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803.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历史下册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他向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经民主协商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二、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军乐队奏响了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54尊礼炮的齐声轰鸣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从此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23日,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下放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八年级下册历史提纲以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提纲:
第一章:中国封建社会的盛衰
1.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变革
1.3 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繁荣
1.4 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危机
第二章: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2.1 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
2.2 唐宋时期的对外关系
2.3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西方文化
2.4 中国与世界贸易关系的变化
第三章: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
3.1 明朝的政治危机
3.2 明朝的经济发展
3.3 清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3.4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第四章:沿海省份的开埠与民族问题
4.1 鸦片战争及其后果
4.2 外国强权对华夏民族的侵略和压迫4.3 民族问题的出现与发展
4.4 战争与民族满意度
第五章:科技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1 科技的进步与对传统产业的挑战
5.2 文化的变革与思想启蒙
5.3 魂系运动与文艺复兴
5.4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变化
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9月,地点在北平,会议的目的是筹建新中国,此次会议在性质上和现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似。
2、会议的内容有:1)、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此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还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关于开国大典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1、新中国的施政方针是《共同纲领》,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是周恩来。
2、宣告新中国成立的是毛泽东,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54”的含义是“五四运动”或与会的54个民族,“28”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通过28年革命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
3、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1)、它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取得了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揭开新的篇章(“新篇章”是指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迈进)。
2)、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无产阶级的力量。
三、关于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是1951年10月1、新中国成立时,还有没有解放的地区是西北、中南、西南。
2、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有:稳定物价之战、徒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这四大措施中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是稳定物价之战(米棉之战),它发生在上海。
二、关于土地改革(1950年6月-1952年12月)。
1、土地改革的措施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质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背诵提纲(1)第一单元时间线1949.9政协会议召开1949.10.1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1950.6《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颁布1950.10-1953.7抗美援朝1951.10西藏和平解放1950-1952底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3.7《朝鲜停战协议》签订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内容:(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毛泽东当选为主席(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首都;(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5)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6)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协商会议的影响:初步建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彩排)。
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2、(背诵)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1)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三、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具体事件:①美国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③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4、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5、参加部队:中华人民志愿军6、指挥者:彭德怀7、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著名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8、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停战协定上签字9、性质:反侵略正义战争。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新中国成立1.时间:1949.10.1 内容:主席;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纪念碑2.文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历史意义:国内A、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B、结束被侵略的屈辱史,实现了国家独立C、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国际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二、巩固新政权的措施1.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祖国大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土地改革:A.时间:1950―1952年;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内容: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作用: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抗美援朝:A.时间:1950―1953年; B.战役:上甘岭C.人物:彭德怀及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D.结果: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目标: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轻工业和其他工业;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重点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 三条通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第一架飞机4.意义:我国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二、195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四、建设失误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它是党内忽视经济建设规律,急于求成的结果,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但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的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知识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主要内容:颁布《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主席,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成立1.概况: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2.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三、巩固1.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概况: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 军事:抗美援朝战争(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概况:1950年,彭德怀率志愿军抗美援朝(3)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4)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 经济:土地改革(1)概况: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完成:1952年底基本完成(3)意义: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基础知识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 概况: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2.内容《共同纲领》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因此它不是宪法。
但《共同纲领》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制度及各项政策、方针作了规定,且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知识点2. 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日下午3点。
2.概况: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与孙中山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领导这场革命的毛泽东,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邓小平并列被称为20世纪我国三大伟人 。
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此次大会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大会意义:为新中国(新民主主义制国家)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附:毛泽东发言中的“三年以来——人民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十月一日下午二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人宣布就职,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下午三时,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3.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也是二十世纪的伟大事件之一。
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附:开国大典上的54门礼炮,28响(代表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28年,1921-1949)。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1950年6月,第一届政协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国徽图案。
1951年中国领土的统一五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除港澳台等地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附:此年也是朝鲜战争进行年。
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50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鲜南北方爆发内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间: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国内: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x藏和平解放:(1)时间:191年。
x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及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最可爱的人4、抗美援朝战争:时间:190——193年结果:19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司令员:彭德怀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人物: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问答题: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补充: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1)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改北平为北京作首都,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①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打击了国际上和西藏地方内部的分裂势力②促进了民族的进一步融合4、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粉碎了美帝侵略者侵略朝鲜的阴谋,保卫了中、朝的独立和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5、土地改革(1950——195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知识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主要内容:颁布《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主席,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成立
1.概况: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2.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三、巩固
1.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
(1)概况: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 军事:抗美援朝战争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概况:1950年,彭德怀率志愿军抗美援朝
(3)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4)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 经济:土地改革
(1)概况: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完成:1952年底基本完成
(3)意义: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 概况: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2.内容《共同纲领》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因此它不是宪法。
但《共同纲领》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制度及各项政策、方针作了规定,且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所以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知识点2. 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日下午3点。
2.概况: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与孙中山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领导这场革命的毛泽东,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邓小平并列被称为20世纪我国三大伟人 。
3.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知识点3.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新中国成立时,西藏的宗教领袖之一班禅致电毛泽东主席,希
望早日解放西藏。
2.时间:1951年。
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1.正确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一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结束了旧中国的失败、屈等和黑暗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
表现:
①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既是一个旧时代结束的标志,又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进入了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知识拓展2.近代以来与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占北京。
《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3)五四运动前期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二、抗美援朝
知识点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背景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2)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并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概况:1950年0八线”附近。
彭德怀在抗日战争时期指挥的重大战役是百团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指挥的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
西藏解放时,还有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没
知识点2.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上甘岭战役
(1)爆发时间:1952年10月。
(2)地位: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
(3)结果:志愿军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4)人物: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
(1)背景:为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攻。
(2)事迹: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可爱的人”
(1)获得者:中国人民志原军。
(2)可贵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4.朝鲜战争的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发动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二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5.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土地改革
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而非国家。
1.概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知识点2.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事件是辛亥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土地改革。
(2)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