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31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案教师姓名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系部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专业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代码XXX _ __________总学时48 学分鼻____________教材名称《DSP原理及应用》 ________________2014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 正确理解可编程DSP 芯片的发展概况和特点、分类及应用;掌握DSP 系统 的构成、特点、设计过程和芯片的选择。
2) 掌握DSP S 片的CPU 存储器和片内外设的基本结构 和工作原理;正确理解C54x 的系统控制和外部总线。
3) 掌握TMS320C54的指令系统的7种寻址方式;掌握 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法;正确理解各种助记符的含 义。
4) 理解TMS320C54软件开发过程;理解汇编语言程序 的编辑、汇编和链接过程;正确理解 COFF 勺一般概 念;掌握常用汇编伪指令的功能和含义;掌握链接命 令文件的编写方法和链接器命令的功能和含义。
5) 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正确理解汇编语言中的 常数、符号及表达式;掌握堆栈的使用方法;掌握控 制程序的编程方法;掌握算术运算程序、重复操作程 序、数据块传送程序的编程方法;正确理解小数运算 程序和浮点运算程序的编程方法。
6) 掌握数字滤波器(FIR 和IIR )的DSP 实现;正确理 解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的DSP 实现;掌握正弦波 信号发生器的实现。
7) 理解C54x 的主机接口的基本原理;掌握C54x 的定时 器的应用及编程;正确理解多路缓冲串口的原理及编 程应用;掌握C54x 的中断系统及编程应用。
8) 掌握DSP 系统的硬件基本设计、存储器和I/O 扩展 的电路连接方法、模数转换器接口电路的设计;正确 理解DSP 系统的硬件设计实例的硬件、软件设计过程。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整体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DSP原理及应用》课程代码:学分:3学分总学时:36+18授课对象:电子信息科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制订人:张静制定时间:2012年12月30日二、课程性质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DSP原理与应用是为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DSP 芯片的基本原理、开发及应用。
主要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TI DSP芯片中的TMS320C5000系列芯片为主,详细介绍其硬件结构、汇编指令及其编程知识、基于C和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开发方法,要求学生在熟悉CCS集成开发环境的基础上,掌握DSP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编程方法,了解DSP系统的基本开发过程及其典型应用,为以后从事专业开发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各类DSP芯片的能力,分析、设计、各种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部分。
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按“项目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三、课程整体设计1 课程目标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模拟信号--→抗混叠滤波---→AD转换---→数字信号处理核心芯片----→DA转换基于此,为了具有对实际电子产品的分析能力和对实际电子项目的开发能力,课程目标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目标具体如下。
1.1 能力目标模拟信号的获得:模块1:传感器类型及选用模块(分析和设计)(1)能够用常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做各种传感器性能的检查,判别其好坏;(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传感器;模块2:放大器模块(分析和设计)(1)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放大电路;(2)能够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制作相应的放大模块电路;抗混叠滤波处理:模块3:滤波电路模块(分析和设计)(1)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滤波电路;(2)能够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制作相应的滤波模块电路;数字电路部分:模块4:AD、DA、显示、接口模块(分析和设计)(1)能够根据要求,选择使用合适的AD、DA、显示、接口芯片、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核心芯片模块5:cpu模块(分析和设计任意合适的cpu最小系统)(1)能够根据要求,选择使用合适的cpu最小系统(单片机系统、dsp系统、arm系统等)(2)理解各种硬件初始化程序、完成简单的算法基础部分模块6:电源模块(分析和设计)(1)能够根据硬件电路的特点,设计制作合理的电源电路,提供各种电源;1.2 知识目标(1)巩固测量及误差理论等知识,各模块的基本知识;(2)掌握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知识;(3)了解掌握dsp最小系统硬件及初始化程序,完成简单的算法;(4)掌握分析和设计任意合适的cpu最小系统;1.3 职业目标(1)能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的质量检验、设备维护管理、设计开发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2 课程内容设计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的要求,《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内容分两大模块,10个子模块。
dsp原理及应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运用D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DSP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掌握DSP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3)熟悉DSP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4)了解DS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DSP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和仿真;(2)具备阅读和分析DSP相关英文资料的能力;(3)具备使用DSP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DSP基本原理:介绍DSP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和性能指标。
2.DSP基本结构:讲解DSP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
3.DSP编程与开发:学习DSP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使用方法。
4.DSP应用案例:分析DSP在通信、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实践环节:进行DSP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DSP基本原理、结构和编程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DSP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3.实验法:进行DSP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DSP算法与应用》;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4.实验设备:配备DSP开发板和仿真器,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占总评的30%。
《DSP原理与应用》教案(6)教学课时:4学时六、A/D转换模块6.1 A/D转换模块概述F2407的A/D转换模块(ADC)具有以下特性:1、带内置采样和保持(S/H)的10位ADC。
2、多达16个的模拟输入通道(ADCIN0~ADCIN15)。
3、自动排序的能力。
一次可执行最多16个通道的“自动转换”,而每次要转换的通道都可以通过编程来选择。
4、两个独立的最多可选择8个模拟转换通道的排序器(SEQ1和SEQ2)可以独立工作在双排序器模式,或者级联之后工作在一个最多可选择16个模拟转换通道的排序器模式。
5、在给定的排序方式下,4个排序控制器(CHSELSEQn)决定了模拟通道转换的顺序。
6、可单独访问的16个结果寄存器(RESULT0~RESULT15)用来存储转换结果。
7、可有多个触发源启动A/D转换:软件:软件立即启动(用SOC SEQn);EV A:事件管理器A(在EV A中有多个事件源可以启动A/D转换);EVB:事件管理器B(在EVB中有多个事件源可以启动A/D转换);外部:ADC SOC引脚。
8、灵活的中断控制,允许在每一个或每隔一个序列的结束时产生中断请求。
9、排序器可工作在启动/停止模式,允许多个按时间排序的触发源同步转换。
10、EV A和EVB可各自独立地触发SEQ1和SEQ2(仅用于双排序器模式)。
图6-1 F2407xA ADC模块方框图11、采样和保持获取时间窗口有单独的预定标控制。
12、内置校验模式。
13、内置自测试模式。
6.2 自动排序器的工作原理ADC的排序器包括两个独立的最多可选择8个模拟转换通道的排序器(SEQ1和SEQ2)。
这两个排序器可被级联成一个最多可选择16个转换模拟通道的排序器(SEQ)。
图6-2是ADC模块工作在最多可选择16个自动转换模拟通道的排序器(SEQ)模式下的结构框图,图6-3是ADC模块工作在两个最多可选择8个自动转换模拟通道的排序器(SEQ1和SEQ2)模式下的结构框图。
dsp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概念,如采样、量化、滤波器设计等。
2. 掌握DSP技术在音频、视频和通信领域的应用,了解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3. 学习DSP相关算法,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数字滤波器设计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基于DSP技术的解决方案。
2. 掌握使用DSP开发工具和软件,如MATLAB、Python等,进行算法仿真和实现。
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在DSP领域取得的成果的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其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但对DSP技术的了解相对有限。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DSP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包括采样定理、量化原理、信号的表示与处理等基本概念,参照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讲解DFT的基本原理、性质、应用,以及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涉及教材第二章。
3. 数字滤波器设计:包括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类型、设计方法、性能分析,参照教材第三章。
4. DSP应用案例分析:分析音频处理、图像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的DSP技术,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