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测试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4
乳酸菌活菌数乳酸菌活菌数是指在某一产品中存活的乳酸菌的数量。
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具有很多益处。
乳酸菌活菌数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效。
本文将探讨乳酸菌活菌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其活菌数在产品中的稳定性。
乳酸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它可以促进肠道健康。
乳酸菌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此外,乳酸菌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因此,乳酸菌活菌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功效和效果。
乳酸菌活菌数的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乳酸菌是一种活性菌种,其活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产品中乳酸菌的活菌数尽可能稳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产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乳酸菌的活性,例如控制产品的存储温度、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等。
乳酸菌活菌数的高低还与产品的储存时间有关。
乳酸菌在产品中的存活时间一般较短,因此产品的储存时间越长,乳酸菌活菌数就越低。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需要留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同时,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也要注意适当的保存方式,避免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的下降。
乳酸菌活菌数的测试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培养基培养菌落来计数。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乳酸菌的活菌数。
另外,还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乳酸菌的活菌数。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乳酸菌的DNA,从而精确计算活菌数。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乳酸菌活菌数的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乳酸菌活菌数都有相关的标准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同时,生产商也需要参考这些标准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乳酸菌活菌数是乳酸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乳酸菌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商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乳酸菌的活性。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乳酸菌活菌数的测试方法有多种,但都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统称[1],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营养和保健等功效。
糖萜素是从山茶属植物种子饼粕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类与糖类的混合物[2],是一种棕黄色、无灰微细状结晶,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作用。
近年来,乳酸菌和糖萜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发酵饲料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及蛋白哈氏单位,降低料蛋比,提高经济效益[3];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和止痢草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鸡的免疫性能[4];通过在日粮中添加100g/t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肠道乳酸菌的数量,改善蛋壳和蛋黄颜色,提高哈氏单位,降低蛋鸡腹泻率和病死率,并降低养殖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养殖环境[5]。
蛋种鸡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萜素可抑制高峰后期产蛋率的下降,提高主要的蛋品质量[6];糖萜素具有显著提高广西麻鸡产蛋性能的作用[7];在绿壳蛋鸡日粮中添加600mg/kg糖萜素,可明显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健康状态和经济效益[8]。
然而二者组合在一起使用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养殖环境的影响目前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以乳酸菌-糖萜素复合剂在140日龄罗曼褐商品蛋鸡基础日粮上分别按照质量比添加0.05%、0.10%和0.20%,进行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养殖环境分析,探讨不同添加比例乳酸菌-糖萜素复合剂对蛋鸡生产效果的影响,为乳酸菌-糖萜素复合剂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制剂。
乳酸菌-糖萜素复合剂由广西南宁强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试验动物。
140日龄罗曼褐商品蛋鸡,由南宁市文章编号:1004-2342(2016)06-0009-03中图分类号:S816.79文献标识码:B黄凤梅1,姜源明2,莫少春3,赵武2,刘伟2,俸祥仁3,4*(1.钦州市钦南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广西钦州535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朋种畜场;4.广西南宁强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摘要:为了明确乳酸菌-糖萜素复合剂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养殖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似的140日龄罗曼褐商品蛋鸡16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羽,依次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按照质量比添加0、0.05%、0.10%和0.20%比例的乳酸菌-糖萜素复合剂。
产酸活力及发酵酸度检验方法活菌总数检验方法1.实验材料和仪器-pH计-电热水浴器-试管、培养皿和培养基-乳酸菌培养物2.培养基配制-将适量的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蒸煮20分钟,冷却到适宜的温度。
-转移到试管或培养皿中。
3.显微观察-取一个培养基试管,将待检测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
-用无菌技术操作,将试管放入电热水浴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试管,用显微镜观察菌株的酸化能力和酸度水平。
4.酸度测定-取一定量的培养基,用pH计测定其初始酸度。
-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一定的时间。
-每隔一段时间,取一定量的培养基,用pH计测定培养基的酸度变化。
5.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的酸度变化数据,计算并比较不同菌株的酸化能力。
-评估菌株的产酸活力和发酵酸度水平。
活菌总数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确定菌群的数量和活性水平。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以评估产品的卫生质量和稳定性。
1.实验材料和仪器-培养基-试管和培养皿-灭菌的吸铬棒或其他工具-电热灭菌器-pH计或比色计2.培养基配制-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平板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或加入一些选择性物质的培养基。
-按照制定的方案和菌株需求配制培养基。
3.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加热、稀释等。
-可以根据需要,将样品分成不同部分,进行不同的处理。
4.培养和计数-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加入试管或培养皿中。
-将样品分配到培养基中,用吸铬棒均匀涂布。
-将培养皿密封好,预培养一段时间。
-在一定的时间后,观察并计数菌落的数量。
-根据计数的结果,计算样品中活菌的总数。
5.数据分析-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并比较不同样品中的活菌总数。
-评估样品的卫生质量和稳定性。
总结产酸活力及发酵酸度检验方法和活菌总数检验方法是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菌株酸化能力和样品中活菌的数量。
这些方法对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以及医药行业中产品质量的评估非常重要。
兰光包装安全检测中心 4006088368 lab@乳酸菌饮料包装氧气阻隔性能的测试依据标准GB/T 21732-2008《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根据是否经过杀菌处理可以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
其中,活菌型乳酸菌在灌装前对原辅料进行灭菌处理,并在无菌环境中灌装,保证了乳酸菌饮料中菌类的活性。
而正因此,其对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乳酸菌饮料常用塑料瓶包装,材质一般采用PS 或者HDPE ,并配以相应的封口膜。
对于包装整体性能的检测可依据GB/T 31354-2014《包装件和容器氧气透过性测试方法库仑计检测法》进行,该标准自2015年3月2日起发布实施,采用等压法测试原理。
由于瓶口密封性对包装整体阻隔性能有较大影响,测试时应尽量保留瓶口封膜。
因此,制样时要从底部开口,将容器封口装置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从容器底部深入包装内部,并用胶水将容器底部与封口装置密封。
然后将样品装到设备上试验即可。
依此思路,济南兰光从市场上抽取了八个品牌的乳酸菌饮料进行检测。
抽取样品包括了活菌型和杀菌型两种,包装材料为PS 或HDPE 。
经统计发现乳酸菌饮料包装材质市场使用情况为:活菌型乳酸菌饮料多采用PS 材料(如养乐多),而灭菌型乳酸菌饮料多采用HDPE 材料(如娃哈哈乳酸菌饮料)。
我们使用济南兰光 i-Oxtra 7700 氧气透过率测试系统对所采样乳酸菌饮料包装整体氧气透过量进行测试。
检测结果为:PS 材质的容器氧气透过量在3.0~4.0 cm 3/pkg.24h 之间,HDPE 材质的容器氧气透过量小于2.0cm 3/pkg.24h 。
包装阻隔性能对食品货架期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对于活菌型乳酸菌而言,包装材料氧气阻隔性能的测试不仅影响保质期,也对货架期间乳酸菌饮料中所含活菌数量有较大的影响。
采用本文所述方法测试,可同时对封口膜密封性进行间接验证,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乳酸菌饮料包装整体的阻隔性能,为包装质量评定、包材选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乳酸菌包埋技术原理
乳酸菌包埋技术是指将乳酸菌埋入载体或保护剂中,以增强其存活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载体选择:乳酸菌常用的载体有淀粉、辣根、果胶、海藻酸钠等,这些载体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营养物质供给乳酸菌生长和繁殖。
2. 保护剂选择:包埋过程中添加的保护剂可以保护乳酸菌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酸碱、温度、氧气等。
常用的保护剂有蔗糖、蛋白质、多糖等。
3. 包埋操作:将乳酸菌与适当的载体或保护剂混合,形成包埋物后,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其固定在合适的容器中。
常见的方法有凝胶包埋、微胶囊包埋等。
4. 存活能力测试:包埋后的乳酸菌需要进行存活能力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菌落数计数、形态形状观察、活性代谢检测等。
只有通过测试表明乳酸菌在包埋过程中没有受到太多损失,才能确保其在后续应用中的效果。
乳酸菌包埋技术可以增强乳酸菌的存活率和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同时还能便于携带和应用,因此在乳酸菌制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产品中乳酸菌的测试方法培养基准备:- 稀释剂:- 用无菌的胰化胨溶液稀释做细菌的菌落计数( 除了双歧杆菌) 。
-双歧杆菌的菌落计数必需用无菌的胰化胨和盐酸半胱氨酸溶液稀释参见文章第三页。
- 培养基:- M17 琼脂:用商品M17 培养基,按说明配制。
-MRS琼脂:用商品MRS培养基,按说明配制。
灭菌前用乙酸调节PH 到5.4 。
-RCM琼脂:用商品RCM培养基,按说明配制。
灭菌后在使用之前,在RCM培养基中加入NNLT 溶液。
胰化胨溶液:组成(g/l) :- 胰蛋白胨 1 g- NaCl (氯化钠) 8,5 g- 蒸馏水1000 ml- 溶液分装,数量小于100 毫升的,用灭菌锅121ºC 灭菌15 分钟,数量大于100 毫升的,121ºC 灭菌20 分钟。
保存:4°C 下保藏一个月。
胰化胨溶液+ 盐酸半胱氨酸:组成(g/l) :- 胰蛋白胨 1 g- NaCl (氯化钠) 8,5 g- 蒸馏水1000 ml+ 盐酸半胱氨酸0,5 g- 溶液分装,数量小于100 毫升的,用灭菌锅121ºC 灭菌15 分钟,数量大于100 毫升的,121ºC 灭菌20 分钟。
保存:4°C 下保藏一个月。
RCM + NNL T1/ RCM Agar琼脂( 强化梭状芽孢杆菌琼脂) (Hirsh & Grinsted, Barnes & Ingram, 1956 ). 灭菌锅121ºC 灭菌15分钟。
2/ NNLT 溶液:I组成:-新霉素硫酸盐(Sigma) 0. 1 g-奈啶酮酸(Sigma) 0.015 g-氯化锂(Sigma) 3.0 g-TTC (Merk) 0.025 g-蒸馏水50 ml 溶液用避光瓶装。
过滤灭菌(0.45μm 过滤器)。
保存: 4ºC下保藏一个月。
3/ 5%盐酸半胱氨酸溶液:组成:- 盐酸半胱氨酸 5 g- 蒸馏水100ml灭菌锅121ºC 灭菌15分钟。
益生菌中乳酸菌概况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周莉; 平洋; 谭静; 张亚勋; 罗蓓蓓【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9(044)010【总页数】5页(P190-194)【关键词】益生菌; 乳酸菌;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作者】周莉; 平洋; 谭静; 张亚勋; 罗蓓蓓【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571 益生菌概述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最早源于希腊语,意为“对生命有益”。
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当活性微生物足量且给予宿主健康益处”。
但是由于“健康益处”这一概念太过于模糊,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进一步补充为“对主体的益处必须实现,并且被证明超过安慰补偿剂的范围”[1]。
益生菌是指通过改善人类肠道菌群进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类活菌,但不是所有的有益菌都称得上是益生菌,要想成为益生菌需符合以下条件:能够耐受胃液、胆汁的腐蚀;在肠内是存活状态且能增殖;能够改善肠内菌群;保证安全性;活菌状态且含一定菌数;经济实惠且容易处理[2]。
益生菌不仅具有改善食品风味,延长食品保质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功能,而且其还具有调节胃肠道菌群正常和维持人体肠道卫生平衡的功能[3]。
益生菌在益生菌饮品、益生菌制剂和膳食添加剂中应用广泛,如益生菌饮料乳制品和益生菌胶囊等。
1.1 益生菌中乳酸菌概述对于益生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各种食品与益生菌结合起来,将益生菌添加到不同食物中进行研究[4,5]。
在所有益生菌中, 目前研究得最深入、最受重视的一类当属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
它是一种有利于机体健康的微生物,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发酵碳水化合物,从而产生乳酸。
它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产生抑菌代谢产物,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测试片方法快速检测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乳酸菌总数作者:霍建伟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0年第04期作者简介:霍建伟(1983-),男,工程师,从事食品微生物检测及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工作。
摘要:国标乳酸菌检测方法中,对于仅含乳杆菌类的检测,需要3天的时间,且需要在厌氧环境中培养,3M乳酸菌测试片方法,测试片自带厌氧环境,可在正常有氧环境下培养,检测时间2天,提高检测效率,本文针对活性乳酸菌饮料(仅含乳杆菌类)在乳酸菌检测时,对2种方法进行了一致性比较,为企业更好的应用该产品提供有效数据。
关键词:测试片方法,乳酸菌检测,提高效率0引言活性乳酸菌饮料(仅包含乳杆菌类)含有大量的乳酸菌,一般出厂时乳酸菌含量大于107 CFU/ml,目前国标的检测方法是GB 4789.35-2016乳酸菌检测,对于乳杆菌类的检测,需要厌氧培养,72小时出具结果,企业多数采用的是厌氧罐加厌氧袋加厌氧指示剂的方式,为厌氧培养提供条件。
3M 乳酸菌测试片是一种即用型培养基系统,测试片含有氧气清除的成分,使其能够自带厌氧环境,可直接在培养箱中培养,无需厌氧罐等辅助设备,且可以在48小时出具结果。
本文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表明2种方法的一致性,并且3M 乳酸菌测试片方法能提高效率和快速出具检测结果。
1 实验1.1材料、试剂和仪器活性乳酸菌饮料(仅包含乳杆菌类),市场购买。
恒温培养箱:36 ℃±1 ℃;天平:感量为0.1 g;均质器;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MTM PetrifilmTM乳酸菌测试片;厌氧罐;厌氧剂;厌氧指示剂,MRS琼脂培养基。
1.2方法:1.2.1 样品的处理样品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 mL 放入装有225 mL生理盐水(提前灭菌)的无菌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乳酸菌鉴定方法嘿,你问乳酸菌的鉴定方法哈。
那我们得先从形态学方面入手。
把含有乳酸菌的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乳酸菌的形状有点特别,大多数是杆状或者球状的。
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在微观世界里排着队。
你可以看看它们的大小,一般都比较小,得仔细观察才能看清它们的模样。
有的乳酸菌还会连在一起,像一串串小珠子似的。
再说说菌落特征。
把乳酸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让它们生长繁殖。
过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培养基上长出了一个个小菌落。
乳酸菌的菌落通常比较小,而且表面光滑、湿润。
有点像小小的露珠落在培养基上。
颜色一般是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看起来很干净。
接着讲讲生化反应鉴定。
乳酸菌能发酵一些糖类,比如葡萄糖、乳糖等。
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它们发酵糖类产生的产物来鉴定。
比如检测有没有产生乳酸,因为乳酸菌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它们可是产乳酸的能手。
可以用一些化学试剂来检测,要是试剂变色了,那就说明产生了乳酸。
还有一个方法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鉴定。
这就有点像用高科技手段来识别乳酸菌。
提取乳酸菌的DNA,然后用特定的引物进行PCR 扩增。
就像给乳酸菌的DNA 做个标记,这样就能准确地知道是不是乳酸菌了。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在一家做酸奶的工厂里,他们很关心酸奶里的乳酸菌。
有一次,他们怀疑酸奶里的乳酸菌有点问题,就开始进行鉴定。
先把酸奶样品放在显微镜下看,发现有很多球状的小东西,看着像是乳酸菌。
然后把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长出了好多小菌落,菌落的特征和乳酸菌的很像。
接着他们又做了生化反应测试,发现这些菌确实能发酵乳糖产生乳酸。
最后还不放心,又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了一下,确定就是乳酸菌。
这样他们就放心了,知道自己的酸奶里有足够的、正宗的乳酸菌。
在鉴定乳酸菌的时候,每一个方法都很重要。
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要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
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看看他的行为、习惯等。
鉴定乳酸菌也是一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定出乳酸菌。
而且操作过程要仔细,不能马虎,不然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乳酸菌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因此,分离和鉴定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是食品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首先需要从发酵食品样品中分离乳酸菌。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选择将样品通过稀释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以便只有乳酸菌能够生长。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乳酸菌具有较强的酸性产生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会形成明显的酸性环境。
可通过测量培养基的pH值来初步判断是否有乳酸菌生长。
在分离乳酸菌的培养基上,我们可能会观察到许多不同形态的菌落。
这些菌落在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后续的鉴定。
对于乳酸菌的鉴定,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常用的鉴定方法是形态学观察。
乳酸菌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边缘的特点、质地的柔软程度等。
此外,乳酸菌的细胞形态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形状、大小、胞内结构等。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属。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例如,乳酸菌通常能够在不产生气体的条件下发酵葡萄糖。
此外,乳酸菌对于一些特定的碳源、氮源等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
通过对乳酸菌进行代谢特性的测试,可以进一步确认其种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为乳酸菌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乳酸菌的DNA进行提取和PCR扩增,可以得到乳酸菌的16S rRNA序列。
将这些序列与已知种属的乳酸菌进行比对,可以准确鉴定乳酸菌的种属。
在发酵食品中,常常存在多种乳酸菌同时存在的情况。
因此,对于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种属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确定了乳酸菌的种属,才能更好地利用其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力。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是一项科学而有趣的工作。
通过对乳酸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乳酸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乳酸菌发酵成功的标准有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标准:
1. 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以确保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顺利进行。
2. 发酵产物的检测: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产物进行检测,包括乳酸、酒精、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的浓度。
如果这些产物的浓度符合预期范围,那么可以认为发酵成功。
3. 发酵时间的控制:乳酸菌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发酵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发酵的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发酵时间,以确保发酵完全进行。
4.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测: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发酵液进行微生物检测,以确保发酵过程中没有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如果检测结果符合预期,那么可以认为发酵成功。
5. 发酵后的稳定性评估: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产物进行稳定性评估,包括产品的酸度、色泽、口感等方面的评估。
如果产品的稳定性符合预期,那么可以认为发酵成功。
综上所述,乳酸菌发酵成功的标准包括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控制、发酵产物检测、发酵时间控制、微生物检测和发酵后稳定性评估等方面的结果。
品质管理检测项目细菌形态学分类一乳酸杆菌乳酸杆菌的基本属性:乳酸菌为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以获取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
利用发酵技术保藏食品,最典型的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
这在发酵乳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发酵,已经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乳。
因而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微好氧,厌氧发酵,最适温度30~40摄氏度,最适PH值为5.5~6.2,在微酸环境下可以生长,中性或者偏碱性环境中则生长速率下降。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通常厌氧条件或者减少氧气压力和充有体积分数为5%~10%的CO2可以增加其表面生长物,有些菌株在分离时就是厌氧的。
(一)实验仪器和试剂:实验仪器:现有的仪器:欠缺的仪器:培养基和试剂:①培养基:BCP培养基、MRS培养基和SL培养基BCP培养基:酵母膏2 5g,蛋白胨5g,葡萄糖5g,溴甲酚紫0.04g,琼脂15g,蒸馏水lO00ml,pH7 0;MRS培养基(可以培养包括双岐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重量(g) 牛肉蛋白粉10 ,鱼肉汁10 ,酵母浸出汁粉5 ,葡萄糖20 ,醋酸钠5 ,柠檬酸二铵 2 ,吐温80 0.1 ,硫酸镁0.58 ,硫酸锰0.28 ,蒸溜水1 000ml ,备注:用高压锅在121℃灭菌15min,调节pH6.2~6.4 。
乳酸杆菌选择性琼脂SL:酪蛋白水解物10g;酵母提取物5g;柠檬酸二铵2g;乙酸钠(CH3COONa?3H2O)25g;MgSO4?7H2O 0.58g;琼脂15g;葡萄糖20g;吐温80 1.0ml;磷酸氢二钾6g;FeSO4?7H2O 0.03g;MnSO4?4H2O 0.15g。
以上用量为1000ml培养基的用量。
溶解琼脂在500ml的沸水中,溶解其他组分在500ml的水中,用冰醋酸调pH=5.4,并混合已融化的琼脂,进一步煮沸5分钟,倾倒平板或此热的培养基适量分装入灭菌的试管,这样无需进一步灭菌,避免重复融化和冷却。
牦牛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牦牛乳酸菌是一类生长在牦牛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发酵乳制品并产生乳酸。
对于牦牛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是为了探索其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发酵特性、功能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牦牛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探讨。
一、牦牛乳酸菌的分离牦牛乳酸菌的分离是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分离可以获取到原始的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和研究提供基础。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表面划线法、稀释法和厌氧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表面划线法:将牦牛乳制品样品均匀涂布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使用无菌的匀涂棒划线,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待菌落出现后,用无菌环针进行遴选,然后重新培养以确保单菌落数量。
2. 稀释法:将牦牛乳样品适当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挑选和筛选。
3. 厌氧法:对于一些需要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乳酸菌,可以采用厌氧培养法进行分离。
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酸碱指示剂的厌氧培养基中,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乳酸菌生长。
二、牦牛乳酸菌的鉴定鉴定牦牛乳酸菌的目的是确定其分类地位和种属。
鉴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1. 形态学观察:观察牦牛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菌体形态、气泡形成和芽孢形成等。
2.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通过检测牦牛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产酸能力、气体产生、温度和pH值耐受性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糖利用能力测试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牦牛乳酸菌的分类地位和种属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PCR扩增和限制酶切以及序列分析等。
三、牦牛乳酸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牦牛乳酸菌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以下是几个研究方向的简要介绍:1. 发酵特性:研究人员对牦牛乳酸菌的发酵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产乳酸速率、产物种类和酸度调节等方面。
乳酸菌的简介乳酸菌的简介⼀、乳酸菌的起源根据圣经旧的书上记载,公元前4000多年,⼈类已经开始发酵乳酸⾁制品及蔬菜腌渍物。
直到公元1857年,巴斯德(Pasteur)发现酸乳(sour milk)中有微⼩⽣物体存在,将其定名为”levue lactique”,发酵乃微⽣物作⽤所致的秘密才⾸次得以揭露;这是发现乳酸菌的开端。
1873年李斯特(Lister)利⽤稀释法,由酸乳中纯化分离出Bacterium lactis,也就是⽬前的Lactococcus lactis,这是乳酸菌最早被分离出来的纪录(廖,1998;李,2000)。
⼆、乳酸菌的定义乳酸菌⼀般是指能将碳⽔化合物发酵分解为乳酸的细菌群(佐佐⽊隆,1998)。
乳酸菌群具有以下⼏点特性:1.为⾰兰⽒阳性(gram positive)球菌或杆菌。
2.不产⽣孢⼦(nonsporting)且⽆运动性(nonmotile)3.不具分泌催化酶(catalase negative)之能⼒。
4.可在有氧环境⽣长,但以⽆氧状态下⽣存较佳,亦有绝对厌氧者。
5.需有碳⽔化合物、胺基酸、维⽣素等多种⽣长因⼦⽅能⽣长之复合营养需求性(complex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6.依代谢途径与最终产物的不同,可分为同质发酵(homofermentative)及异质发酵(heterofermentative)两种乳酸菌。
同质发酵性乳酸菌含有aldolase,最终产物90%-100%为乳酸;异质发酵性乳酸菌具有phosphoketolase,其最终产物除了40%-50%的乳酸外,还包括⼄醇、⼆氧化碳及醋酸等多项产物(Ingledew,1995)。
乳酸菌普遍存在动物体消化道中,因耐酸性佳且可分泌乳酸及抗菌物质等有利于⽣存的条件,故消化道三⼤菌群当中最占优势(Nemcova et al. 1997)三、乳酸菌的分类乳酸菌⼀般包括Lactobacillus (L)、Leuconostoc (Leuc.)、Streptococcus (S)及Pediococcus (Ped.)四属;⼴义的乳酸菌尚包括Bifidobacterium与Sporolactobacillus 两个属(Jay, 2000)。
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的抑菌活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使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抑菌活力的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牛津杯法作为一种经典的生物学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益生菌等微生物的抑菌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津杯法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本文还将讨论益生菌抑菌活力测定的重要性,以及益生菌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对牛津杯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益生菌抑菌活力测定的基本方法,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材料与方法1 益生菌菌株:选用具有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2 指示菌:选用常见的食品腐败菌或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用于评估益生菌的抑菌效果。
3 培养基:制备适合益生菌和指示菌生长的培养基,如MRS培养基、营养肉汤等。
1 益生菌菌株的培养:将益生菌菌株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指示菌的培养:将指示菌接种于营养肉汤或其他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1)制备含指示菌的琼脂平板:将指示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使其形成一层均匀的菌膜。
(2)放置牛津杯:在琼脂平板上放置无菌的牛津杯,确保杯底与琼脂表面紧密接触。
(3)加入益生菌菌株:向每个牛津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益生菌菌株悬液。
(4)培养与观察:将平板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的形成情况。
(1)测量抑菌圈直径:使用卡尺或直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以毫米(mm)为单位。
(2)计算抑菌活力:根据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计算益生菌菌株对指示菌的抑菌活力。
可以采用相对抑菌活力或绝对抑菌活力等指标进行评估。
(3)数据分析: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益生菌菌株之间的抑菌活力差异,以及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抑菌效果。
通过以上材料与方法,可以准确评估益生菌的抑菌活力,为益生菌的筛选、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严涛,陈珂可,程文,等. 乳酸菌菌粉定量计数方法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3):148−15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19YAN Tao, CHEN Keke, CHENG Wen, et al. Study on Quantitative Counting Method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Powder[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3): 148−15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19· 生物工程 ·乳酸菌菌粉定量计数方法研究严 涛,陈珂可,程 文,夏九学,徐建忠,朱建国*(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00)摘 要:目的:以9株乳杆菌、6株双歧杆菌、3株球菌、1株凝结芽孢杆菌菌粉为研究对象,在国标GB 4789.35-2016的基础上,对稀释倍数、稀释液成分、培养基成分进行比较研究,考察对乳酸菌菌粉计数活菌数的影响。
方法:采用稀释平板计数的方法,对不同的乳酸菌菌粉进行活菌计数。
结果:初始乳酸菌菌粉样品稀释倍数对最终计数活菌数无明显影响,ISO 稀释液对部分乳杆菌、双歧杆菌菌粉的活菌计数结果有显著提高(P<0.05);双歧杆菌菌粉采用TOS 琼脂培养基的计数结果显著优于国标培养基(P<0.05);凝结芽孢杆菌菌粉采用改良芽孢计数培养基计数结果优于PCA 和NA 计数培养基。
结论:平板计数方法中,稀释液中含有酪蛋白胨能提升双歧杆菌菌粉的活菌计数数量;TOS 琼脂培养基更有利于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改良芽孢计数培养基更有利于凝结芽孢杆菌的芽孢萌发增殖。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乳酸菌检测方法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1恒温培养箱:36℃±1℃
1.2冰箱:2℃~5℃
1.3均质器及无菌均值袋、均质杯或灭菌乳钵
1.4天平:感量0.1g
1.5无菌试管:18mm⨯180mm、15mm⨯100mm
1.6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01mL刻度)或微量移无
液器及吸头
1.7无菌锥形瓶:500mL、250mL
1.样品制备
2.1样品的全部制备过程均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
2.2冷冻样品可先使其在2℃~5℃条件下解冻,时间不超过8h,也可在温
度不超过45℃的条件下解冻,时间不超过15min。
2.3固体和半固体食品:以无菌操作称取25g样品,置于装有225mL生理
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于8000r/min~10000r/min均质1min~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或置于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
2.4液体样品:液体样品应先将其充分摇匀后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mL放
入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振摇,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操作步骤
3.1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
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试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3.2另取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头,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
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次1mL灭菌吸管或吸头。
2.乳酸菌总数:
根据待检样品活菌总数的估计,选择2个~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吸取0.1mL样品匀液分别置于2个MRS琼脂平板,使用L形棒进行表面涂布。
36℃±1℃,厌氧培养48h±2h后计数平板上所有菌落数。
从样品稀释到平板涂布要求在15min内完成。
3.菌落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5.1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成长的平板计数菌落
总数。
低于30CFU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板均数。
5.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
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总数;若片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5.3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落计数。
4.
结果的表述
6.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的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L )中菌落总数结果。
6.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按公式(1)计算:
())
(+=1..........
d n 1.0n 21∑
C
N
式中:
N----样品中菌落数
∑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总和
1n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2n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6.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大于300CFU ,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6.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大于3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
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6.5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均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率计算。
6.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CFU~300CFU之间,其中一部分小
于30CFU或大于300CFU时,则以最接近30CFU或大于300CFU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5.结果与报告
7.1菌落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7.2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
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7.3称重取样以CFU/g未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位单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