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超声诊断最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43
房间隔缺损术后超声模板
一、Ⅰ孔房间隔缺损
✧检查所见
(1)心房正位,右心房、右心室正常(增大),左心室内径正常。
(2)室间隔及室壁厚度正常,运动及幅度正常(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呈同向运动)。
(3)房间隔上段Ⅰ孔处回声中断约__ mm;彩色多普勒:房水平可见左向右分流。
(4)室间隔连续性完整;彩色多普勒:
(5)三尖瓣环扩大,开放尚可,关闭欠佳;二尖瓣瓣叶未探及明确裂隙,余瓣膜形态结构、启闭大致正常;彩色多普勒:三尖瓣可探及__量反流;连续波多普勒:反流速度__ cm/s,压差__mmHg。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检查发表时间:2013-03-04T15:14:28.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供稿作者:李广霞[导读] 重点在于寻找室间隔有无回声失落及异常血流,寻找室间隔缺损部位,大缺损伴左心容量负荷过重,小缺损腔室大小均正常。
李广霞 (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市龙南医院物理诊断科>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014-01 室间隔缺损(VSD)是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心室间形成异常通道,产生室水平的血流分流,通常单独存在,亦可为复杂性心血管畸形的组成部分。
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3%。
1 病理根据胚胎发育来源可将室间隔缺损分为三大类型即膜部、漏斗部及肌部间隔缺损,其中以膜部间隔缺损最多见,肌部缺损最少见,各型又分若干亚型。
1.1 漏斗部缺损分为以下两型。
(1)干下型:又称肺动脉瓣下型,缺损上缘由肺动脉瓣环构成无肌性组织,缺损位于主动脉右冠瓣的左侧缘,部分病例主动脉瓣可能坠入缺损而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缺损位置高,由左室分流入右室的血液可直接射入肺动脉。
(2)嵴内型:位于室上嵴结构内,四周均为肌组织,分流血液射入右室流入道。
1.2 膜部缺损分为以下三型。
(1)嵴下型:位于室上嵴下方,紧邻主动脉瓣右叶的右侧部分,缺损常较大,多累及部分室上嵴和膜部。
(2)单纯膜部缺损:局限于膜部间隔的小缺损,四周为纤维组织。
(3)隔瓣下缺损:大部分位于三尖瓣隔瓣下方,其前缘常有部分膜样间隔组织。
1.3 肌部缺损位于肌部室间隔的光滑部或小梁化部,位置低,周围均有肌性边缘,形态及大小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
病理生理:正常心脏左心室收缩压明显高于右心室。
室间隔缺损时,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大小及分流的方向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及两心室的压力差。
①小的室间隔缺损,缺损口面积小于0.5cm2/m2,临床无症状,称Roger病,左向右分流量少,左室负荷轻度增高,肺血管阻力正常或偏高,称低阻力,小分流状态。
超声心动图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是一项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心脏进行多平面、多角度的扫描,获得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心动图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和观察要点。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房间隔缺损的类型,它通常位于二尖瓣附近,可以分为中央型和离心型两种。
中央型的房间隔缺损位于二尖瓣下移至房间隔,离心型的房间隔缺损位于二尖瓣附近的宽缺损区域。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诊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并评估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我们通常从心脏的四腔心切面开始观察。
在正常情况下,右心室和右心房之间的间隔是连续完整的,没有明显的异常。
而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右心室和右心房之间存在一条直径较大的缺损。
缺损的位置可以是中央型,也可以是离心型。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可以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缺损区域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彩色多普勒模式来直观观察。
彩色多普勒模式可以通过探测流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来标记不同类型的血流。
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右心房向右心室流动的血液,形成一个明显的红色或蓝色信号。
其次,通过超声心动图的M模式,我们可以观察到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舒张功能是否正常。
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中,由于右心室接受到额外的血液,它的舒张功能通常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流速度降低和心肌肥厚。
另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评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通过观察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信息。
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中,由于右心室需要承受额外的负荷,它的收缩功能通常会增强。
最后,在超声心动图中进行颜色流动成像检查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缺损区域的大小和血流速度来评估缺损的程度。
这对于确定手术治疗的指标和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
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要点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简称ASD)是指上、下两个
心房之间存在通道或缺口导致血液自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诊断是ASD最常用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以下是超声诊断ASD的要点:
1. 心脏超声常规观察:通过M模式和2D超声,观察心房的
大小和形态,寻找异常结构。
2. 超声彩色多普勒:用于识别ASD的血流动态。
彩色多普勒
能显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通过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血流通畅性来初步判断ASD的存在。
3. 超声多普勒:通过多普勒技术检测ASD处的血流速度、压
差和异常血流。
左心房收缩期与右心房之间的血流速度差异可以提供ASD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4. 超声显像:使用挡脉影像、小旋转和大旋转等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ASD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5. 除超声诊断外,还可以通过氧气过载度测定确定ASD的存在。
通过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来判断ASD的大小和分流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超声诊断ASD不仅要进行定性诊断,还要尽
可能地描述ASD的大小、位置、形状、结构和合并症等详细
信息,以便为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提供准确的依据。
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表现及诊断要点室间隔缺损的英文简称为VSD。
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
对于症状相对严重的患儿,应当及早采取有效检查措施,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为应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检查措施,其中超声检查则具有相对突出的应用优势,超声属于无创检查,也没有辐射影响,检查价格也相对较低。
且随着超声技术发展,其可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也可形成动态成像。
为普及超声检查科普知识,本文总结VSD疾病知识、超声表现、诊断要点等,现分享如下。
一、何为室间隔缺损VSD是由于胚胎时期心脏发育障碍,胎儿室间隔出现异常发育,其发育不全并形成异常交通,从而在左右心室之间出现异常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它畸形,其诱发因素也相对较多,主要有基因遗传、恶劣环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室间隔缺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这与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年龄相关,一般来说,如果缺损宽度在5mm以下者,其异常分流相对较少,不会造成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功能基本不受影响,该类患儿可无明显不适症状,通常在体检时意外发现心脏杂音,后天发育时,心脏可相对正常发育,其大小基本接近正常。
而临床不适症状与缺损宽度存在较大相关性,缺损宽度大时,患儿常在出生后1–2个月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费力,呛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严重者甚至发生心力衰竭,肺炎与心力衰竭可反复发作,造成患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缺损较大时,其血液循环过程与正常人存在较大差异,分流入右心室的血液进入肺循环,肺循环血量增加,左心回血量增加,左心前负荷增加,左室容量负荷增加,可诱导左心室出现形态结构变化,如左心室扩大。
而⻓时间处于高流量,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也会明显增大,可显著提高肺动脉压,引起右心扩大,左向右分流逐渐减少,速度减低,长此以往,可导致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6-07-26T10:24:54.0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期作者:王丹[导读]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发病率约占10%~30%,以女性多见。
王丹(安达市医院黑龙江安达 151400)【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32例房间隔缺损(ASD)的超声检查方法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经超声检查房间隔回声中断,断端“T”征等房间隔缺损。
缺口直径6~35mm,平均23mm。
缺损包括I孔型3例,Ⅱ孔型27例,伴轻三尖瓣返流21例,均有不同和程度的右室扩大,与手术证实结果符合率96.87%。
结论:单纯型房间隔缺损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回声失落、断端回声增强,伴有右心系统扩大时即可明确诊断。
超声诊断对房间隔制缺损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彩色多普勒【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79-02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发病率约占10%~30%,以女性多见。
超声诊断对房间隔制缺损准确率高,现对2013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的超声诊断分表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8~52岁,平均年龄24±3.5岁。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悸、乏力、咯血气促,听诊右胸骨缘第二、三肋间闻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1.2 检查方法检查房间隔要选择能充分显示房间隔的切面,从多切面评价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与附近心脏结构的关系,特别是与上、下腔静脉、肺静脉及冠状静脉窦的关系。
常用的切面有剑下四腔切面、剑下二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胸骨旁长轴及短轴切面。
文/ 王文斯(天津市胸科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 【指导老师】关欣(天津市胸科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
房间隔缺损指房间隔部位出现的先天
性缺损,以致左、右心房之间出现孔隙和血
液分流,是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发病率占
所有先心病的10%~30%,以女性多见。
房
间隔缺损患者一般可以存活到成年,甚至老
年。
婴幼儿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仅少
数患者早期出现心力衰竭。
但随着年龄的增
长,特别是40岁以后出现并发症和死亡者明
显增加。
如果在病情初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
疗,寿命可得到延长。
病程进展与分型
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取
决于缺损的大小、部位以及两心房之间的
压力差。
疾病初期:患者身体处于正常生理
状态下,左心房压大于右心房压,心房水
212019.12 No.35悸、易彩超检室内径图5: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可探及回声失落约26mm,缺损位于房间隔顶部,图6:剑下切面显示,下腔静脉位没图7:彩色多普勒显示,心房水平可探及左向右分流。
三尖瓣轻度反流。
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下腔型),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发稿编辑:邱华艳) 图3
二尖瓣反流信号
图4二尖瓣可见前叶裂隙
图2左向右分流
图1缺损最大径约26mm
图7
左向右分流 图5房间隔缺损位置 图6左心房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