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PPT
- 格式:ppt
- 大小:24.60 MB
- 文档页数:107
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例41——某科技大厦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一、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开发区内黄河路与华山路交口处。
该工程占地面积12500m2,总建筑面积65090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090m2,为科技市场及科技研发产业用房;地下建筑面积12000m2,为车库及设备用房。
建筑物地上30层,总高度110m,如图34-47所示。
图34-47 某科技大厦平面图和剖面图基础为由80cm厚抗压板,30cm厚混凝土板墙和40cm厚人防叠合板组成的箱形基础。
基础以下为1m厚混凝土垫层,基础埋深9.6m,外做JIA防水层。
主体为现浇柱、预制梁板框架-剪力墙结构,按地震烈度8级设防。
外墙为条形挂板。
柱采纳标准节点。
现浇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达到5MPa时方能安装预制梁板;预制梁下须加临时支撑,待叠合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100%后方可拆除。
现浇柱四角主筋除应满足搭接倍数外,还必须单面焊10d。
外饰面采纳白色和灰色仿古全瓷砖,一~五层干挂花岗岩。
室内柱、大厅墙面贴大理石。
室内地面采纳高档地面砖(地砖规格:走廊800mm×800mm;房间内500mm×500mm)。
内隔墙大部分采纳轻钢龙骨石膏板墙贴塑料壁纸,砖墙或混凝土墙抹灰后贴塑料壁纸或刷乳胶漆。
顶棚大部分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厕所、开水间等房间为白瓷砖墙裙。
二、施工目标(一)工期目标打算2002年9月1日开工,2004年11月30日终止,工期为两年零三个月。
(二)质量目标确保省优质工程;为争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三)成本目标保证工程的成本比预期成本降低3.8%。
(四)安全生产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一样事故频率小于1.5‰,工亡率为零,在施工期间杜绝一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五)文明施工和环保目标强化施工现场科学治理,满足现场环保要求,创一流水平,建成市级文明样板工地。
(六)科技进步目标将本工程列为本企业科技示范工程。
重庆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结构板开洞及预留洞封堵施工方案XXXX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 建筑地点及建筑面积 (1)2.2 建筑性质及主要结构体系 (1)2.3 主要参建单位 (2)2.4方案概述 (2)3 施工准备 (2)3.1技术准备 (2)3.2材料准备 (2)3.3机具准备 (3)3.4人员准备 (3)3.5作业条件 (3)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4.1预留洞封堵施工 (4)4.1.1施工流程 (4)4.1.2 施工操作要点 (4)4.2预留洞开洞 (8)4.2.1施工流程 (8)4.2.2 施工操作要点 (8)5 质量控制 (10)5.1预留洞尺寸偏差控制 (10)5.2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处置 (10)6 安全注意事项 (11)1 编制依据改,按照新标准执行。
2 工程概况2.1 建筑地点及建筑面积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同茂大道和秋城大道相交处西北侧,同时也位于轨道交通五、十号线交汇处的西北侧,即重庆空港新城两路组团F-132-1地块。
建筑总面积:约10万m2。
其中四层地下室约4万 m2、五层裙楼约1.6万 m2、1号主楼(6~34F、机房层、水箱层)约4.4万m2。
2.2 建筑性质及主要结构体系一类高层,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163.8m/-17.2m;最大建筑层数(地上/地下):36F/-4F;层高分布为:-2F至-4F层高为3.9m、-1F层高为5.5m、11F及22F层高为5.4m、其余层层高均为4.5m。
主要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3 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2.4方案概述由于建设单位更改了原设计单位(中国第三机械设计院)的平面布局,导致了各楼层结构板中的大部分预留管洞(消防、给排水、喷淋管道,空调水管道等)位置发生偏移,使用功能作废。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施工方案一、核心筒概况1、核心筒墙体工程概况:2层剪力墙定位图1:100楼层数 -4~8F 墙柱强度等级 C80(普通砼柱C50) 外墙厚度1100/2200内墙厚度 600从-2F 至12F 核心筒外壁内埋有钢管劲性柱 从-2F 至4F Z2轴线墙体内设有H 型钢门架核心筒节段示意图2、核心筒内现有塔吊平面定位图:二、核心筒总体施工思路1、考虑地下室核心筒-4~8层变化较多,且在3~5层存在转换大梁,因此在-4~7层拟采用散拼散装模板进行逐层往上施工(第8层采用钢模板施工), 但考虑核心筒大厅有一台K4021塔吊根据结构情况少预留钢筋的角度出发,中间大厅从-3至7层楼板只需留出塔吊所占洞口即可(2~7层从塔身边向外600),核心筒与外框筒之间的施工缝在-3至首层留设在核心筒周围墙边,如下图所示:1000~2核心筒施工缝留设图一(-3至首层典型核心砼施工缝留设图)核心筒施工缝留设图二(2至7层典型施工缝留设图)三、核心筒模板支设 1、墙模板(1)墙模板布置原则:采用18厚九夹板竖向木枋:墙厚=1100、600时,间距200;墙厚=2200时,间距170。
横向钢管(φ48×3.5):横向使用φ48×3.5规格双钢管固定,当墙厚=2200、1100时,横向间距半层高以下300,半层高以上400。
对拉螺杆:采用φ14对拉螺杆,半层高以下纵横间距300×300,半层高以上间距400×400。
注明:浇捣混凝土时,分层高度1m。
(2)、针对2200厚的有型钢的墙,因对拉螺杆不能穿墙,采取如下图示处理(可在型钢的空隙间调节螺栓间距以减少焊接量);但钢管不能焊接,采用外部支撑的方法进行加固。
2、梁模板(1)、针对1100×700此梁的模板支设,拟取立杆间距550×550,步距1500,背楞间距200,支撑背楞的木枋采用双木枋支撑,其他大梁支撑参照此梁。
超高层幕墙施工方案1. 引言幕墙作为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不仅具备美观的外观效果,还承担着防水、保温、隔热等功能。
在超高层建筑中,幕墙的施工方案更加复杂,因为要考虑到建筑的高度、风压、地震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超高层幕墙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2. 设计方案2.1 结构设计在超高层建筑的幕墙设计中,结构设计是一个核心部分。
主要包括幕墙的材料选择、幕墙的形式、幕墙系统的布置等。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风压、地震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材料和系统。
一般常见的超高层幕墙结构包括单层幕墙、双层幕墙和三层幕墙。
2.2 材料选择超高层幕墙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的高度、使用环境、维护成本等因素。
常见的幕墙材料包括玻璃、铝板、石材等。
在超高层建筑中,通常使用大尺寸的玻璃幕墙,以提高建筑的采光性和景观效果。
同时,需要选择高强度和抗风压的铝合金材料,以保证幕墙的安全性。
2.3 幕墙系统布置超高层建筑的幕墙系统的布置需要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幕墙的整体性和建筑的美观性。
一般常见的幕墙系统包括带隔热层的幕墙、悬挂式幕墙和蓝腔幕墙等。
根据建筑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系统布置,确保幕墙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3. 实施步骤3.1 前期准备在实施超高层幕墙施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流程的安排、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等。
同时,要进行相关的技术交流和沟通,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2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包括搭建工地围挡、施工设备的安装、施工材料的堆放等。
同时,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施工计划的制定,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施工工期的合理性。
3.3 幕墙安装幕墙的安装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在超高层幕墙安装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和设备,确保幕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幕墙的安装顺序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安排,一般从下往上进行,逐层安装。
3.4 检验和维护在幕墙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检验。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1第二章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122.1 工程概况122.2 工程特点132.3 工程难点142.4现场施工条件14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工程目标153.1 指导思想153.2 工程目标153.2.1 质量目标153.2.2 工期目标163.2.3 安全目标163.2.4 文明施工目标163.2.5 环保卫生目标163.2.6 总承包服务目标173.2.7 科技进步目标173.2.8工程资料管理目标18 第四章施工部署194.1 施工组织194.2 施工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194.3 施工流程204.4主体结构施工流水区段的划分4.5 施工准备234.5.1 工作程序234.5.2 现场准备234.5.3 技术准备244.5.4 劳动力的准备274.5.5 材料准备284.5.6 机械准备28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1 施工测量295.1.1 施测方法295.1.2 技术措施345.2 土方回填355.2.1 施工准备355.2.2 填土方法355.2.3 质量控制和检验365.3地下水降水措施365.4 钢筋工程375.4.1 钢筋加工375.4.2 钢筋连接和绑扎405.4.3钢筋直螺纹连接工艺4622 295.5.1 模板选择525.5.2 柱、梁板、楼梯、门厅模板535.5.3 核心筒墙体定型大钢模板595.6 混凝土工程645.6.1 混凝土供应商的选择645.6.2 泵送混凝土技术要求645.6.3 混凝土浇筑665.6.4 施工缝705.6.5 柱墙、梁板接头处不同强度等级砼浇捣的处理方法5.6.6 高强砼施工715.7 预应力工程735.7.1 施工准备745.7.2 施工工艺765.8 砌体工程805.8.1 施工准备805.8.2 操作工艺805.8.3 施工注意事项825.9 装饰工程835.9.1 抹灰工程831. 作业条件832. 施工操作工艺843. 质量标准864. 注意事项885.9.2 乳胶漆涂料891. 作业条件892. 施工操作工艺893. 注意事项905.9.3 面砖镶贴911. 作业条件912. 施工操作工艺915.5 模板工程523. 质量标准925.9.4 地面石材铺贴93711. 作业条件932. 操作工艺933. 质量标准945.9.5 中空地板951.产品特点952.施工方法955.9.6 木门安装961. 作业条件962. 操作工艺975.10 防水工程995.10.1 屋面防水991.防水材料的选择992.施工方法1003.注意事项1031.施工工艺1042.细部节点防水施工措施1073.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108 5.11 外脚手架施工方案1095.11.1 脚手架的选用1095.11.2 脚手架的设计1111.脚手架的构造1122. 脚手架的施工荷载1153. 分层承力架的设计1154.卸料平台的设计1175.11.3 脚手架的搭设1195.11.4 外架的拆除1205.12 给排水工程1205.12.1工艺流程1205.12.2施工要点1205.13 暖通工程1235.13.1 风管制作安装1235.13.2 空调水管安装1235.13.3 空调机组设备安装1235.13.4系统调试1245.14 电气工程1245.14.1 电力与照明系统1245.14.2 防雷与接地系统1285.14.3弱电系统129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6.1 施工进度计划1306.1.1 工期计划安排1306.1.2 控制节点要求1406.2 工期保证措施1406.2.1 人力资源保证1416.2.2 物资设备保证1426.2.3 资金保证143 6.2.4 技术保证143 6.2.5 制度保证1446.2.6 协调服务保证1446.2.7 春节期间保证1456.3 施工进度计划滞后的应急措施146第七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管理1477.1 施工总平面布置1477.2 施工总平面管理1567.3 临时用水用电方案159130第八章施工项目管理计划及对各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服务措施8.1施工项目管理计划1668.1.1 总承包原则及承诺1668.1.2 施工总承包管理1688.2 对各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服务措施1698.2.1 工程协调管理1698.2.2 指定分包单位的协调管理1718.2.3 独立分包单位的协调管理1728.3 总承包服务1748.3.1 服务原则1748.3.2 施工服务准备1758.3.3 服务内容177第九章设备机械配置及材料进场安排1829.1 设备机械配置1829.1.1垂直运输设备机械选择1829.1.2混凝土输送设备选择1829.1.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一览表1829.1.4主要机械设备证明材料1839.1.5 塔吊方案1839.2 材料计划与进场安排1849.2.1 材料计划1849.2.2 材料进场安排185第十章组织管理架构及人力配备的数量、各项目管理人员情况10.1项目组织管理架构18610.1.1项目组织管理架构组成18610.1.2 局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成员18810.1.3 拟委派本项目施工组织机构人员一览表18910.1.4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及简历19010.2劳动力计划与管理19810.2.1 劳动力计划19810.2.2 劳动力管理措施198第十一章质量及创优计划保证措施20211.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20211.1.1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20311.1.2工程质量总体控制体系20411.2 质量职责20511.3 质量及创优计划保证措施20711.3.1质量检测20711.3.2 工程“创优”计划21111.3.3 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21211.3.4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保证措施21611.3.5 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21711.3.6 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22511.3.7 成品保护措施240166 18611.4工程回访及质量保修245第十二章文明施工及安全保证措施24612.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4612.1.1 文明施工管理目标24612.1.2 文明施工管理组织24612.1.3 文明施工规划24612.1.4 文明施工平面管理24612.1.5 施工现场企业形象视觉CI 形象设计25212.1.6 非施工区域的管理25712.1.7 工完场清和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25812.1.8 文明施工检查措施25912.2 环境保护措施26012.2.1 防止水污染措施26012.2.2 防止大气污染措施26112.2.3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措施26112.2.4 防止粉尘污染措施26212.2.5 防止噪音污染措施26212.2.6 现场绿化26312.3安全施工保证措施26312.3.1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26312.3.2 安全组织措施26412.3.3 安全管理制度26512.3.4施工安全管理控制流程26612.3.5 安全防护措施26612.3.6 安全检查27312.4 信息化管理措施274第十三章我局承接本工程比较优势27613.1 工期方面27613.2 质量方面27613.3 安全方面27613.4 文明施工方面27713.5 工程协调服务管理方面27713.6 “四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27813.7 工程资料管理278第十四章项目经理近四年业绩279第一章编制依据1.1《** 大厦总承包工程施工招标文件》;1.2 ** 设计院设计的**大厦工程施工图;1.3国家、行业或地方颁布的有关现行施工规范、标准、规程、法规和图集;1.4 现场实际情况;1.5 本单位管理制度。
第1节 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法1.1 施工测量1.1.1 施工测量的总体思路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物,地上塔楼46层,抬升裙楼3层,地下3层。
建筑高度为245。
800m ,地下室埋深(计至底板底部)15。
350m ,主裙楼同时施工.该工程的测量分为土建与钢结构的测量、幕墙装修的测量、机电安装的测量、沉降及变形观测。
为满足工程施工特点,该工程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各级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垂直控制网采用天顶法、坐标法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设置。
拟在中间层增加垂直控制网传递层,减小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垂直控制网的传递按不超过80m 的高度进行设置.根据设计要求,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为基准,在场地建立高程控制网.塔楼上用全站仪垂直引测标高形成楼层标高控制网。
楼层土建、钢结构、幕墙、机电、装修等以此网为依据进行楼层标高控制。
1.1.2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
针对该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
测量规范:1)业主和设计所指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3)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4)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5)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6)JSB3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测量设备:1.1.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是土建、钢结构、幕墙装修、机电安装、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查的基准。
本项目为超高层建筑,位于XX市XX区,建筑高度为XX米,地下层数为XX层,地上层数为XX层。
本工程采用塔吊进行垂直运输,为确保施工安全、高效,特制定本超高层塔吊安装施工方案。
二、塔吊选型根据工程概况,本工程选用型号为XX的塔吊,其技术参数如下:1. 最大起重高度:XX米2. 最大起重半径:XX米3. 最大起重重量:XX吨4. 塔身高度:XX米5. 塔身重量:XX吨三、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组织一支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包括塔吊操作人员、安装人员、安全员等。
2. 施工材料:准备足够的塔吊构件、吊索具、紧固件、润滑剂等。
3. 施工设备:配置施工电梯、卷扬机、吊车等辅助设备。
四、施工步骤1. 塔吊基础施工(1)根据塔吊基础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量,确定基础位置。
(2)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基础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3)对基础进行平整、夯实,确保基础稳固。
(4)按照设计要求,浇筑基础混凝土,并养护至设计强度。
2. 塔吊安装(1)根据塔吊安装图纸,将塔身分段进行组装。
(2)使用吊车将塔身分段吊装至基础。
(3)在塔身分段组装过程中,确保各节塔身连接牢固。
(4)安装塔身标准节、吊臂、平衡臂等构件。
(5)安装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等。
(6)调整塔吊平衡,确保塔吊稳定。
3. 塔吊调试与试运行(1)对塔吊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各部件运行正常。
(2)进行塔吊试运行,检查塔吊的起升、变幅、回转等功能。
(3)根据试运行情况,对塔吊进行必要的调整。
五、安全措施1. 塔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安全责任。
3. 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 塔吊基础、塔身等关键部位,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5. 塔吊吊装作业时,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六、总结本超高层塔吊安装施工方案,旨在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超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超高层住宅楼项目位于_____市_____区,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地上_____层,地下_____层。
建筑高度为_____米,结构形式为_____。
该项目的建设旨在满足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空间。
二、施工部署(一)施工目标1、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优良”等级。
2、工期目标:计划总工期为_____天,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
3、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发生率控制在_____以内。
(二)施工顺序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主体,后围护”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三)施工组织成立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经营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密切协作。
三、施工进度计划(一)编制依据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二)进度安排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三)进度保证措施1、组织措施: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施工协调与管理。
2、技术措施: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
3、经济措施: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4、合同措施: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条款,确保工程进度。
四、施工准备工作(一)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二)现场准备1、平整施工场地,修筑临时道路和排水设施。
2、搭建临时办公和生活设施,满足施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三)物资准备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确保物资按时供应。
2、对进场物资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四)劳动力准备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确保施工人员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号(/SZ/001)编制:审核:审批:年月日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工程简介 (1)1.2工程管理 (1)1.3建筑设计 (1)1.4结构设计 (1)1.5工程特点 (2)第二章编制范围及依据 (5)2.1编制依据 (5)2.2相关参考规范、标准 (5)第三章施工部署 (7)3.1施工准备 (7)3.2施工总体设想 (7)3.3施工顺序 (8)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11)4.1工期要求 (11)4.2进度节点 (11)4.3 施工进度计划 (11)4.4保证工程进度的总体措施 (11)4.5劳动力保证措施 (12)第五章施工测量方案 (14)5.1测量依据 (14)5.2测量仪器选用 (14)5.3建立平面控制网 (14)5.4建立高程控制网 (15)5.5控制网复核 (15)第六章地下室结构方案 (16)6.1钢筋施工方案 (16)6.2模板方案概述 (17)6.3混凝土施工方案 (19)6.4人防工程施工方案 (22)6.5 地下室外防水施工方案 (23)6.6 基槽回填土施工方案 (26)第七章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28)7.1施工部署 (28)7.2钢筋施工方案 (29)7.3模板方案概述 (31)7.4混凝土施工方案 (32)7.5脚手架方案概述 (34)7.6钢平台(材料周转平台)方案概述 (47)第八章后浇带处理方案 (48)8.2 后浇带封闭前的防护措施 (48)8.3 后浇带封闭施工 (48)第九章钢结构方案 (49)9.1概况 (49)9.2钢结构安装的总体技术路线 (49)9.3钢结构安装工程机械选择 (50)9.4钢结构安装施工流程 (50)9.5柱基础复测 (50)9.6钢结构制作及运输 (50)9.8钢结构校正 (55)9.9高强螺栓施工 (56)9.10钢结构焊接 (58)9.11楼承板铺设 (60)9.12钢结构复测 (60)9.13防火涂料涂装 (61)第十章二次结构方案 (61)10.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 (61)10.2 构造钢筋施工 (63)第十一章装饰工程工程方案 (65)11.1装饰工程概况 (65)11.2装饰工程施工说明 (66)11.3确保进度和质量的技术方案 (67)11.4装饰材料管理 (69)11.5装饰施工步骤 (70)11.6顶棚装饰方案 (71)11.7内墙装饰方案 (74)11.8楼地面施工方案 (77)第十二章屋面工程施工方案 (82)12.1概述 (82)12.2施工工序 (82)第十三章主要施工机械配置一览表 (88)第十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89)14.1质量目标 (89)14.1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构架 (89)14.2职责与权限 (89)14.3总体措施 (91)14.4分部分项质量保证措施 (91)14.5 创优计划及创优保证措施 (93)14.5.1 质量目标 (94)14.5.2 建立工程质量创优保证体系 (94)第十五章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97)15.1 安全目标 (97)15.3总体安全技术措施 (97)15.4分项安全技术措施 (98)15.5施工用电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99)15.6高空作业及防坠落安全防护措施 (101)15.5安全保卫 (101)第十六章特殊季节施工专项方案 (103)16.1.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03)16.2冬季施工措施 (103)16.3夏季施工技术措施 (105)第十七章文明施工的措施 (106)17.1项目文明工作小组管理网络 (106)17.2文明施工管理具体措施 (106)17.3现场标准化管理保证措施 (107)17.4环境保护措施 (109)第十八章质量检验计划 (113)18.1隐蔽工程验收计划 (113)18.2技术复核计划 (113)18.3检验批划分 (114)18.4混凝土砂浆试块制作计划 (114)18.5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制作计划 (115)18.6保护层检测计划 (115)18.7材料复试计划 (115)第十九章总承包的管理措施 (116)19.1 总承包管理目标 (116)19.2总承包部领导成员职能划分 (116)19.3 总承包的管理措施 (117)19.4总承包对分包的管理措施 (131)附图目录附图01-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场布示意图附图02-地下结构混凝土浇捣布置示意图附图03-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场布示意图附图04-上部结构楼层混凝土浇筑布置示意图附图05-上部结构核心筒混凝土浇筑布置示意图附图06-后浇带示意图附图07-洞口临边安全防护示意图附图09-100~250厚楼板排架示意图附图10-柱模板示意图附图11-墙模板示意图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主要功能为办公,地下为汽车库与设备用房。
超高层建筑多设计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高度的不同,又主要有两种:类型1: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钢梁连接,外筒楼板为组合楼板的形式,如:广州西塔、上海环球、深圳京基100大厦、广州东塔,均为该结构形式,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类型2: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为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为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如:重庆环球、广州高德、目前正在投标的合肥华润置地万象城的东、西塔楼。
建筑高度约在200~400米.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较多的施工技术课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选择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合理选择模板、围护架体系.☆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的施工质量控制。
☆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各专业工程的合理插入施工时间.☆总承包方涉及的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时的管理与协调.二、工艺顺序确定类型1:前述类型1,外框结构为钢梁的结构形式,适合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先行施工,楼板等水平结构滞后施工,外框钢结构及梁板滞后核心筒结构数层进行施工。
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采用预埋件焊接耳板的连接形式.核心筒内梁筋需预留套筒,楼板钢筋可采用预留胡子筋的形式,局部错位、漏埋可采用植筋。
外框楼板为组合楼板.类型1工程实例照片核心筒领先外框数层: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核心筒外埋件及耳板:板筋预留:如前述类型1,核心筒先行施工的优点是,能很好解决多工序交叉作业提供工作面问题。
核心筒墙体结构为第1个施工作业面内筒水平结构为第2个施工作业面钢结构柱和钢梁为第3个施工作业面外框筒组合楼板施工为第4个施工作业面外侧幕墙分段施工形成第5个施工作业面下部楼层砌筑和精装工程适时插入施工为第6个施工作业面由此,一座超高层内多道工序可以一同施工,有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且提供多个施工作业面,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类型2:前述类型2,由于外框筒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上不适合核心筒先行施工的施工工艺,理由有:(1)、外筒梁板钢筋需全部同截面断开,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很难征得设计同意.(2)、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需支模施工。
课件•钢结构概述•多高层钢结构体系•钢结构材料与性能•多高层钢结构设计要点目录•多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多高层钢结构工程实例分析钢结构概述01钢结构定义与特点定义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
特点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快、造价低等一系列优点,在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优良的抗震性能和施工速度受到了广泛认可。
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往往需要采用钢结构,以满足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大跨度桥梁工业厂房通常需要大空间、高净空和灵活分隔,钢结构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
工业厂房海洋工程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荷载条件,钢结构的高强度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首选结构形式。
海洋工程钢结构应用领域钢结构发展历程古代时期01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木结构和石结构。
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品来加固建筑物,逐渐形成了早期的钢结构雏形。
工业革命时期0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钢铁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炼钢技术的进步和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现代时期03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分析等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钢结构设计进入了新的阶段。
现代钢结构设计更加注重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多高层钢结构体系02由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的骨架结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框架体系定义框架体系特点适用范围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空间;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
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如办公楼、住宅等。
030201框架体系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体系定义侧向刚度大,水平位移小;建筑平面布置相对受限。
剪力墙体系特点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高层住宅、酒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