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683.50 KB
  • 文档页数: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汇编

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1、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2、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3、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二、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

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

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

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Cl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AgCl↓

⑶CO3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或稀HNO3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a2++CO32-=== BaCO3↓ BaCO3 +2HNO3 == Ba(NO3)2 +CO2↑+H2O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步骤

a、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b、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滴定管(量筒)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c、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

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d、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

溶液混合均匀。

e、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

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f、装瓶

2、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因变量 c (mol/L)

m(溶质)V(溶液)

托盘天平1. 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增大——偏大

2. 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减小——偏小

3.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减小——偏小

4. 用滤纸称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减小——偏小

5.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增大——偏大

6.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减小——偏小

量筒7.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无影响

8. 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减小——偏小

烧杯及玻璃棒9. 移液后未洗烧杯和玻璃棒减小——偏小

10. 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减小偏大

11.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减小——偏小

容量瓶12.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减小——偏小

13.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增大偏小

14. 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减小偏大

15. 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增大偏小

①称量②溶解③转移④洗涤转移、振荡

⑤定容⑥摇匀

3.溶液的稀释:溶质在稀释前后其物质的量不变。

c1V1=c2V2(c1、c2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1、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四、胶体的性质

实验: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说明:(1)

(2)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3)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五、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取1-2m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

白色沉淀

取1-2mLNaOH的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有何现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H ++ OH- = H2O

取1-2mL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盐酸,观察有什么现象?

产生气体 CO32- + 2H+ = CO2↑+ H2O

结论: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使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