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生产规范及抽样检验工作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834.41 KB
- 文档页数:41
浙江省米面(米线、米粉、榨面)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评价规则GZ14310501米面350-2009一、适用范围本评价规则适用于浙江省内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采用磨浆蒸片切条工艺或挤压工艺,经定型烘干、包装或散装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二、检验依据GB 2713—200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GB2715-200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QB/T2652-2004 方便米粉(米线)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的通知产品明示质量指标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三、抽样方法和样品数量1.抽样方法样品在受检单位仓库或售柜内的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或在生产线末端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2.抽样数量预包装产品:随机抽取产品不少于2.5kg (不少于6个独立包装),其中不少于1。
5kg (至少4个独立包装)为检验样品,不少于1kg (至少2个独立包装)为备样。
散装样品:抽取2.5kg,等量分为三份用灭菌容器灌装,其中二份1。
5kg作为检验样品,另一份1kg 作为备样。
3。
注意事项(1)样品应经受检单位对其有效性进行确认.(2)产品规定有明示质量指标时,应在抽样单上注明。
若产品明示的执行标准为经备案的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则视其企业标准为明示质量指标,并要求企业提供其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文本。
(3)样品运输、贮存条件应符合产品明示标准或标签的要求。
四、检验项目1.米面检验项目五、判定原则1.判定总则(1)当产品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强制性条款和执行的企业标准(含明示质量指标)各技术要求不一致时,应按其中最严要求进行质量判定;(2)当产品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时,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进行质量判定。
(3)当产品执行企业标准(含明示质量指标)时,按其企业标准要求进行质量判定,但如主要项目的检验结果低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推荐性条款要求时,应在检验报告备注栏中同时注明主要项目的实测值和标准值。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工厂内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线的抽检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抽检流程,明确责任,确保抽检工作高效、准确、公正。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工厂成立抽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抽检计划、监督抽检过程、处理抽检结果。
第五条抽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1. 组长:由生产部经理担任,负责全面领导抽检工作。
2. 副组长: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担任,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抽检工作。
3. 成员:由各生产车间负责人、质量管理部、技术部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2.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抽检计划、监督抽检过程、处理抽检结果。
3. 技术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解决抽检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4. 各生产车间:负责配合抽检工作,确保抽检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第三章抽检范围与标准第七条抽检范围:1. 原材料:包括原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等。
2. 在制品:包括在制品的尺寸、形状、性能等。
3. 成品:包括成品的尺寸、形状、性能、包装等。
第八条抽检标准:1.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2. 客户要求。
3. 生产工艺文件。
第四章抽检方法与流程第九条抽检方法:1. 随机抽检: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测。
2. 全检:对全部产品进行检测。
3. 重点抽检: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产品进行重点检测。
第十条抽检流程:1. 制定抽检计划:根据生产计划、产品特性、质量要求等因素,制定抽检计划。
2. 抽取样品:按照抽检计划,从生产现场抽取样品。
3. 样品检测:将样品送至检测室进行检测。
4. 检测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 处理抽检结果: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对合格产品进行放行。
第五章抽检记录与报告第十一条抽检记录:1. 抽检计划表。
2. 抽检记录表。
3. 检测报告。
第十二条抽检报告:1. 报告内容:包括抽检时间、抽检人员、抽检样品、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
车间生产定期抽检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产品合格率,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车间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抽检频率、方法、责任人和处理措施等。
二、抽检范围1. 原材料:进厂原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半成品、成品。
2. 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产品。
3. 成品:出厂前的成品。
三、抽检频率1. 原材料:按照进货批次进行抽检,每批次抽检不少于一次。
2. 过程产品:每生产一定数量或一定时间间隔,进行一次抽检。
具体抽检频率根据生产情况和质量控制需要确定。
3. 成品:每批次抽检不少于一次,根据生产情况和质量控制需要,可以增加抽检次数。
四、抽检方法1. 原材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进货批次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2. 过程产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生产线上或仓库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3. 成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出厂前成品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五、抽检责任人1. 原材料抽检: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
2. 过程产品抽检:由生产车间负责,质量检验部门进行监督。
3. 成品抽检: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
六、抽检结果处理1. 原材料、过程产品和成品的抽检结果,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分析和处理。
2. 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隔离,并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处理。
3. 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4. 质量检验部门要定期对抽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生产车间提供改进方向和依据。
七、记录和报告1. 抽检过程中,要填写抽检记录表,记录抽检时间、抽检人员、样品信息、检验结果等。
2. 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填写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表,记录不合格品的信息、处理措施等。
3. 质量检验部门要定期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抽检结果和改进情况。
八、培训和沟通1. 生产车间和相关人员要接受质量检验部门的培训,了解抽检制度和操作方法。
2. 质量检验部门要与生产车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提供技术支持。
来料/制程/成品抽样检验规范1.目的:规范来料检验、成品检验之抽样水准、抽样方案以统一检验标准,确保来料及成品的质量稳定、良好.2.范围:适用本公司监督检查委外加工厂执行状况及委外加工厂执行IQC进料检验、制程检验、OQC成品出货检验的所有产品。
3.职责:a)IQC、IPQC、OQC负责执行本规定b)品管部负责监督执行并视产品实际情况制定、修改本规定4.内容:4。
1.来料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D 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电子料MAJOR:0。
65;MINOR:2。
5②结构料MAJOR:1.0;MINOR:2.53)检查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每一订单作为一个检查批次6)生产部驻厂质检员对来料抽检的规定为,对3C关键性元器件采取每四批至少抽检一批确认外协加工厂来料检查执行情况,一般性器件采取每七批抽检一批的比例执行。
以上规定了来料检验通用抽样检验标准,部分物料特别规定的除外,参见具体物料检验标准,特殊情况由物料QE决定。
4。
2.制程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D 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功能不良MAJOR:0.65;MINOR:2。
5②外观不良MAJOR:1.0;MINOR:2.53)检查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每四小时生产作为一个批量,低于4小时按照实际生产数量作为送检数量.6)生产部质检员依据每四批至少抽检一批的标准执行。
作业依据参见具体《物料检验标准》及《成品检验标准》,特殊情况由研发工程师决定.4。
3.成品出货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E(等同GB2828-87)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方案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主机/键盘:CR:0。
4,MAJOR:0。
65;MINOR:2.53)检验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①一般以客户每次的订单数量作为一个批量检验。
米线执行标准
一、原料要求
米线生产的原料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规定,主要原料大米应符合GB 1354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食品营养强化剂应符合GB 14880的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二、感官要求
米线应呈白色或略带淡黄色,具有大米特有的香味,表面无浮油、无杂质,煮熟后有韧性,口感细腻,不易断裂。
三、卫生要求
米线生产过程中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
标准的要求,确保生产环境卫生、设备清洁、人员健康。
米线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非食品原料或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的原料。
米线生产过程中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产品卫生质量。
四、标签要求
米线产品的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米线产品的标签上应明确标注原料、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号等内容,便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质量信息。
五、包装要求
米线产品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阻光性、防潮性和抗冲击性能。
米线产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识,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便于消费者辨识和选择。
六、储存和运输要求
米线产品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远离污染源,避免阳光直射。
库内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产品保质期的要求。
米线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碰撞和挤压。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米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米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过清理、浸泡、洗米、磨浆、脱水,经挤压成型、蒸熟、定型、烘干、包装等工艺制作而成的干米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354大米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T5009.53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946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23587粉条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技术要求3.1原料和辅料要求3.1.1原料大米:应符合GB/T1354的规定。
3.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具有该产品应有的、基本均匀一致的色泽。
将样品内容物倒在洁净的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和形态、杂质。
将米线熟制后,品尝其滋味和烹调性,嗅其气味。
气味、滋味具有本产品应有的气味和滋味,无酸味、霉味及其他异味。
形态丝条粗细均匀,无并丝。
烹调性煮熟后口感柔韧滑爽、有弹性、不粘牙、不牙碜。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鲜米线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和生活饮用水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发酵(或不发酵)、浆料蒸煮、成型、冷却和包装等工艺生产加工而成的鲜米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鲜米线以大米和生活饮用水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发酵(或不发酵)、浆料蒸煮、成型、冷却和包装等工艺生产加工而成的鲜米线。
3.2 酸浆米线以大米和生活饮用水为原料,在45 ℃~50 ℃水温下浸泡48 h、经磨浆、压浆、制粒、蒸粒、挤压成型、水煮、冷却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鲜米线。
3.3 干浆米线以大米和生活饮用水为原料,经浸泡(5 h~6 h)、磨粉、拌面、自熟机挤压成型后,再经晾晒12 h(米线老化过程)、水煮、冷却,清洗整理等加工工艺而成的鲜米线。
3.4 水米线以大米和生活饮用水为原料,经浸泡(5 h~6 h)、磨浆、压浆、制粒、蒸粒、挤压成型、水煮、冷却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鲜米线。
4 产品分类鲜米线按照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分为:酸浆米线、干浆米线、水米线。
5 技术要求5.1 原料要求5.1.1 大米: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
5.1.2 生产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5.1.3 不得使用回收米线作为加工原料。
5.1.4 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含助剂),禁止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辅料。
5.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5.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5.4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指标5.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
按JJF 1070 的规定检验。
5.6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符合GB 14881的规定。
6 检验规则6.1 组批以同一次投料(同一班次)生产、相同产品类型的产品为一批。
米线生产企业卫生要求1. 原料选择和储存要求:- 选择新鲜、无异味和不含有害物质的原料。
- 原料储存要遵守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防止细菌滋生。
- 对于易变质的原料,如肉类和海鲜,要遵守冷链管理,确保其新鲜度和安全性。
2. 设备清洁和消毒:- 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和交叉污染。
- 使用专业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彻底清洁和杀菌。
- 定期检查设备状况,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卫生符合标准。
3. 员工卫生要求:- 员工应穿着清洁的工作服和手套,避免将细菌带入食品生产环节。
- 员工应经常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以防止细菌传播。
- 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没有传染性疾病。
4. 生产环境要求:- 生产车间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和消毒。
- 空气质量要求良好,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或通风系统来实现。
- 废弃物和垃圾应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滋生细菌和异味。
5. 卫生监控和记录:- 米线生产企业应建立卫生监控体系,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抽样检验。
- 检测结果和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 如发现卫生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下来以避免再次发生。
6. 原料加工和食品安全:- 原料加工过程中应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米线的卫生和安全。
- 加工过程中应避免手工操作,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减少人为污染的可能性。
- 严格控制烹饪温度和时间,确保食品彻底加热杀菌。
7. 产品包装和储存:- 产品包装要符合卫生要求,防止细菌和污染物进入。
- 产品储存要遵守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止细菌滋生和产品变质。
- 定期检查产品包装和储存条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符合标准。
以上是确保米线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的一些关键要点和措施。
米线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体系,培训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卫生检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确保卫生要求得到满足,米线生产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竞争力。
米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米线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黑米为主要原料,辅以荞麦、玉米、高粱米、食用盐,经过清理、洗米、浸泡、磨浆(或磨粉)、蒸熟(或挤压熟制)、成型、冷却、干燥(或不干燥)、包装等工艺制作而成的非即食米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353 玉米GB/T 1354 大米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231 高粱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10458 荞麦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3587 粉条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NY/T 832 黑米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3.1 根据加工工艺将产品分为2类:3.1.1 鲜米线:以大米、黑米为主要原料,辅以荞麦、玉米、高粱米、食用盐,经过清理、洗米、浸泡、磨浆(或磨粉)、蒸熟(或挤压熟制)、成型、冷却、包装等工艺制作而成的米线。
米线生产规范及抽样检验工作手册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监管处2014年主要内容:一、米线产品概述二、米线生产规范(一)米线产品申证单元(二)米线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三)米线必备生产资源(四)米线产品相关标准(五)必备的出厂检验项目及设备(六)原辅材料要求三、米线抽查规范及抽样检验要求(一)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二)抽查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三)判定原则(四)异议处理复检四、米线现场检查要点2一、米线产品概述鲜米线、鲜卷粉,鲜饵块等鲜粮制品是云南传统的地方特色食品,长期以来,是云南各地消费量较大老百姓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主食之一,同时,鲜米线也是云南地方名特小吃“过桥米线”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云南省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过桥米线”等云南地方名特小吃逐步为国内外宾客所喜爱。
(一)鲜米线分类及定义( DB53/288-2007 《鲜米线》)鲜米线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发酵(或不发酵)、浆料蒸煮、成型、冷却和包装等工艺生产加工而成。
鲜米线按照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分为:酸浆米线、干浆米线、水米线,按食用方式不同分为即食型和非即食型(修订稿已取消食用方式分类)。
修订稿鲜米线----以大米为原料,经过3浸泡、磨浆、发酵(或不发酵)、浆料蒸煮、成型、冷却和包装等工艺生产加工而成的鲜粮制品。
鲜米线按照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分为:酸浆米线、干浆米线、水米线。
1、酸浆米线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自然发酵、浆料蒸煮、挤压成型和冷却等工艺生产加工而成。
[修订稿-以大米为原料,在45 ℃~50 ℃水温下浸泡48 h、经自然发酵、磨浆、压浆、制粒、蒸粒、挤压成型、水煮、冷却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鲜米线]其特点是工艺复杂,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产品酸度较大、水分适中,有特殊的酸香味。
2、水米线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浆料蒸煮、挤压成型和冷却等工艺生产加工而成。
[修订稿-以大米为原料,常温下浸泡(3 h~6 h)、磨浆、压浆、制粒、蒸粒、挤压成型、水煮、冷却、漂洗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鲜米线]4其特点是工艺较复杂,产品酸度适中,水分较大,有大米固有的香味。
3、干浆米线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粉碎、用自熟机挤压成型、冷却等工艺生产加工而成。
[修订稿-以大米为原料,常温下浸泡(3 h~6 h)、磨粉、拌面、自熟机挤压成型后,再经晾晒12 h(米线老化过程)、水煮、冷却,清洗整理等加工工艺而成的鲜米线]其特点是工艺相对简单,产品酸度较小,水分较小,有大米固有的香味。
----目前,广西、广东等地米粉自动生产线中熟化成型设备多用自熟挤压成型机。
通俗地说鲜米线的原料即是大米和水,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288-2007规定鲜米线生产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次硫酸氢钠甲醛(吊白块)等非食品原料,过期产品不得再次作为鲜米线加工原料回收使用。
修订稿:5不得使用回收米线作为加工原料,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辅料。
(二)鲜粮制品生产企业现状1、获证产品欠缺云南省目前仅有鲜粮制品(鲜米线、鲜卷粉、鲜面条等)生产加工企业1200多家,仅有40多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余均为小作坊生产,消费者每天的需求量,极大部分来自生产环境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人员质量意识淡薄的一家一户的小作坊生产。
2、产品质量不稳定鲜粮制品属于云南的特色食品,米线的生产是选用优质大米经过磨浆、蒸粉、挤压、煮制等工序制作而成,鲜卷粉的生产是通过磨浆、滤浆、蒸制而成,工艺简单且均是夜间生产,第二天一早发货,保质期一般只有24小时。
消费者在购买鲜粮制品时也看不到、查不到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生产许可标志等,因而也无法准确地了解和判定其产品质6量。
根据质监部门近3年来连续的抽查结果显示,云南省鲜粮制品的合格率在42.2%-48.5%,不合格的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等)。
情况令人担忧,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在生产人员质量意识淡薄、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储存和运输工具简陋等。
3、监管存在困难鲜粮制品小作坊生产人员大多为文化层次较低、素质较差、质量意识淡薄的人员,其生产完全是为了维持日常的生计,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即便是监管人员加强监管和宣传,其仍然是我行我素,按经验组织生产,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鲜粮制品生产均在夜间1至5点进行,难于做到随时监管到位。
其次,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小作坊的管理办法和细则未出台,监管部门监管职责不清,导致鲜粮制品7小作坊的监管一度出现空白。
二、米线生产规范(一)米线申证单元米线的申证单元属其他粮食加工品(谷物粉类制成品),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104。
下一步,云南省食药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将制定《鲜粮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1、基本生产流程配料* - 浸泡* -磨浆-发酵(或不发酵)- -浆料蒸煮* -成型* -冷却-包装*酸浆米线生产工艺流程:大米配料----射流提升----除砂----浸泡大米(发酵)----清洗----水米分离(沥水)----磨浆(磨浆机、胶体磨、均质机等)----压滤----搅拌解团----制粒----蒸粒----挤压成型----巴氏杀菌----漂水冷却----包装(预包装-塑料袋,竹8箩筐或塑料筐销售包装)水米线生产工艺流程大米配料----射流提升----除砂----浸泡大米----清洗----水米分离(沥水)----磨浆(砂盘、水磨等)----压滤----搅拌解团----制粒----蒸粒----挤压成型----巴氏杀菌----冷却----漂洗----包装干浆米线生产工艺流程大米配料----射流提升----除砂----浸泡大米----磨粉(干微磨碾粉等)----搅拌解团----自熟机挤压成型----米线老化(一般12小时)----水煮----冷却----清洗整理----包装2、关键控制环节(1)配料----早晚籼米配比,各企业风味特点;(2)浸泡----大米吸收水分过程,时间控制。
酸浆米线发酵菌种环境、发酵程度控制(酸度);9(3)蒸粉(粒)----大米淀粉糊化;(4)成型(挤压成型)----外形断条率等;(5)包装----预包装(杀菌工艺解决好,发粘、出水、酸味问题可以解决),竹箩筐或塑料筐包装(杂菌污染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3、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超标;(2)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3)添加淀粉辅料;(4)加工原料回收使用。
(三)必备生产资源1、生产场所(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企业厂房应建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地区。
厂房通风良好,设计合理,能满足生10产流程的要求,还应当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原辅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
生产区应与生活区分开。
厂房具有足够空间,以利于设备、物料的贮存与运输、卫生清理和人员通行。
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防止积水和尘土飞扬。
厂房与设施必须严格防止鼠、蝇及其他害虫的侵入和隐匿。
企业厂房选址和设计、内部建筑结构、辅助生产设施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生产车间一般包括大米预处理浸泡发酵车间,浆料蒸煮车间,成型、冷却和包装车间等。
辅助设施包括检验室、原辅料仓库、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等。
米线生产加工小作坊可参考GB/T 23734--2009《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监管。
下一步,云南省食药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将制定《云南省鲜粮11制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规范》目前昆明市起草了《昆明市米线等鲜粮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意见》待批复操作。
2、必备的生产设备及设施细则要求:清理(设备)设施、浸泡(设备)设施、磨粉(浆)设备、蒸粉设备(有蒸粉工艺的)、成型设备、包装设备。
实际生产----压浆设备设施、搅拌设备、制粒设备、蒸粒(粉)设备或设施。
12(1)米线生产车间、生产线1314(2)风力输送配料机15(3)大米提升机、复碾、比重除砂机16(4)洗米、泡米、磨浆机17(5)板式压滤机18(6)解团搅拌机19(7)制粒、蒸粒设备制粒机制粒机蒸煮输送带20蒸煮输送带21(8)米线挤压成型机22(9)酸浆米线、水米线杀菌、水洗23(10)干浆米线----老化机24(11)切断、分装机(干浆米线分装再杀菌)2526(12)米线包装机自动包装机 真空包装机包装米线(四)产品相关标准1、 GB 14881-2013 、GB7718-2011、GB 28050-2011;2、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GB2761-2011(黄曲霉毒素B1) GB2762-2012(铅、镉、汞、砷);3、DB53/288-2007《鲜米线》(修订已定稿);4、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
DB510603/T 06-2010 《米线》DB34/T11092009《米线》(五)必备的出厂检验项目及设备1、感官要求:白瓷盘等2、净含量:电子天平(精度0.1 g)3、水分:电热干燥箱、分析天平(精度0.1 mg)4、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微生27物培养箱、灭菌锅、生物显微镜、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六)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原辅材料应符合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 GB 1354-2009 《大米》的规定以及相应原粮的质量标准,不得使用陈化粮;粮食包装要符合GB/T17108-1997《粮食销售包装》的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 -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过期产品不得再次作为鲜米线加工原料回收使用。
(七)检验项目1、发证(监督)检验项目----型式检验[详见后-三(二)]2、企业出厂检验项目(企业自行检验)净含量、感官、水分、酸度、菌落总数、大肠菌群3、委托检验合同或协议(1)出厂检验项目依照细则要求委托检验的,企业应和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订有效期至少三年的委托检28验合同。
(2)应提供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证书(CMAF)及委托项目能力认可附件。
三、抽查规范及抽样检验要求---《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DB53/288-2007《鲜米线》----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1-1实施《鲜粮制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一)米线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抽样基数1、《其他粮食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同一批次产品不得少于50个独立包装(总重不得少于50 kg)。
抽样数量:(1)净含量大于或等于5 kg的产品:取5 kg样品平均分成两份,1份检验,1份备查。
同时抽取一个空的包装袋做标签检验。
(2)净含量小于5 kg的产品:29取6个独立包装样品(总重不少于5 kg)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