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68.34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路径依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然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确立和维持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模式不断变革的今天,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具备持续创新和适应性强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路径依赖的理论框架,深入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路径依赖效应的作用及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决策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深入探究基于路径依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梳理和总结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中的应用,加深对路径依赖效应的理解和认识。
2、实证分析:选取多个行业中的成功企业,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企业决策中路径依赖效应的作用,从而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
1、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揭示路径依赖效应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建议和决策支持。
2、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建立先进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能力。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学术界对路径依赖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推广。
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迫切面对的重大课题,企业管理者应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正确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进而推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地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关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创始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C K Prahalad & G Hamel,1990)《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题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的文章,首次提出并阐明了核心竞争力概念。
国内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虽然尚处于初期,但目前它已成为管理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战略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的主动权和创造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能够实现用户最为关注的核心价值。
(2)独特个性断优化而形成的,是企业个性化发展的产物。
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为企业独自拥有,具备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它孕育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转移。
在核心竞争力中,不仅包括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营销技能、品牌效应,还包括独特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3)潜在延展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潜在的延展性。
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拓展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从而开发潜在的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
(4)动态创新性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与环境,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是动态调整、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的。
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地保护、优化、创新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动态发展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综合研究上述观点,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使企业自身独有的,且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持久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实践应用,以期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多个维度出发,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要素及其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测量方法,为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为企业制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其核心理论框架的探讨,涉及到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这些理论框架试图从不同角度解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发展及其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来源的理论框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形成和维持其核心竞争力。
其中,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 RBV)认为,企业拥有的独特、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 KBV)则强调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则进一步指出,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过整合、构建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是形成和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构成的理论框架主要探讨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构成要素。
这些要素通常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文化等。
浅析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动因与意义…………………………………………(一)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沿革…………………………………………………………(二)研究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现实动因………………………………(三)研究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意义……………………………………二、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文献综述………………………………………………………………(一)竞争力的内涵与特点………………………………………………………………(二)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三)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三、连锁经营企业的一般特征分析……………………………………………………………(一)连锁经营企业的内涵………………………………………………………………(二)连锁经营企业的实质………………………………………………………………(三)连锁经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四、连锁企业的竞争力的层次与定位…………………………………………………………(一)连锁企业竞争力的涵义……………………………………………………………(二)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层次与定位……………………………………………………五、连锁企业竞争力的结构与维度……………………………………………………………(一)连锁企业竞争力的结构……………………………………………………………(二)连锁企业竞争力的维度……………………………………………………………六、连锁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与构成……………………………………………………………(一)与组织制度性特征相关的竞争力来源……………………………………………(二)非组织制度特征的竞争力来源……………………………………………………七、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一)连锁企业竟争力的外部影响因素…………………………………………………(二)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八、连锁企业竞争力识别………………………………………………………………………(一)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内部识别………………………………………………………(二)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外部识别………………………………………………………九、国内连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与提升途径…………………………………………………(一)国内连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二)国内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制约原因分析……………………………………………(三)提升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参考文献………………………………………………………………………………………致谢……………………………………………………………………………………………内容摘要:连锁企业是在十九世纪中期,伴随着连锁经营这种新型经营方式而诞生的一种企业经营实体,这种企业从诞生开始就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韩思为作者简介:韩思为(1997-),女,湖北省咸宁人,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海南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证券化。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生存以及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开始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抵御外界的风险以及进行发展。
选取华为企业为例,纵向分析其近5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华为自身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核心竞争力。
我们发现华为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体制的转变中,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其中核心竞争力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但是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梳理。
并且以华为公司为例,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具体的分析。
本文选择华为为案例进行分析对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华为是我国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大部分。
因此选择华为具有代表性。
第二,华为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发展是非常好的,值得我国其他民营企业借鉴学习。
二、文献综述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哈佛大学的C ·K 普拉海拉德和G ·海默(1990)所提出的。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的内部的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整合形成的,是一种技能和技术的组合,但是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此后来众多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国外学者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类,整合能力观、核心技术观以及核心产品观。
整合能力观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将企业自身的各类资源进行配置与整合的能力。
核心技术观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具体的技术中,企业技术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邓雅好.钟霖轩(2017)认为.在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无形资产,其实债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技能和知识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能量三角,其特点是独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价值。
宋雨莹,方天宇,姚伟楠(201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会加性、带不走、持续性五大特征,它应该是企业难以模仿和豆制的能力。
蒋若兰,崔桂花,叶旗(2019)还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器力。
这包括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公司必须具有不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继续发明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的能力,以及不断创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芭销工具的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
户梦埠.何明媛.麦洛(2019)还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在于独特产品的开发,独特技术的开发和独特的营销爱力。
燕秋遥,崔泽民,易璇(2019)在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发展研究中认为,有必要重视企业内部贡源的发现和挖掘,培养长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康华山,金恩雅(2019)认为特色城镇具有工业特征,主体也是工业。
因此,有必要孵化,培育和发展特色.行业的关键是特色城镇建设。
温馨涵,袁家乐,卓丽(2017)也认为特色城镇必须得到产业的支持。
因此,要培育特色城镇,就必须发展产业作为支撑城镇生活的骨干,并若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又化内涵和旅游功作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
万心怡,章小飞鲍宇(2017)分析了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基于GEM模型,抱建了特色低镇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GSC模型,通过调码形成了以环境资源力、基础设施力、资本资源力、产业发展力、政府支持力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要素构成的指标体系。
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发展,国内核心竞争力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根据中国国情在竞争资源上形成多元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体系,技术和技能(余舒惇,洪宜萍,2021)。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我选择在一家知名企业进行文献综述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查阅、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习内容1. 文献检索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对文献检索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检索与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政策法规等文献。
共计检索文献100余篇,为后续的文献综述奠定了基础。
2. 文献整理与分析(1)行业现状分析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我了解到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2)行业趋势分析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我发现以下行业趋势:①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行业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②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③市场拓展: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3)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我发现以下企业核心竞争力:①技术优势: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②品牌优势:企业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③市场优势: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实习成果1. 提高文献检索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熟练掌握了文献检索方法,提高了文献检索效率。
2. 增强行业分析能力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我对企业所在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行业分析能力。
3. 提升写作能力在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我不断优化语言表达,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1.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21世纪,随着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全球进入“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期。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谁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开发人才和充分使用人才,谁就能拥有市场主动权,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先后经历了资金、战略管理、信息技术,最终也回归到“人力资本”这一核心要素。
因此,对综合竞争力明显落后于国际竞争要求的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积极地对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进行整改,建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落后导致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劳动率低下成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本”瓶颈进一步突显,“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掣肘。
特别是对当前国内为数众多、但实力又相对薄弱的地方建筑企业而言,能否成功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工作——绩效考核,是关系到有效提升组织与员工绩效能力水平、赢得市场竞争和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1.1.2研究意义及目的对建筑企业而言,工程管理在建筑企业的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企业的微观基础,是企业所有管理的基点,是企业经营的主体,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集中反映。
工程项目是生产要素和现实结合的场所,全面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有赖于对工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以工程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的运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
只有使每个工程的成本、工期、质量等目标都得到有效地控制,企业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员工可能不了解市场,不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但了解自己的岗位工作本作,了解自己所处的环镜。
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促进绩效提升的有效方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
企业文化建设文献综述【篇一: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企业文化也称为公司文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个企业和研究者们开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现对有关学者的综述如下: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价值一、前言企业文化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中分化出的一种新理论。
一些西方学者认定“21世纪革新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文化革新的方向——企业文化的创造与渗透”[1]。
钱向阳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形资产,是影响企业稳定、和谐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17]企业家生命成长导师,企业文化建设与运营管理专家魏宪生曾说过:“一切管理问题,都是文化问题。
”二、企业文化概述(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影响巨大。
但是,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华为“基本法”的第六条提到:“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海尔的张瑞敏也说过:“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都可以被带走,唯独无法带走的是企业的文化。
”[2]企业文化是一种从实际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
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被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
多数学者从观念形态着眼,以企业价值观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实践来说明企业文化。
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包含许多内容的复合体。
它包括企业整体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3]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1][2][3]季如先,赢的竞争优势一企业经营基本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祝慧烨、肖震东等编,中国企业进化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科特等编,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工商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1、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默(Gary Hamel)(190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过程伴随在企业的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所积累的具有企业特性的专长。
巴顿(Dorothy Leonard-Barton)(1995)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它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库姆斯(Coombs)(1993)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专长和有效配置这些专长的组织能力。
拉法(Raffa)和佐罗(Zollo)(1995)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它是技术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和文化核心能力的有机结合,不可能在企业里分散开来加以定位。
杰恩•巴尼(J ay B. Barney)(1991)认为企业资源只有具备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这四个特征才能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克里斯汀•奥利弗(Christine Oliver)(1997)提出企业获得配置资源的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其获得较高回报率的可能性,不同企业之间为获取这些战略性资源,在决策和获取过程上的异质性构成了企业和性竞争力。
2、国内学者的研究观点项国鹏、汪良军(2001)从知识角度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征及其培育、识别、部署、保护、更新过程中的知识流,提出核心知识竞争力和和核心能力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两个维度。
李恩、杨元晔(2009)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或知识的总和,它具有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本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
吕广朋(2010)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一领域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是企业独具的支持企业保持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陈先勤(2010)认为企业核一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持有的核心能力和专长,它是指完善的企业制度、科学的企业管理、领先的技术力量、先进的企业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竞争上的综合反映,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张子荣、韩世鹏(201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效仿的能带来更多利润的能力。
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让消费者得到不可替代的产品、服务和文化,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和外部优化的结果。
芮明杰、陈晓静(2006),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独具的,使公司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中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学识,这种学识是一组拘束与技能融合的学识,而并非是拥有的一项技术或技能。
杨杰、田忠和(200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充分的用户价值,独特的、可扩展的企业竞争力,是决定一个企业或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总和,包括管理机制与理念、产品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财务状况因素等。
管益忻(2002)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独有的、优异的、扎根于组织中的、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它是企业把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和市场优势等诸多因素组合起来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本质上是一个企业特定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一个企业得到发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各方面因素,它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包括资源、技术、人力、设备,还包括管理能力、文化创新等。
各个企业的发展状况是不相同的,它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相差各异的,不仅如此,它还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而会有所变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刘文涛(201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八个方面的特征:(1)价值性;(2)积累性;(3)独特性;(4)难以模仿性;(5)不可交易性;(6)延展性;(7)动态性;(8)整体性。
包发根(2006)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四个方面:(1)超值性;(2)持久性;(3)无形性;(4)整合性。
李恩、杨元晔(2009)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四个方面特征:(1)领先性;(2)延伸性;(3)动态性;(4)关联性。
当然,不同的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总体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基本都反映了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特征的认知,会促使企业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形成,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李恩、杨元晔(2009)认为,经过多年建设,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少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但大多数企业仍普遍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1)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2)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3)人才资源匮乏。
梁建人(2008)认为制约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核心竞争力意识错位;(2)缺乏核心技术;(3)缺乏核心竞争产品;(4)缺乏核心战略。
张子荣、韩世鹏(2010)认为,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1)人力资源素质不高;(2)研发投入不足;(3)生命周期较短;(4)缺乏战略规划,产业重复严重;(5)忽视企业文化。
陈根(2009)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战略意识滞后;(2)研发投入不足;(3)主业不突出;(4)人力资源质量不高;(5)生命周期较短;(6)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在快速、良好发展的同时,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外乎存在那么几种主要问题,而各个企业的问题又是各不相同的。
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成为各个企业的当务之急。
四、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张子荣、韩世鹏(2010)认为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五个方面进行:(1)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3)注重培养企业文化;(4)科学实行人力资源管理;(5)建立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渠远庆,罗艳,李冬妍(2009)认为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应从驱动因素、发展条件、创新活动、学习活动等着手,具体表现为:(1)技术创新;(2)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3)创建学习性组织,包括变革不利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建立全员全面开放的培训体系、加强知识管理以及建设有利于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4)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6)积极创建品牌;(7)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特征、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策略;(8)抓好关键人才的管理,包括培养关键人才和留住关键人才。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否最终获益,取决于企业是否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创造。
只有企业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并最终存活下来,发展壮大。
一、总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索及研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刘文涛.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04.[2] 项国鹏,汪良军.知识视角的企业核心竞争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03.[3] 吴艳辉,刘志锋,王恩宁.中国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自我提升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4] 包根发.论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6-07.[5] 吕广朋.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6] 陈先勤.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经济师,2010-07.[7] 梁建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理论探讨,2008-05.[8] 张子荣,韩世鹏.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科技创业,2010-06.[9] 陈根.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培育途径[J].中小企业研究,2009-04.[10] 李恩,杨元晔.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06.[11] 杨蕙馨,王长峰.家族式管理与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J].山东大学学报,2006-02.[12] 渠远庆,罗艳,李冬妍.如何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9-04.[13] 罗朋朝.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方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1.[14] 孔令超.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2.[15] 袁俊.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竞争[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09.[16] Dayong Liu,Cuixia Li,Mingcheng Che.Study on Enterprise’s CoreCompetence[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2006.[17] C.K.Prahaia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M].Harvard bussiness Review,1900:79-91[18] 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M].Journal ofManagement,1991:9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