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25分析描写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2.12 KB
- 文档页数:6
语文2017中考分析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31分(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首次采用客观题型,涵盖的知识面更广,答题的思维量加大,体现语文考查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以温馨优美的语段作为第一题的答题背景,美好的情境带给考生愉悦的心情】6分1、汉字正确的读音(共考查4个字)2分2、汉字正确的书写,每个选项考查两个词语或成语 2分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语病包括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和多重否定不当 2分(二)诗词理解与默写 13分4、正确理解诗词的中心思想和表达的感情(3分,选择题)5、根据提示默写诗词 10分填空(三)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 12分6、具体情境中的口语表达(安慰同学,表达理解和支持,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0字以内即可) 4分7、阐明做法和理由(选择与谁为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考查价值观,对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和思想性提出要求,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分8、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判断选文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2分9、考察选文的语法。
包括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复句类型 2分二、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两个关于“孝道”的故事,融入中华传统美德】【4个选择加两个翻译句子】12分10、实词的意思(选项皆出自选文)2分11、虚词“其”的意义和用法(例句出自选文,选项皆出自课内)2分12、特殊句式(例句出自选文,选项皆出自课内)2分13、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分14、翻译句子两个 4分(二)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素材定位到飞速发展中的大国科技,兼具科学知识、时代性以及民族自豪感】10分15、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 3分16、考查概括能力 3分17、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暗含说明方法的作用 4分(三)现代文阅读【素材文质兼美,易于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考生答题的同时,心灵得到滋养,精神得到鼓励】 17分18、概括文章主要事件5分19、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的语言4分20、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及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21、谈谈对文末划线句子的理解 4分三、作文 50分22、(1)命题作文《做了一回最好的我》,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考点跟踪突破23体会作者情怀,畅谈感受启示(对应学用235页)(一)(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锄卢海娟①磨得发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
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
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
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
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
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
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
④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浸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
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痒无比。
那时,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
⑤“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
”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把锄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房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
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
考点跟踪突破18 记叙文人物与写作手法(一)(2016·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我的第一场戏周星驰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
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
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
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
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
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
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
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
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
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
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
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接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
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
中考语文历年真题解析描写手法篇近年来,语文考试中对于描写手法的考查越来越重要。
描写手法是指作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展示事物形象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从而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本文将通过对历年中考真题的解析,探讨一些常见的描写手法及其效果。
一、夸张手法在描写中,夸张手法往往能够使形象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在2014年某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题目中,提到了“风车快得象无数旋转的,追逐的狗。
”这个夸张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风车的快速旋转,并且将其与追逐的狗相比,形象生动。
二、比喻手法比喻是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加深刻的表达效果。
比如在2016年某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描写题中,提到了“山河破碎声势,犹如一挥手间的流星划过。
”这里通过将山河破碎与流星划过进行比较,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山河破碎的声势之大。
三、拟人手法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概念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描写效果。
比如在2017年某市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题目中,描写了“微风有如年轻的画家,用画笔轻拂大地”,这里通过将微风比喻成年轻的画家,使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微风的轻柔。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通过对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比如在2018年某县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描写题目中,描写了“小溪如同一条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翡翠项链,清澈见底;而大河则像是一条喷涌而出的银龙,汹涌澎湃。
”通过对小溪和大河的对比,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异。
五、意象手法意象是通过创造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事物和感受。
比如在2019年某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道题目中,描写了“雨点跳起来,小溪呵,大地吃水不够的时候,雨点就解渴。
”这里通过雨点跳起来的意象,使人们能够感受到雨水对于大地的滋润和解渴。
通过对以上历年中考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描写手法在作文中的作用及效果。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运用相应的描写手法,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塑造形象。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文章写作常用的写作方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章写作常用的写作方法,希望大家喜欢!【文章写作常用的写作方法】文章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型,是中考阅读中我们经常失分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什么是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不清楚,因而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以至于把写作手法与语言特点混为一谈,为使学生弄清楚写作手法与语言特点的区别,现把各种写作手法罗列在下面。
写作手法的作用也附到后面,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有效提高中考阅读能力。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
考点跟踪突破25分析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一)(2017·铁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别拿后妈不当妈①她第一次对我“施暴”时,来我家还不到半个月。
②那半个月,其实我已在背地里开始了和她的较量,比如偷偷在她的杯子里撒上一层盐,她不知情,早上喝水时,一口被呛到;比如我会用小锯子把她一只鞋的鞋跟锯短一点点,她穿上去,一迈步一个踉跄……对我这些恶作剧,她都保持了沉默。
这给了我一种错觉,觉得她第一好欺负,第二作为一个后妈,她不敢把我怎样,她怕别人说。
所以,我大意了。
③那天晚上,我带领院子里几个孩子玩嗨了,最后把王奶奶家乘凉的棚子给点着了,在和院里大人合伙把火扑灭后,她把我薅①回家里,关上门,二话没说抓起鸡毛掸子就抽,一边抽我一边大声吼:“让你知道后妈也是妈,也能管你,教训你!”④我也跟着她吼叫:“后妈打人了,虐待,救命啊……”结果,喊破了喉咙也没人来拉架。
后来,我识趣地不喊了,她才住了手,指着我说:“以后再敢胡作非为,有一次打你一次,不信你就试试。
”我忍着剧痛却忍不住眼泪,因为我忽然意识到,爸爸要是知道我放火,更不会轻饶我了。
⑤和她的正面战争,终于以我的全盘失败而结束。
这种结果直接导致了日后我再没敢跟她搞恶作剧,我听了小伙伴们的忠告:惹不起,躲得起。
⑥当然,我也有点敬佩她了,因为她居然没有告状,连赔王奶奶家三千块钱的事都没说,而且,A.从她进门以后,家也的确像个家了,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我再也没穿过脏衣服,何况我每天还吃着她做的饭菜。
⑦挨打的暑假过后,我读了中学,早起晚归,两个人相处时间并不多,我和她进入一种平和而疏离的状态。
中学功课日益紧张,后来我连电视也没时间看了,她好像也不看,晚上,我做作业时,家里静得像没有人,有一天,我做题到深夜,感觉有点儿饿,打算去厨房找点儿吃的。
推开门,我吓了一跳,客厅里黑着灯,电视机却亮着,无声无息,她坐在电视机一米开外的小凳子上,看字幕。
听到我开门,她忽然回头,好像也被吓到。
人物描写方法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文中画线的语句(议论/说明)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表达方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下面的句子是如何描写……请简要赏析。
2、答题思路
(1)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①肖像描写:思想性格的外在表现
②语言描写:反映身份经历、习惯爱好和思想
③动作描写:展示精神面貌、思想感情
④神态描写:“以外显内”,反映人物的心理状况,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⑤心理描写:由内而外地体现人物性格
(2)注意:对于开放性试题,如描写人物的外貌,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是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就需要在弄清试题要求的基础上,紧贴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作答。
要合情合理,写出符合人物特点的外貌特征或符合人物身份以及当时情境的心理活动。
3、答题模式
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
描写的方法一、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三、人物描写及作用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解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运用了XX描写的手法+具体内容解释+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X,表达了XXX。
经典案例:《皇帝的新装》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经典案例:《故乡》第二小节: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017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题型、答题模式班级姓名考点聚焦:1.关键词句的意思、作用和效果概括或赏析。
2.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以及文章的主旨。
3.对文章写作思路(表格式或填横线上)、写作特色的概括。
4.对文章标题、结构、写作手法的探究。
5.结合实际生活对文章延伸的感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思路:第一: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
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
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
第三:细读文章,根据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一一找出答案第四:审清题意,针对拓展延伸的题目,然后再认真回答.一、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二、记叙的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3、交代背景,丰满形象。
突出中心。
三、描写的作用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暗示时代背景。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心理)。
5、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四、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引发读者思考,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还有线索、悬念)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还有塑造形象、表现个性、表达情感)具体如下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017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类总结本文是关于2017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类总结,感谢您的阅读!2017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类总结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考点跟踪突破22词语的运用(含成语)1.(2021营·口)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A.李伯伯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
B.新出版的这本心理学书,不但案例典型,而且论述精辟,深入浅出。
....C.老张在剧院看了一阵,觉得索然无味——全是看过屡次的老戏。
....D.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淡忘,为什么你还是耿耿于怀?....【解析】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2.(2021黄·冈)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假设鹜。
....1/6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解析】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风姿绰约:女子姿态柔美。
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趋之假设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2021茂·名)以下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105岁高龄的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在北京去世,这个消息很快被传得满城风雨。
B.5月20日,我市各级部门认真落实救灾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
....C.谢幕战中的科比,首当其冲,狂砍60分,打破了NBA球员退役的得分记录。
....D.虽然这道题很难理解,但是在小明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们终于幡然悔悟了。
....【解析】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一、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赏析题)(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1外貌描写的作用:①揭示人物身份(社会地位、年龄、职业等)。
(如:《孔已己》孔已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加些伤痕……长衫又脏有破,似乎十几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再如:《故乡》闰土穿着破棉袄,戴着旧毡帽,两眼红肿,两手开裂,像松树皮)(《老王》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外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②交代人物生活状况(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③刻画人物性格,以形传神,突出人物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衬托人物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④反衬人物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以美丽外表反衬人物粗俗、丑陋、邪恶的灵魂;以丑陋外表反衬人物高尚的灵魂)。
⑤暗示某种意义,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语言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言为心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的作用:反映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4心理描写的作用: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内心活动,通过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示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独特的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人物某种心情,突出人物某种精神品质。
二、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常用哪些词语?褒义:沉着冷静勇敢乐观倔强纯洁朴实坚强宽容豁达正直忠诚谦虚天真聪明机智诚实守信真诚善良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大公无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大义凛然默默无闻深谋远虑智勇双全大义灭亲艰苦朴素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平易近人勤俭克己心灵手巧勤劳能干贬义:阴险狡猾虚伪愚蠢卑鄙狡诈浅薄刻薄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1. 清晰的中心思想2. 适当的细节描写3. 丰富的语言表达4. 合理的结构安排……(总分100分)中考是每个初中生的一次重要考试,作文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评分标准中,细节描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下面我们就从细节描写这一角度来赏析文章的方法。
一、细节的作用细节是文章的灵魂,是展现作者思想的有效手段。
适当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我走进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这里的每一栋楼房都是红色的,映衬着朝霞的光芒,如同城市的每一处都散发出一种勃勃生机。
”这里细节描写了城市的主题色和朝霞的景象,让读者对城市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细节描写的要点1. 视觉描写:包括对人物、场景、物品等的外貌特征进行形象、具体地描述。
2. 声音描写:通过声音的大小、音调、音色等来传递情感。
3. 气味描写:通过气味的芬芳或恶臭来烘托氛围,增加环境的真实感。
4. 感觉描写:包括触觉、味觉等感官的刺激。
三、注意事项:1. 细节描写要具体、真实,不能虚构。
2. 细节要与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相呼应,避免“画蛇添足”。
结尾: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通过对人物、事件、场景等方方面面的细致描写,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饱满,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中考作文中,适当地运用细节描写是取得高分的有效手段。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重视细节描写,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的选择和运用,让自己的作文更具魅力、更加引人入胜。
细节描写是一篇文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丰富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中考作文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细节描写的新内容。
四、如何做好细节描写1. 视觉描写视觉描写是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场景、物品外貌特征的具体描述,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她那头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微微的卷曲着,映衬着她白皙的脸庞,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2017年中考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导读:2017年中考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17年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25分析描写方法(一)(2016·雅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咨询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愁闷却又叛逆的眼睛。
他总是喜爱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然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常专门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看起来成了被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
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
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觉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
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行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讲:“张晓琴,你笑什么?”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讲:“老师,他在画你——”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
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
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慨的眼睛,看着他画的我上课的模样,真是气不打一处来!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
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上课开小差也就罢了,竟敢丑化老师!改日叫你家长来。
”他仍旧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颈项。
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我慢慢安静下来。
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慢慢舒展开来。
⑧翌日,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但是他没有来。
后来得知他因可怕父亲打他而躲进了网吧。
明白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
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劳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行意思。
”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
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讲着就要打他,我抓紧禁止。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方法。
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刻在家。
他有空就到书摊来帮我照看,喜爱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爱好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
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好几张奖状端正地贴在墙上。
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画,有各种可爱有味的人物,活灵活现。
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捡起来,讲道:“老师见笑了,小小孩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事实上,你亲小孩挺有天赋的,画得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不讲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专门有精神,因此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
”潘小锋讲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学习,能够向这方面进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
”我依旧用老师的职业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如此的活动,期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我会的,没咨询题。
”他爽快地承诺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讲:“好了,我也该走了。
”他父亲忙讲道:“那我送送您吧!”?“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
好好培养你亲小孩,他会有出息的。
”?辞不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灯光掩映的路上,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宁静的夜,突然发觉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柔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出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表情。
我深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尽管小,事实上也一样会发光。
1.下列对文章内容明白得正确的一项是( C )A.从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我们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自私、不关怀班集体的学生。
B.第②段到第⑧段,文章设置了两个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有一定的悬念,目的差不多上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进展。
C.小讲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组织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点。
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怀爱护小孩的父亲形象。
点拨:A项对潘小锋的性格分析不准确,不是“自私、不关怀集体”;B项第②段到第⑧段的内容不是悬念;D项对“潘小锋的父亲”形象的概括不正确。
2.阅读全文,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如何样的人。
①课堂上窃笑搅起的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讲明“我”是一个比较急躁的老师。
②放学看了那张画后,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讲明“我”是一个能发觉学生优点的老师。
③亲自家访,讲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实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④鼓舞潘小锋发挥特长,讲明“我”是一个善于鼓舞、引导学生的老师。
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答。
细节描写。
__照管前文“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为后文写“小星星”作铺垫。
4.小讲以“最小的星星也闪光”作标题有何妙处?作用是什么?请简答。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讲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②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③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地点(优点),我们要善于发觉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
(二)(2017·推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咨询题。
甜橙树在油麻地最大的一棵甜橙树下,傻子弯桥睡得真香啊!三瓢、浮子和红扇来到甜橙树下,低头弯腰,轻轻地绕着弯桥转圈,转累了,就轻轻地坐下来,或望着睡得正香的弯桥,或互相挤眉弄眼,或各自挪挪屁股,脸上都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欢乐。
三瓢觉得腿有点坐麻了,拉着浮子跑到甜橙树背后撒尿。
红扇害臊,嘴咕嘟着,将脸扭到一边。
当三瓢、浮子系上裤子,低头看了一眼由他们尿成的小小烂泥塘时,他们同时互相感应到了内心生起的一个念头。
三瓢捡起一根小木棍,浮子摘了一张青麻叶,红扇拔了四五根狗尾巴草,他们先是在弯桥脸上涂了个“八”字胡,然后干脆扔掉手中的狗尾巴草,直截了当用手蘸上青麻叶上的黑泥浆,在弯桥脸上涂抹起来……红扇先笑起来,赶忙三瓢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笑了起来,笑声越来越大,越笑越疯,直笑得东倒西歪。
弯桥在笑声中醒来了。
惊奇地:“三瓢、浮子、红扇,你们都在这儿呢!”他半眯着,“你们明白吗?我刚才做了一串梦,把你们一个一个地都梦到了。
”三瓢、浮子、红扇有些惊奇与好奇,一个个围着弯桥坐在地上。
“先梦见的是红扇。
那天专门热,热死人了。
我跟红扇躲到甜橙树下吃橙子,一人一只大橙子。
吃着吃着,树阴变小了,越变越小,我们就挤一块儿。
树阴越来越小,下面只能站一个人,红扇让我在树阴下,我跳出来,她又把我推到树阴下。
我不干,她就跺脚。
树阴像一把伞,阴凉阴凉的。
红扇就站在毒太阳下,慢慢地,她的头发晒焦了,红扇用舌头舔焦干的嘴唇,我看着就哭了,一大滴眼泪掉到了地上,潮了。
潮斑长大、长大,不知怎地,就变成了树阴,越变越大,越变越大,一直又变到一块田那么大。
”三瓢、浮子和红扇都坐着不动。
“接着我就梦见了三瓢,”弯桥回想着,“是在荒地里。
我们走了好多天好多天,确实是走不出荒地。
那才叫荒地呢,看不到一条河,看不见一点绿,满眼的枯树,枯草。
我总是走不动,三瓢就用劲拉着我。
枯草突然就烧着了,一忽儿就变成了一大片火,三瓢拉着我舍命跑。
后来,我实在跑不动了,三瓢解开裤带,拴在我脚颈项上,拖着我往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三瓢看到一棵甜橙树,就爬到树上摘橙子,不知怎地,那橙子老是跳来跳去,三瓢就朝那颗橙子扑过去……‘扑通’一声,他连人带橙子从空中跌下来。
我大声叫他,他醒了,把橙子送到我手上。
我推了回去,他又推了回来:‘吃吧,确实是为你摘的。
’”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
弯桥看看天,有了回去的意思,但看到三瓢他们并无一丝厌烦的意思,就又回到讲梦的念头上:“最后梦到的是浮子。
梦里,我先见到我妈。
她朝我笑,还朝我招手,可我确实是过不去。
我看到妈妈眼里差不多上泪,亮晶晶的,妈妈突然就不见了,半空中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在大河那边……’浮子来了,他陪我坐在大河边,一直坐到天黑。
翌日,我又坐到大河边,浮子没来,红扇来了,讲浮子要砍倒他们家最好的那棵甜橙树。
我咨询红扇:‘他想干什么?’红扇讲:‘做船,为你做船。
’我拔腿就往浮子家跑,刚到门口,就听到‘咔嚓’一声,甜橙树倒了。
我踩着满地乱滚的甜橙跑过去,他却朝我笑笑:‘你要见到你妈妈了……’”弯桥望着他的小伙伴们,泪光闪闪。
三瓢、浮子、红扇都低着头。
红扇哭起来。
三瓢、浮子走到烂泥塘边,红扇也过来了,他们将黑泥浆涂到自己脸上,只留下一眼睛睛眨巴眨巴的。
四个小孩,像四个小鬼一样,在甜橙树下转着圈儿,又唱又跳……(按照曹文轩同名小讲改编)1.小讲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示例:①三瓢、浮子、红扇戏弄睡着了的弯桥,听了弯桥醒来后给他们讲的三个梦,三个小伙伴被感动,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
②睡着了的弯桥被三个小伙伴戏弄,醒来后讲了自己的一串梦,感动了三个小伙伴,四个“小鬼”成了好朋友。
2.结合上下文,品析句子“三瓢、浮子、红扇都往前面挪了挪”中的加点词。
示例:那个细节(动作)描写,表现出三瓢、浮子、红扇被弯桥的故事吸引,侧面表现出小伙伴被弯桥所打动。
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这三个小伙伴与弯桥关系更靠近了。
3.细读句子:“红扇哭起来。
”想想,如果红扇边哭边讲,她会讲些什么?示例:①弯桥,你的梦里我们都那么好,而我们却还戏弄你,我们真是不行。
②弯桥,我们大伙儿差不多上好朋友。
4.读完这篇小讲,你看到了一个如何样的弯桥?示例:一个友善、忠厚(淳朴)的弯桥,他期望友爱、期望母爱,向往美好生活。
5.故事的开头小伙伴们专门欢乐,故事的结尾小伙伴们也专门欢乐,请简要讲讲这两个“欢乐”有什么不同。
示例:前者的欢乐是戏弄弯桥带来的欢乐,后者的欢乐是被弯桥的友善感动后融为一体的快乐欢乐。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