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路网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0.28 MB
- 文档页数:16
中国公路中远期2035规划案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12日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国公路总规模约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
《规划》加强了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支撑,国家高速公路网整体覆盖范围延伸到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普通国道补强了地市间通道和对重要景区的连接。
在国家高速公路网方面,《规划》明确“维持总体稳定、实现有效连接、强化通道能力、提升路网效率”的总体思路;在普通国道网方面,《规划》提出“主体保留、局部优化,补充完善、增强韧性”的总体工作思路。
届时,我国将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路网格局,实现国际省级互联互通、城市群间多路连通、城市群城际便捷畅通、地级城市高速畅达、县级节点全面覆盖、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
案例二:“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x在今日举行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按照规划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国家公路网。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国家公路省际待贯通路段、瓶颈路段以及连接交通枢纽、陆路边境口岸公路等为重点,推动相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畅通节点,补齐短板,尽快发挥路网整体效能。
二是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衔接。
注重公路与其他交通方式基础设施的协调配合和衔接转换,通过共用通道、枢纽衔接、共建共享等方式,提高资源整合利用水平,提升综合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高效对接,灵活、合理采用公路穿城段技术标准,推动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群路网体系。
三是提升公路建设绿色智能水平。
以绿色公路建设为载体,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公路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是指中国政府针对全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制定的一套路网规划的框架。
该规划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考虑而制定的。
下面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首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全面布局,包括东北、华北、东部、中部、西部和西南六大经济区。
要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的起点、终点、线路、方向等,确保高速公路覆盖整个国家,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其次,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建设效益不均衡的问题。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连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再次,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要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生态破坏。
例如,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时,要避免大规模的山体开挖,保留山体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
此外,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注重农村地区交通建设。
要充分满足农民朋友的出行需求,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例如,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村庄的布局和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农村地区的高速公路出入口。
最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结合科技发展。
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来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公路运行效率。
总之,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而制定的。
该规划需要全面布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和结合科技发展等多方面考虑,以实现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发展。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福建境内布局示意图佚名
【期刊名称】《福建交通科技》
【年(卷),期】2013()5
【摘要】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我省境内的国家高速公路由原来的7条、约2800公里,调增至11条、约4100公里;普通国道由原来的5条、约2100公里,调增至16条、约7100公里,具体路线布局示意图见附图1、附图2。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公路网规划;示意图;福建;路线布局;公里;国道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1
【相关文献】
1.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线路布局 [J],
2.福建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研究 [J], 林远帆
3.区域国防公路网与民用公路网布局规划功能需求的比较分析 [J], 王海威;陆化普
4.公路网合理布局规划方法初探——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公路网复合分析法为例[J], 傅鸣;林均盛;李健民
5.喀麦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研究 [J], 曹玮;赵杨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30年形成的“71118”高速公路网是什么样的?展开全文2013年6月20日,交通运输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在新的规划里国家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在西部增加了两条南北纵线,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71118”高速公路网。
即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
规划总里程增加到了11.8万公里。
一、7条首都放射线首都出发的,G+1位数。
由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序。
G1,京哈高速(北京——哈尔滨)北京、唐山、秦皇岛、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全长1209公里。
G2,京沪高速(北京——上海)北京、天津、沧州、济南、莱芜、临沂、淮安、江都、江阴、无锡、苏州、上海,全长1261.99公里。
G3,京台高速(北京——台北)北京、廊坊、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曲阜、徐州、蚌埠、合肥、铜陵、黄山、衢州、建瓯、福州、台北,全长2030公里。
G4,京港澳高速(北京—港澳)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漯河、信阳、武汉、咸宁、岳阳、长沙、株洲、衡阳、郴州、韶关、广州、深圳、香港(口岸),2285公里。
G5,京昆高速(北京—昆明)北京、保定、石家庄、盂县、太原、临汾、西安、汉中、广元、绵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昆明,2865公里。
G6,京藏高速(北京—拉萨)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乌海、银川、中宁、白银、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3718公里。
G7,京新高速(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临河、额济纳旗、哈密(梧桐大泉)、伊吾、巴里坤、奇台、阜康、乌鲁木齐,2540公里。
二、11条北南纵线北向南走向的,G+2位奇数。
由东向西升序编排。
鹤岗、佳木斯、鸡西、牡丹江、敦化、通化、丹东、大连,全长1474公里。
G15,沈海高速(沈阳——海口)沈阳、辽阳、鞍山、海城、大连、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常熟、太仓、上海、宁波、台州、温州、宁德、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汕尾、深圳、广州、佛山、开平、阳江、茂名、湛江、海口,全长3710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简介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速公路系统进行系统地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公路网络的高效运行和服务。
目的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规划和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和高效。
2.促进经济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提高地区间的联系和货物运输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3.便利大众出行: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提高出行的便利性。
规划内容1.线路规划:根据地形、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高速公路的线路走向和布局。
2.节点规划:规划高速公路的节点,包括出入口、服务区、收费站等设施的设置。
3.交通组织规划:对高速公路的交通组织进行规划,包括车道设置、交叉口设计等。
4.安全规划:规划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包括护栏、标志标线等。
5.环保规划:规划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噪音、排放等的治理。
实施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理、交通、人口等数据,为规划提供依据。
2.交通需求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确定高速公路的交通需求和潜在发展趋势。
3.规划设计:根据交通需求分析和其他因素,进行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
4.环境评估:对规划设计进行环境评估,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5.技术方案确定:确定具体的建设技术方案,包括工程造价、时间计划等。
6.施工实施:按照技术方案进行高速公路的施工,包括土建和设备安装等。
7.运营管理:对高速公路进行运营管理,包括车辆运行监管、维修养护等。
成功案例1.北京市高速公路网规划:通过规划和建设高速公路网,大大提高了北京市的交通运输效率,便利了居民的出行,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美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美国通过规划和建设高速公路网,连接了各个州和城市,实现了美国境内的高效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将会继续进行,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未来的规划将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结合智能交通技术,实现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交通运输部关于《国家公路网规划》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2.07.1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公路网规划》解读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便于有关单位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规划》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2013年5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近年来,在该规划指导下,国家公路实现快速发展,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高质量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公路网主通道能力不充足、城市群都市圈区域网络不完善、路网覆盖深度不够、路网韧性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还需提高等问题逐步显现。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出了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阶段国家公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纲要》)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合计46万公里左右。
与《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相比,国家公路网布局总体框架没有变化,国家高速公路网增加约2.4万公里,普通国道网增加约3.5万公里。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必要对国家公路网规划进行调整,为有力支撑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充分发挥交通的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规划》共六大部分,分为规划基础、总体要求、规划方案、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及对策和保障措施。
一是规划基础,全面梳理国家公路网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分析新形势新要求。
二是总体要求,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 录前言 (1)一、规划基础 (2)(一)发展形势 (2)(二)发展要求 (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规划方案 (6)(一)普通国道网 (6)(二)国家高速公路网 (8)四、规划实施 (9)(一)实施方案 (9)(二)实施效果 (10)(三)保障措施 (10)附图 (12)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公路路网规划的原则与要点解析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教授和专家,以及国家级的建造师,我在多年的建筑和装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公路路网规划领域,我也有着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公路路网规划的原则与要点,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综合考虑交通需求与城市发展公路路网规划的首要原则是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规划目标,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我们需要分析交通需求,考虑人口流动、货物流通、旅游需求等因素,并根据这些需求来确定合理的路网布局和连接方式。
2. 网络密度与可达性平衡在公路路网规划中,我们还要注重网络密度与可达性的平衡。
网络密度是指路网的分布密度,主要包括主干线、支线和辅助道路等。
而可达性则是指路网的便利程度,衡量的是从一个地点到达其他地点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城市规模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网络密度,以确保路网覆盖面广、互联性强,并且能够提供便捷的交通路径。
3. 环保和可持续性考虑现代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路网规划也不例外。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例如,可以在规划中增加公共交通设施,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方式,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等。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避免规划过度,造成浪费和环境负担。
4. 充分考虑安全与便利性公路路网规划在确保安全和便利性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安全是公路交通的首要目标,我们需要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流量和交通流速,确保道路设计满足行车安全标准。
同时,便利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保证路线的连通性和便捷性,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5.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公路路网规划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使用效益。
一方面,我们需要优化现有路网,改善路面状况,增设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等,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1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加快形成。
从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五纵七横”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总体上实现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策,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公里。
高速公路的快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面市80公标志。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
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有16个省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19国了政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公路网规划通服务的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地区差别、建立统一的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
高速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到20042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突出表现在:1、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目0万的大城市连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迫切需要继续加快发展。
高速公路具有突出的网络化特征,当网络布局合理,连续运输距离达到200-8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将形成显著的运输效益优势。
目前,我市高海当、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国家公路网规划解读6月20日,交通运输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国家公路网规划(xxxx年―xxxx年)》(简称《规划》)。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台的第四个国家级干线公路网规划,目前业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就《规划》的有关问题,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
为何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三个国家级干线公路网规划。
此次《规划》的编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翁孟勇说,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三个国家级干线公路网规划。
分别是1981年,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交通部联合颁布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也就是普通国道网,1992年交通部出台的《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以及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干线公路快速发展,总体上由过去的“瓶颈制约”发展到现在的“基本适应”,显著提高了公路交通发展水平,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安全等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路网络规模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既有的国家干线路网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一是覆盖范围不足。
全国还有900多个县没有国道连接,有18个新增的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和29个地级行政中心未实现与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这与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通道能力不够。
部分国家高速公路通道能力紧张、拥堵严重,不能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
三是网络效率不高。
干线公路网本身还不完善,一些普通国道不连续、不完整,国家干线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网络效益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保障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以更加全面、长远的发展视野谋划未来我国公路网的合理架构,加快推进国家级干线公路网的战略性布局。
《规划》是对普通国道网的调整和补充,对《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完善,是一个功能完善、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可靠的国家干线公路网络,对于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保障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公路现状对于拥有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国家而言,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
政府已形成的理念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老百姓已形成的理念是“要想富,先修路”。
一是我国公路建设规模快速增长。
到2009 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 万公里,比2008 年末增加13.07 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227万公里,国道15.85 万公里,省道26.60 万公里,县道51.95 万公里,乡道101.96 万公里,专用公路6.72 万公里,村道183.00 万公里。
2009 年中国公路建设投资也显著增长。
全社会完成公路建设投资9668.75 亿元,其中公路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21.35 亿元,路网建设完成投资3214.51 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32.88 亿元。
“十五”(2001年—2005年)的5年间,全社会共完成公路交通建设投资1.98万亿元,年均增长18.7%,是“九五”期间的完成投资的2.2倍,超过了建国至2000年51年的总和。
“十一五”前四年公路建设总投资达2.85万亿元,已经超过“十五”投资总和的1.44倍。
2010年高速公路高速发展,4万亿投资计划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交通运输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较09年上半年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共完成投资情况同比增长40.4%,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627亿元,同比增长49%。
沿海建设完成投资297亿元,同比增长5.8%。
并且,交通部首次对外公布了未来30年高速公路网络建设规划。
发布的这份名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未来30年内,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将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建设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形成“7918”网状格局,通车总里程约达8.5万公里。
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必将拉动2010年的重卡自卸车、载货车和牵引车的市场销量增长。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前言《中华人民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围不全面。
全国还有900多个县没有国道连接,有18个新增的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和29个地级行政中心未实现与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二是运输能力不足。
部分国家高速公路通道运能紧、拥堵严重,不能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三是网络效率不高。
普通国道路线不连续、不完整,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网络效益和效率难以发挥。
国家公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是指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加强地区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快捷,并积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合理布局和完善现有公路基础设施,新建重要路网,开展公路运输体系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建设,促进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路网规划的目标是建设高效畅通、安全便捷、绿色可持续的公路运输体系,实现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路网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公路网规划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一、优化道路网格布局。
通过梳理现有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国省干线等道路,加大对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交通运输压力较大区域的公路建设,合理布局快速通道和交通枢纽,完善东中西、南北纵横的快速通道,提高区域间的道路连接性和通行效率。
二、提升道路设计标准。
根据交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适时提升公路设计标准,包括车道宽度、标线设置、交通标志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推动道路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路况预测,提供更精准的交通指导和服务。
三、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的主干,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国家公路网规划要加大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以填补现有高速公路网的空白地区,加强各地的互联互通,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推动公路运输的绿色发展。
国家公路网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评估和治理,积极探索绿色建设和养护技术,降低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推广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和燃料,提高公路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五、完善公路网络运输服务体系。
国家公路网规划要加强对公路运营管理的规范和监管,推动公路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公路交通安全和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全国还有900多个县没有国道连接,有18个新增的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和29个地级行政中心未实现与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二是运输能力不足。
部分国家高速公路通道运能紧张、拥堵严重,不能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三是网络效率不高。
普通国道路线不连续、不完整,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网络效益和效率难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