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113
广播的诞生:广播是在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20.11.2美国匹兹堡私人经营的KDKA广播电台去的政府发放的营业执照,开始播音,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广播的私营商业电台。
(中国)1923.1美国人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所属广播电台在上海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10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40.12中共产党主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光比事业飞速发展。
1984年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为67.8%,1996年底,达到83.7%。
在有线广播方面,中国是有限广播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无线电波发送方式、传播特性:1依靠电离层的折射和反射传播叫天波2沿地面传播叫地面波3在空间沿直线传播叫空间波。
调频广播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
2频带宽,音质好。
3效率高,成本低。
4解决了电台拥挤,频率不够分配的困难。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
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载荷的内容。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达。
传播的多种定义的侧重点:1,强调传播是信息共享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互动过程4,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5,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信息是以信息作为一种有力的纽带所构织的社会形态,以开放性、多元性、高效性能等为基本特征。
调频广播的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2,频带宽、音质好3,效率高、成本低4,解决了电台拥挤,频率不够分配的困难。
噪限灵敏度:是指接收机在正常工作时,接受微弱信号的能力。
即当接收机的输出功率为标称输出功率时,在输入端所需要的最小信号强度或场强称为灵敏度。
双耳效应指人类利用自己双耳来判别声音方位的能力。
调频立体声广播既充分地体现了调频广播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动态范围大、放音频带宽、音质优美等优点,又充分地利用了人的双耳效应,发挥出“立体声”的特点,不仅使人感到声音有强度、音调和音色的变化,而且能基本上再现实际声场中各种声源的方位和空间分布的效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温习重点:1.电视技术的诞生能够追溯到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觉了化学元素硒。
年,德国电器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第一次进行了图像发射实验。
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电视台。
年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这是一颗低轨道卫星。
1963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同步二号。
196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一号启用,使世界正式进入卫星通信时期。
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利用二频道试播黑白电视节目,9月2号正式播出。
6.高清楚度电视的大体特点①图像清楚、细腻、全屏扫描线数位1125或1250行,像素数使现行彩色电视的5倍②幅型比为16:9,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点,视野宽,临场感强③图像、声音、色彩之间串扰减小,保证重显图像清楚稳固④利用数字伴音系统,能够传送多种伴音或立体声信号,提高彩色电视机的声音质量。
7.图文电视业务:图文电视业务是处于电视信号结构中的一种数字数据广播业务,要紧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某几行传送图文和数据信息,接收端是装备有解码器的电视机。
8.多媒体电视机:多媒体电视机是一门综合的高新技术,它把微电子、通信和数字化声像技术融为一体,利用运算机对文字、声音、数据、图像等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处置、存储与传。
确实是既能显示运算机信息,又能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电视接收系统。
9.声电转换:声电转换确实是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的进程。
10.传声器:依照指向性的不同能够分为无指向性、双指向性、单指向性和无指向性。
依照与音频处置设备连接方式的不同能够分为有线传声器和无线传声器。
依照能量转换的物理效应能够分为动圈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
11.传声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最大输入声压级、最大输出电平、频率响应、输出阻抗、方向性12.电声转换确实是声电转换的逆进程,是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的进程。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新闻报道到娱乐节目,从教育教学到文化传承,广播电视在丰富我们精神生活、传递知识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广播电视技术的支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广播电视技术的世界,了解其基础原理和关键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早期的广播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声音信号,听众通过收音机接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逐渐出现,实现了声音和图像的同步传输。
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广播电视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画质、音质的提升和功能的扩展。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信号的产生和采集是第一步。
声音信号通常通过麦克风等设备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而图像信号则通过摄像机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编码,才能够被有效地传输和接收。
信号处理是广播电视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对于声音信号,需要进行滤波、放大、混音等处理,以提高声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对于图像信号,需要进行色彩校正、对比度调整、锐化等操作,以确保图像的逼真和美观。
此外,还需要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信号的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有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
无线传输通过电磁波在空中传播信号,常见的有地面广播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等。
地面广播电视利用地面发射塔发射信号,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卫星广播电视则通过卫星将信号发送到地球上的接收站,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覆盖。
有线传输则通过电缆、光纤等有线介质传输信号,具有信号稳定、质量高的优点。
在接收端,电视机、收音机等设备负责接收和解码传输过来的信号。
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使得接收设备能够对数字信号进行更加精确的解码和处理,提供更高清晰度的图像和更优质的声音。
广播电视的制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广播电视制式,如 PAL 制、NTSC 制和 SECAM 制等。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种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常用介质?A. 光纤B. 铜线C. 无线电波D. 红外线2.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编码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哪个环节?A. 信号调制B. 数据传输C. 信号解调D. 错误检测3. 彩色电视信号中,用于传输亮度信息的是A. U色差信号B. V色差信号C. Y亮度信号D. R红色信号4. 在数字电视传输中,常用的压缩编码标准是A. MPEG-1B. MPEG-2C. MPEG-3D. MPEG-45. 下列哪个频段主要用于卫星电视广播?A. VHF频段B. UHF频段C. C频段D. Ku频段二、填空题1. 电视信号的调制一般采用______调制方式。
2.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常用的编码技术有______和______。
3. 在彩色电视信号中,用于传输红色和蓝色信息的是______和______信号。
4. 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压缩编码技术可以减小信号的______。
5. 卫星电视广播常用的频段是______。
三、简答题1. 什么是调制?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哪些?调制是指通过改变信号的某些特性,将信息信号变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
2. 请简述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压缩编码技术的原理及其作用。
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压缩编码技术通过减少冗余数据和利用统计规律,将原始信号压缩成更小的表示形式。
它可以减小信号的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需求,提高传输效率,并且能够减少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
3. 彩色电视信号是如何传输和显示的?彩色电视信号通过将亮度和色度分离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Y信号)和色差信号(U、V信号)分开进行,亮度信号传输全部的图像亮度信息,而色差信号则传输红色和蓝色信息。
显示时,根据亮度和色差信号的组合,可以恢复出彩色图像。
四、案例分析某电视台计划对其音频传输链路进行升级,以提高声音质量和传输效率。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第1章概述1.1与报纸、杂志、音像制品、互联网等其它传播媒介相比,广播电视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形象化及时性广泛性1.2广播电视系统主要由节目制作与播出、发送与传输、接收与重现三大部分组成1.3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NTSC兼容制彩色电视。
1967年前联邦德国正式广播PAL兼容制彩色电视,同年,法国和前苏联开播了SECAM兼容制彩色电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如欧洲的DVB 系统、美国的ATSC系统、日本的ISDB系统等。
1.3中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这是由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
1959年,开始实验调频广播,1964年开始利用调频广播将中央台广播节目传送到各地的转播台和有线广播站。
1.4中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1979年,立体声广播在哈尔滨试验成功,随后开始了调频立体声广播。
1958年,黑白电视广播正式开播。
1973年,彩色电视广播正式开播。
1999年,试播高清晰度电视(HDTV)。
1.5高清晰度电视的基本要求:(1)图像清晰、细腻,全屏扫描线数为1125行1250行,像素数是现行彩色电视的5倍左右。
(2)幅型比为16:9,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视野宽,临场感强。
(3)图像、声音、彩色之间串扰减小,保证重显图像清晰稳定。
(4)利用数字伴音系统,可传送多种伴音或立体声信号,提高彩色电视机的音质。
1.6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1.图文电视的功能:利用电视信号声消隐期间的某几个行传送图形和数据信息。
3.多媒体电视的功能:多种技术融为一体;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存储与传输;电视变为多媒体的终端显示器;有硬盘、USB接口、可记录等。
4.交互式电视的功能:交互式电视是一种双向电视,用户能通过这种电视屏幕上的信息窗对信息作出回应,使观众和电视机屏幕上的信息或节目建立一种双向联系。
第2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2.1声波的传播速度:波长、声速及频率之间的关系为:v= λ×f声音三要素 :即响度、音调和音色2.2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不是与声音功率的变化成正比,而是和这种变化的对数成正比。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媒形式,它通过电波传播娱乐、信息和教育内容。
广播电视技术是指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和接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知识。
2.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原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是通过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广播电视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类型,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波形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数字码。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需要考虑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技术。
2.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音频或视频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电磁波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原始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方式。
调频广播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调幅广播则是通过改变载波振幅来传输音频信号。
2.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码的过程,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或数字码恢复成原始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广播电视技术中,常见的编码技术有PCM(脉冲编码调制)和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等。
3.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3.1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用户接收设备的方式。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有同轴电缆传输和光纤传输。
同轴电缆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是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光纤传输则是利用光纤传输介质传送信号。
3.2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磁波在空中传输信号的方式。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电广播、卫星广播和无线电视传输。
无线电广播通过天线将信号传输到接收器,卫星广播则是通过卫星传输信号,无线电视传输是指将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进行传输。
4. 广播电视调频技术调频技术是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
调频技术具有信号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4.1 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是指通过调频技术传输音频信号的广播方式。
1、广播电视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形象化:广播电视能够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使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观其貌”,因此具有形象化的特点。
及时性:广播电视是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因此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广泛性:几乎在各个国家,广播电视都是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2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如下图所示:制作与播出——发送与传输——接收与重现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作用是什么?处理的对象是什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作用是: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处理的对象:声音节目处理的对象是声音信号,在制作和播出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主要包括:录音室(或播音室)、传声器、拾音技术、调音台、录音设备、声音节目的编辑加工设备、高质量的监听系统等。
电视节目处理的对象是活动图像信号及其伴音。
其中,对伴音信号的处理技术基本与声音节目相同,而对图像信号的处理需要另外一些不同的设备和技术,包括演播室、摄像机、录像机、编辑制作设备、视频切换台等。
4、目前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简要说明各种传输方式。
目前广播电视的发送传输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有线网络传输及卫星传输。
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
有线传输是利用同轴电缆、光缆或微波等媒介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信号。
卫星传输是指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传输。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媒质吗?是由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介发生波动产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媒质。
2.声波的传播频率、速度及波长的概念及表示符号是什么?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声波的传播频率:每秒钟内空气压力由最大变化到最大,或由最小变化到最小的次数称为声波的频率,常用符号f表示。
声波的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空气压力由最大变化到最大,或由最小变化到最小)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用符号T表示。
第一章电视系统及电视技术概述教学内容1、电视系统模型;2、电视技术的发展;3、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1、了解彩色电视系统及所建立的彩色电视传输系统模型;2、了解电视技术的发展;3、理解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1、电视三大系统;2、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1、由研究方法及系统入手,引出电视研究方法及电视系统概念;2、从电视技术发展谈起,重点解读数字电视的发展走向。
课时分配理论2课时作业:1、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数字电视的相技术及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现状;2、到数字电视产品卖覌场实地参观新产品,并听取、收集相关资料。
1.1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1.1.1关于系统及电视系统1.系统我们从以下几点理解系统:一是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
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
二是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三是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2.彩色电视系统就是由发送、传输、呈现等部分构成的有机体。
彩色电视系统的任务就是将发送端的音频、视频以一定的信号形式传送到接受端,并正确呈现出来。
结合教材P1,图1.1广播电视系统组成方框图,进一步讲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完整的广播电视系统由电视信号的产生与发送系统、传输系统、接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生产与发送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生成视频和音频信号,并经过一定的剪辑、处理;传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形成射频信号后进行传输;接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接传输系统送来的射频信号,经过解调以后还原成为电视图像和声音。
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指导学生自学)1.电视技术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力山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电视台。
同年11月2日,开始定期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
一、引言
A.简述广播电视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
B.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原理
A.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和特点
B.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
C.传输媒体的选择和影响因素
三、广播电视信号接收与解码
A.接收天线和调谐器的原理和作用
B.信号解码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
A.节目录制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B.节目制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C.广播电视的节目播出原理和系统结构
五、广播电视信号传播与发射
A.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因素
B.发射设备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C.广播电视发射站的建设和管理
六、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A.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B.IP电视和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C.移动广播电视技术的新兴趋势和挑战
七、结论
A.总结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的要点和关键知识
B.展望广播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提纲的大致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补充。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电声技术•电视基础第一部分电声技术•声音1、概念:声音是空气粒子受到一系列震动所引起的扰动;声波从声源通过介质向四面八方扩散。
理论上声音应是无限传播,实际上声音在传播中受到各种障碍的吸收,很快就衰减。
声音是一种波,具有波的共性。
2、声音的几个物理量•音调(f):声波的频率•声速(c):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波长(λ):指声波在周期性变化的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λ=C/f•响度:也称振幅,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音色:声音变化的规律音调•人耳的闻域:20——20000Hz•频响:音频设备可以记录或重放声音的频率范围电话:400——1600调幅广播:100——4000调频广播:40——18000数字音频:10——20000男声:80——5200女声:160——70003、人耳听声音的主观特性:等响度曲线4、语言声音的力度低声减少了高频成分,高声增加了中、高频成分而减少了低频成分5、声与光在接收上的比较长焦容易而超指向很困难光基本上是直线传播,而声波可以绕过物体传播,很容易反射、折射,很难预料传声器“听”到了什么6、混响•混响:各种条件引起的反射声•混响时间:当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消失所需要的时间。
•对于语言录音而言,混响时间不可以过长,否则会影响清晰程度,也不可过短,否则会使声音显得干涩无力。
二、电声器件•广播技术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找到一种声和电之间能相互转换的器件。
•声音的主要特性与电流的主要特点可以相互对应:响度——振幅音调——频率音色——波形•声音转换电流:传声器电流转换声音:扬声器1、几种常用传声器的工作原理•电动式(动圈式)主要由振动膜片、音圈、永久磁铁和升压变压器等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就随着声音前后颤动,从而带动音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音频电动势,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