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论文

摘要:国内关于情感因素和英语口语的相关研究,多半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点,以教师为中心研究口语教学,在今后的口语教学中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从学习者本身的情感状态着手,牢牢把握中国大学生的特点,将国外情感过滤的相关理论放到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中来考察,从而推陈出新。

1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一直受到社会的批评,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无法跟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也达不到国家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不少学生从中学到大学虽经过十年的外语学习,但仍未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很多学生毕业后仍无法正确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这一背景下,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而研究哪些因素阻碍或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就显得异常重要。语言教学界人文主义支持者Stevick(1980)认为,成功较少地取决于教材,教学技巧和语言分析,而更加依赖于课堂上个人的内在状况及人与人交往中的某些因素,即情感因素。

2 情感过滤假说的基本概念范畴及相关研究概况

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最初是由Dulay & Burt于1977年提出的,而使这一理论更为广泛推崇和接受的则是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他指出情感因素就是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对外语习得的阻力,它直接成为影响外语习得效果的第一阻力。Krashen认为影响语言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

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

(1)学习者动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自信心:有自信并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焦虑状态:焦虑感较强的学习者及课堂气氛,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低;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而这三类因素交织而成的情感过滤网控制了语言的输入,因此成为语言最终习得的关键条件。

国内对于情感过滤假设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分为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思辨研究方面,如吴丁娥(2000)完整介绍了Krashen 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范琳介绍了人文主义教学法的来龙去脉,这是情感领域的一支重要理论;另一方面,文秋芳(2001)和高一虹(2003)等则通过问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动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迄今为止,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情感过滤对于英语教学的总体影响上,或者偏重于对情感因素中学生动机单方面因素的研究。而目前国内关于情感过滤对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绝大部分是理论陈述,如张媛媛(2006)和关良(2008)等对情感过滤假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简单总结了日常口语教学的经验。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则很少,比较成功的如张剑(2008)通过调查实验发现情感因素对英语专业学生口头交际的影响非常明显。

国内外关于情感过滤对于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影响的研究仍处于相对稚嫩的阶段。从研究方法来看,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匮乏。从研究对象来看,以往的情感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针对教师教

学或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以大学生整个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很少。

3 情感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影响的思考

情感因素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提高其口语水平起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在口语教学中,应避免或弱化学生的消极情感,减少焦虑,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营造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自尊心和学习动机强、具有一定的冒险心和移情度、焦虑和抑制少的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较强;而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焦虑程度高的学生往往口语交际能力较弱;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关注教法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把学生真正视作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口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善学习效果。

4 结语

国内关于情感因素和英语口语的相关研究,多半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点,以教师为中心研究口语教学,在今后的口语教学中应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从学习者本身的情感状态着手,牢牢把握中国大学生的特点,将国外情感过滤的相关理论放到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中来考察,从而推陈出新。以前对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研究多数是思辨性的研究,而本课题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式,科学与准确地定位阻碍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症结所在,从而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便获得提高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的最优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Brown. G. & Yule, G.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Carter, R. & McCarthy, M. Exploring Spoken Englis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1982.

[4]McCarthy,M. Spoken Language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5]范琳,刘振前.从情感纬度上优化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实验研究—运用心理匹配策略和发掘情感策略[J].外语教学,2005第6期.

[6]高一虹,程英,赵媛,周燕.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第5期.

[7]关良.“情感过滤假说”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第4期.

[8]吴丁娥.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输入”即“情感障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第6期.

[9]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第2期.

[10]张媛媛.情感过滤假说对外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淮南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