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4
北宋文坛四大家分别是谁
北宋文坛四大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四位人物,世人也直接将这四人合称为是“北宋四大家”,这四人都是北宋时期的人物,他们每人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建树,并且风格迥异,各有特色。
扩展资料
苏轼不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他在书法方面也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苏轼的书法作品看似平实、朴素,但却变化莫测。
苏轼尤其善于行书和楷书,他的书法作品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得后人将其与苏轼并称为“苏黄”。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他不仅在书画创作方面自成一家,还非常善于作诗。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作品浑厚端庄,淳淡婉美。
在诗歌创作方面,蔡襄的作品风格往往温雅清丽。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米芾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米芾别名:米黻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北宋祖籍地:山西太原出生地:湖北襄阳出生日期:公元1051年逝世日期:公元1107年职业:诗人、书法家其他成就: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他作品:《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等宋仁宗皇佑三年(《晋太保谢安石帖后》有句云:“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米芾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祖父曾祖父等人都是武职。
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想而知,米芾一定自幼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不过与祖辈都以武职入官场不同,米家人对于米芾的教导却更倾向于文字方面。
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练字了。
《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
……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
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
从这里可以知道,米芾七八岁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启蒙老师是当时襄阳著名的书法家罗让。
《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
”宋朝嘉佑五年,大概十岁的时候,米芾开始学习碑刻,以周越、苏子美为师。
勤奋练习之后,不想自成一家,小有成就。
《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年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宋治平四年,米芾跟随母亲迁到京都汴梁,米母进入宫廷侍奉宋英宗高皇后。
《全宋词》:“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补校书郎……”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当在本年。
”大概是因为米母在宋英宗皇后还在潜邸的时候就侍奉在右,功劳颇高,米芾因为母亲得以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关于古代四大书法家研究报告引言: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古代四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米芾,被公认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本次研究将重点探讨这四位书法家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并分析他们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字逸少,号青莲居士,是晋朝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以行草书著称,尤其擅长“逸字”,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特,注重笔画的力度和节奏感,融入了韵律美和自然气息。
他的作品多以劝谏君主、示教育民的主题为主,充满了时代感和精神内涵。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二、颜真卿(709年-785年)颜真卿,字处机,号颜筹,是唐朝中期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之神”。
颜真卿的楷书以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著称,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并以其智慧和威严赢得了广泛赞誉。
颜真卿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笔墨传达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他的书法艺术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并成为后世楷书的典范。
三、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字宗元,号拙政,是唐朝晚期的书法家和美术家。
他是行楷书的创始人之一,主张基于构图、用墨、辨彩、写实、取势等来描绘对象。
柳公权擅长章草和隶书,他的作品在结构和笔法上都有很高的艺术追求。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以其秀丽清俊的风格而闻名,充满了优雅和动感,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米芾(1051年-1107年)米芾,字元章,号东篱,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以行书和隶书著名,被誉为“才子书法家”。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特,以篆刻、草书为主,其作品多取材于典籍、古碑,内容丰富多样,结构紧密,笔法灵动。
他的作品追求自由而不受拘束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米芾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巨大,他的作品对于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结论:古代四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和米芾,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让知识带有温度。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导读:本文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假如能协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共享。
你知道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的为大家收拾的“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希翼对大家有协助,欢迎阅读!内容请关注!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四位书法家(简称“苏黄米蔡”);也有人认为是指苏轼、黄庭坚、蔡京和米芾四位书法家。
蔡襄(公元1012-1067)北宋初书法家。
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
与苏东坡、欧阳修等友善。
人品刚正,为当初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
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
沈括《梦溪笔谭》说他:“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说他:“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
”流传的书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书法理论有《论书》、《评书》、《自论飞白书》等。
又为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曾创制小团茶,著名当初,所作《茶录》一书,是继唐朝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论茶好经典。
《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
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书画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领导古诗文运动,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他的政治道路很崎岖,几遭升贬,官至翰林学士、宰相。
他精通书画、诗词、歌赋、文章。
他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徐浩、李北海。
他的字,点画肥重(董其昌讥为墨猪),天真烂漫,笔力雄健,结字宽绰,书法为宋四家之首。
流传的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太白仙诗》等。
四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引言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大书法家是指王羲之、王献之、文征明和米芾,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四位书法家的独特书法特点,以期对中国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王羲之1. 书法风格•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典雅高贵,独树一帜。
他的字体清秀俊美,笔画遒劲有力,线条流畅而不失稳重。
•王羲之注重布局,善于运用空白来增强字体的美感,给人一种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
•他的字体笔画深浅相宜,变化自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用墨技巧•王羲之善于运用墨色,他的字帖中墨色一般以青黑为主,浓淡相宜,墨色饱满有韵味。
•他注重墨迹的浓淡变化,能通过不同的墨色表达出文字的情感和氛围。
王献之1. 书法风格•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秀丽清晰,有着浓厚的个人特色。
他的字体秀媚而不失俊秀,优雅而不失庄重。
•王献之的字体笔画流畅圆润,线条柔和有弧度,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
•他的字体平衡匀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2. 用墨技巧•王献之擅长运用墨色,他的字迹以青黑或深墨为主,墨色浓郁而富有光泽感。
•他的字迹虚实相间,墨迹浓淡变化适度,使整个字体显得充满生动感。
文征明1. 书法风格•文征明的书法风格独特,富有冲击力。
他的字体刚劲有力,线条丰富多变,形态各异。
•文征明的字体笔画有力而有节奏感,独特的构图使整个字体犹如舞动在纸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的字体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构图和线条的对比,形成独特的形式美和艺术张力。
2. 用墨技巧•文征明的字迹丰满饱满,运用浓淡墨色,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注重笔势的变化,墨迹跳脱自如,通过不同的墨色和墨迹的运用表达出文字的情感与内涵。
米芾1. 书法风格•米芾的书法风格奔放豪放,独具一格。
他的字体豪迈激昂,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狂放而有力度。
•米芾的字体个性鲜明,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给人一种磅礴之感。
•他注重字体的动态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
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始修于元末或明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米芾【mǐ f】(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米芾纪念馆(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西段,原名“ 米家庵”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介绍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家庭背景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
《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介绍
米芾【mǐ 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
为人不似唐人狂放,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注:“宋四书家”指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人!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
但如今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
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
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宋代书法四大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各自的书法特点和成就如下:
1.苏轼:苏轼的书法天然,其字形丰腴圆润,笔画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
他的行书和楷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行书。
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古人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
2.黄庭坚:黄庭坚的书法劲健有力,其字形结构严谨,笔画精到,气势雄浑。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草书。
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受到苏轼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重要一员。
3.米芾:米芾的书法纵逸奔放,其字形变化多端,笔画矫健有力,富有动感。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擅长草书。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是宋代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4.蔡襄:蔡襄的书法蕴藉含蓄,其字形端庄秀丽,笔画圆润流畅,富有韵味。
他的楷书和行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楷书。
蔡襄的书法风格受到唐代书法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佼佼者。
宋代书法四大家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
⽶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吴⼈,祖籍太原。
天资⾼迈、⼈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多蓄奇⽯。
世号⽶颠。
书画⾃成⼀家。
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礼部员外郎。
善,⼯书法,擅篆、⾪、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平⽶芾(读⾳:mǐ fú ),字元章,号襄阳居⼠、海岳⼭⼈等,汉族,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初名黻,字元章。
外号很多:襄阳漫⼠、⿅门居⼠、海岳外史、淮阳外史,⼜有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碍居⼠,晚年号⽶⽼。
⽶芾⾃称楚国⽒之后(远祖为⽕正祝融、鬻熊),故⾃题偶作黻(芾)、楚国⽶黻(芾)、⽕正后⼈、鬻熊后⼈。
)⽶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信,⾼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名佐,字光辅,官职武卫将军。
其母阎⽒,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的乳娘。
⽶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礼部员外郎。
善诗,⼯书法,擅篆、⾪、楷、⾏、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谓刷字,与、、并称宋代四⼤书法家。
其绘画擅长枯⽊⽵⽯,尤⼯⽔墨⼭⽔。
以书法中的`点⼊画,⽤⼤笔触⽔墨表现烟云风⾬变幻中的江南⼭⽔,⼈称⽶⽒云⼭,富有创造性。
⽶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绘画作品传世。
著《⼭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笔⽅法与前⼈不同。
《宋史》载:⽶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书毕,掷笔于地,⼤⾔⽈:‘⼀洗⼆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徽宗潜⽴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公元1107年,⽶芾病逝,享年57岁。
⽶芾书法字帖⾼清全集⽶芾,北宋书法四⼤家之⼀,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北宋造诣最⾼的书法家。
⽶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变,独出机巧。
⽽如此妙境,则在⽶芾⼿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横25.1厘⽶释⽂:芾顿⾸。
戎帖⼀、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
临沂使君麾下。
《伯允帖》纵27.8厘⽶,横39.8厘⽶释⽂:⼗⼀⽉廿五⽇。
芾顿⾸启。
辱教。
天下第⼀者。
恐失了眼⽬。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
同官⾏。
奉数字。
草草。
芾顿⾸。
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横38.5厘⽶释⽂:芾启。
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
⽶⼀斛,将微意,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
窦先⽣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横42.6厘⽶释⽂:芾顿⾸启。
经宿。
尊候冲胜。
⼭试纳⽂府。
且看芭⼭。
暂给⼀视其背。
即定交也。
少顷。
勿复⾔。
芾顿⾸。
彦和国⼠。
本欲来⽇送。
⽉明。
遂今⼣送⽿。
《值⾬帖》纵25.6厘⽶,横38.6厘⽶释⽂:芾顿⾸。
早拜见。
值⾬。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如何去⾥。
去住不过数⽇也。
《⽵前槐后帖》纵29.5厘⽶,横31.5厘⽶释⽂:芾⾮才当剧,咫尺⾳敬缺然,⽐想庆侍,为道增胜,⼩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客具,⼈和端使⼀⾝闲。
《箧中帖》纵28.4厘⽶,横39.5厘⽶释⽂:芾箧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见。
便惊云。
⾃李归黄⽒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明⽇归也。
更乞⼀⾔。
芾顿⾸再拜。
景⽂隰公阁下。
《盛制帖》纵27.4厘⽶,横32.4厘⽶释⽂:盛制珍藏,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