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67.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

题型:

一、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二、单项选择题(22题,每题1分,共22分)

三、匹配题(8题,每题1分,共8分)

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五、简答题(5题或6题,共35分)

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指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一类微小生物的统称。

2.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革兰阳性菌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维持生长。

3.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

4.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黏度极大的胶状物质。

5.鞭毛: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

6.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7.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8.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9.培养基: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0.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11.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12.呼吸: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ATP形式的能量的一种生物氧化。

13.无氧呼吸:指一类底物按常规途径脱氢后,经部分呼吸链递氢,最终由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受氢,并完成氧化磷酸化产能反应的生物氧化。

14.发酵(狭义):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

15.恒浊器:是一种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16.恒化器: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

17.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8.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19.防腐: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20.化疗:即化学治疗,是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21.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22.遗传:是发生在亲子间即上下代间的关系,即指上一代生物如何将自身的一整套遗传基因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极其稳定(保守)的特性。

23.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24.饰变: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意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25.质粒:指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

26.转化:指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7.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8.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

答:(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等。

(3)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亚病毒等。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答:(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3.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1)物种的多样性;

(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4.分析细菌芽孢的耐热机制。

答:(1)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2)另一种学说则认为:芽孢皮层中含有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它能稳定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从而增强了芽孢的耐热性。

5.有哪些方法可以证实某一细菌存在着鞭毛?

答:(1)电镜观察;

(2)通过特殊的鞭毛染色法使染料沉积到鞭毛表面上后,这种加粗的鞭毛能在光镜下观察;

(3)在暗视野中,通过对细菌的悬滴标本或水浸片的观察,也能视其中的细菌是否作有规则的运动,来判断有否鞭毛;

(4)通过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或在半固体直立柱穿刺线上群体扩散的情况,也可推测某菌是否长有鞭毛。

6.试论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原理。

答:(1)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沙黄(番红)复染4个步骤。

(2)原理: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差异主要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化学组分不同。通过初染和媒染,细菌细胞染上不溶于水的结晶紫-碘大分子复合物。G+细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交联紧密,且细胞壁基本上不含类脂,故用乙醇处理时被脱水引起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细胞内而呈紫色。G-细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低、层数少、交联疏松,且细胞壁类脂含量高,故遇乙醇后,肽聚糖层网孔不易收缩,类脂溶解,出现较大孔隙,结晶紫-碘复合物极易被溶出细胞壁,细胞又呈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