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模板(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时间学科主讲话人列席人员讨论内容2014年 10月 10号地址段庄小学数学年级六年级吴玉芝讲话主题备课组工作计划吴玉芝、刘忠英、石翠红、袁帅、穆秋菊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1)有计划仔细地组织备课组活动,进行备课分工,仔细进行教课研究,提升教课质量,保质保量地达成学校部署的各项工作。
(2)增强备课组建设,备课组一定准时睁开活动,并且有活动记录。
侧重备课要备人、备要点。
活动主要内容是:(3)作业要本着减少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教课质量的目的,优选,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讲评、有敦促。
要倡议教师自己着手,精心设计编写各样练习题、试卷和复习资料。
(4)仔细做好听课、评课活动。
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仔细听足学校要求的课时,不流于形式,要的确经过听课、评课来相互促使,共同提升。
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全面落实教课质量责任制,不停提升讲堂教课的效率与成效。
有时机出门听课,要仔细撰写听课领会,汲取外校的教育教课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
时间学科讲话人列席人员缺席人员讨论内容2014 年 11 月 6 号地址段庄小学数学年级六年级吴玉芝吴玉芝、刘忠英、石翠红、袁帅、穆秋菊无1、百分数应用单元的反省:刚才学习完百分数的四个应用,联合学生在五年级的学习过的百分数知识,因为这是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百分数,也即是说学生已经把全部的有关百分数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把百分数的知识点与从前学习的倍数、分数也包含在一同。
因为倍数、分数、百分数在这里都是表示两个数目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抓住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
把整个四类问题归纳为求分率、已知分率、利息。
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抓住分率能否知道,来划分求分率仍是已知分率,再利找单位“1”的时候,单位“1”的已知仍是未知来划分对应分率的找寻的列式的差别。
比较前后两个班级的教课,有这样的一些领会。
在进行整理复习的时候,纯真的采纳整理是明显不可以的,如何有效地把知识的整理与配套的练习整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 年月日一、正数和负数二、用数轴表示正负数三、正负数的大小比较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北京: 6℃~10℃长春: -5℃~11℃拉萨: -6℃~8℃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出示教学例3师:下面是4名小朋友以大树为起点,分别运动的情况:小丽:我向西走了4米。
小伟:我向西走了2米。
小红:我向东走了3米。
小强:我向东走了4米。
思考并交流:1、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图并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让学生用数表示这些小朋友与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二)教学例4思考并交流:学生画图并交流。
使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理解直线上的点与正负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表格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5,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读写。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3. 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数1-5。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出示数字1-5的卡片,引导学生认识。
2. 讲解数字1-5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
3. 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数字的含义,让学生理解。
4. 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分组数1-5。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对数字1-5的认识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数字1-5的复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6-10,理解数字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读写。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3. 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数6-10。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出示数字6-10的卡片,引导学生认识。
2. 讲解数字6-10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
3. 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数字的含义,让学生理解。
4. 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分组数6-10。
5.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对数字6-10的认识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数字6-10的复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认识颜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颜色,如红、橙、黄、绿、蓝等。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颜色的名称。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基本颜色。
3. 进行颜色识别练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基本颜色。
崖湾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三年级主讲:梁教学目标: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与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
〔出示口算题〕66 ÷6=0 ×6=8 ×0=28 + 0=0 ÷5=50 × 7=0 ÷2=48 -9=0 ÷7= 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3、提出问题:〔1〕出示单位:千瓦时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思309 万青420 学生说信息〔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二、探索新知1、探究309÷3的算法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①并强调简便算法,〔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3〕将竖式进展比照进展比照,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5〕出示练习402 ÷2=609 ÷3=808 ÷4=〔6〕学生练习〔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2、师:思家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03千瓦时,那万青家平均每月用多少千瓦时呢?420÷3=?你能算出来吗?〔1〕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表格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1-5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读写。
2. 了解数字1-5的大小顺序。
3.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来识数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5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老师示范书写数字1-5,学生跟随书写。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通过数数来认识数字1-5。
练习巩固:1. 学生独立完成数字1-5的写画。
2. 学生进行数数比赛,看谁数的又快又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1-5的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数数游戏中表现出的识数能力。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6-10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读写。
2. 了解数字6-10的大小顺序。
3.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来识数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6-10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老师示范书写数字6-10,学生跟随书写。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通过数数来认识数字6-10。
练习巩固:1. 学生独立完成数字6-10的写画。
2. 学生进行数数比赛,看谁数的又快又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6-10的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数数游戏中表现出的识数能力。
第三章:加减法初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加减法的初步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含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老师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例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3. 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老师进行指导。
练习巩固:1. 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练习题。
2. 学生进行加减法游戏,看谁答对的多。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XX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第二课时:练习课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第五课时:练习课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第六课时:用数学(P19:例3)
第七课时: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第九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第十课时: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二课时:图形的拼组(二)
第三课时:图形的拼组(三)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读数、写数。
第三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多些,少些。
第五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第六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
第二课时:简单的计算
第三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3年月日一、正数和负数二、用数轴表示正负数三、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及反思记录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读数,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60 -8.2 +20% -3/5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上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下2摄氏度下降了6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上的气温是()摄氏度。
4、读出我国去年3月份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北京: 6℃~10℃长春: -5℃~11℃拉萨: -6℃~8℃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出示教学例3师:下面是4名小朋友以大树为起点,分别运动的情况:小丽:我向西走了4米。
小伟:我向西走了2米。
通过这一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正负数。
并能够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思考并交流:学生画图并交流。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3 年月日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
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椎体积的教学,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