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瓣蛋白双向电泳分析技术体系的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742.59 KB
- 文档页数:6
玉米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裴玉贺;白建芬;郭新梅;宋希云【期刊名称】《农学学报》【年(卷),期】2013(003)001【摘要】为了建立适合玉米叶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方法,以玉米自交系齐319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提取玉米叶片蛋白质,进行单向SDS-PAGE和双向电泳,并进行硝酸银染色.结果表明,TCA/丙酮沉淀法适合玉米叶片蛋白质的提取.建立了适合玉米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即采用24 cm、pH4-7的IPG胶条,蛋白上样量0.25 mg.IEF程序为:100V1h,300 V 1 h,500 V1h,1000 V 2 h,8000 V 3 h,8000 V 10 h.SDS-PAGE的电泳条件为1 W/胶条1h,3W/胶条,直到溴酚蓝到达玻璃底部为止.本研究为下一步在蛋白质组水平上分析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蛋白质的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总页数】6页(P1-5,25)【作者】裴玉贺;白建芬;郭新梅;宋希云【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相关文献】1.玉米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的优化 [J], 裴玉贺;白建芬;郭新梅;宋希云;2.粘虫中肠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方法 [J], 艾贤龙;张雅林3.橡胶草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的选择及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J], 李忠晴;柴武慧;张云川;黄叶红;李金环;鲁培鑫;闫洁4.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组学中的双向电泳及硝酸银染色方法的优化 [J], 魏义勇;李科;刘云;曹嵩;王海英5.潮间带大型海藻小珊瑚藻蛋白质提取方法及双向电泳体系优化 [J], 王小蓓; 王秀静; 李丽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向电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双向电泳技术是一种分离和鉴定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它结合了凝胶电泳和电泳移动的优势,可以在同一实验中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分离效果。
双向电泳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因素:分子大小和电荷。
在实验中,蛋白质样品首先沿一个方向进行电泳。
由于蛋白质的不同大小和电荷,它们会在凝胶中形成不同的带状图案。
然后,凝胶会旋转90度,使蛋白质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电泳。
这样一来,蛋白质会在另一个方向上发生分离。
双向电泳的核心是双向凝胶,其结构类似于二维网络。
在第一个方向上,凝胶中的蛋白质会形成一维图案,而在第二个方向上,蛋白质会形成另一维图案。
通过对这两个图案的分析,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蛋白质信息。
2. 应用2.1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和纯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双向电泳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分离和鉴定更多的蛋白质。
这在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2.2 蛋白质组学研究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出复杂样品中的蛋白质,并获得其质量和电荷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和研究其功能。
2.3 药物研发双向电泳技术在药物研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和鉴定药物的靶点,进一步了解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
这对于药物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4 分子生物学研究双向电泳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双向电泳,可以鉴定蛋白质的表达变化,从而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这对于研究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5 环境监测双向电泳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和鉴定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评估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
这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 优缺点3.1 优点•分辨率高:双向电泳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分离和鉴定更多的蛋白质。
•信息丰富:双向电泳可以获得蛋白质的质量和电荷信息,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豌豆白化苗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赵鑫;刘红霞;陈佰鸿;毕阳【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0(000)010【摘要】以豌豆白化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时间(4 h、8 h及过夜)和蛋白质上样量(500、1 000、2 000μg)对双向电泳蛋白质得率和等电聚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蛋白提取时间和蛋白上样量对等电聚焦效果影响较大.适宜的豌豆白化苗提取时间应至少长于8 h,最好提取过夜,能裂解得到大量蛋白质;适宜的豌豆白化苗蛋白上样量为1 000μg,此条件下,双向电泳的分辨率最高,分离出的蛋白大多为小分子量功能性蛋白.【总页数】4页(P100-103)【作者】赵鑫;刘红霞;陈佰鸿;毕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相关文献】1.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根系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J], 李丽杰;苏宏;马怀宇;吕德国2.甘草愈伤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J], 曹君迈;张欣3.基于荧光标记的大黄鱼氧化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J], 李学鹏;周明言;渠宏雁;王金厢;朱文慧;徐永霞;仪淑敏;林洪;励建荣4.蚯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J], 吴石金;赵士良;沈飞超;徐铭5.黄瓜雌花花冠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J], 路曼;宋晓飞;李晓丽;孙成振;闫立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34科研◎农业科学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与10余种模式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基因组计划的重心已逐渐由结构基因组研究转移到功能基因组研究,生命科学随之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 蛋白质组研究则应运而生。
1975年,O ’Farrell 和Klose 首先建立了等电聚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SDS-PAGE )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组分的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多组分,低浓度蛋白的分离成为现实。
1 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制备是双向凝胶电泳成功的关键, 直接影响到蛋白质组研究结果。
其一般过程是:对细胞、组织等样品进行破碎、溶解、失活和还原, 断开蛋白质之间的连接键, 提取全部蛋白质, 除去非蛋白质部分。
但溶解度差的蛋白质, 如膜蛋白、与膜相连的蛋白质以及来自具有高抗性组织的蛋白质, 需要添加离析剂、表面活性剂、两性电解质和还原剂等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 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
目前常用的离析剂有尿素和硫脉, 尿素是双向电泳制备时最常用的变性剂, 硫脉则可以帮助许多难溶的蛋白质进行溶解;表面活性剂可消除蛋白质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蛋白质在其pI 值处的溶解性,常用的非离子型去垢剂有CHAPS 、CHAPSO 、SB3-10和ASB-14等。
在变性剂和表面活性剂联用条件下,再加用还原剂可使已变性的蛋白质展开更完全,溶解更彻底,常用还原剂为含自由巯基的DTT 以及不带电荷的TBP 。
王丽娟分别采用TCA-丙酮沉淀法和尿素一硫脲法提取菜籽种子蛋白,用Bradford 法对所获得的样品进行蛋白定量后,发现尿素一硫脲法提取的蛋白质所得2-DE 图谱较模糊,低丰度蛋白质点数较少,横竖纹干扰较大,分辨率较低;而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的蛋白质所得2-DE 图谱蛋白质点聚合较好,低丰度蛋白分离较好,蛋白点数显著多于尿素一硫脲法,且蛋白点分布均匀,图谱质量较好。
垂直板小型分析型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改进
郭志雄;林琳;吕柳新
【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5)002
【摘要】以荔枝嫩叶和成熟叶为材料,第1向以小型垂直板(作胶净面积82
mm×82 mm)电泳体系进行等电聚焦,采用1.0 mm厚的凝胶,通过对聚焦时间进行改进,建立了快速的小型分析型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应用该体系获得了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显示,在荔枝嫩叶和成熟叶片中清晰可辨的蛋白质斑点数有200多个.并对该体系的应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总页数】5页(P182-186)
【作者】郭志雄;林琳;吕柳新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大头典竹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J], 陈思凯;陈礼光;瞿印权;杨德明;陈剑成;宋鲲鹏;刘家琪;何天友;荣俊冬;郑郁善
2.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试验 [J], 万行成
3.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J], 何瑞锋;丁毅;张剑锋;余金洪
4.适于蛋白质组研究的大豆种子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 [J], 郑蕊;喻德跃
5.高白鲑肌肉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J], 于亚文;朱新荣;张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作者:陈小洁铁双贵岳润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0期摘要从双向电泳的历史、原理、操作步骤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最后提出双向电泳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未来应用前景。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植物中图分类号 Q75;Q9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13-02研究表明遗传信息通过基因携带,但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数量的有限性,与生命现象的多变性、复杂性存在明显的差异[1]。
为此,研究认为在所有生物体的细胞、组织、细胞器中,各种代谢反应、生理功能的维持均由各组成部分的表面、内部的蛋白质来完成。
蛋白质组是Wilkin S等在1994年第1次提出的。
1997年蛋白质组的定义被其创造者重申为:“蛋白质组指的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质。
”2000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最终被定义为“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组织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蛋白质组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其研究的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生物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2-3]。
其中,2-DE作为蛋白质分离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唯一可以在一块凝胶上同时分离上万个蛋白质的方法,且分离纯度可达90%以上。
1 双向电泳技术的历史双向电泳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改进。
1975年O`Farrell对大肠杆菌、老鼠及几尼猪蛋白质的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双向电泳技术,称为ISO-DALT(等电点-道尔顿)。
其第一向是将载体两性电解质(CA)添加到丙烯酰胺凝胶中,凝胶聚合后在电场作用下形成连续的pH梯度进行等电聚焦;第二向是聚焦后的凝胶在含有SDS的缓冲液中平衡后,用琼脂糖包埋到垂直板SDS凝胶的浓缩胶上,形成不连续的SDS梯度凝胶电泳[4]。
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试验摘要在蛋白样品制备、上样量和等电聚焦程序方面改进了大豆叶片双向电泳技术:改进的TCA/丙酮法使用80%丙酮清洗,蛋白沉淀先用冷冻真空干燥机干燥5min,后置于4℃冰箱中自然风干1h,并在风干后立即加入裂解液裂解;蛋白上样量增加为450μg;在等电聚焦程序中采用10h低电压除盐。
改进后的方法获得了理想的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图谱,得到1 014个蛋白质点。
关键词大豆叶片;双向电泳技术;样品制备;上样量;除盐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心[1]。
双向电泳技术是现有的蛋白质电泳技术中分辨率最高、信息量最大的技术,是目前适合于蛋白质组研究中分离总蛋白质的主要方法[2]。
降低双向电泳试验中的人为误差,使电泳图谱真实地再现生物体内的总蛋白谱,是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研究大豆优产、高产、抗性等性状相关蛋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
本文对大豆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与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了改进,为大豆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1.1大豆材料大豆品种南农88-1生长35d左右的叶片,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王瑞珍老师惠赠。
1.2试剂IPG胶条(pH值3~10 NL,18cm)、载体两性电解质(pH值3~10)、二硫苏糖醇(DTT)、碘乙酰铵、3-[(3-胆酰胺丙基)-二乙胺]-丙磺酸(CHAPS)、矿物油、过硫酸铵、甘氨酸、低熔点琼脂糖购自GE Healthcare公司。
尿素、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硝酸银购自BBI。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ris碱、四甲基乙二胺(TEMED)、牛血清白蛋白、β-巯基乙醇购自BIO-RAD公司。
1.3设备等电聚焦仪IPGphor Ⅲ,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Image Master 2DPlatinum 6.0购自GE Healthcare公司。
垂直电泳系统Protean II xi Cell购自BIO-RAD公司。
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赵书宇;刘海英;沈鹏;金正勋;张忠臣;张海彬;王露露【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3)004【摘要】为比较同一杂交组合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后代在灌浆期胚乳内蛋白表达差异,文章建立了一套适合灌浆期水稻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探讨了胚乳蛋白的提取、等电聚焦上样量的选择、胶条转移等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一次溶解蛋白样品,TCA-丙酮法优于酚法蛋白提取,300 μg上样量为最适上样量,能得到清晰、分离效果好、蛋白点数较多的图像.【总页数】5页(P62-66)【作者】赵书宇;刘海英;沈鹏;金正勋;张忠臣;张海彬;王露露【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Q51【相关文献】1.大头典竹叶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J], 陈思凯;陈礼光;瞿印权;杨德明;陈剑成;宋鲲鹏;刘家琪;何天友;荣俊冬;郑郁善2.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J], 石海波;黄灵忠;姜丽丽;王云生;冯勇;高聚林;白海;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3.陆地棉花药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J], 任燕;章晓波;吴穗洁;唐灿明4.大豆茎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 [J], 刘卫国;邹俊林;杨晨雨;罗玲;蒋涛;杨文钰5.高白鲑肌肉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J], 于亚文;朱新荣;张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郝强;葛秀秀;张睿鹂;尉莉莉;关雪莲【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0(030)009【摘要】以北海道黄杨为模型植物,比较了3种不同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并优化了双向电泳各个环节技术体系,进一步用5种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进行验证,以建立适合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蛋白质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采用改进的酚/SDS方法提取叶片蛋白质,用添加硫脲和磺基三甲基胺乙内脂3~10的裂解液裂解蛋白,使用24 cm固相pH梯度胶条,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上样量800 μg,最多可得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蛋白点912个;银染色蛋白上样量110 μg,最多可得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蛋白点587个.(2)用优化的技术体系对5种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种植物叶片蛋白质2-DE图谱均背景清晰,分辨率好,重复性较好(重复组的相似系数平均为68.60%);5 种植物平均可得到约371个清晰可重复的蛋白点,其中大叶黄杨、扶芳藤、北海道黄杨、金心黄杨和小叶黄杨的2-DE重复组蛋白点数目分别为346、407、353、352和399个.表明本研究优化的蛋白质提取以及双向电泳技术体系适用于对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总页数】7页(P1906-1912)【作者】郝强;葛秀秀;张睿鹂;尉莉莉;关雪莲【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03【相关文献】1.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J], 刘建;周坚2.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J], 何瑞锋;丁毅;张剑锋;余金洪3.大豆茎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 [J], 刘卫国;邹俊林;杨晨雨;罗玲;蒋涛;杨文钰4.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湖羊初乳和常乳乳蛋白质组差异 [J], 翁秀秀;刘欣欣;乐祥鹏;李万宏;李发弟5.高白鲑肌肉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J], 于亚文;朱新荣;张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花前后的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韩天富;王金陵;谭克辉;徐继
【期刊名称】《大豆科学》
【年(卷),期】1995(14)2
【摘要】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不同时期光周期处理后大豆品种丹豆5号叶片蛋白质组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不论开花前或开花后,不同光周期处理均会使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发生变化。
作者认为,大豆开花前后的光周期反应都与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
【总页数】6页(P95-100)
【关键词】大豆;叶片;SDS;蛋白质组分;开花;成熟
【作者】韩天富;王金陵;谭克辉;徐继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01
【相关文献】
1.光周期对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的影响 [J], 韩天富;马凤鸣
2.光周期诱导对牵牛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态及叶片中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J], 郝乃斌;朱惠格等
3.开花前不同光周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J], 杨玉花;雷阳;白志元;卫保国;张瑞军
4.适用于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最佳条件研究 [J], 王雪;段玉玺;陈立杰
5.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开花结荚进程的影响 [J], 李秀菊;孟繁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