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间架结构128法
- 格式:doc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66
「欧体结构28法」上展下收,中宫收紧(中)不可否认,近年来人们对欧楷的喜爱有增长之势,这是好事,但真正写的好的人却不多,有的不是写的太死,就是写的像欧、像柳、又像颜……,究其原因,还是欧楷的基本功不扎实,结构掌握不到位。
因此,广大的欧楷爱好者,不要急于拿着欧楷帖子就开始通临,很容易时间花费了,离开帖子又不会了。
还不如先好好研究欧楷的基本结构,先过好结构关。
第十法: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
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十一法: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
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
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
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十二法: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
上以斜势而呼于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
顾盼相应,神气贯连。
飘然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
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形。
第十三法:下方迎就。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
上移则为抱紧,下坠必为脱节。
上移者,钩环盘纡,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第十四法:左收右放。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
一独体字,如置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双”、“晶”即是。
第十五法:左斜右正。
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立。
呼者以斜而取势,应者以平而安神。
呈左动而右稳,书呼疾而应迟。
第十六法:对等平分。
陈绎曾《翰林要诀》论书云:“对者宜等,间者宜半。
”凡左右结构字,有避让迎就者,也有对等平分者。
对等平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
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第十七法: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识字形而定。
撇笔未出,先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撇笔长短。
欧体笔法口诀《间架结构九十二法》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两平者,左右宜均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騵22,三合者,中间务正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欧体《间架结构九十二法》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两平者,左右宜均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騵22,三合者,中间务正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欧体笔法口诀《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欧体笔法口诀《间架结构九十二法》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 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 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 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 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 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 21,两平者,左右宜均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書法秘法〗欧阳询字体结构三十六法,书家必备!欧阳询字体结构三十六法,书家必备!欧阳询的书法熔汉隶和晋楷的特点,又参合了魏碑,博采众家之长。
其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稍长、分间布白,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
欧阳询曾留下“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一切艺术中的法,都可以活学活用,要从有法到无法,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欧阳询字体结构三十六法,书家必备!欧阳询《心经》1、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褰、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法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2、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
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应相同。
“俯”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
[逢]字下“辶”拔出,则上笔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顶戴者,如人戴物而行,又如人高妆大髻,正看时,欲其上下皆正,使无偏侧之形。
旁看时,欲其玲珑松秀,而见结构之巧。
如“臺、響、營、帶”。
戴之正势也。
高低轻重,纤毫不偏。
便觉字体稳重。
4、穿插穿者,穿其宽处。
插者插其虚处也。
如[中]字以竖穿之。
“册”字以画穿之。
“爽”字以撇穿之。
皆穿法也。
“曲”字以竖插之,“爾”字以“乂”插之。
“密”字以点啄插之。
皆插法也。
欧阳询字体结构三十六法,书家必备!欧阳询楷书《初拓皇甫君碑》5、向背向背,左右之势也。
向内者向也。
向外者背也。
一内一外者,助也。
不内不外者,并也。
如“好”字为向,“北”字为背,“腿”字助右,“剔”字助左,“贻、棘”之字并立。
6、偏侧一字之形,大都斜正反侧,交错而成,然皆有一笔主其势者。
陈绎曾所谓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
下笔之始,必先审势。
势归横直者正。
势归斜侧戈勾者偏。
连者挑,曲者。
挑者取其强劲,曲直本是一定,无可变易也。
又如“獻勵”之撇,婉转以附左,曲折以承上,此又随字变化,难以枚举也。
8、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
如“馬、旁、糸、旁、鳥、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
欧体笔法口诀《间架结构九十二法》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两平者,左右宜均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騵22,三合者,中间务正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1.上下结构:字体上下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上头,下部分是下头。
2. 左右结构:字体左右分为两部分,左部分是左干,右部分是右干。
3. 中正结构:字体中心以竖直线为轴对称。
4. 右向结构:字体向右笔画多。
5. 左向结构:字体向左笔画多。
6. 左右对称结构:左右对称结构,左右对称对称。
7. 上下对称结构:上下对称结构,上下对称对称。
8. 上下左右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对称对称。
9. 上下左右反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反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反对称反对称。
10. 上下左右三分结构:上下左右三分结构,上下左右三分平衡。
11. 上下左右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四分平衡。
12. 上下左右五分结构:上下左右五分结构,上下左右五分平衡。
13. 上下左右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六分平衡。
14. 上下左右七分结构:上下左右七分结构,上下左右七分平衡。
15. 上下左右八分结构:上下左右八分结构,上下左右八分平衡。
16. 上下左右九分结构:上下左右九分结构,上下左右九分平衡。
17. 上下左右十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分平衡。
18. 上下左右十一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一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一分平衡。
19. 上下左右十二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二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二分平衡。
20. 上下左右十三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三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三分平衡。
21. 上下左右十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四分平衡。
22. 上下左右十五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五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五分平衡。
23. 上下左右十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六分平衡。
24. 半上下结构:半上下结构,上下不分明。
25. 半左右结构:半左右结构,左右不分明。
26. 居中结构:居中结构,中间笔画多。
27. 圆顶结构:圆顶结构,上头像半圆。
28. 偏圆顶结构:偏圆顶结构,上头偏向一侧。
29. 方顶结构:方顶结构,上头像方形。
欧体笔法口诀《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欧体笔法口诀《间架结构九十二法》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 3,让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让右者右伸左缩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横担者中画宜长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直卓者中竖宜正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如:葡、萄、蜀、葛 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倾,折角内收。
如:句、匀、勿 9,画短撇长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画长撇短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画短直长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
如:乐、集 13,横长直短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
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直长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
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
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 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 21,两平者,左右宜均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书法教程】欧体楷书入门——间架结构结字平正横向笔画一般都要求平正,抗肩角度较小,同时横向笔画的长短要有收有放;纵向笔画要垂直有力,字的布白要合理。
点竖对齐顶部有点画,其下部有垂直的竖笔。
这类的字一般要求竖和点在同一垂直线上,若点居中则竖画也居中。
竖画对齐竖断,这类的字上下两竖虽然隔断,但应互相对应垂直,避免偏侧。
两竖对峙竖画中间隔断,这类的字要求两竖要相互对应,一般要写平行,形断而意连。
横画多横画多,这类的字要务求长短各异,一般来说中横要写长些,其他的横要相对写短;同时横画的角度和形态也应有所不同。
竖画多竖画多,这类的字要求各个竖要有所变化,长短、方向、角度都不同,一般来说字的中间竖要写长些,同时要垂直,其他竖要写短些。
四竖并列在一字或同一部件当中有四个竖画并列,书写这类字时,应对竖画作长短、高低、曲直、形态和角度的不同处理,并确保其间距统一。
横偏形正横画一般要抗肩,也就是横画要有一定的角度,不宜过平,那么就要求其他笔画要对字的重心进行修正,即正者偏之。
偏者正之结构偏斜,这类的字要通过笔画的形态和笔画的空间布局来修正字的重心,使之重心平稳,即所谓斜而不歪。
天覆之字字的上面有宝盖头覆盖,这类的字除极少数的字外,一般要将上面写宽阔,下部写窄长,使上部覆盖其下部。
地载之字字的下面有横向笔画托起其上部,这类的字上部要写轻些,下部分要写厚重些,使下部有足够的力量托起上部。
上大下小字的上部宽大,下部窄小,这类的字要将上部的笔画写清秀,下部的笔画要写厚浊。
上小下大字的下面宽大,上面窄小,这类的字外形一般要写成等腰梯形,笔画处理上要上重下轻。
上下等高字的上下部分的高度大体相等,这类的字一般要通过笔画的长短、方向、角度来调节字的结构韵律,使其有收有放,不致因等高而使字呆板。
上中下等高字的上中下三部分的高度大体相等,这类的字一般上下宽而中间窄,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使字的重心平稳,笔画有收有放。
中间宽字的中间部分宽阔,这类的字要将其上下部位写窄,笔画上轻下重,中间部位笔画要舒展,如同鸟儿的翅膀,达到稳定字的重心的目的。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一、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二、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走之底”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三、顶戴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
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
四、穿插指的是通过横竖笔画贯穿,和斜势线条交错方法来协调疏密、长短、大小的字形,达到均衡间架结构的目的。
例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娄、由、垂、车、曹、密”等之类。
五、向背结字有相向与相背之分,各有体态姿势,不可紊错。
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类,相背的如“北、兆、肥、根”是一类。
六、偏侧结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侧、欹斜者,可以按照各个字势结体不同,相应地分布设置。
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几、飞、也”是一类,偏向左侧的“夕、乃、朋、勿、少、宏”为一类。
基本上端正略有偏侧的有“亥、女、丈、又、互、不”为另一类。
从字法来讲,每个字皆有一主笔为势,其余点画辅以成势,因此偏侧的形态可以写正,而端正的姿势也可略偏,所谓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显得更加美妙。
七、挑字体形态,有的则须挑拗,使偏侧之势达到整体平衡,某种笔画就要伸展。
例如“戈、弋、武、九、气”之类的字,应当适宜于劲健,避免弯曲力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