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2、简述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100多年,零散经验和现象描述到揭示机理,完整学科体系,植物营养研究古典时期(19世纪),新古典发展时期(20世纪前半叶),现代植物营养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具有现代科技特点。

3、简述植物营养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发展中国家:55%~57%,我国:40%。

2. 培肥土壤

3. 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4. 补偿耕地不足

5. 增加有机肥量

6. 发展经济作物、森林和草原的物质基础

4、植物营养学包括哪些研究领域?

1.植物营养生理学:(1) 营养生理学(2)产量生理学(3) 逆境生理学

2. 植物根际营养

3. 植物营养遗传学

4. 植物营养生态学

5. 植物的土壤营养:(1) 土壤养分行为学(2) 土壤肥力学

6. 肥料学及现代施肥技术

2.掌握根对养分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

1、截获:植物根系与土壤中各养分直接接触时获取养分的方式。影响元素: 根系体积、养分浓度。

2、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特点—速度慢、距离短。影响因素:浓度差、土壤湿度、扩散系数、迁移离子——磷、钾、氮。

3、质流:由于蒸腾作用引起的土壤中养分离子随水流动到达根表的过程。特点—运输养分数量多,距离长。影响因素:蒸腾作用正相关、离子浓度有关,不成正比、迁移离子——氮(硝态氮)、钙、镁、硫。被动吸收特点:不需能量,无选择性,顺浓度梯度进行,吸收过程没有化学反应。主动吸收特点:消耗能量、选择吸收、逆浓度梯度,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植物本身遗传特性、外界环境。一、温度: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微生物的活动、不同作物适宜的温度范围不同、温度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影响不同、一定范围内养分吸收随温度增加而加快、温度过高—〉40ºC ,酶钝化、低温—植物代谢活性降低、影响顺序:PO33-> NH4+ > K+ > SO42-> Mg2+> Cl- > Ca2+ 二、光照,光合强度、酶活性、气孔开闭和蒸腾强度三、通气,土壤空气含氧量10-20%、棉花O2 < 3%、玉米<6%生长受影响。四、酸碱反应,影响根细胞表面的带电性影响原生质膜的通透性,影响到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微生物的活动。五、土壤水分,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影响土壤养分浓度、有效性和迁移、影响土壤通气性、微生物活性、温度。适宜,田间持水量70%-80%。六、养分状况1、养分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养分吸收增加。中断养分供应的影响促进植物对养分吸收,拮抗一种离子的存在能降低另一种离子的吸收。协助作用一种离子的存在能增加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木质部与韧皮部汁液比较:第一,韧皮部汁液的pH值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性而后者偏酸性。韧皮部偏碱性可能是因其含有HCO3-和大量K十等阳离子所引起的。第二,韧皮部汁液中的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远高于木质部,而木质部中基本不含同化产物。第三,某些矿质元素,如钙和硼在韧皮部汁液中的含量远小于木质部;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一般都高于木质部,其中钾离子的浓度最高。对于具有不同形态的养分,其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形态种类可能不同。例如在地上部还原NO3-的植物,其木质部汁液中含有高浓度的N03 -N,而韧皮部中N03 -N的浓度却经常很低,氮的形态主要是有机态氮,如酰胺和氨基酸等。此外,由于光合作用形成的含碳化合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因此,韧皮部汁液中的C/N比值比木质部汁液宽。

试述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生长介质的养分供应常出现持久性或暂时性的不足,造成植物营养不良。为维持植物的生长,使养分从老器官向新生器官的转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植物提内不同养分的再利用程度并不相同,再利用程度大的元素,养分的缺乏症状首先出现在老的部位;而不能再利用的元素在缺乏是由于不能从老部位运向新部位,而使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幼嫩器官。

3.根外营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1、养分种类,钾肥 KCl>KNO3>KH2PO4、氮肥尿素>硝态氮肥>铵态氮肥、硝酸钾——1小时、氯化钾——30分钟2、溶液浓度,大量元素——0.2~2%、微量元素—— 0.01~0.2%、酸性——阴离子多、碱性——阳离子多、30min-1h湿润、晴天、傍晚、无风、湿润剂、表面活化剂、双子叶——叶片大,角质层薄,有利吸收、单子叶——叶片小、厚、加大喷施浓度(笔记)

生物有效养分:系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是指土壤中那些能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无机态养分以及在植物生长期内由有机态

释放出的无机态养分。

7、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轫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出现;而()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出现。

8、在植物体内,()较强的养分可通过()和()在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

根毛特性与养分吸收的关系

根毛主要是通过增大根表面积来增加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此外,通过数学模型还发现,由于根毛比根细小,其周围更易于产生较大的浓度梯度,从而有利于作物对低有效性养分的吸收。在缺乏菌根的植物中(如白羽扇豆),根毛对低有效性养分的吸收尤其重要,根毛可作为养分高效、抗逆和高产作物类型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

硫酸铵和氯化铵不能长期大量单独使用

硫铵属于生理性酸性肥料,在一块土地长期使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在碱性土壤中,硫酸铵中的铵离子被吸收,而酸根离子残留在土壤中,与钙发生作用,使土壤板结变硬。

磷肥利用率低得原因

1过磷酸钙施入土中后,磷酸一钙溶于水中形成饱和的磷酸、磷酸一钙、磷酸二钙溶液,可将土中的铁、铝、锰、钙、镁盐溶解并与之作用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降低了磷的有效性。在酸性土中,常形成难溶的磷酸铁和磷酸铝,在碱性土壤中,则形成磷酸八钙或羟基磷灰石,都会降低过磷酸钙的肥效。在酸性土中,磷酸还会被粘土矿物或水化三氧化物吸附固定而降低肥效。施用的过磷酸钙易被土壤固定,移动性很小,其移动范围一般在1~4厘米间。因此,磷肥的利用率很低。2农田施用肥料中,以磷肥的有效利用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磷肥的有效成分(即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其固定的速度和形态,与土壤酸碱度(即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小等有关。不过,磷在土壤中被固定而形成难溶性状态后,在适宜条件下(如微生物等作用下),又可以转化成速效磷,表现了磷肥供磷的长效性。

根据过磷酸钙的性质和特点,科学施用提高肥效:一是与有机肥混合施用。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混合后施用,可利用有机肥料的分配制度作用,减少与土壤的接触,从而提高其肥效。二是酸性土可配合石灰施用,碱性土配合硫铵施用。在酸性土,当pH在5.5以下时,最好先施石灰中和酸性,使pH上升6.0以上后再施磷肥;在碱性土要配合硫酸铵等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施用,利用硫酸根的作用使肥料圈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以提高磷的有效性。

如何利用磷肥的这些特点,来提高磷肥利用率,通常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以基施为主,避免低温施磷磷肥(尤其是钙镁磷肥)施入土壤后,在较长时间内(半年以上),其有效性呈上升趋势。因此,磷肥一般宜用作基肥,尽量避免作追肥施有。另外,磷肥利用率的高低,除取决于土壤及作物本身条件外,还受气温条件的影响,当气温低于12摄氏度以下,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降幅量大的是磷(达50%以上)。因此,施用磷肥应尽量避免在低温期进行。2、增施有机肥,加强土壤酸碱度的调节ph值小于6以下的土壤呈偏酸性,磷易与铁、铝化合形成难溶性磷酸铁、磷酸铝。ph值大于7.5以上的土壤呈偏碱性,磷易与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钙。ph值在6-7.之间的中性土壤,施磷的有效性最高。因此,要提高磷肥的有效利用率,首先必须重视调节土壤酸碱度,方法是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维持土壤酸碱反应相对稳定的能力),而土壤的缓冲性能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由于土壤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质,增施有机肥料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个途径,应大力提倡多积多施农家土杂肥、多种绿肥等。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减少土壤固定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减少土壤固定的原因有:第一、避免了磷与土壤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磷素被土壤固定的途径;第二,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能与土壤中的铁、铝结合,形成稳定状态的化合物,减少了可溶性磷与铁、铝等结合的机会,减少形成难溶性磷的固定量,从而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率。4、集中施用研究表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非常小,即磷肥在土壤中不易淋失。利用磷的这一特点,一般采取穴施或沟施方式(不宜撒施),适当将磷肥集中施于作物根系附近,以利作物吸收,提高施磷的利用率。对于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利用固态磷在土壤中可以转化成速效磷的特点,也可以把分几次施用的磷肥(甚至2、3年施用的磷肥)一次施足。这样既可提高土壤的供磷强度,充分发挥其长效供磷性,又可节省施肥劳力

钾的转化

硫酸钾:第一,在酸性土壤中,多余的硫酸根会使土壤酸性加重,甚至加剧土壤中活性铝、铁对作物的毒害。在淹水条件下,过多的硫酸根会被还原生成硫化氢,使到根受害变黑。所以,长期使用硫酸钾要与农家肥、碱性磷肥和石灰配合,降低酸性,在实践中还应结合排水晒田措施,改善通气。第二,在石灰性土壤中,硫酸根与土壤中钙离子生成不易溶解的硫酸钙(石膏)。硫酸钙过多会造成土壤板结,此时应重视增施农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