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进排气格栅的气动特性试验研究与防护性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6.83 KB
- 文档页数:5
装甲车气动设计与流体力学分析在现代军事领域中,装甲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装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战任务的成败。
而装甲车的气动设计和流体力学分析则是提升其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
装甲车的气动设计主要关注如何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燃油经济性,同时增强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从外形上看,装甲车通常需要具备较为流畅的线条,以减少空气的湍流和分离。
例如,车头的形状应该尽量圆润,避免尖锐的棱角,这样可以降低空气在撞击车头时产生的阻力。
车身的表面也应该尽量光滑,减少突出物和缝隙,以减少空气的摩擦阻力。
在流体力学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空气在装甲车周围的流动情况。
当空气流经装甲车时,会在车身表面形成一层边界层。
这层边界层的特性对空气阻力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边界层从车身表面过早地分离,就会产生较大的尾流,增加阻力。
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控制边界层的发展,使其尽可能地保持附着在车身表面,从而降低阻力。
同时,装甲车的底盘设计也与气动性能密切相关。
底盘的形状和高度会影响空气在车底的流动情况。
较低的底盘可以减少车底的空气阻力,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通过性和防护性能的要求。
此外,车轮的形状和布局也会对空气流动产生影响。
合理的车轮设计可以减少车轮旋转时产生的空气阻力。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装甲车的气动设计和流体力学分析,通常会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空气在装甲车周围的流动进行模拟计算,预测车辆的气动性能。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等。
通过建立装甲车的三维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就可以模拟出不同速度、不同工况下空气的流动情况,并计算出阻力、升力等相关参数。
然而,数值模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模型的简化可能导致结果的误差,对复杂流动现象的模拟不够准确等。
因此,实验研究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实验研究可以在风洞中进行,通过将装甲车模型放置在风洞中,测量不同风速下的空气动力参数。
重卡外气动性能评估与优化唐克兵;赵禧元;谢庆喜;赵曜【摘要】利用数字仿真方法对某重卡的整车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获得整车的风阻系数;并且根据对整车流场的压力云图分析,发现影响空气阻力系数的关键零件,并对导流罩进行了优化改进.优化后的分析表明改进效果是明显的,空气阻力系数得到了有效降低.【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39-41,51)【关键词】外流场;风阻系数;导流罩;压力云图【作者】唐克兵;赵禧元;谢庆喜;赵曜【作者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5+1节能、安全与排放是当今汽车工业的三大课题,而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与这三大课题紧密相关。
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已成为评价汽车造型优劣的重要依据。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进行风洞试验;第二、通过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能够得到具有较高可靠性的结果,但是它也有诸如成本高、周期长等局限性,而这显然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由于其计算精度接近风洞试验,而又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的优点,从而被广泛的应用。
本文论述了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计算整个卡车的外流场特性。
这种方法允许保留所有的几何细节包括最小的元件如管子和电线。
几何可以包括外部和内部的部件。
表面/气流的相互作用和自动格子生成方法可以使仿真准备时间大大缩短。
同时,该方法高数值效率允许使用大规模的单元,因此会有较高精度的结果。
本文仿真计算是采用商业LBM算法软件PowerFLOW来进行的。
优化装甲车辆动力进气系统的技术途径
郝丽茹
【期刊名称】《车辆与动力技术》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由于受我国相关技术水平的制约,履带装甲车辆动力传动及辅助系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样势必制约着装甲车辆整体式推进系统的发展,本文仅就动力进气系统提出了一些优化的技术途径.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郝丽茹
【作者单位】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0.31
【相关文献】
1.提高履带装甲车辆加速性的技术途径 [J], 姜基平;凌云
2.某混合动力轿车进气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J], 高广伟
3.475Q1发动机用于混合动力轿车后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 [J], 陈宇航
4.飞机辅助动力装置进气系统风门框静强度分析 [J], 郁思佳
5.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进气系统降扬雪适航验证要求研究 [J], 王晗;刘昊;张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1卷第1期2014年2月现代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作为陆军的主战装备,受到陆地和空中各种智能化反装甲武器立体攻击的威胁,传统装甲防护面临严峻挑战。
在不断提升装甲车辆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能以抵御各种威胁的同时,对已暴露目标的坦克装甲车辆实施有效的主动防护已成为各国增强坦克装甲车辆防护能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发展研究房凌晖,郑翔玉,汪伦根,周迎春(陆军军官学院,合肥230031)摘要:为了对当前国内外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阐述了主动防护系统的产生、定义、分类及组成,并详细介绍了“窗帘”、“竞技场”、“战利品”、“速杀”和AMAP-ADS等几种国外典型的主动防护系统,分析了主动防护系统的主要技术、系统发展水平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主动防护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装甲车辆;主动防护;技术发展DOI:10.7643/issn.1672-9242.2014.01.012中图分类号:TJ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242(2014)01-0063-05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ank&Armored Vehicle Active Protection ystemsFANG Ling-hui,ZHENG Xiang-yu,WANG Lun-gen,ZHOU Ying-chun(Army officer Academy PLA,Hefei Anhui230031,China)ABSTRACT:The complex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demands a higher level of tank and armored vehicle battlefield viability.Here is a tracting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nk&armored vehicle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ly.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s of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Then,some foreign typical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Meanwhi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technologies,development level and shortcomings of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And on this ba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 i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armored vehicle;active protection;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收稿日期:2013-10-13;修订日期:2013-11-30Received:2013-10-13;Revised:2013-11-30基金项目:学院资助基金项目(2012XYJJ-078)Fund:Project Supported by Acadenuj Fund(2012XYJJ-078)作者简介:房凌晖(1973-),男,安徽庐江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装甲装备保障。
基于PowerFlow的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气动特性分析随着重型载货汽车设计的不断发展,前扰流板作为一种重要的气动装置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车型中,其优越性能在工程上也被广泛认可。
在重型载货汽车运行过程中,前扰流板对气动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于提升汽车的稳定性和减少油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基于PowerFlow软件对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进行气动特性分析,通过绘制3D模型和设定工况条件,对前扰流板的气动流场和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究了不同工况下前扰流板的作用机理和优化方式。
首先,利用CAD软件建立重型载货汽车的3D模型,包括车头、前挡风玻璃、车身和货箱等部件,然后在PowerFlow中进行模拟分析。
在模拟分析中,将汽车的运行速度设置为70km/h,车辆的前进方向与风向夹角设定为0度,使得汽车正面受到来自风的冲击,然后将前扰流板加入模型中,并分别对35度和45度两个倾角进行测试研究。
经过分析发现,加入前扰流板的汽车会在车头和前侧出现高压区域,同时在后侧出现低压区域。
这种高压和低压的压力分布形成了一股向车尾的气流,对于减少汽车行驶时的气动阻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于前扰流板倾角的选择,当倾角为45度时相比于35度时更为有效,因为45度的倾角可以更好地引导空气流动,进一步减少汽车行驶时的气动阻力。
此外,通过对比不同倾角下前扰流板上方与下方的气流压力分布情况,我们发现增加倾角可以有效促进汽车行驶时的空气流动,并且能够让高压区域更稳定地被保持。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逐渐增加前扰流板的倾角以及提高其位置,以更好地减少汽车行驶时的气动阻力和提升汽车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使用PowerFlow进行了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的气动特性分析,对于求解前扰流板的作用机理以及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通过综合分析实际应用中前扰流板的摆放角度、位置等因素,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物流行业的需求。
装甲车外形设计与气动性能研究在现代军事领域,装甲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装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作战效果和士兵的生命安全。
而在装甲车的众多性能指标中,外形设计与气动性能的关系紧密相连,对装甲车的机动性、稳定性和战场生存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装甲车外形设计的重要性装甲车的外形设计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有着诸多实际的考虑。
首先,合理的外形设计可以降低车辆的正面投影面积,从而减小被敌方发现和攻击的概率。
在战场上,减少暴露面积就意味着增加生存的机会。
其次,良好的外形能够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降低行驶阻力,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速度。
此外,外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内部空间的布局,以满足武器装备、人员乘坐和物资携带的需求。
二、影响装甲车气动性能的因素(一)车身形状装甲车的车身形状是影响气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流线型的车身能够减少空气阻力,使气流更加顺畅地流过车辆表面。
例如,圆润的车头和车尾可以降低气流分离的可能性,减少涡流的产生。
(二)表面粗糙度车辆表面的粗糙度会增加空气的摩擦阻力。
粗糙的表面会使气流产生紊乱,从而降低气动性能。
因此,在装甲车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精细的加工工艺,以保证车身表面的光滑度。
(三)车辆附件装甲车常常配备各种附件,如天线、武器外挂架等。
这些附件的形状和位置如果不合理,会破坏气流的流动,增加阻力。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对附件进行优化,尽量减小其对气动性能的不利影响。
三、装甲车外形设计的原则(一)低阻力原则以降低空气阻力为首要目标,通过优化车身线条和形状,减少气流分离和涡流的产生,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二)稳定性原则在追求低阻力的同时,要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和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合理的外形设计可以产生下压力,增加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三)隐身原则现代战争对装甲车的隐身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外形设计应有助于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特征,提高车辆的战场生存能力。
某特种车防护车身的空气动力学分析与设计优化徐家骏;时岩;张洪生【摘要】防护装甲因其可以对车内人员与设备进行有效防护,所以在原有车身底盘基础上采用防护装甲方式对防护车身进行设计,可提高原有车辆的防护能力.由于制作工艺问题使得防护车身无法做到常规车身的流线型设计,空气阻力系数较大,同时因为防护车身较原车身质量大幅增加,接近原车的极限承载能力,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基于某短轴距特种车防护车身模型,对其进行车身外流场分析,并探讨空气动力学特性对整车动力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车身外形进行了优化.%Because protective armor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vehicle and equipment,it can be used for designing the protective body based on the original vehicle chassis to improve its protection capability.However,due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ause,the protective body cannot be made achieve the regular streamline body design,so its coefficient of air resistance is large.At the same time,because the protective body greatly weighs over the original body it is close to the original vehicle's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has an impact on its power performance in the middle and high spe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ternal flow field of the model of special vehicle protection body with short wheelbase,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vehicle dynamic performance,and then,optimizes its body contour design.【期刊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年(卷),期】2017(046)006【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特种车辆;防护装甲;空气动力学分析;造型优化;CFD【作者】徐家骏;时岩;张洪生【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9随着不断变化的战略局势以及战场环境,防护车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装甲车辆动力舱冷却空气流动特性测试系统设计及流量测试方
法研究
沈学锋;马志雄;刘西侠
【期刊名称】《铁道机车车辆》
【年(卷),期】2003(000)A01
【摘要】主要介绍了某型装甲车辆动力舱冷却空气流动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系统控制的硬件配置、测控软件的设计,并对冷却空气入口端流量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试验。
【总页数】4页(P156-159)
【作者】沈学锋;马志雄;刘西侠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1
【相关文献】
1.风扇蜗壳高度对装甲车辆冷却风道空气流动的影响 [J], 骆清国;喻虎;冯帅;冉光伟
2.装甲车辆动力舱冷却空气流动特性测试系统设计及流量测试方法研究 [J], 沈学锋;马志雄;刘西侠
3.坦克动力舱空气流动与传热研究综述 [J], 刘西侠;曹玉坤;毕小平
4.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空气流动的仿真模型 [J], 毕小平;马志雄;韩树;尹胜波;
段初华
5.装甲车辆动力舱空气流动与传热仿真研究 [J], 康琦;刘建敏;王普凯;刘艳斌;董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装甲车辆进排气格栅的气动特性试验研究与防护性能分析李云龙;赵长禄;张付军;李欣;王湘卿【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年(卷),期】2012(033)002【摘要】以几种典型结构的装甲车辆进排气格栅为研究对象,进行格栅气动性能试验研究,得出其气动特性试验关联武;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军装甲车辆进排气格栅的气动性能与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美军车辆进排气格栅的防护性能较好,但气动性能较差.以最小的节流阻力,通过足够量的冷却空气,并获得最大的防护能力为格栅设计的宗旨,本文提出了开度系数作为评价格栅防护性能的无量纲参数,分析表明,在格栅材质和叶片厚度一定的条件下,开度系数值越小表示格栅的防护能力越强.【总页数】5页(P129-133)【作者】李云龙;赵长禄;张付军;李欣;王湘卿【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国防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国防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国防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811【相关文献】1.自动进、排气气动发动机密闭气室的性能分析 [J], 王云;张璨;张锦川2.高速风洞引射式进排气动力模拟试验研究 [J], 曲方亮;安若铭;韩晓涛;范洁川3.高速风洞引射式进排气动力模拟试验研究 [J], 曲方亮;安若铭;等4.进排气对尾吊短舱布局飞机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J], 马经忠;曹毅;肖毅;万俊明;胡志东5.飞行器内埋式通风冷却系统四边形进排气口格栅气动特性分析研究 [J], 王利敏;黄河源;米百刚;张宣佳;赵美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型装甲车辆用排气消声器优化设计
白云;李宁;董超;黄朝慧
【期刊名称】《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年(卷),期】2012(041)003
【摘要】应用GT-Power软件中的Muffler模块建立某型装甲车辆用排气消声器模型,并进行传递损失计算.通过分析,论证了消声器结构改进的必要性,并通过理论计算与软件仿真分析优化了消声器结构.优化后的结构经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消声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按照优化后的结构进行生产试制,并在整车上试验,消声效果明显提高.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白云;李宁;董超;黄朝慧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重庆401120;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工程兵驻重庆地区军代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重庆401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13.47
【相关文献】
1.611OA型柴油机排气消声器结构参数工程优化设计的研究 [J], 周昌林;张艳辉
2.排气消声器消声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J], 朱中辉;杨盛捷;李佩阳;徐晓美
3.柴油机排气消声器优化设计浅析 [J], 张建锋;梁亮;齐志远
4.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某型装甲车辆散热器优化设计 [J], 张玉飞;邢俊文;冯鹏飞;康洪伟;赵耀
5.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某型装甲车辆散热器优化设计 [J], 张玉飞;邢俊文;冯鹏飞;康洪伟;赵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战坦克进气系统随车无损检测
王建东
【期刊名称】《测试技术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简要地介绍了主战坦克进气系统的重要性及无损检测的必要性,在分析总结台架试验过程和国内外主战坦克进气系统随车无损检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无
损检查的改进方向,利用光电技术及时对质量浓度和颗粒尺寸分布报警的检测系统。
【总页数】4页(P527-530)
【作者】王建东
【作者单位】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 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1
【相关文献】
1.中国第二代主战坦克——中国1980年式主战坦克 [J], 凌翔
2.被遗忘的主战坦克——瑞典Strv 103主战坦克 [J], 我叫不紧张
3.颠覆传统主战坦克理念:东瀛新陆地霸主——日本下一代主战坦克研制内幕 [J], 王宏亮; 房国栋
4.颠覆传统主战坦克理念东瀛新陆地霸主日本下一代主战坦克研制内幕 [J], 王宏亮; 房国栋
5.英国坦克的“海外兵团”为出口研制,与英国传统坦克迥异维克斯系列主战坦克[J], 张晓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PowerFlow的重型车外气动性能分析及优化
张克鹏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在某重型车驾驶室开发过程中,需考虑前扰流板对风阻系数及车门把手位置除尘效果的影响。
利用基于LBM方法的CFD软件Power Flow,对该重型车进行外流场计算;基于CFD分析结果,将前扰流板翅片角度下倾15°。
改进后的前扰流板设计使整车风阻系数较原来降低3.13%,除尘效果改善显著。
改进重型车前扰流板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整车外气动性能,该方法为前扰流板气动性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张克鹏
【作者单位】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9.2
【相关文献】
1.基于 PowerFlow 的重型载货汽车前扰流板气动特性分析
2.基于PowerFLOW 的重型卡车外流场优化模拟分析
3.基于PowerFlow的重型车外气动性能分析及优化
4.基于PowerFlow的某重型牵引车外流场数值分析
5.基于HyperWorks某厢式列车外气动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坦克发动机排气管隔热技术研究
朱寿远;魏德孟;周向前;姚军田
【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该文系统阐述了坦克发动机排气管传热理论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并对排气管蕊热层材质选择和排气管隔热结构设计提供了详尽的理论分析。
【总页数】14页(P1-14)
【作者】朱寿远;魏德孟;周向前;姚军田
【作者单位】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1
【相关文献】
1.隔热材料导热系数预测及其在发动机排气管隔热中的应用 [J], 薛莹莹;白敏丽;吕继组
2.坦克发动机排气管隔热技术研究 [J], 朱寿远;魏德孟;周向前;姚军田
3.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排气发电技术研究 [J], 谷操;李源浩;张敏
4.排气管隔热罩开发——投资预算350万元 [J],
5.柴油机排气管隔热技术现状 [J], 刘慎中;赵新乐;韩玉梅;田坚;龚晓辉;张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