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电算化第一节(一)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初级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1)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规制度1994年6月,财政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试行文件的基础上正式制定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
1996年,财政部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电算化又专门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1999年10月31日,最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例题3-1】单选题: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是对会计软件的( )要求。
A.最高B.较高C.最低D.较低正确答案:C解析:《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是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例题3-2】单选题:1996年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法规是( )。
A.《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C.《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D.《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正确答案:D解析:1996年,财政部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电算化又专门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例题3-3】单选题:当前开发、选择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依据是( )。
A.《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C.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D.《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正确答案:D解析:当前开发、选择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依据是《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用、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用、维护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2.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等。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四个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会计核算电算化,它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财务核算和报表核算。
1981年8月,长春一汽,会计电算化概念。
信息来源:财务内部,信息孤岛(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集成)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同时使会计电算化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还将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处理纳入了计算机管理。
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核算纳入计算机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
信息来源: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2006年2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引入会计专业判断。
多方法+判断模型(原本由人力完成的复杂的会计专业判断转变成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公式和模型,当实际业务发生后,再把实际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自动与计划、预算或定额标准相对比,如有偏离,及时输出信息,对受控系统进行调节,以保证计划、预算或定额的正常实施。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2008年6月六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三会一部一署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审计报告指引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
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内部控制的上述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来源惟一、实时共享)。
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知识要点】1、管理既有微观的,又有宏观的。
微观管理是指单位自身对会计电算化所制订的管理办法、措施和制度;而宏观管理则指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开展所制订的办法、措施和制度。
2、按照《会计法》规定,财政部先后制定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典型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制定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根据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B.《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C.《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2.对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文件主要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B、《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C、《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D、《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3.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是对会计软件的(D)。
A、最高要求B、较高要求C、较低要求D、最低要求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会计电算化软件生成的哪些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ABCD)A.会计凭证B.会计账簿C.财务会计报告D其他会计资料2.财政部先后制定了下列哪些国家统一的制度(ABCD)对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
A.《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C.《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D.《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3.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单位(ABCD)等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
A.使用会计核算软件B.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C.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D.电算化档案保管三、判断题1.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不一定要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 f )2.中国境内各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应当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1.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系统工程学,计算机学,会计学,管理学,信息学与一体的边缘学科。
它的基本含义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财会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财务分析,参与经营管理。
1981年8月,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狭义会计电算化: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只会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条件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广义的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养与发展。
概念区别:会计电算化与电算化会计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按照跨级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划分(1)会计核算电算(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跨级核算业务(2)会计管理电算化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借助财会人员合理的规划和运用资金,以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费用开支,最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主要任务: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财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生产决策,销售决策和财务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人员进行决策的人机会话系统,不是代替人决策二:会计信息化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的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201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重要知识点汇总四、考试形式三科全部上机考试,题库抽题,每年两次。
时间:1小时题型:客观题:单选(45)、多选(30)、判断(10)操作题:五、学习方法1。
题库中涉及知识点较多,全面学习。
2。
多做模拟练习题,提高对所学知识点的熟练程度。
(学员反馈)题目来源:模拟光盘教材3.通过上机操作,充分理解第四、五章的内容.4.考前一定要练习模拟光盘,充分熟悉考试环境。
分配好答题时间。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本章考情分析】本章主要涉及客观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本章属于一般章节。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本节要点】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本节内容】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一) 会计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1。
手工处理阶段(算盘、计算器)2.机械式处理阶段(穿孔卡片系统、我国没有经历此阶段)3。
电算化处理阶段(计算机硬件、软件)(二)会计电算化的含义狭义: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会计电算化.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1。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1981年8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
相关概念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3。
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
虽然数据库等工具已开始被引入会计工作,但各单位开展这些工作的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省初级会计电算化-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1. 银行对账是企业( )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A. 出纳B. 会计C. 财务经理D. 总会计师2. Excel工作簿中既有工作表又有图表时,执行“保存文件”命令则( )。
A. 只保存工作表文件B. 只保存图形文件C. 将工作表和图表一起保存D. 分别保存工作表和图表3. Excel工作表B6单元的内容为公式“=A5*$C$2”,若用命令将B6单元的内容复制到D8单元,则D8单元的公式为( )。
A. =A5*$E$4B. =A5*$C$2C. =C7*$C$2D. =C5*$C$24. 关于彻底删除一张未审核凭证的要求,下面正确的操作是( )。
A. 可直接删除B. 可将其作废C. 先作废,再整理凭证断号D. 先整理凭证断号,再作废5. 在Windows环境中,屏幕上可以同时打开若干个窗口,它们的排列方式是( )。
A. 既可以平铺也可以层叠,由用户选择B. 只能由系统决定,用户无法改变C. 只能平铺D. 只能层叠6. 微机系统与外部交换信息主要通过( )。
A. 输入输出设备B. 键盘C. 光盘D. 内存7.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中,( )是电算化系统的应用阶段。
A. 系统运行与维护B. 系统调查C. 系统实施D. 系统设计8. 用于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 )。
A. 资产负债表B. 利润表C. 现金流量表D. 成本报表9.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 )。
A. 进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B. 数字信号的编码C. 模拟信号的放大D. 数字信号整形10. 在常规格式下,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5/20,则单元格中的数据为( )。
A. 小数数据0.25B. 字符5/20C. 5月20日的日期格式D. 分数数据1/411. 报表软件中,在定义报表公式时,( )是必须设置的。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手工阶段、机械式处理阶段(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会计电算化阶段(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辟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发展我国1979年进行试点应用。
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人民大学王景新教授提议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1989年以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基本处于自发发展阶段。
88年3月财政部调查显示,全国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是单项应用(工资、报表、账务),宏观上缺乏统一规划指导与管理,基层缺乏相配套的各种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重复开发、各自为政。
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入到有计划有组织快速发展的阶段。
3.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狭义概念:是指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2)广义概念: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培育、宏观规划、制度建设、市场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电算化后记账和帐表编制工作有计算机完成。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凭证的概念、账簿的概念和分类、审计的程序等将会发生变化;会计核算形式、计划成本、登记账簿等概念也将会逐渐淡化、甚至退出会计领域。
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