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反补贴调查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反補貼問卷調查暫行規則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2002-03-13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二○○二年第16號令《反補貼問卷調查暫行規則》於2002年3月13日第五次外經貿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佈,自2002年4月15日起施行。
反補貼問卷調查暫行規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反補貼問卷調查規範有序地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以下簡稱外經貿部)指定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實施本規則。
第三條本規則適用於外經貿部為確定補貼及補貼金額而通過調查問卷方式進行的反補貼調查。
第四條本規則所稱的調查問卷是指在反補貼調查中,外經貿部向報名應訴的被調查國家(地區)的生產商或出口商(以下簡稱應訴公司)發放的書面問題單。
第五條應訴公司應按照外經貿部的要求,完整而準確地回答調查問卷中所列問題,提交調查問卷中所要求的信息和資料。
第二章問卷發放第六條被調查國家(地區)的生產商或出口商應自反補貼調查立案之日起20日內,按照立案公告的要求,向外經貿部報名應訴。
第七條報名應訴的生產商或出口商向外經貿部報名應訴時,應以印刷體簡體中文形式提交以下信息:(一) 報名應訴的意思表示;(二)應訴公司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聯繫方式和聯繫人;(三) 調查期內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被調查產品的總數量、總金額。
報名應訴文件應有應訴公司的蓋章和(或)其法定代表人的簽字。
如申請書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律師代理呈送,應列出代理律師的姓名和聯繫方式、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及其地址,並附授權委託書原件。
第八條調查問卷應在報名應訴截止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應訴公司發放。
第九條如應訴公司數量過多,外經貿部決定採取抽樣方式進行反補貼調查的,調查問卷可以只發放給經抽樣選中的應訴公司。
如涉及抽樣調查,外經貿部可對發放問卷的期限進行適當延長。
第三章答卷要求第十條應訴公司應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完整而準確的答卷。
答卷應當包括調查問卷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相应的解决方式也日趋复杂。
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倾销和补贴成为贸易中的两个常见问题。
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压缩外国公司市场份额,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这些措施需要贸易调查。
本文将分别介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探讨其对贸易的影响。
一、反倾销调查当外国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低于本国市场价或低于第三国市场价的价格销售产品到本国市场时,称之为倾销。
反倾销调查是指当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持怀疑态度时,会成立一项行政调查程序,以确定这些商品是否被倾销。
调查的依据是相关的国际贸易组织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反倾销法规。
中国的反倾销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暂行反倾销措施规定》等。
反倾销调查在全球范围内,往往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主要的执行者,由此导致了许多贸易争端。
受到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企业会遭受重罚,包括高额关税和限制出口等。
在反倾销调查中,涉及的主要因素有价格、产品、制造商和国家。
其中,反倾销调查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价格,因为价格通常是决定倾销行为是否存在的最可靠证据。
二、反补贴调查反补贴调查是一种调查进口商品是否存在补贴的程序。
当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持怀疑态度时,会成立一项行政调查程序,以确定这些商品是否获得了补贴,补贴金额与是否对国内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等。
如果调查结果证明涉嫌补贴存在,贸易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增加关税或对涉嫌补贴的国家和企业强制实施反补贴税。
反补贴调查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规定的一种反补贴措施,目的是维护自由、公平、公开的多边贸易体制。
根据WTO的规定,如果一个商品被证明受到补贴,补贴措施将被认为是无效的,即在反补贴之前,被补贴出口商品不得享受任何减免。
值得注意的是,反补贴调查的受害者往往是发展中国家。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由于它们的工业和经济相对较落后,政府通常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来加快其发展。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补贴调查问题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反补贴调查事件频发,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反补贴调查是国家或地区对进口产品进行的一种调查措施,其目的是确认是否存在不公平的补贴行为,并对相关产品进行惩罚性关税的征收。
本文将探讨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补贴调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反补贴调查的概述反补贴调查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阻碍不公平竞争、保护本国产业。
调查的对象通常是国外生产的特定产品,如钢铁、化工产品等,目的是确认是否存在补贴行为,以及补贴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程度。
反补贴调查可以触发关税的征收,使得被调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上升,降低其竞争力。
二、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补贴调查的原因1. 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反补贴调查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
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是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补贴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的加剧我国在一些行业拥有庞大的产能,如钢铁、纺织品等。
在全球市场上,这些产能过剩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的产品展开价格竞争。
低价出口产品容易引起国际竞争对手的不满,从而导致反补贴调查的发生。
3. 国内补贴政策的存在我国在一些产业中实施了一系列补贴政策,旨在支持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然而,这些补贴政策往往被国际贸易组织认定为不公平补贴,触发了反补贴调查的开展。
三、我国应对反补贴调查的对策1.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产能过剩的问题,减少与其他国家的价格竞争。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低价出口产品的数量,从而降低受到反补贴调查的概率。
2. 完善补贴政策的合规性对于存在补贴政策的行业,应审慎制定和执行补贴政策,避免违反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
同时,应加强对补贴政策的合规性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并不会引发反补贴调查。
反补贴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愈加频繁,贸易救济措施对于保障国家利益和市场秩序的作用愈发凸显。
反补贴措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针对各国在贸易中实行补贴政策的情况,对受补贴产品进口实行反倾销措施,以平衡市场。
但是,对于反补贴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和困惑。
本文就对此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补贴的定义及分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补贴。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定义,补贴包括:直接付款,不论是否为生产或出口所提供;减免税款及其他货币方式的优惠;政府与企业或企业间间接融资交易中的优惠利率等。
具体而言,可以分成三类:生产补贴、出口补贴和进口补贴。
针对这些补贴形式,反补贴措施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我们分别来探讨。
二、进口补贴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进口补贴是指出口国向其国内生产商或进口商提供的补贴。
如果这种补贴影响了其出口产品的价格或数量,在国际市场上造成倾销现象,将会伤害进口国的利益。
这时,进口国可以对出口国的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措施。
针对进口补贴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1.出口国的补贴必须是“有害”的,即会导致进口产品的倾销;2.进口商必须对出口国的补贴进行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这些证据需要证明出口国的补贴对产品的市场价格、数量或质量等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这些条件得到验证后,进口国可以启动反补贴调查。
调查的程序主要包括:1.立案,即对其进口产品发起调查;2.公告,宣布进口产品将被调查;3.收集证据,收集证明进口国受到有害补贴的证据;4.听证,听取利益相关方彼此不同的陈述和证词;5.调查报告,包括与反补贴措施有关的所有信息,如出口国的补贴情况、造成的倾销范围等方面,以及有关反补贴措施的建议。
三、出口补贴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出口补贴是指出口国对出口产品提供的补贴。
出口补贴的目的,是使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提高其在外销市场上的份额。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反补贴案件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钢铁行业也面临诸多国际贸易争端。
本文将以某钢铁公司反补贴案为例,分析反补贴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9年,我国某钢铁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向国家商务部提出反补贴调查申请,指控某国外钢铁企业(以下简称“被告”)对原告进行补贴,损害了我国钢铁市场的公平竞争。
经过调查,国家商务部裁定,被告确实对我国某钢铁公司实施了补贴行为,并对被告实施了反补贴措施。
三、案例分析(一)反补贴法律概述1. 反补贴法律的定义反补贴法律是指旨在规范国际贸易中补贴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2. 反补贴法律的特点(1)涉及国家主权:反补贴法律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涉及国家主权和国际贸易政策。
(2)程序复杂:反补贴调查程序复杂,包括调查申请、立案、调查、裁定、执行等环节。
(3)处罚严厉:反补贴措施包括征收反补贴税、禁止进口等,处罚严厉。
(二)案件分析1. 补贴行为的认定本案中,被告在出口过程中,通过政府补贴降低了产品价格,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根据《反补贴条例》,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贷款补贴、税收优惠等均属于补贴行为。
2. 损害的认定本案中,被告的补贴行为导致原告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经济损失明显。
根据《反补贴条例》,损害包括直接损害、间接损害和威胁损害。
3. 因果关系认定本案中,被告的补贴行为与原告的经济损失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被告的补贴行为是原告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三)反补贴措施本案中,国家商务部裁定被告实施了补贴行为,并对被告实施了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措施包括:1. 征收反补贴税:对进口产品征收与补贴金额相当的税款。
2. 禁止进口:禁止进口涉案产品。
四、法律启示1. 加强反补贴法律宣传企业应加强反补贴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欧盟反补贴调查的流程欧盟反补贴调查的那些事儿。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啊,就像是一场复杂又有点神秘的游戏呢。
一、发起调查的前奏。
1. 有个事儿得先知道,欧盟那边要是想发起反补贴调查呀,得有人去“告状”。
这个告状的呢,可能是欧盟内部的一些企业或者行业协会。
他们就觉得从别的国家进口来的东西价格怎么这么低呢,是不是有补贴在背后搞鬼啊。
比如说,中国的某个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卖得特别好,价格还很实惠,欧盟当地的一些同类产品企业就可能会眼红啦,然后就开始收集各种证据,想让欧盟委员会来查查是不是有补贴这种情况。
2. 这些企业或者协会收集的证据可不能是随随便便的哦。
他们得证明进口产品的低价和可能存在的补贴有关系。
这就像是侦探找线索一样,得一环扣一环的。
他们可能会调查进口产品的原产国政府有没有给这个产品的生产企业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像税收减免啦,土地便宜租啦之类的。
要是发现有这样的情况,就觉得自己找到了把柄,就更有理由去要求调查了。
二、调查开始啦。
1. 一旦欧盟委员会决定开始调查了,那就像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帷幕。
他们会给出口国的政府还有相关企业发通知,告诉他们“我们要查你们啦”。
这个通知里会详细说明他们怀疑的补贴类型,还有涉及到的产品。
这时候,出口国这边可不能慌,得赶紧组织起来应对呢。
2. 欧盟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会做很多事。
他们会调查出口国政府的各种政策文件,看看有没有对这个被调查产品的补贴政策。
这就像是在翻人家的家底一样,不过这也是他们调查的权力啦。
他们还会找出口企业要很多资料,像企业的财务报表啦,生产流程中的成本构成啦等等。
这些企业就得积极配合,要是不配合的话,那可就麻烦大了,欧盟委员会可能就会根据他们掌握的有限资料做出对企业不利的判断。
三、调查中的小波折。
1. 在调查过程中呀,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比如说,对于什么是补贴这个定义,出口国和欧盟可能就会有分歧。
出口国可能觉得自己的政策是为了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是正常的扶持,并不是那种不公平的补贴。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协议名称: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协议背景:本协议旨在确立双方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促进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
一、定义1. 补贴:指为支持、促进或保护本国产业而提供的财政或其他形式的支持。
2. 反补贴措施:指为应对他国补贴措施而采取的合法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
二、补贴措施1. 补贴范围:甲方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特定产业或企业提供补贴。
2. 补贴方式:补贴可以以直接资金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政府采购优先等形式提供。
3. 补贴公平性:甲方承诺补贴措施将依法依规进行,不得歧视性地对待其他国家的产品或企业。
4. 信息透明: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补贴措施的相关信息,包括补贴对象、金额、期限等。
三、反补贴措施1. 反补贴调查:乙方有权在甲方实施补贴措施后,根据国际贸易规则提出反补贴调查请求。
2. 调查程序:反补贴调查程序应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相关协议的规定,包括公开、透明、公正等原则。
3. 反补贴措施的实施:乙方有权根据反补贴调查的结果,采取必要的反补贴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
4. 限制措施的合理性:乙方在实施反补贴措施时应确保合理性和必要性,并避免对甲方的措施产生不当限制。
四、合作与协商1. 合作机制:双方应建立定期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解决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相关问题。
2. 信息交流:双方应及时、充分地交换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相关信息,以促进互相了解和协商解决。
3. 协商解决:双方在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寻求第三方仲裁或其他解决途径。
五、争议解决1. 仲裁:双方同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如协商不成,应提交至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2. 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应为终局裁决,双方应遵守并执行仲裁裁决。
六、生效与终止1. 生效:本协议自双方正式签署之日起生效。
2. 终止:本协议在以下情况下终止:a. 双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b. 一方违反协议条款且未能在合理期限内纠正;c. 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无法控制的情况。
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论文报告关于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对于我国出口贸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情况,探讨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
二、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概念和特点1、反补贴调查的概念反补贴调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其贸易保护措施(如反倾销条款等)对于另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进行的补贴调查。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这种贸易救济工具也被称为“反补贴保护”。
2、反补贴调查的特点在国外反补贴调查中,常常涉及到补贴金额的核算、补贴政策的解释、补贴政策对出口商品的影响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此外,在很多情况下,反补贴调查还会受到政治、商业等诸多因素的干扰。
因此,反补贴调查的结果往往对受调查国的经济和出口贸易形成重大的影响。
三、我国出口贸易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思路1、规范出口产品质量和标准国外反补贴调查是基于受调查国家出口商品偏低价格、质量等限制贸易利润的贸易救济措施。
因此,我国出口企业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标准,遵守海关出口标准和国际标准等相关规定,减少风险因素的出现。
2、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的双边和多边贸易条款。
通过协商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方式,以规避和降低国外反补贴调查的风险为目标。
3、加强研发和创新在当前信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出口企业要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的出口市场和创新销售渠道。
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实现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减少被国外反补贴调查的风险。
4、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我国在全球经济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
因此,在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时,可以合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探索出合理的出口模式和合作方式,提高出口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降低国外反补贴调查的风险。
报关员的进出口货物反倾销和反补贴报关员在进出口货物的报关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贸易摩擦和非关税壁垒。
其中,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手段,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低价倾销和补贴竞争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报关员在处理进出口货物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时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
一、什么是反倾销和反补贴?1. 反倾销:反倾销是指政府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关税措施,以解决倾销给本国产业造成的损害。
倾销指进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反倾销调查通常通过对涉嫌倾销的产品进行价格比较和损害调查来验证。
2. 反补贴:反补贴是指政府针对竞争对手对本国企业提供补贴的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这种补贴导致的损害。
常见的补贴形式包括直接补贴、减税或免税、贷款或担保等。
反补贴调查通常需要验证是否存在补贴、补贴是否对本国产业造成了损害,并计算补贴的幅度。
二、报关员在处理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报关员应熟悉并遵守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国际协议和国内法律。
这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反倾销协定》和《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以及本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2. 做好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关员需要准备和分析大量进出口数据,包括进出口货物的数量、价格、生产成本、销售情况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的价格比较和损害分析。
3.与相关部门合作: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通常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包括贸易部门、产业部门和海关等。
报关员需要与这些部门进行紧密合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协助调查工作的进行。
三、报关员在处理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时的工作流程1. 接收调查通知:当货物涉嫌反倾销或反补贴时,报关员将收到相关部门的调查通知。
通知中会包含调查的范围、要求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以及相关的截止日期等。
2. 数据准备与报送:报关员根据调查通知要求,准备进出口货物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欧盟反补贴调查的流程欧盟反补贴调查的那些事儿。
一、发起调查。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呢,不是随随便便就开始的。
一般是欧盟的企业或者行业协会之类的,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竞争,就会向欧盟委员会告状。
比如说,他们觉得某个国家的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卖得太便宜了,可能是因为那个国家的政府给了补贴。
这时候呢,他们就会提交一份申请书,申请书里得有各种证据啊,像这个产品的价格情况、那个国家政府补贴的具体方式等等。
欧盟委员会接到这个申请书后,就会开始初步审查。
要是他们觉得这个事儿有点靠谱,就可能会决定发起正式的调查。
二、调查阶段。
1. 问卷环节。
一旦调查开始,就有好多事儿要做了。
首先就是发问卷,欧盟委员会会向涉及到的各方发问卷。
这各方都有谁呢?有被调查国家的政府部门、被调查的企业,还有欧盟内部相关的企业。
这些问卷可详细了,问的都是各种数据和情况。
被调查的企业接到问卷就头大了,因为要回答好多关于自己生产经营的事儿,像成本啊、产量啊、销售价格啊之类的。
而且还得很准确地回答,要是回答得模棱两可或者有错误,那可就麻烦了。
2. 实地核查。
除了问卷呢,欧盟委员会还可能会派人到实地去核查。
想象一下,一群欧盟的官员跑到企业里,里里外外检查个遍。
他们会查看企业的账目啊、生产设备啊、仓库里的存货等等。
这时候企业就紧张得不行,得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得清清楚楚的。
这个实地核查就是为了核实企业在问卷里回答的内容是不是真实的。
3. 收集信息。
在这个调查阶段,欧盟委员会还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他们可能会找一些专家来分析情况,也会看看市场上的一些公开数据。
比如说,看看这个行业的平均成本是多少啊,这个产品在其他市场上的价格是多少啊。
反正就是把能找到的信息都找来,然后综合分析,看看是不是真的存在补贴,以及这个补贴对欧盟市场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三、初裁。
经过前面那些调查之后呢,就会有一个初裁。
这个初裁就像是一个初步的结论。
如果欧盟委员会觉得被调查的产品确实存在补贴,而且这个补贴对欧盟的产业造成了损害,他们就可能会采取一些临时措施。
1.调查——程序与反倾销调查相同。
2.措施——与反倾销类似。
不同点如下:
(1)出口国政府或出口经营者都可以作出承诺,分别承诺取消、限制补贴,或者其他有关措施,承诺修改价格。
(2)税额不得超过终裁决定确定的补贴金额。
(3)反补贴税的纳税人为补贴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
注意以下几点:
(1)反补贴税只能对终裁决定公告之日后进口的产品适用,但违反承诺的,可以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并可对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前90天内进口的产品追溯征收反补贴税,但违反承诺前进口的产品除外。
(2)终裁决定确定存在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此前已经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的,反补贴税可对临时反补贴措施的期间追溯征收。
(3)下列三种情形并存,必要时,可以对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之日前90天内进口的产品追溯征收反补贴税:①补贴进口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增加。
②此种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
③此种产品得益于补贴。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如何进行反补贴调查程序 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反补贴调查程序?有关利益方要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在受到调查问卷30天内答复并且不得泄露机密资料,然后征得当事方同意后进行调查,作出初步和最终的裁决等等。
在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介绍。
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
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
那么反补贴是如何进行调查的呢?
第一,在反补贴调查中,有关利益成员方和全部利益方以书面形式提出其认为与调查有关的情况和意见,并尽快通知所有有利害关系的各当事者。
第二,出口商、外国生产商或有利害关系的成员方在受到问卷调查后的30天内予以答复,必要时可再延长30天。
第三,在调查中,调查当局对属于机密性质的资料、信息,如未经同意,不得泄露。
第四,在征得企业、当事成员方的同意后,可到其他成员方境内进行调查。
第五,在利益成员方或利益各方在合理的时间内拒绝接受或不提供必要的信息,或严重阻碍调查,则肯定的和否定的,初步和最终的裁决,可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作出。
第六,在作出最终裁决以前,调查当局应就形成决定的重要事实通告利益成员方和所有利益方,以使利益各方有足够时间维护其利益。
第七,调查当局也对被调查产品的工业用户、消费者组织提供机会,由其提供被调查产品的补贴、损害和因果资料。
第八,在利益各方,尤其是小公司遇到资料提供的困难时,调查当局要进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