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学基本要求2017
- 格式:docx
- 大小:18.94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内脏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3. 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内脏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高清显微镜2. 小刀、剪刀3. 活体小白鼠4. 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等解剖工具5.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步骤1. 内脏概念和分类- 观察实验指导书,了解内脏的概念和分类,包括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进一步理解内脏的概念和分类。
2. 消化系统- 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 分别观察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消化系统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3. 呼吸系统- 观察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
- 分别观察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呼吸系统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4. 泌尿系统- 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
- 分别观察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泌尿系统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5. 其他内脏器官- 观察心脏、肝脏、脾脏、胰腺等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通过解剖小白鼠,观察这些器官的实际结构,验证理论知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 口腔:观察口腔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牙齿、舌、唾液腺等器官的功能。
- 咽、食管:观察咽和食管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功能。
- 胃、小肠、大肠: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消化和吸收功能。
- 肛门:观察肛门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排泄功能。
2. 呼吸系统- 鼻腔、咽、喉: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呼吸功能。
- 气管、支气管、肺: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呼吸功能。
3. 泌尿系统- 肾脏: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滤过和排泄功能。
- 输尿管、膀胱、尿道: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排泄功能。
内脏学一名词解释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舌腭弓及舌根共同围成2下消化道:空肠及其以下部分3上呼吸道:鼻、咽和喉4肾门: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5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6前尿道:海绵体部7纵隔:两纵隔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8回盲瓣: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而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9肝蒂: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上端及其所含出入肝门的结构,其中包括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及肝脏自主神经和淋巴结和淋巴管10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围成的一个封闭的腔隙11肋隔隐窝:脏胸膜与隔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积液首先积于此)12齿状线: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连接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状线13上消化道:口腔至十二指肠14腹膜腔:脏、壁两层腹膜在某些部位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1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标志。
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表示。
16脊肋角:在棘突两侧可触及竖脊肌,该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交角17子宫峡: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间稍狭细的部分18产科会阴:男性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女性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19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肝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二填空题1在中等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2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1/3交点为标志。
3上呼吸道是指鼻、咽和喉。
4喉咽内上方的粘膜皱襞称前庭襞,咽腔内下方的一对粘膜皱襞称声襞。
5喉腔被前庭襞和声襞分成三个部分。
6肾门的体表投影是位于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此处成为肾区(肾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7卵巢的韧带有卵巢悬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
8子宫附件是指卵巢和输卵管。
9男性附属腺包括前列腺、精囊和尿道球腺。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内脏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通过实验观察内脏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功能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内脏器官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胃、小肠、大肠等。
它们在人体内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实验通过对内脏器官的观察,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今后学习生理学等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内脏(心脏、肺、肝脏、肾脏、胃、小肠、大肠)。
2. 实验仪器: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刀、显微镜、生理盐水、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心脏观察(1)将心脏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心脏中线切开,观察心脏的外形、瓣膜、心房和心室等结构。
(2)用镊子夹住心脏瓣膜,观察瓣膜的开闭情况。
(3)用剪刀剪开心脏,观察心肌的纤维排列和心腔的内部结构。
2. 肺观察(1)将肺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肺表面的胸膜,观察肺的形状和表面结构。
(2)用镊子夹住肺泡,观察肺泡的壁结构和呼吸道的分支情况。
3. 肝脏观察(1)将肝脏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肝脏表面切开,观察肝脏的外形、叶和血管分布。
(2)用镊子夹住肝门静脉和肝动脉,观察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
4. 肾脏观察(1)将肾脏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肾脏的肾盂,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和肾盏等结构。
(2)用显微镜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
5. 胃和小肠观察(1)将胃和小肠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胃和小肠的表面,观察胃壁和小肠壁的结构。
(2)用镊子夹住胃和小肠的血管,观察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
6. 大肠观察(1)将大肠置于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开大肠的表面,观察大肠壁的结构。
(2)用镊子夹住大肠的血管,观察血管的走向和分支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心脏呈圆锥形,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
心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心腔内部有血液流动。
2. 肺:肺呈海绵状,表面有大量的肺泡。
第五章消化系统基本要求:能够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区分上、下消化道;能够说出口腔的组成和分部;能够说出牙的种类、数目、牙式、形态和构造;比较恒牙和乳牙的区别;描述舌的形态构造及舌乳头的种类;说出三大唾液腺的名称和位置;说出咽的位置、分部及交通;腭扁桃体的位置;能够说出食管的分段、三个狭窄以及每个狭窄距离中切牙的距离;能够描述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能够说出小肠和大肠的分部、位置及各部的特点;能够描述肝的形态、位置和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能够说出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重点:上、下消化道和咽峡的概念;食管的三个狭窄;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开口部位;胃的形态结构、分部和位置;小肠的分部和位置,十二指肠的形态结构和分部;阑尾的位置及根部的体表投影;大肠的分部及其特征性结构,直肠、肛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以及胆汁的排泄途径;胆囊的位置和形态;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开口位置。
第六章呼吸系统基本要求: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鼻的组成,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详细描述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说出喉的位置和喉的软骨,详细描述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详细描述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详细描述肺的位置、形态、分叶;详细描述壁胸膜和脏胸膜,胸膜腔和肋膈隐窝;解释纵隔的定义。
重点: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及上颌窦的形态特点;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气管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第七章泌尿系统基本要求: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说出输尿管的位置和分段,说出三个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描述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说出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说出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
重点:肾的形态结构、位置、被膜;输尿管的位置、分段和三个狭窄部位;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内脏学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观察各器官结构。
(一)呼吸道鼻:外鼻、鼻腔、鼻前庭。
鼻窦:见颅骨标本。
喉:了解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的形态。
喉室由上述骨和周围肌肉组成。
喉室皱裂:室襞上对称,下对称声襞(声带)、声门裂是声襞之间的裂隙。
气管、支气管:观察“C”状软骨及连接,支气管分枝角度。
(二)肺位置:观察肺在胸腔的位置。
形态:半圆锥形,上端称肺尖,下部称肺底。
右肺三叶,左肺两叶。
消化系统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大体形态结构。
(一)口腔:1、牙:乳牙20个,恒牙32个。
2、舌:表面突起结构称舌乳头。
3、腭:硬腭、软腭、腭扁桃体。
4、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二)咽:为位于鼻腔,口腔和喉后方的肌性管道,有咽后壁。
(三)食管:位于气管后,脊柱前的肌性管道。
上与咽通,下接胃贲门。
(四)胃:位置在尸体标本上观察。
胃的分区: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胃体部。
(五)小肠:尸体标本上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分布。
观察小肠皱裂、盲肠、回盲瓣、阑尾。
观察直肠的形态。
(六)肝和胆:位于右上腹,胆在肝下胆囊窝,上部称膈面,下部称脏面。
肝门:膈面中凹陷,有肝动脉,肝总管、门静脉和神经人肝。
肝管和肝总管合并为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七)胰腺:位于胃的后方,横向于腹后壁上方。
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泌尿系统(一)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两旁,右肾略低。
肾动脉直接来自腹主动脉。
肾外观呈蚕豆形,肾中部凹陷称肾门。
肾剖面,见肾皮质(外层色深)肾髓质(内层浅色),肾雏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孟结构。
(二)输尿管:起自肾盂,于腰大肌前下行人膀胱,为肌性管道。
(三)膀胱分顶、底、体三部分,呈锥体形。
男性位于直肠前方,女性于子宫前方。
认识膀胱三角区。
(四)尿道。
生殖系统(一)女性:观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的形态。
子宫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前倾前曲,分子宫底,体,颈三部分。
卵巢位于子宫两侧的骨盆侧壁上,卵园型,切面可见发育的卵泡。
第8次消化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内脏的概念;了解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消化管的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3.掌握口腔的境界、分部,咽峡的构成,熟悉唇、颊、腭的结构特点4.掌握牙的形态、构造、排列命名,熟悉牙周组织5.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及颏舌肌的作用6.掌握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及其导管开口部位7.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结构和交通及咽淋巴环的概念,了解咽壁的构造8.掌握食管的位置、分部、生理性狭窄及距切牙的距离9.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熟悉胃的毗邻,了解胃壁的构造10.了解小肠的分部,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和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11.掌握空回肠的位置、形态特征12.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分部及各部位置,直肠肛管的位置、形态和粘膜构造特点13.掌握肝的位置、形态、分叶,了解肝的主要功能、体表投影和肝段的概念14.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的排出途径15.掌握胰的形态、位置,熟悉其分部及胰液的排出途径二.重点1.口腔的境界、分部2.腭的形态结构、咽峡的组成、腭扁桃体的位置3.牙的形态、构造,舌的形态、舌粘膜结构,颏舌肌起止、位置、作用4.三对大唾液腺位置,导管开口部位5.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各部的结构、连通6.食管的位置,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7.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8十二指肠位置、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9.空回肠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10大肠分部、各部位置,结肠的特点、分部及各部的位置11.直肠位置、矢状面上的两个弯曲,肛管粘膜面结构12.肝的位置、形态结构、体表投影13胆囊和肝外胆道14.胰的位置、形态三.难点1.腭舌弓、腭咽弓、舌乳头、咽峡组成(注意结合活体观察)2.颏舌肌的作用3咽的分部、各部结构、咽淋巴环4.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悬韧带,空回肠的孤立淋巴滤泡和集合淋巴滤泡,肛管内面的结构四.实验时间:6学时内脏学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系统。
内脏学医学知识内脏学,又称脏器学或内脏解剖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各种脏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临床医学中,内脏学的知识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内脏学的基础知识。
人体内部的脏器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心脏、肺、肝脏、胃、肾脏等。
每个脏器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并且承担着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部位;肺脏则是呼吸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了解每个脏器的位置、形状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内脏学还研究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人体内的脏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等方式相互联系和影响。
例如,心脏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脏进行排出;肾脏则通过排尿的方式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了解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内脏学的研究还涉及到脏器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征。
每个脏器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组织构成,如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肾脏由肾单位组成。
了解脏器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脏器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例如,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病,肝脏的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肝硬化等。
在临床医学中,内脏学的知识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脏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医生可以判断脏器是否正常工作,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例如,通过听诊心脏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心脏杂音,通过触诊腹部可以判断肝脏是否肿大。
此外,了解脏器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心脏手术、肺脏手术等。
内脏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人体内部各种脏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了解内脏学的知识对于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内脏学第四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熟悉内脏的概念、内脏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功能;3.了解内脏系统间以及与身体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内脏的一般结构。
【教学难点】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教学内容】1.内脏的一般结构。
2.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第五章消化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咽峡的构成;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唾液腺的位置和导管开口部位;食管的起止、分段、位置及狭窄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的形态、分部及位置;肝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肝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三角的组成、胆总管的位置、开口及胆汁排出途径。
2.熟悉牙的形态结构、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舌的形态结构和粘膜特征;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咽壁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胰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3.了解消化系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的组成;食管壁、胃壁的结构;肝段的概念及肝的主要功能;胰的功能。
【教学难点】咽峡的构成;乳牙和恒牙的牙式;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直肠的位置、形态结构、肛管的形态结构;肝蒂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肝段的概念。
胆汁排出途径。
【教学内容】一、口腔1.口唇。
2.颊:腮腺管乳头。
3.腭:硬腭、软腭、咽峡。
4.牙:牙的外形;牙的种类和排列;牙组织;牙周组织。
5.舌:舌的形态、舌粘膜、舌肌(颏舌肌)。
6.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二、咽1.咽的位置和形态。
2.咽的分部: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口咽(腭扁桃体、咽淋巴环)、喉咽(梨状陷窝)。
三、食管1.食管的位置和分部:颈部、胸部、腹部。
2.食管的狭窄部。
3.食管壁的结构。
四、胃1.胃的形态及分布。
2.胃的位置。
3.胃壁的结构。
五、小肠1.十二指肠:位置、形态和分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内脏的概念、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
2. 熟悉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3. 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4. 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的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内脏学是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内脏学的学习,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基本知识,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内容1.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胸腹部标志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肋骨线、骼嵴线、骶正中线等。
(2)腹部分区: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
2. 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1)消化系统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2)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3. 消化管的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1)消化管连接关系:口腔与咽、咽与食管、食管与胃、胃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空肠与回肠、回肠与大肠、大肠与直肠、直肠与肛管。
(2)上、下消化道概念: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大肠、直肠、肛管。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人体解剖图谱,了解内脏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2. 标记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 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 分析消化管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标记了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2. 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1)观察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3. 消化管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1)掌握了消化管连接关系及上、下消化道概念,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医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掌握了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便利。
内脏总论、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咽峡的围成。
牙的形态、记录牙位的方法,牙周组织的概念。
舌乳头的名称、颏舌肌的作用。
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的部位。
3、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4、食管的位置、分部、狭窄的部位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
5、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6、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重要结构,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的概念。
空肠、回肠的位置和形态;
7、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结肠的位置、分部。
直肠的位置和弯曲,肛管粘膜面的形态特点。
8、肝的形态(分叶、出入肝的结构)和位置;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三角;空腹和进食后胆汁的排泄途径。
胰的位置、分部及胰管的开口部位。
综合应用空腹和进食后胆汁的排泄途径;做胃、肠镜需依次经过的消化管道及注意事项。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3.喉的位置,喉软骨的名称;喉腔内的结构、分部;
4.气管的位置、分部;气管切开的常用部位。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
5.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进出肺门结构);
6.胸膜分部和肋膈隐窝的概念。
肺尖和胸膜的体表接影;纵隔的概念和区分。
综合应用:异物易入那侧肺?为什么?
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的组成。
2.肾的位置、形态和构造及被膜;
3.输尿管的走行、分部、狭窄及其临床意义;
4.膀胱的位置、形态,膀胱三角;
综合应用:肾盂结石如何排出体外?
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睾丸的形态、结构;附睾的位置、分部。
3.输精管的分部,精索;
4.前列腺的形态、位置;
5.阴茎的形态和构造;男性尿道的分部及形态特点(3个狭窄、3个扩大、2个弯曲)。
6.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7.卵巢的形态和位置及固定装置;
8.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特点。
9.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姿势和固定装置;阴道的位置、形态,阴道穹。
10.乳房的形态和结构。
灵活运用:精子排出体外的途径;卵子排出体外的途径。
会阴、腹膜
1.会阴(广义、狭义)的概念、分区;尿生殖膈、盆膈;
2.腹膜的分部、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3.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及网膜囊的概念;
1/ 2
4.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肝肾隐窝的位置和临床意义;灵活运用:腹膜腔积液与穿刺引流部位的选择;
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的位置及形态。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