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15 KB
- 文档页数:4
1. 《氓》中女子借“ ___,___”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诗经·氓》中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勤劳,与碰到氓的“凶狠”形成比较,表达内心的不满。
3.《诗经 .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 ,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结束婚事。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责备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感情经常变化的句子是“,。
5.《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
6.《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浸于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告女子不要沉浸于爱情的两句是:,。
8.《诗经·氓》反响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的处境的两句是“,。
?”9. 《诗经·氓》中,“,”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境地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大的梦想,都是由一个个“小目标”不断积累而成,它就忧如梦想旅途中的驿站,让终点由遥不可以及变得计日可期。
若是你有大梦想,不如经过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扎实地实现吧——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3.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4.士也罔极 (4).二三其德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重点字:将)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①于嗟鸠兮,(2).无食桑葚。
8.兄弟不知咥其笑矣9.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氓》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①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①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①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自言自语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言:不吉利的话3.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诗经》中大多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氓》中的第3、4两章——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国风·卫风.氓》阅读题及答案解析阅读《卫风·氓》最后两章,完成1~2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对这两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一章用“兴”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
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受到兄弟们的冷笑。
B.后一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
当初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到老就产生怨恨,无法挽回。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两句诗比中有兴,言下之意是说淇水和沼泽都有边岸,我的痛苦为什么没有尽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和痛苦。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真能做到如此吗?从她一贯钟情的性格来看,她对氓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也是她的悲剧性格。
2.对《氓》全诗进行整体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重章复唱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以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B.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女主人公深挚而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从而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形象。
C.此诗在赋比兴交替使用的同时,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特别是将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
同是一条淇水,随着主人公前后处境不同,表现悲喜不同的心情。
真是情以景迁,情与景合。
D.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其原因是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与一男子私定终身。
答案:A;D解析:1.不是回到娘家受到兄弟的嘲笑,而是兄弟不知道我的处境,只是以欢笑迎接我。
2.有妁逐之言,父母之命,其原因也不是那样,而是中国古代的大男子主义。
《氓》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即我谋即:马上B.将子无怒将:愿,请C.无与士耽耽:沉溺D.女也不爽爽:过失,差错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延误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于是,就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买,交易,交换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亦已焉哉子亦有不利焉B.怨灵修之浩荡兮鸷鸟之不群兮C.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D.静言思之今我来思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非,不是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干脆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嫁妆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虽九死其犹未悔④虽体解吾犹未变兮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不同二、非选择类(共0分)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___________(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____(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____8.词类活用。
氓练习题及答案氓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篇,属于“国风”中的“卫风”,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悲剧的诗歌。
以下是关于《氓》的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氓》是《诗经》中“国风”的哪一部分?答案:卫风2. 《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答案:描写男女爱情悲剧3.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的“氓”指的是什么?答案:指代男子4.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匪”字在此处的意思是?答案:不是5.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的“将”字在此处的意思是?答案:请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氓》中的内容?A.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答案:C(出自《诗经·周南·桃夭》)2. “氓”在《氓》中代表了什么?A. 女子B. 男子C. 老人D. 孩子答案:B3. “抱布贸丝”中的“布”指的是什么?A. 布料B. 货币C. 布匹D. 丝绸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情景。
答案:男女主人公在市集上相遇,男子以抱布贸丝为由接近女子,两人相识并逐渐产生情感。
2. 《氓》中的女子在诗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答案:女子在诗中表现出了温柔、贤淑、善良、有主见等性格特点。
四、论述题1. 论述《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及其原因。
答案:《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主要源于社会环境和个人命运的双重影响。
女子虽然深爱男子,但最终因为男子的背叛和家庭的反对,导致两人的爱情走向悲剧。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和对个人情感的束缚。
以上是《氓》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氓》同步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1.下列对《氓》(节选)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陈述多年为妇艰辛操劳却反受欺侮的生活。
一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B.选文第一节后四句陈述了女子被弃返家后遭到了兄弟家人的嘲笑。
一个“悼”字,既写出了她当时所受精神压力之大,也可以窥见女子由此而产生的哀伤情怀。
C.第二节以“淇”和“隰”比兴,以淇水虽盛也有堤岸,湿地再大也有边界,暗示自己的痛苦无边,有力控诉男子的“始乱终弃”,表达了与男子的决绝之情。
D.从节选句式来看,诗歌每句四字,两字一顿,音韵和谐。
从其表现手法来看,以赋为主,兼用了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蒹(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歌,全诗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
B.本诗反复使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其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本诗运用重章复唱的结构手法。
这种手法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歌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加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D.本诗以浪漫的婚姻生活为描述对象,以桃喻新娘,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浪漫色彩,由此可见《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总源头。
《<诗经>两首》之《氓》理解性默写30题1.《诗经·卫风·氓》中,作者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氓》中,描写男子装出一幅忠厚老实的样子,借市场交易的机会接近女子的两句是:,。
3. 《氓》中,描写男子借交易蚕丝的机会,骗取爱情的两句是:,。
4. 《氓》中,描写女子坠入情网,陪同男子跋山涉水的句子是:,。
5. 《氓》中,“,”两句描写男子得寸进尺,刚谈恋爱就提出要结婚,还责怪女子拖延婚期。
女子就耐心解释,还帮他出谋划策,让他去找媒人。
6.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7. 《氓》中,描写女子面对男子的生气恼火,被迫约定婚期的两句是:,。
8. 上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氓》中,作者用“,”两句描写女子为了梦中情人,不顾生命危险,爬上毁坏倒塌的墙头,翘首以待意中人。
9. 《氓》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女子见到心上人前后行为的差异,表现她对恋人的深挚情爱的句子是:,;,。
10. 《氓》中,描写女子祈望男子卜卦顺利,以便尽快步入婚姻的殿堂的两句是:,。
1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12. 《氓》中,描写女子坐着婚车,带着嫁妆出嫁的情景的句子是,。
13.《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
14.《氓》中,作者以鸠多食桑葚易致醉,比喻女子迷恋爱情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15.《氓》中表现女子不再相信爱情,直接劝告同性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6. 女子的感情多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则往往朝三暮四。
男子沉溺其中,还可以自我解脱;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
《氓》中,作者表达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17. 《氓》中,作者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18. 《氓》中,描写女子自从出嫁以后,多年忍受贫苦煎熬的句子是:,。
《氓》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课外练习一、挖空练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二、理解式名句默写1.《诗经·卫风·氓》中“,”是女主人公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
这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2.《诗经·卫风·氓》中以“,”两句斥责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3.(2018年高考江苏卷)既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4.(2017年高考江苏卷)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诗经·卫风·氓》)5.(2017年高考浙江卷)女也不爽,,,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6.(2015年高考江苏卷)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三、课外练习:三、课外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
《<诗经>两首》之《氓》理解性默写30题1.《诗经·卫风·氓》中,作者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氓》中,描写男子装出一幅忠厚老实的样子,借市场交易的机会接近女子的两句是:,。
3. 《氓》中,描写男子借交易蚕丝的机会,骗取爱情的两句是:,。
4. 《氓》中,描写女子坠入情网,陪同男子跋山涉水的句子是:,。
5. 《氓》中,“,”两句描写男子得寸进尺,刚谈恋爱就提出要结婚,还责怪女子拖延婚期。
女子就耐心解释,还帮他出谋划策,让他去找媒人。
6.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7. 《氓》中,描写女子面对男子的生气恼火,被迫约定婚期的两句是:,。
8. 上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氓》中,作者用“,”两句描写女子为了梦中情人,不顾生命危险,爬上毁坏倒塌的墙头,翘首以待意中人。
9. 《氓》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女子见到心上人前后行为的差异,表现她对恋人的深挚情爱的句子是:,;,。
10. 《氓》中,描写女子祈望男子卜卦顺利,以便尽快步入婚姻的殿堂的两句是:,。
1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12. 《氓》中,描写女子坐着婚车,带着嫁妆出嫁的情景的句子是,。
13.《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
14.《氓》中,作者以鸠多食桑葚易致醉,比喻女子迷恋爱情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15.《氓》中表现女子不再相信爱情,直接劝告同性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6. 女子的感情多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则往往朝三暮四。
男子沉溺其中,还可以自我解脱;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
《氓》中,作者表达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17. 《氓》中,作者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18. 《氓》中,描写女子自从出嫁以后,多年忍受贫苦煎熬的句子是:,。
《氓》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选B。
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古义:下雪,“雨”为动词;今义:名词,雨和雪。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将:愿,请B.躬自悼.矣悼:伤心C.静言.思之言:说D.反.是不思反:违反【解析】选C。
言:句中助词。
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三岁食贫.B.其黄.而陨C.二三..其德 D.夙兴夜.寐【解析】选B。
B项,黄:形容词作动词。
A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数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三岁....食贫 B.夙兴夜寐C.秋以为..顿丘..期 D.至于【解析】选B。
B项,“夜寐”古今同义,晚睡。
A项,三岁:古义泛指多年。
今义是三岁的年龄。
C项,以为:古义指两个词,“以”,把;“为”,当作。
合起来就是“把……当作”。
今义是认为。
D项,至于:古义是到,到达。
今义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A项,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B项,第一个“为”,动词,“作为”;第二个“为”,动词,“做”。
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指“他的”。
二、课内阅读阅读《氓》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遂:实现,遂顺B.咥.其笑矣咥:大笑的样子C.及尔偕.老偕:共同D.静言.思之言:说话【解析】选D。
D项,言:句中助词。
7.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附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情境默写练说明:加▲的为高考背诵篇目或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作复备考重点,未加▲的可作一般性了解。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1.开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表现女子绵绵情意,涉水渡河将氓送走的句子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4.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7.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8.表现女子见到心上人后又说又笑的语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9.表现女子对男子缅怀及深情的诗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10.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XXX,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绪兴旺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XXX。
12.桑葚是甜的,XXX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说天下女子不要沉湎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4.女子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痴情的句子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成说也。
1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6.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一向过着困难困苦生活的语句是: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句子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卫风?氓》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氓.( )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桑葚.( ) 体无咎.言( ) 其水汤.汤( ) 靡.有朝矣( 乘彼垝.垣.( ) ( ) 尔卜.尔筮.( ) ( )犹可说.也() 渐.车帷裳.( ) ( )夙兴夜寐.( ) 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 )(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着作之首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 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共 105篇,大多为周代 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共 40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 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 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米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氓》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尔卜尔筮(sh 1 )体无咎(ji U )言你用龟板、蓍(sh 1 )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尔,你。
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 卦象。
咎,灾祸;蓍,一种草。
B.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 01)匪.来贸丝( ) 载.笑载言( ) 于.嗟鸠兮( )) 士也罔.极( )唉,姑娘呀,不要担心心爱的男人。
士,男子的通称;耽,担心C•士之耽兮,犹可说(tu o)也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说,通“脱”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4.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氓》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淇水汤汤,渐车帷裳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贸:交换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没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叠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忠厚的样子B.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旦旦:诚恳的样子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汤汤:缓慢的样子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晏晏:和悦的样子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帷裳:帷幔和衣裳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食贫:过贫苦的生活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错过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说尽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嫁给,出嫁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溺,沉醉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垝垣:残破的墙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高兴8.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极:准则B.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兴:劳作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句首语气词9.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悼:伤感,哀伤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宴会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贰:不专一,有二心10.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占卜显示的兆像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立即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背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已:止,了结11.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新鲜润泽喻女子年轻貌美和初婚的幸福。
氓古诗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氓》是一首描写______的诗。
2.《氓》中“氓之蚩蚩”中的“蚩蚩”形容的是______。
3.《氓》中“抱布贸丝”的“布”指的是______。
4.《氓》中“匪来贸丝”的“匪”意为______。
5.《氓》中“将子无怒”的“将”意为______。
二、选择题1.《氓》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陶渊明2.《氓》中“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指的是什么?A. 古代的一种发型B. 古代的一种宴会C. 古代的一种游戏D. 古代的一种礼仪3.《氓》中“信誓旦旦”中的“旦旦”形容的是什么?A. 誓言的坚定B. 誓言的频繁C. 誓言的虚假D. 誓言的短暂4.《氓》中“不我魗兮”中的“魗”是什么意思?A. 笑B. 哭C. 怒D. 愁5.《氓》中“淇则有岸”的“淇”指的是什么?A. 一条河B. 一座山C. 一个城市D. 一个国家三、简答题1.《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两句诗表达了什么含义?2.《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3.《氓》中“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翻译题1.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翻译成现代汉语。
2.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分析题1.分析《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2.《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与“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在情感上有何对比?答案:一、填空题1. 爱情2. 男子的憨厚3. 货币4. 不是5. 请二、选择题1. C2. A3. A4. A5. A三、简答题1.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爱情的有限性和变化无常。
2. 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在童年时无忧无虑、欢乐的宴会场景。
3. 反映了作者对爱情中诺言的失望和对背叛的愤怒。
四、翻译题1. 那个男子憨厚老实,抱着布来交换丝线。
2. 在童年的宴会上,我们谈笑风生,气氛欢快。
五、分析题1. 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强调了爱情的界限和变化,为全诗的主题和情感铺垫。
《氓》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②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③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④!秋风肃肃晨风飔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注]①问遗(wèi):馈赠。
②绍缭:缠绕。
③拉杂:折断,打碎。
④妃呼豨(xī):叹息声,或以为表声文字。
⑤晨风飔(sī):晨风,鸟名,或以为雉;飔,急风。
⑥高(hào):同“皓”,白。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乃”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用玉绍缭之”写女子精心装饰信物,反映了她对爱情既渴慕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C.“拉杂”“摧烧”“扬”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在遭遇男子变心后的情感态度。
D.第三部分写女子回想起当初与情人幽会的情景,痴情难断,辗转思虑,彻夜不寐。
2.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有着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君子于役①《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①役:服役。
②埘(shí):在墙上凿洞修成的鸡窝。
③佸(huó):相会。
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
⑤括:至,到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章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每章开头,都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D.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恶劣。
4.本诗的两章中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字词句疏通理解:1. 给下面字注音。
氓: 蚩: 愆: 将: 垝: 垣: 筮: 咎: 于: 说: 陨: 徂: 汤: 渐: 裳:靡: 夙: 咥: 隰:罔: 2. 找出下面的通假字: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3.古今异义。
涕: 古义: 今义:宴: 古义: 今义:4.翻译句子并说出下面句子是什么句式。
1)秋以为期。
2)子无良媒。
5.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现象:1)夙兴夜寐。
2)士贰其行。
3)三岁食贫。
二.整体感知课文,思考:1.阅读本诗,?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 阅读本诗,你觉得妇人与氓的关系发生哪些变化?谁为这个悲剧埋单?三. 课后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 .无与士耽.( ) 女也不爽.( ) 乘彼垝垣..() B .总角之宴.( ) 言笑晏晏..( ) 匪我愆.期() C .与子偕作.( ) 静女其姝.( ) 靡.有朝矣() D .夙.兴夜寐( ) 爱.而不见( ) 咥.其笑矣() 2.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3.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自牧/归荑,洵美/且异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 .(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 .(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 .(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 .(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一. 字词句疏通理解: 1. 给下面字注音。
氓: 蚩: 愆: 将: 垝 垣: 筮: 咎: 于: 说 陨: 徂: 汤: 渐: 裳
靡:
夙:
咥:
隰.
罔:
2. 找出下面的通假字: 氓之蚩蚩一一 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一一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一一
3. 古今异义。
涕:古义: 宴:古义:
4. 翻译句子并说出下面句子是什么句式。
1)秋以为期。
2)子无良媒。
5. 指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现象: 1) 夙兴夜寐。
2) 士贰其行。
3) 三岁食贫。
二. 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 •阅读本诗,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阅读本诗,你觉得妇人与氓的关系发生哪些变化?谁为这个悲剧埋单?
今义: 今义:
三.课后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无与士耽.
() 女也不爽 ( ) 乘彼垝垣()
B•总角之宴
(
) 言笑晏晏 ( ) 匪我愆期()
C•与子偕作
(
) 静女其姝 ( ) 靡有朝矣()
D•夙兴夜寐() 爱而不见 ( ) 咥其笑矣()
2 •下列诗句解
释,
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3. 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D.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4.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 . (1 )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
B . (1 )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C. (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 . (1 )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
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至于暴矣(虐待)
B.及尔偕老(等到)女也不爽.(好)
C.匪我愆期(拖延)渐车帷裳(逐渐,缓慢)
D. 体无咎言(身体)洵美且异(诚然,实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A.①秋以为期②以我贿迁
B.
,不相同的一项是()①不思其反②反是不思
C.①俟我于城隅②王于兴师
D.①桑之未落②女之耽兮
8. 下列
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②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1. m eng ch i qi m qi mg gu i yu 印sh i ji u x u tu o y tn c u sh aig
ji ai shang m i s u x i x i w dig 2通假字略
3.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4. 宾语前置:秋以为期。
判断句:子无良媒。
译文略
5. 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使动用法:“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中的“贰” “二三”。
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岁食贫”中的“贫”,意思是贫苦的生活。
二. 1.《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相恋:昔日可追一一“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
婚变:今日可悲一一“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你爱的残忍,我爱的懦弱” 决裂:明日可待一一“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
1.略
2. D
3.D 4 . A 5.D 6.A 7.C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