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称重传感器的温度补偿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蚌埠力恒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介绍参数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分项指标,其优点是物理意义明确,沿用了多年,熟悉的人较多。
我们现在列出其主要的称重传感器技术参数如下:*额定容量:生产厂家给出的称量范围的上限值。
*额定输出(灵敏度):加额定载荷时和无载荷时,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差值。
由于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所加的激励电压有关,所以额定输出的单位以mV/V来表示。
并称之为灵敏度。
*灵敏度允差:称重传感器的实际稳定输出与对应的标称额定输出之差对该标称额定输出的百分比。
例如,某称重传感器的实际额定输出为2.002mV/V,与之相适应的标准额定输出则为2mV/V,则其灵敏度允差为:((2.002 –2。
000)/2.000)*100% = 0.1%*非线性:由空载荷的输出值和额定载荷时输出值所决定的直线和增加负荷之实测曲线之间最大偏差对于额定输出值的百分比。
*滞后允差:从无载荷逐渐加载到额定载荷然后再逐渐卸载。
在同一载荷点上加载和卸载输出量的最大差值对额定输出值的百分比。
*重复性误差: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传感器反复加荷到额定载荷并卸载。
加荷过程中同一负荷点上输出值的最大差值对额定输出的百分比。
*蠕变:在负荷不变(一般取为额定载荷),其它测试条件也保持不变的情形下,称重传感器输出随时间的变化量对额定输出的百分比。
*零点输出:在推荐电压激励下,未加载荷时称重传感器的输出值对额定输出的百分比。
*绝缘阻抗:传感器的电路和弹性体之间的直流阻抗值。
*输入阻抗:信号输出端开路,称重传感器未加负荷时,从电源激励输入端测得的阻抗值。
*输出阻抗:电源激励输入端短路,传感器未加载荷时,从信号输出端测得的阻抗。
*温度补偿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传感器的额定输出和零平衡均经过严密补偿,从而不会超出规定的范围。
*零点温度: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零平衡变化。
一般以温度每变化10K时,引起的零平衡变化量对额定输出的百分比来表示。
*额定输出温度: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额定输出变化。
称重传感器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控制设备,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或负荷。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称重传感器可能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称重传感器故障及其维修方法。
1. 传感器失灵:传感器失灵是称重传感器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传感器失灵可能是由于传感器元件损坏、连接线路断开或积尘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包括检查传感器元件是否受损,更换受损元件,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常,清洁传感器表面的积尘。
2. 电路故障:电路故障可能导致称重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
电路故障可能是由于电源电压不稳定、线路接触不良或电路板损坏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包括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重新连接线路,更换损坏的电路板。
3. 信号干扰:信号干扰是称重传感器常见的故障之一。
信号干扰可能是由于外部电磁场干扰、电源线路的干扰或其他设备的干扰引起的。
维修方法包括增加屏蔽措施,更换受干扰的线路或设备,调整传感器位置以避免干扰。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称重传感器故障。
例如,潮湿的环境可能导致传感器元件受潮,进而影响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维修方法包括加强防潮措施,保持传感器的干燥环境,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
5. 机械损坏:机械损坏是称重传感器故障的另一常见原因。
机械损坏可能是由于物体过重、碰撞或振动引起的。
维修方法包括检查传感器是否受到机械损坏,更换受损部件,增加保护措施,避免再次发生机械损坏。
6.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可能影响称重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例如,温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传感器元件的膨胀或收缩,进而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维修方法包括使用温度补偿技术,保持传感器的稳定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对传感器的影响。
称重传感器常见故障包括传感器失灵、电路故障、信号干扰、环境因素、机械损坏和温度变化等。
对于这些故障,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例如更换受损元件、重新连接线路、增加屏蔽措施、加强防潮措施、更换受干扰的线路或设备、检查传感器是否受到机械损坏、使用温度补偿技术等。
传感器电路中的温度补偿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传感器在多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常常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测量数据的误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温度补偿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讨论在传感器电路中应用的温度补偿技术及其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温度对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
传感器中常见的温度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电压漂移、信号放大器的温度漂移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温度补偿技术的目标是通过对传感器电路进行设计和控制,减小或消除由温度变化导致的误差。
传感器电路中常用的温度补偿技术包括电桥补偿、差分放大器、热电偶和温度传感器。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电桥补偿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温度补偿技术。
电桥补偿通过在传感器电路中添加一个称为补偿电桥的电路来实现。
补偿电桥和主电桥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调整电桥的电阻来实现。
当温度变化时,补偿电桥中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从而通过电桥平衡来消除温度引起的误差。
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称重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
差分放大器是另一种常见的传感器温度补偿技术。
差分放大器是一种电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的差异放大到输出信号。
在传感器电路中,差分放大器可以通过将传感器的温度响应与一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温度补偿。
通过调整差分放大器的参数,如增益和偏移量,可以使输出信号与温度无关。
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它利用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差异。
当两种金属处于不同温度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该电势差可以与温度变化成比例。
传感器电路中常使用差动放大器来处理热电偶的输出信号,并通过参考电势的调整来实现温度补偿。
温度传感器是专门针对温度补偿设计的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环境温度,并将其作为输入信号传输到传感器电路中。
传感器电路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消除由温度变化导致的误差。
总结起来,温度补偿技术在传感器电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感器温度补偿计算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传感器、温度补偿还有计算方法。
你想啊,传感器就像咱的小侦探,到处去感知各种信息呢。
它能察觉到好多细微的变化,然后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我们。
那温度补偿呢,就好比是给这个小侦探穿上了一件合适的衣服。
为啥这么说呀?你想想看,温度的变化有时候会影响传感器的准确性呀。
就好像人在不同温度下状态也不一样,热了可能就烦躁,冷了可能就缩手缩脚的。
传感器也一样啊,温度一变,它可能就不那么灵光了。
那怎么给它穿上这件合适的“衣服”呢,这就得靠计算方法啦。
这计算方法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让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都能保持精准。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把温度的影响考虑进去,然后调整传感器的输出,让它变得更可靠。
就好比你走路,路不平坦的时候,你得调整自己的步伐和姿势吧,不然不就容易摔跟头啦。
传感器也是这样,温度变化就是那不平坦的路,计算方法就是调整步伐和姿势的方法。
你说这温度补偿和计算方法重要不重要?那肯定重要啊!没有它们,传感器可能就会给出一些不靠谱的结果,那我们可就被误导啦。
就好像你要去一个地方,导航给你指错了路,那你不就白跑冤枉路啦。
而且啊,这计算方法还得不断改进和完善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呀。
就像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各种东西的要求也高了一样。
以前能吃饱就行,现在还得吃得健康、美味。
传感器也是,以前能测个大概就行,现在得测的特别准才行。
那怎么改进计算方法呢?这就得靠科学家们的智慧啦。
他们得不断研究、试验,找出更好的办法来。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得花费好多时间和精力呢。
但一旦成功了,那可就太棒啦,能让传感器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你想想,如果传感器能更精准地测量温度,那对我们的生活得多有帮助啊。
比如在医疗领域,能更准确地监测病人的体温;在工业生产中,能更好地控制温度,提高产品质量。
所以啊,咱可别小看了这传感器、温度补偿和计算方法。
它们就像是一个团队,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称重传感器自适应动态补偿方法
称重传感器的自适应动态补偿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温度补偿:由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称重传感器的性能,因此需要测量环境温度并对称重传感器的输出做相应的修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零点补偿:在称重传感器载荷未施加时,输出信号应为零。
但可能存在零点漂移,因此需要定期对零点进行修正,以保持传感器的稳定性。
3. 非线性补偿: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应当是线性的,但可能存在非线性误差。
因此,需要对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非线性修正,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4. 震动补偿:震动会对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产生干扰,因此可以加装减震装置或使用特殊的信号处理算法来抑制震动干扰,以提高称重传感器的测量准确性。
5. 电源电压补偿:当电源电压不稳定时,会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产生影响。
可以对电源电压进行稳定化处理或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电压补偿,以减小电源电压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这些补偿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程度会根据具体的称重传感器的类型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称重传感器温度零点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董燕胡玲玲摘要:在称重传感器制作中,温度补偿是核心技术。
对于高精度称重传感器而言,温度零点的补偿质量,决定了称重传感器的精度。
本文介绍了温零测试系统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称重传感器 温度零点 补偿技术一、概述称重传感器是电子衡器和电子称重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温度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测量系统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对称重传感器的温度误差进行补偿修正。
称重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分为零点温度补偿和灵敏度温度补偿,是称重传感器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艺。
一只质量优良的称重传感器,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常温性能,如:线性,滞后,重复性等,而且要具有优异的温度性能。
下面,我们从称重传感器零点温度补偿的概念出发,着重介绍一下零点温度自动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法。
称重传感器的零点温度漂移:是指在称重传感器不承受外加载荷时,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传感器零点输出的变化。
虽然惠斯通电桥对相邻桥臂应变计的热输出具有互补功能,但由于应变计特性的离散性及粘贴情况的细微差异等众多因素,还是会导致电桥的平衡因温度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零点平衡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每只称重传感器分别进行补偿。
一般使用温度系数大的材料做补偿材料,如铜线,电阻温度系数在3700~4000ppm/℃之间。
二、称重传感器零点温度漂移自动测试系统为了检测传感器的零点温度漂移情况,首先需要一个可以实现温度变化的环境条件;其次,需要对传感器的零点输出进行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然后,根据测试数据的大小,对传感器进行补偿。
根据GB/T7551《称重传感器》标准,对称重传感器温度零点的测试应遵循常温→低温→高温→常温的温度循环过程。
为得到称重传感器在各温度下的空载零点数据,笔者设计了称重传感器零点温度漂移自动测试系统。
下面从软硬件两方面分别进行说明:1.硬件方面:(1)零点温度槽:实现测试环境的高低温循环,内置插座,可以实现称重传感器和外部数据采集系统的电气连接。
传感器温度补偿原理
传感器温度补偿原理是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修正,消除温度变化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
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导致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偏差,进而影响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传感器温度补偿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去除纯温度响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可能存在与温度有关的纯响应成分,这是由于传感器原件本身对温度的敏感性所致。
通过在传感器回路中引入一个与温度响应相反但相等的修正信号,可以抵消这部分纯温度响应,并实现温度补偿。
2. 基于物理模型:对于一些复杂的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物理模型推导出温度对输出的影响关系,并通过数学运算进行修正。
常见的物理模型有线性模型、多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温度补偿。
3. 使用温度传感器:通过额外添加一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并与主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比较和修正。
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环境温度直接相关,通过对比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差异,可以计算出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值。
4. 算法补偿: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实时计算和修正。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利用先验数据和实时测量数据进行算法迭代,以得到准确的温度补偿结果。
综上所述,传感器温度补偿原理是通过消除或修正传感器输出
信号中受温度影响的因素,从而提高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和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补偿方案和方法,以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种新型数字称重传感器的补偿技术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林德法,赵宁,蓝晓荣【摘 要】 传感器已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称重传感器高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量实验,获取不同量程、不同结构模拟传感器的零点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建立数学补偿模型,通过软件补偿系数对输出数值进行连续补偿修正,对原有传感器的零点温度、灵敏度温度模拟补偿原理创新变革,本文所描述的新型数字称重传感器采用软件补偿算法,取消零点温度补偿电阻和灵敏度温度补偿片,用零点温度补偿、灵敏度温度补偿算法替代,可极大的简化模拟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 重传感器;零点温度补偿;灵敏度温度补偿,补偿系数一、数字称重传感器概述与发展 实际上仅数字传感器也经历了几代发展:数字一代主要是把模拟传感器加上AD 模块组成数字传感器,有些是把AD 模块放在数字接线盒上,有些则把AD 模块加装在弹性体旁边,再增加通讯电路便组成了最简单的数字传感器。
数字二代则在一代的基础上增加线性及零点修正功能,传感器出厂时零点已修正。
数字三代则简化了模拟传感器,取消了原模拟传感器所具有的零点温度补偿电阻、灵敏度补偿电阻、灵敏度温度补偿片等补偿元件,采用软件算法进行计算。
数字传感器的演变使得模拟传感器的设计和工艺也产生了变化,模拟传感器及数字传感器的对比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共计6大补偿。
图1R 1~R 4:桥路应变计电阻;R Z:零点补偿电阻;R t:零点温度补偿电阻;R M:灵敏度温度(弹性模量)补偿电阻;R L:线性补偿电阻;R S:灵敏度补偿电阻;R J:输入电阻调整电阻;图1是经典模拟传感器电原理图,具有十多个补偿器件。
图2图2是一个完整的模拟传感器与数字模块组成的数字传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代,区别是模块的软件功能第二代更强。
图3图3是具有纯软件补偿的数字传感器,它取消了模拟传感器的各种补偿,而以一个温度传感器取代,加自动软件补偿技术实现。
关于称重传感器的温度补偿1、电阻应变计?奈露茸圆钩?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电阻应变计,它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应变计的基底材料,另一是应变计敏感栅的应变合金材料。
无论选用哪种应变计,最重要一点其温度特性应是自补偿型,这样才能保证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尽量小。
贴在传感器弹性体上的应变计,在不受载荷影响下,除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外,弹性体材料以及应变合金的其它物理性能也都有些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应变计纯属由于温度而产生的虚假应变,这对传感器而言,就产生了温度漂移,即传感器的温度效应。
对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来说,主要因两个因素引起,一个是应变合金丝(或箔)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另一是传感器弹性体和应变合金丝(或箔)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随着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变形,使应变计电阻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果不考虑粘合剂的影响,当温度变化△t 时,设应变计电阻丝栅电阻的改变量为△R1,则△R1=Rα△t (1)式中:R—应变计电阻α—应变计合金丝栅的电阻温度系数由于应变合金与弹性体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所引起应变计电阻的改变量为△R2,则△R2=KR(β材-β丝) (2)式中:K—应变合金丝(或箔)灵敏系数β材—弹性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β丝—应变合金的线膨胀系数当温度变化△t时,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计电阻总的改变量为△R1,则△Rt=△R1+△R2=R[α+K(β材-β丝)] △t (3)设αt=α+K(β材-β丝) (4)则αt=定义αt为电阻应变计的电阻温度系数。
如果使△Rt=0 或接近于0,若△Rt=0,即达到温度自补偿。
若△Rt=0,则αt=α+K(β材-β丝)=0α=K(β丝-β材)对于一般应变电阻合金材料,β丝、K是不变的,β材也是一个常数。
冷加工状态的电阻丝(箔)的电阻温度系数α,可以用热处理的办法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改变,因此可以使α=K(β材-β丝)。
对于一定的电阻丝(箔)和一定的弹性体材料而言,式是消除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误差的一个必要条件,但由于温度对材料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所以α、β材、β丝和温度的关系并非完全呈线性关系,K值也不完全是恒定的,所以(6)式仅是个近似条件。
称重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摘要:一、引言二、称重传感器温度补偿的原理1.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2.温度补偿的必要性三、常见的温度补偿方法1.内置温度传感器法2.外置温度传感器法3.参数补偿法四、温度补偿技术的应用1.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在计量检测中的应用3.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五、温度补偿技术的未来发展1.提高精度与稳定性2.简化补偿算法与设备3.拓展应用领域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称重传感器在各种称重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然而,温度变化会对传感器产生影响,导致称量结果出现偏差。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温度补偿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称重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称重传感器温度补偿的原理1.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称重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传感器的弹性元件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零点。
此外,温度变化还会导致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的性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2.温度补偿的必要性由于温度影响,称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在传感器设计或使用过程中采取温度补偿措施。
通过温度补偿,可以减小温度变化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三、常见的温度补偿方法1.内置温度传感器法在传感器内部集成一个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变化。
根据温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计算出温度变化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而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修正。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增加了传感器的成本和复杂性。
2.外置温度传感器法在传感器外部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变化,计算出温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然后将这个影响值应用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实现温度补偿。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精度较低,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3.参数补偿法通过实验测量在不同温度下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建立温度与性能参数的数学模型。
关于称重传感器的温度补偿
1、电阻应变计?奈露茸圆钩?
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电阻应变计,它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应变计的基底材料,另一是应变计敏感栅的应变合金材料。
无论选用哪种应变计,最重要一点其温度特性应是自补偿型,这样才能保证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尽量小。
贴在传感器弹性体上的应变计,在不受载荷影响下,除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外,弹性体材料以及应变合金的其它物理性能也都有些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应变计纯属由于温度而产生的虚假应变,这对传感器而言,就产生了温度漂移,即传感器的温度效应。
对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来说,主要因两个因素引起,一个是应变合金丝(或箔)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另一是传感器弹性体和应变合金丝(或箔)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随着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变形,使应变计电阻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果不考虑粘合剂的影响,当温度变化△t 时,设应变计电阻丝栅电阻的改变量为△R1,则
△R1=Rα△t (1)
式中:R—应变计电阻
α—应变计合金丝栅的电阻温度系数
由于应变合金与弹性体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所引起应变计电阻的改变量为△R2,则
△R2=KR(β材-β丝) (2)
式中:K—应变合金丝(或箔)灵敏系数
β材—弹性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β丝—应变合金的线膨胀系数
当温度变化△t时,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计电阻总的改变量为△R1,则
△Rt=△R1+△R2=R[α+K(β材-β丝)] △t (3)
设αt=α+K(β材-β丝) (4)
则αt=
定义αt为电阻应变计的电阻温度系数。
如果使△Rt=0 或接近于0,若△Rt=0,即达到温度自补偿。
若△Rt=0,则αt=α+K(β材-β丝)=0
α=K(β丝-β材)
对于一般应变电阻合金材料,β丝、K是不变的,β材也是一个常数。
冷加工状态的电阻丝(箔)的电阻温度系数α,可以用热处理的办法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改变,因此可以使α=K(β材-β丝)。
对于一定的电阻丝(箔)和一定的弹性体材料而言,式是消除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误差的一个必要条件,但由于温度对材料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所以α、β材、β丝和温度的关系并非完全呈线性关系,K值也不完全是恒定的,所以(6)式仅是个近似条件。
尽管如此,可以根据这个条件对具有已知β材的弹性材料,可以近似选取具有适当β丝、α和K的应变合金丝(箔),就可以制成温度自补偿应变计。
2、制造温度自补偿应变计的材料
对制造应变计所需要的电阻应变合金应具有较高的灵敏系数和电阻率,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应具有
低的电阻温度系数和好的耐疲劳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还应有良好的加工和焊接性能。
当前采用较多的是康铜和改性镍铬合金,其中以镍铬硅锰和卡码合金(镍铬铁铝)为最好。
它们不仅有较低的电阻温度系数,而且经一定热处理后,还能把它调到与某种弹性体材料匹配达到温度自补偿电阻温度系数的数值,此外还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稳定性。
由改性镍铬合金作为补偿制成的应变计,不仅能达到温度零漂自补偿,而且对传感器的灵敏度也能达到或接近到自补偿的程度,这是因为传感器输出灵敏度的改变量为:
式中:
△S—灵敏度随温度的改变量
S—灵敏度
Φ—泊桑系数的温度系数,合金钢Φ≈1×10-4/℃
αk—应变计灵敏度系数的温度系数,对康铜αk =0.9×10-4/℃,对卡码合金=αk=-(1.5~3)×10-4/℃
αE—弹性体弹性模量的温度系数,对于合金钢
αE≈-3× 10-4/℃
β材—弹性体的线膨胀系数
对于合金钢材β材≈11×10-6/℃
因为0.23Φ≈2β材,从(7)式可以看出,当采用改性镍铬合金时,△S/S≈0
3、线路补偿零点温度漂移
称重传感器的温度自补偿,主要在于电阻应变计能够达到温度自补偿。
在这一基础,还可以通过线路补偿来弥补传感器的零点温度漂移。
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往往不是中恒温条件下工作,因此传感器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零点将随温度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将会影响传感器的准确度和性能,有时影响到不能使用。
为此进行补偿,补偿方法是在电桥下的一个臂上串联一个对温度敏感的电阻,贴在弹性体非变形区,并且具有良好热泪盈眶接触的地方。
通过逐步逼近方法切断箔栅使达到需要的补偿值。
其电阻值由下式计算:
式中:
△ut—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量(mV)
u—拱桥电压(V)
R—桥臂电阻
αm—补偿电阻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
αg—应变计的温度系数
Rt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阻值,使电桥保持稳定,使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零点漂移尽可能小。
4、传感器输出灵敏度的补偿
任何采用弹性元件的地方都存在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传感器灵敏度变化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弹性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及应变计温度系数K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致。
对于大多数弹性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E要减小,据δ=Eε,应变值ε就增加,这意味着承受相同载荷下,在较高温度时的变形比较低温度时的变形大,所以会导致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变大。
对输出灵敏度的补偿,可在电桥输入端对称串联一补偿电阻,该电阻由铜丝或镍丝制成,也可用镍箔制成可调电阻片。
其补偿的原理是:当温度升高时补偿电阻变大,这就降低了桥压,使电桥随温度升高而减少,这就起到对输出灵敏度补偿作用,补偿电阻由下式计算
式中:αE—弹性材料E的温度系数
αk—应变计灵敏系数的温度系数
由于在实际补偿时,不可能获得αk、αE、αm的准确值。
因而,上面的αE公式在实际补偿时,无法直接使用,尤其对高精度传感器,通常生产企业在进行传感器灵敏系数温度补偿时,往往在实测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进行
其中:St—传感器灵敏系数的温度系数
αNi—镍电阻的温度系数
5、实践
应用于棒材厂的钢坯热滚道称重装置,其传感器因受高温900℃钢坯的辐射热和传导热的影响所带来的计量失准问题,经过现实的观察和检测分析,找到了该称量失准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制造生产商的高温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温度补偿或多或少地存在欠补偿和过补偿所致。
为此我们大胆而心细应用了公式对失准的传感器进行了计算和现场补偿实践,从而一举获得成功,使原本不稳定及经常失准的高温滚道秤变成了可靠的结算用秤。
6、结束语
传感器是衡器设备的一次元件,是电子衡系统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电子衡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而温度变化又是影响传感器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前面论述的那样,温度变化直接影响传感器的零点、灵敏度、线性、重复性、滞后等指标,无一不和温度有关,这些都说明温度补偿是传感器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温度漂移是衡量传感器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衡器 2006年第35卷第3期>>
应变计使用方法
一、应变计的类型选择
高精度传感器和高精度应力测量用片,选用我厂BH和BF系列应变计。
一般传感器及应力分析用片可选用我厂ZF系列应变计。
二、粘剂的选择
传感器及长期测试请用高温固化粘结剂(H-810、H-808、H-811胶)。
三、性体与试件贴片的打磨
一般钢件与铝件可选用220-320目砂纸打磨,达到贴片面平整与氧化层尽可无杂质,要使砂纸磨痕与应变计工作栅呈45°交叉形。
四、贴片部位的清洗
可用棉球蘸丙酮或无水乙醇,以单方向擦净油污、杂质、灰尘。
五、划贴片定位标记
可用4H铅笔或无油圆珠笔,划出贴片定位线。
注意:定位线不要通过应变计工作栅区域。
六、贴片
该道工序最好在净化室内,湿度不超过65%。
用棉球蘸无水乙醇或丙酮单方向擦净贴片部位及应变计正反三面,擦净后严禁手指接触。
然后用狼毫笔或专用工具将贴片胶薄而均匀地涂布在粘贴面上,将应变计对准贴片定位线。
再在应变计上覆盖聚四氟乙稀薄膜,用手指顺应变计轴线方向滚压挤出多余胶液,然后检查贴片准确度。
以上各点应在短时间内完成,以防灰尘、湿气进入。
七、固化
应变计覆盖聚四氟乙稀薄膜再压上耐高温硅橡胶板,根据胶粘剂使用说明施加相应的压力,加温固化或稳定处理。
八、质量检查
外观检查:贴片位置有否偏离、应变计有否变形,胶层有否杂质与气泡。
测量电阻值及绝缘电子表阻。
九、引出线焊接
未焊有引出线应变计,可用硬质橡皮在应变计焊点处擦去残留胶液及氧化物,并用丙酮擦净,以20W电烙铁快速焊上引出线。
十、清洗和测试
十一、应变计防护一般可采用704硅橡胶密封。
传感器长期可靠防护应选用其它性能优良,中性的防护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