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绒棉生产现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81.00 KB
- 文档页数:12
世界棉花区分布以及棉纱出口分析本文就全世界产棉区以及哪些国家出口棉纱等方面要求,按照近日培训容并结合网络搜索到的棉花、棉纱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就棉花区分布、产区特点、棉纱出口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述,如有言之有误的地方请部长指出、改正。
一、世界棉花区分布棉花生长条件比较特殊是一种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开花期(即授粉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所以气候干燥但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最适宜种植棉花。
由此可知世界棉花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非洲、巴西、摩洛哥、澳洲、巴基斯坦、中亚、西亚、美国、欧洲等这几个区域。
二、各产区棉花特点1、中国产区:从区域上划分,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域,即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A、在新疆产区其棉花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三丝”含量相对于其他棉区低,可纺40s -60s纱。
B、在黄河流域产区颜色好,光泽好,纤维长,短绒率低,强力好,马克隆值小,可纺40支纱,但三丝多。
C、在长江流域棉花特点是成熟度好,马克隆值偏大,纤维偏粗,80%以上的棉花马克隆值在4以上,三丝少,短绒率比低,颜色发灰,可纺21支,32支纱。
2、印度产区:由于印度当地的光线充足,对于棉花的成熟提供更好的生长要求。
印度进口棉纱强力高,断裂强度好,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容易断线,制造出来的织物光泽鲜亮,色牢度高,染色后不会因为长时间穿着、洗涤而出现掉色、褪色现象。
印度棉花的分三个品种:短纤维(含短纤维、中纤维)属印度土种棉;中长纤维(含较长、长纤维)属美种陆地棉;特长纤维属陆地棉和埃及棉品种。
品种包括Deshi, J34, V797, LRA, MECH1, Bunny, Shankar-6, MCU5, DCH32, Suvin。
印度棉花一致性和整齐度差,短绒率高达15%,水杂大,皮辊加工,含杂高,三丝多,总体来看棉花略好于巴基斯坦棉花。
目前印度棉花我国进口量最大。
其中最好的棉花是产于古吉拉特邦的Shankar-6(简称S-6),可纺21支,32支。
中美棉花价格对比研究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棉花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中美棉花价格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中的差异和联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美棉花价格的历史数据。
以国内期货市场为例,2016年至2018年之间,中美棉花价格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大致相似,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波动性。
特别是在2018年下半年,中美两国的棉花价格都呈现出了下跌趋势。
然而,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中美棉花价格的走势开始有所不同。
今年2月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中国棉纺织企业大量停工,短期内对国内市场的棉花需求急剧降低,导致棉花价格急剧下跌。
此外,由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棉花出口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美国棉花价格也有所下跌。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出口订单的回升,中国市场的棉花需求已经开始回暖,棉花价格也逐渐上涨。
而在美国,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加上近期美国政府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也对棉花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美国棉花价格保持下跌趋势。
此外,中美两国在棉花市场的竞争也是影响价格差异的一个因素。
近年来,中国棉花消费量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一的位置,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之一。
另外,在农业补贴方面,中美两国的政策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会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总体来说,中美棉花价格的差异与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不仅与国内经济和出口贸易有关,也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政策因素等密切相关。
由于棉花市场的波动性较大,未来中美棉花价格的走势很难预测,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
美国纺织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美国纺织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纺织行业是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美国也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本报告旨在对美国纺织市场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市场概况1.市场规模根据美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美国纺织市场在近几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截至2020年,美国纺织市场总产值达到30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5%。
2.主要产品美国纺织市场主要涵盖了纺织原料、纺织品和成衣三个方面。
其中,纺织原料包括棉花、毛纺、丝绸等各种纤维原料;纺织品包括纱线、布料、床上用品等;成衣则包括各类服装和家居用品。
3.市场竞争格局美国纺织市场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主要有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两大类。
国内品牌主要以知名纺织企业为代表,如Levi's、Gap等;国际品牌则有Zara、H&M等。
三、市场发展趋势1.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美国纺织市场逐渐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注重使用环保材料生产纺织品和成衣,并提倡可回收和可降解的产品。
2.智能化生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
美国的一些纺织企业开始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线上线下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是当前纺织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开始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四、挑战与问题1.人力成本上升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一些纺织企业面临着选择继续在美国生产还是转移生产基地的困境。
2.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美国与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进口和出口纺织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给美国纺织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五、未来展望1.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美国纺织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生产的推进,纺织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创新和研发将成为关键为了应对竞争和挑战,纺织企业需要加强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国际棉花种植情况汇报
近年来,国际棉花种植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棉花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产量持续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从种植面积来看,亚洲地区是全球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是亚洲棉花种植的主要产区。
而在非洲地区,尼日利亚、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等国家也有相当规模的棉花种植面积。
此外,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区也有较大的棉花种植面积。
其次,从产量来看,全球棉花产量逐年增加。
中国、印度和美国是全球棉花产
量最大的国家,它们的棉花产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相当大比例。
另外,巴西、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棉花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尽管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棉花种植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而且在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给棉花种植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棉花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这也是棉花种植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棉花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综合而言,国际棉花种植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棉花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应对种种挑战,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品质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概述随着全球纺织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棉花作为纺织原料的重要来源,其品质和产量已成为全球纺织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棉花的品质现状,通过对棉花生产、加工和市场情况的全面调研,为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将重点探讨棉花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分析报告的结构和组织框架。
本文章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组织,并在每一个部分下分别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内容。
在正文部分中,主要分析了棉花生产现状、棉花加工现状和棉花市场现状三个方面。
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当前棉花品质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结构,我们将全面分析棉花品质的现状,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内容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棉花品质现状的深入分析,全面了解棉花生产、加工和市场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棉花产业的进步和提升,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共同致力于棉花品质的提高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棉花生产现状2.1.1 产量分析目前我国棉花的产量居全球第一,但随着国内耕地资源减少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棉花产量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棉花的产量逐年减少,这对于国内棉纺织行业来说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2.1.2 质量分析就棉花质量而言,目前国内棉花的质量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棉花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质量不稳定,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棉花质量下降。
因此,在提高棉花质量方面仍需加大研究和投入。
2.1.3 品种分布国内棉花主要品种以长绒棉和短绒棉为主,品种分布不均衡。
棉花形势分析报告范文一、市场需求分析近年来,举世棉花市场需求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主要消费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等对棉花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受举世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增速略有放缓,但总体依旧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二、产量与供应分析举世棉花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
其中,中国是举世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占据了举世棉花产量的近一半。
印度和美国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产棉大国的产量有所下降。
此外,一些非洲国家如马里、布基纳法索等也开始加大棉花种植,进一步扩大了举世棉花供应。
三、价格走势分析近年来,举世棉花价格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受供需干系和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近期,举世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关税政策的调整也对棉花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总体而言,由于市场需求稳定,棉花价格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四、将来进步趋势展望将来,举世棉花市场将继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形势复杂多变。
起首,举世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对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可能对产量和供应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次,新兴产棉国家的崛起和进步也将对举世棉花市场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将来进步趋势的变化,棉花种植者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市场探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并乐观开拓新的市场渠道。
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棉花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进步创设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举世棉花市场形势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市场需求稳定,供应相对充裕,价格波动较大。
将来,棉花种植者和相关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好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进步。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棉花产业的支持力度,增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进步。
美国棉花生产概况1.植棉简史: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陆地棉品种就发源在美国边界附近。
公元前500年,美国西南部的祖尼(Zuni)和霍皮(Hopi)地区的印第安人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就开始使用棉花。
1536年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州就种植了棉花;1607年开始引种陆地棉,在当时的作品中发现了弗吉尼亚移民最早栽培棉花的痕迹,随后棉花栽培逐渐发展;1784年美国的原棉从查尔斯顿(南卡罗来纳州)出发海运到英国的利物浦;1785年后引种海岛棉。
1793年美国惠特尼(Whitney)发明了锯齿轧花机后,美国的棉花生产得以迅速扩大,并开始更认真地从墨西哥引种进行培育。
从19世纪初到1925年左右,美国的许多州扩种了棉花,形成了“棉花带”,棉花面积达1600万公顷,总产皮棉1700万包,占世界棉花产量的60%,达到高峰。
同时,各地建立了许多棉花纺织厂;1801年建立了第一座棉籽榨油厂;1879年因新法炼油技术的成功使棉籽油更受消费者欢迎,也促进了此业的飞速发展,当时,美国棉籽油产量25000吨,到1963年达到创历史的906000吨,棉籽饼产量达到2500万吨。
2.棉区分布:美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也是棉花的主要出口国。
目前,东起大西洋西岸,西到太平洋东岸,横贯美国南部的17个州均可植棉,统称“棉花带”,此带北界与纬度37°线、无霜期200天线基本相符。
只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土质肥沃,植棉收益较高的弗吉尼亚州南部,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华金河谷地棉区稍北越过此界,达北纬38.2°。
棉区多属河流冲积平原,土壤多为砂壤土或黑钙土,土质肥沃,气候温暖,自然条件比较适宜于棉花生产。
美国棉花带划分为四个棉区:(1)西部棉区:包括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三个州。
干旱少雨,棉田全部实行灌溉。
棉花收获面积约占全国的18%,总产占全国棉花产量30%。
皮棉单产50-99公斤。
(2)西南棉区:又称高原棉区,包括得克萨斯、俄克拉何马和堪萨斯州三个州。
棉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棉纺业是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纺织产业中最具规模和竞争力的部门之一。
棉纺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全球纺织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棉纺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棉纺业的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巴西等。
这些国家在棉花的产量和纺纱、织造能力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纺纱国,拥有庞大的纺织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供应链系统。
中国的棉纺业发展迅速,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棉纺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纺织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兴国家纺织业的崛起使得传统的棉纺业面临着压力。
其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棉纺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污染。
纺织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关键。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棉纺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化学药剂,这些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棉纺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发展更加环保的染整技术、水处理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等,将有助于棉纺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创新将成为棉纺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棉纺业的生产和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预测,提前调整生产计划;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将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多元化发展也是棉纺业的趋势之一。
纺织行业不仅仅满足于生产传统的棉纺产品,也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和产品。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棉纺业可以将目光投向更高端、更有附加值的产品领域。
例如,发展功能性棉纺产品、智能纺织品等,满足人们对舒适性、健康性和智能化的需求。
棉花产业知识--美国、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棉花种植生态环境比较分析(图例)一、棉花种植的生态环境条件(一)光照条件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棉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
据测定,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750-1,000勒克斯,光饱和点为7-8万勒克斯。
一般情况下,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8,000-70,000 勒克斯,此范围下,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
(二)水分条件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棉花各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各深度图层的含水率50%-80%。
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三)土壤条件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旱能浇、涝能排是棉花种植土壤的要求。
浇水时要小水沟灌,避免大水漫灌,遇涝要及时排水。
(四)生长周期棉花从现蕾到成熟吐絮一般需经过75-100天,种植区域不同,棉花收获时间也略有差异。
二、美国棉花种植生态环境简述(一)美国棉花种植分布简述美国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17个州,总面积达21,000平方英里的棉田生长着陆地棉和美国匹马棉。
在美国,陆地棉生长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即东南部地区、中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西部地区,这四个地区统称为“棉花带”。
匹马棉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1、东南部棉区包括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这一区域种植的棉花约占美国陆地棉总产量的24%。
2、中南部棉区包括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和田纳西州,这一区域种植的棉花约占美国陆地棉总产量的32%。
3、西南部棉区。
美国长绒棉生产现状分析作者:田立文崔建平徐海江郭仁松林涛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05期基金项目:农业部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CARS-18-07);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资助。
作者拟通过2012年美国长绒棉生产情况分析,一方面确保国内种植者与棉纺用户对美国长绒棉生产有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借鉴美国Pima棉生产的成功经验提供参考,避免我国长绒棉重演中国大豆危机的局面,最终达到促进我国长绒棉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埃及、美国、中国是世界三大长绒棉产区,其中美国现在种植长绒棉品种是20世纪初从埃及引入的米提·阿非非(Mt.Afifi)品种中选出玉马棉(Yuma),再通过其类型间杂交优选而育成的比马棉(Pima)系列品种,其中有影响的品种,除近年大面积推广的Pima棉品种,还包括1993年以前育成的S-1(1951年)、S-2(1960年)、S-3(1964年)、S-4(1966年)、S-5(1975年)、S-6(1983年)、S-7(1993年)等比马棉品种。
这些品种在美国长绒棉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近些年来育成的DP(Deltapine)、PHY(Phytogen)、HA系列长绒棉品种是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定向育种改良技术选育而成。
这些Pima棉品种属典型的中熟或中晚熟埃及型海岛棉,但其丰产性明显优于现有埃及长绒棉品种,总体品质明显比埃及一般长绒棉好,可与埃及优质长绒棉相媲美,国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品牌如Brooks Brothers、Tommy Bahama、James Perse、Agave Denimsmith、Michael Stars、Zooey、Lands’End等的部分型号纺织品原料甚至指定使用美国pima棉,无疑美国 pima棉成为加工高档纺织品的重要原料之一[1-2]。
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长绒棉生产国,新疆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近10年来育成的品种丰产性与品质总体较好,再加上先进的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其研究与生产技术水平均有突破性进展,其综合品质可与国际市场优质长绒棉相媲美[2-4],但新疆长绒棉生产中仍存在明显的大起大落现象,其品牌影响力远不及埃及优质长绒棉和美国pima棉,国内不少纺织企业在开发超高支纱时仍偏爱选择埃及或美国pima棉。
一、2012年面积、单总产及分布美国共有50个州,只有4个州种植长绒棉,分别是西部棉区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3个州,西南棉区得克萨斯州1个州,另外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南棉区密西西比州有少量种植,因近年密西西比州种植量太少,无法获得相关可靠数据[5-7]。
从表1可知美国2012年当年面积、单产、总产及其与前5年相应指标的比较结果,具体是:目前美国长绒棉种植规模从大到小的州依次为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州。
虽然2012年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3个州长绒棉种植州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由于2012年加利福尼亚州长绒棉种植面积增加较明显,该州种植面积较前5年增加13.6%,进一步分析表明2012年加利福尼亚州长绒棉种植面积占全美的94.1%,具体见表1。
该州常年长绒棉种植面积可达全美的90.0%左右[5-7]。
2012年全美种植长绒棉面积高达96719 hm2,较前5年年平均种植面积略有增加。
2012年全美长绒棉平均单产1166.7 kg/ hm2,其中加利福尼亚州长绒棉单产较高,皮棉单产达1506.5 kg/ hm2,较产量最低的新墨西哥州高67.8%,较全美的平均水平高29.1%,前5年平均单产也是加利福尼亚州最高,具体见表1。
从加利福尼亚州丰产性角度反映该州适宜种植长绒棉,且种植技术水平高。
2007—2011年美国长绒棉生产州年平均种植面积与年平均单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9。
2012年全美长绒棉总产为143.05 kt,较前5年产量增加8.1%,说明美国长绒棉生产发展较稳健,其中总产量最高的加利福尼亚州占全美的95.9%,说明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长绒棉主产核心区[5-7]。
二、品质与品种主要特点长绒棉品质主要是由品种遗传品质决定,现以2012年美国主栽长绒棉品种为例,说明美国长绒棉品质情况及品种主要特点,见表2。
从表2可知,美国2012年生产中主要种植的品种名称及市场占有率,以及各品种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包括熟性、植株高度、马值、纤维长度、强力[5,7-10]。
美国十分重视长绒棉品种培育,并取得较好成绩。
这些成绩主要由一些优秀企业取得,而美国各类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在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的成果极少。
近些年美国主要有Monsanto、Bayer CropScience、Dow AgroSciences等10多家知名种业公司从事棉花品种选育、生产与经营,上述企业有不少是国际知名大型种子企业,在棉花种子领域形成了Deltapine、Bayer CropScience Fibermax、Phytogen、Americot、Bayer CropScience Stoneville、All-Tex、Dyna-Gro、Croplan Genetics、Bronco、Concho、Seed Source Genetics 11个知名品牌[5,7-10]。
目前美国大面积种植的长绒棉品种有Monsanto、Dow AgroSciences、Hazera3家公司培育的DP(Deltapine)、PHY(Phytogen)、HA3个系列的Pima棉品种,上述3家公司的研发水平较高,并得到同行认可与高度关注。
2012年分别占美国长绒棉品种市场份额的19.30%、75.94%、4.09%,其他单位(包括美国科研院所、大专院与其他企业)累计市场占有率仅为0.66%,显然Phytogen公司培育的长绒棉品种占市场绝对垄断地位,由Phytogen和Deltapine 培育的品种品质均较好,其中Phytogen培育的品种强力有一定优势,Deltapine培育的品种马值有一定优势,另外HA系列品种虽然强力与长度指标较低,但马值有突出优势。
由于美国长绒棉全部实现机采,在机采与加工,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对长绒棉纤维存在较明显的机械损伤,纤维长度较遗传品质少1.5mm ~2.5mm,强力降低2.6cN/tex ~4.2cN/tex,尽管这样,Pima棉用户,特别是纺漂白高支纱用户普遍认为美国长绒棉可纺性好。
美国长绒棉无人工采摘出现的“三丝”现象[5,7-10]。
按照美国当地对熟性的划分,美国种植的长绒棉多为中熟或中早熟品种,而根据中国目前的划分标准均为中晚熟。
依据美国长绒棉高度的定性描述可以判断美国种植的长绒棉生长势均较稳健,这样既可以防止在管理粗放的情况下,特别是生长早期(主要指花铃期以前)因灌溉和施速效肥易导致疯长现象的发生,又可防止后期,特别是受旱或打脱叶剂出现的早衰现象。
美国种植的Pima棉品种普遍高抗黄萎病,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也普遍达耐或高耐水平。
除Hazera公司培育的HA系列品种为F1代(陆地棉×长绒棉种间杂交)杂交Pima棉品种外,其他均为常规棉品种,现有长绒棉品种是否为转基因棉品种待验证[5,7-10]。
三、美国Pima棉自然生态条件考虑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长绒棉主产区,其圣华金谷地(San Joaquin Valley)又是加利福尼亚州长绒棉大面积种植的知名产地,现以圣华金谷地说明美国Pima棉自然生态条件。
圣华金谷地位于北纬36°37′,西经120°11′ ,地处美国加州中央谷地的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加州的州府所在地)南部与史托克顿(Stockton)的圣华金河三角洲之间,谷地大部分地区为乡村[11]。
其土壤表层是红棕色具有砂砾的砂壤土,厚度大约为35.6cm;心土层为黏的、可塑性好、呈褐红色的砂黏壤,厚度为25.4cm,其中心土上层是棕色壤土,心土下层是棕色黏土;底土层是淡棕色和棕色的坚硬硅质胶结硬磐,含硅铝氧化物70%-90%。
虽然硬磐层对作物根系下扎有一定影响,但由于连胶层的存在,该土壤保水保肥性较好。
美国将圣华金谷地土壤定义为:细粒、混合的、土壤中微生物较多,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中上水平,土壤属活性的、热性质、突变的硬磐夏旱淋溶土,适宜种植棉花、小麦、水稻等多种作物与无花果、美国大杏仁树、柑橘、葡萄等果树[12],从现有生产现状综合分析来看,圣华金谷地土壤作物或果树产量与品质均较好。
圣华金谷地有8个县(county),分别是弗雷斯诺(Fresno)、圣华金(San Joaquin)、克恩(Kern)、斯坦尼斯劳斯(Stanislaus)、图莱里(Tulare)、默塞德(Merced)、金斯(Kings)和马德拉(Madera),其中弗雷斯诺位于北纬36°46′54″,西经119°47′32″,地处圣华金谷地(San Joaquin Valley)中心,现以1981—2010年弗雷斯诺县气候相关数据反映圣华金谷地气候特点,弗雷斯诺县海拔较低,仅为90m[11, 13]。
从表3可知弗雷斯诺县月平均高温、月平均低温、月平均降水量、月降水天数、月平均日照百分率情况,具体分析如下:弗雷斯诺降水主要发生在冬季,夏季降雨极少,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典型地中海型气候特点。
12月和1月是最冷季节,月平均低温分别为3.5°C、3.8°C;7月是最热月份,月平均高温36.9°C。
该区夏季阳光充沛,7月份日照百分率高达97%,为全年最高;而1月份由于浓雾的影响,为47%,为全年最低。
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高达79%,全年日照时间达3550小时。
该县年平均降水量为291.3mm,全年平均月高温与平均月低温的温差13.8℃,其中5至9月份平均月高温与平均月低温的温差达16.4℃以上,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和产量增加,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向以西北为主,空气顺着中央谷地移动,1月和2月则有较多东南风[13]。
对弗雷斯诺县气象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县年最高温度出现在2006年7月23日,为46℃,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949年1月10日和1990年12月23日,为-8℃,全年日温超过32℃有109.7天,全年0℃以下天数仅有14天;下雨最多的年份发生在1983年,全年降雨量为549mm,下雨最少的年份发生在1966年,全年降雨量仅为154mm ,全年下雨天数为48.1天,常年极少下雪,因而可以得出该县无霜期较长,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较长,该县所处地区被气象学家与农学家公认为半干旱或半沙漠地区,需要通过人为补充灌溉才能开展正常的农业生产[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