,依据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学说,形成三权鼎立的权力结构、政权组织形式,三权分立与制衡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设计与组建国家机构的理论原则和法制原则。
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二)三权分立思想的发展过程三权分立这一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组织原则和政权组织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四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政治教研组安文杰一、孟德斯鸠简介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1689年1月18日,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诞生孟德斯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
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
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
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
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
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
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
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
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
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
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
浅析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的现实意义摘要:孟德斯鸠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治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也是资产阶级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的启蒙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入分析他的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法的精神政体三权分立与政治自由地理环境决定论现实意义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
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孟德斯鸠以法哲学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理论。
一、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理论1.法的精神关于法的理论是孟德斯鸠社会政治学说的基础。
孟德斯鸠从广义上将“法”规定为“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必然的,存在着一个“根本理性”,而“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因此,孟德斯鸠试图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法的研究,寻求治国安邦的良策。
孟德斯鸠把法律分为两大类:自然法和人为法。
他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之中,遵从“自然法”而生活,它根源于我们的生命的本质即自然本能。
自然法是永恒的公道关系,是先于各种人为法而存在的规律,包括和平、寻找食物的需要、人类相互之间自然的爱慕等等。
由于人类不可能永远处于自然状态,在其本性中存在着过社会生活的愿望,于是便逐渐从自然状态过渡到了社会状态,产生了政府。
政府为了维持社会安定,是人人都能依法办事,以便保证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就制定了法律即“人为法”。
人为法以自然法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人的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
因此,“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者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
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
我们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要充分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
在我国,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了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牢牢地掌握在人民手中。
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标榜“主权在民”,但实质上是“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
在资本主义国家,少数人凭借资本的强势可以左右弱势的社会中下层的民主诉求,金钱的魔力足以压迫多数人对资本的专制保持沉默。
要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在政治框架中排除了“多党竞选”和“多党轮流执政”。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有执政党,有反对党或在野党,各党派明争暗斗,但无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都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都是极力维护自己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
西方议会是各党派争权夺利的场所。
要充分认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的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和核心构建起来的政权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不像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利益集团、政治派别之间尔虞我诈和互相拆台。
在我国,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进行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产生与被产生、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
简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读《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是18世纪上半叶出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法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之一,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孟德斯鸠政治理论的出发点是社会,他突破了自然法高于人为法的传统见解,在政治社会必须遵守人为法。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最深远就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学说,他主张权利分立权力制衡。
一、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来源分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学说,由来已久。
早在之前的亚里士多德、波里比阿以及马基雅佛利都提出过类似“分权”的主张,这些虽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分权,但是为后来的分权学说提供了条件。
17世纪的思想家洛克第一次创立了分权学说,这是孟德斯鸠权力制约理论的直接来源。
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指出,权力划分为三部分: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但是他认为执行权和对外权“这两种权力几乎总是联系在一起的”[1]。
所以,洛克的权力分立学说实质上是两权分立,即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
孟德斯鸠不仅仔细研究了洛克的国家权力理论,而且具体参加和考察了英国立法机关的讨论、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权力划分及其制约,英国的政治体制和权力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孟德斯鸠的国家权力理论是由国家权力划分和国家权力制约相互联系的理论部分组成。
在国家权力划分的理论问题上,孟德吸收了洛克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法。
孟德斯将国家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
二、三权分立的主要内容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2]如果滥用权力情况发生,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从而使权力受到牵制,达到权力平衡。
具体而言,就是把国家权力划分为:“(1)立法权力;(2)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3)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从孟德斯鸠自然法思想看三权分立
概述:西方的法律思想就像整个西方文化一样,也源于古希腊罗马,它是在古希腊罗马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古典自然法学派这个概念,实际上值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而是西方法学发展的一个阶段,主要是指17至19世纪初,西方自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一种世俗的自然法学,它是在批判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和锐利武器。
本文将从自然法学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自然法思想来简单的对其三权分立的思想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古典自然法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法
一、何为古典自然法学
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作为一只政治势力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因为其在政治上的要求日益强大,所以就爆发了一系列反封建斗争。
就是借着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资产阶级用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已经发展起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来嫁接自然法学。
这种新的自然法学是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学的世俗化,在其中代替教条和神权的诗人权,代替教会的是国家,代替神意的是人的理性。
因此,在这里可以给古典自然法学做一个定义,古典自然法学派是指以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为背景,以启蒙思潮为思想基础,以启蒙思想家为学说骨干,重在强调法的应然价值,主张社会变革,具
有鲜明的革命色彩的近代西方主导法学流派。
古典自然法学派大体上有以下理论,三个自然理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分权制衡理论,法律公益说。
其中,对于孟德斯鸠而言,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理论的影响颇大,下面,就对孟德斯鸠的自然法思想进行简要的概述。
二、孟德斯鸠的自然法思想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有一段名言:一个公民的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角度出发的,要想享有这样的自由,就必须建立一个这样的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这段拗口的话主要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任何人要想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那他就必须是安全的。
这也是人类建立政府的一个重要目的,即谋求和维系某种政治体系下的群体秩序和个体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安全感”。
但事实上,这部著作中所倡导的“安全”,在近两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数民众难以获受的福祉。
而在那个历史、文化、宗
教和民族关系都错综复杂的巴勒斯坦地区,“安全感”几乎成为每个人的奢望。
比如,我们通常认为身体强壮、家境殷实、位高权重能带来安全感,但,在这里似乎都不适用。
孟德斯鸠对于法学的研究,利用了新的角度和方法,从普遍联系的方法,到实证分析的方法,他从历史的各种比较方法,从历史的法律演变中寻找法的精神,为每一个时代的法律寻找历史基础,孟德斯鸠兵器中世纪的从原则出发的演绎方法,开启了实证分析的先河,一切从客观事物产生、发展的历史,从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依据人类经验,用理性分析方法认识事物。
孟德斯鸠在不同的层次上使用了法的概念,在广义上,法是由事物的形式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的法。
第二个层次上,法则是指人类社会规则,包括宗教、道德、习惯和法律。
第三个层次则在于,法的概念就是人定法,人所制定的法。
他将法主要分为,自然法和人定法,以及神为法,上述不同类别的法律是从不同事物的不同形式产生的,各有不同的作用范围。
三、孟德斯鸠与三权分立
三权不仅要分立,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立法,以权力制约权力。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这一至理名言堪称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牛顿定理”。
在西方,从古希腊城邦时期起,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什么是最好的政体这一重大问题。
柏拉图在晚年提出兼顾君主制和民主制优点的中庸政体是最适宜的,并强调以法治国的重要性。
此后,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西
塞罗,都继承了柏拉图的这一思想。
在近代,洛克进一步阐述了混合政体与以法治国的理论,并主张人民有最终的自卫权,以推翻暴虐的政府。
然而,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在政府内部防止统治者滥用权力的有效方法。
因为无论是哪种政体,或是依法治国,都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统治者滥用权力。
诚然,如洛克所说,人民可以推翻暴政,但这是一贴“以暴治暴”的“烈药”。
相比之下,以权力制约权力,不仅可以防患于未然,而且这是政府内部自我制约的良好机制。
孟德斯鸠说得好,只有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防止滥用权力。
这是权力这一事物的性质所决定的客观法则。
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形式。
按照这一理论原则,资产阶级将国家权力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三个部分:立法、行政、司法。
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个方面的权力。
资产阶级国家在宪法上规定:立法权,即国家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由议会行使。
行政权,即治理整个国家内政外交的权力。
这一实际主宰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的机构,就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政府。
司法权,即监督法律的执行和行使审判的权力,由法院行使。
三权之间,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又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权力都受到另一方的限制。
这就是资产阶级国家所谓分权和制衡原则。
应该看到,三权分立学说作为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理论武器,曾经起到了进步的历史作用;这一学说提出的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加以限制和监督的思想,对于人们探索国家权力
的监督问题不无启发。
但是,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不符合我国国情。
辽师海华学院 08法
高栩
200811096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