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8.89 MB
- 文档页数:58
一部分:绪论部分1、测量系统有那些环节,各个环节有什么功能?答:激励装置作用于被测对象,使之产生有用信息的信号, 传感器将被测信息转化为某种电信号,信号调理环节将电信号转换成更适合进一步传输和处理的形式,信号处理对信号进行运算和分析,信号显示和记录环节显示信号以便观测者观察和分析。
而反馈、控制环节用于闭环控制系统中的测试系统。
2、为什么选用电表时,不但要考虑它的准确度,而且要考虑它的量程?为什么使用电表时应尽可能在电表量程上限的三分之二以上使用?用量程为150V 的0.5级电压表和量程为30V 的1.5级电压表分别测量25V 电压,试问哪一个测量准确度高?为什么? 答:若被测量超过电表的量程会损环电表;在电表量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使用可提高测量准确度;用30V 的1.5级电压表分别测量准确度高,因为其测量误差小。
3、如何表达测量结果?对某量进行8次测量,测得值分别为:802.40、802.50、802.38、802.48、802.42、802.46、802.45、802.43。
求其测量结果。
解:81802.40802.50802.38802.48802.42802.46802.4388802.44ii xx =++++++===∑ˆ0.04s σ==,ˆ0.014x σ== ˆ802.440.014x X x σ=±=± 4、请将下列诸测量结果中的绝对误差改写为相对误差: ⑴.1.01825447.8V V μ± ⑵.(25.048940.00003)g ± ⑶.2(5.4820.026)/g cm ±解:(1)1.01825440.00766V ±‰ ⑵.25.048940.001198g ± ‰ ⑶.25.482/0.474%g cm ±第二部分:信号及其描述1、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各有什么特点?答: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离散性、谐波性和收敛性,即各谐波分量频率为基频的整数倍,离散分布,且幅值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原位测试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一、绪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推进,必须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勘察。
在这个过程中,原位测试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地质勘察方法,已经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原位测试技术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地下岩土体的各种物理、化学和力学参数,以及与地下水、地表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来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能够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原位测试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对原位测试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概述;其次,结合实际案例。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工程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需求,但由于其局限性,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揭示地质条件的真实情况。
研究和发展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地质勘察技术势在必行。
原位测试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实时监测等优点,已经在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
原位测试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将原位测试技术与传统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难题,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和效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位测试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以期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技术手段。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基本概念。
学生应了解测试系统的功能结构,静、动态测试的概念等。
二、主要内容测试技术的在机械工程中的意义;测试系统的组成;课程性质;基本内容及学习方法四、教学重点: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概念。
测试系统的组成。
五、教学难点:动态测试概念的建立六、教学过程:(见讲义)八、思考题:根据日常观察,是建立一套结构应力测试系统,要求画出框图即可。
九、作业: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系统的构成有何不同十、教学参考书:黄长艺,严普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年11第二章信号分析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确定性信号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主要内容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瞬变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脉冲信号及其频谱;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频谱四、教学重点:周期信号的时域定义、傅立叶级数表达及其离散频谱λ瞬变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连续频谱λ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λ五、教学难点:信号时域分析与频域表达的概念、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六、教学过程:(见讲义)八、思考题与作业:1、什么是信号的频域描述2、周期信号的时域定义及其判断方法3、确定任意一个谐波的三个要素是什么4、周期信号频谱特点是什么5、周期信号双边频谱与单边频谱间的幅值、相位关系6、傅立叶变换的六个主要性质7、单位脉冲函数的描述(函数值、强度);t0),及A,t0的意义-(tδ8、一般脉冲函数的表示方法,即A9、叙述脉冲函数的采样性质、卷积性质、频谱10、写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傅立叶变换习题2-1~2-4第三章测量系统分析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们掌握测试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基本概念、表达方法。
二、主要内容测试系统的误差表达方式,静态特性曲线与静态特性参数λ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线性系统的时域描述、频域描述λ理想频向函数—测试系统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λ四、教学重点:线性系统的时域描述、频域描述,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五、教学难点:线性系统的频率保持特性及其应用;系统时域、频域响应的计算六、教学过程:(见讲义)八、思考题与作业:1、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表达式2、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的定义3、叙述线性系统的5个性质4、什么是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频率响应函数,两者的关系是什么5、测试系统在时域和频域分别用什么描述6、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测试装置三者关系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7、测试装置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时域条件和频域条件8、写出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式3.8)9、根据已知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推导频率响应函数以及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阻尼比第四章信号的获取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们掌握常用传感器的转换原理、评价以及选用原则。
第一章绪论1、测试的概念目的:获取被测对象的有用信息。
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综合。
测试技术是测量和试验技术的统称。
2、静态测量及动态测量静态测量:是指不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
动态测量:是指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
3、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机械工程中动态参数的测量4、测试系统的组成5、量纲及量值的传递6、测量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7、测量精度和不确定度8、测量结果的表达第二章信号分析及处理一、信号的分类及其描述1、分类2、描述时域描述:幅值随时间的变化频域描述:频率组成及幅值、相位大小二、求信号频谱的方法及频谱的特点1、周期信号数学工具:傅里叶级数方法:求信号傅里叶级数的系数频谱特点: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见表1-2)周期的确定:各谐波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基频的确定:各谐波频率的最大公约数2、瞬变信号(不含准周期信号)数学工具:傅里叶变换方法:求信号傅里叶变换频谱特点:连续性、收敛性3、随机信号数学工具:傅里叶变换方法:求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频谱特点:连续性三、典型信号的频谱1、δ(t)函数的频谱及性质△(f)=1 频率无限,强度相等,称为“均匀谱”采样性质:积分特性:卷积特性:2、正、余弦信号的频谱(双边谱)欧拉公式把正、余弦实变量转变成复指数形式,即一对反向旋转失量的合成。
解决了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问题,得到了周期信号的双边谱,使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了统一。
3、截断后信号的频谱频谱连续、频带变宽(无限)四、信号的特征参数1、均值:静态分量(常值分量)正弦、余弦信号的均值?2、均方值:强度(平均功率)均方根值:有效值3、方差:波动分量4、概率密度函数:在幅值域描述信号幅值分布规律五、自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1、定义:2、特点3、自相关图六、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1、定义2、特点3、互相关图七、相关分析的应用八、相关系数及相干函数相关系数、相关函数在时域描述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干函数在频域描述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是机械大类专业的平台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传感器测量原理、测量信号处理方法和计算机测量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
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概论、信号分析基础、传感器测量原理、测试系统基本特性、计算机化测试系统和常见物理量测量与应用几部分。
学完本课程应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知识:(1)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3)掌握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4)掌握温度、压力、位移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的构成,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部分绪论(2学时)介绍测试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信号分析基础(8)包括信号的分类,信号波形分析、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原理与应用。
第三部分传感器测量原理(8)介绍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四部分测试系统特性(4)介绍测试系统基本组成,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测试系统特性的评定方法. 第五部分计算机化测试系统(10)包括传感器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与解调,等信号调理方法、A/D、D/A转换过程和采样定理,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
实验 8学时1.波形合成与分解,波形图、谱图的识图2.输送线模型多传感器综合应用(红外、光电、铁磁等)3.环境监测(烟雾、酒精、温度、湿度、亮度、噪声等)4.转子实验台模型转速和振动测量、现场动平衡合计 32+8学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 测试技术是测量和试验技术的统称。
2. 工程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3. 测量过程的四要素分别是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
4. 基准是用来保存、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5. 基准通常分为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三种等级。
6. 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
7.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8.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第二章信号及其描述1. 由多个乃至无穷多个不同频率的简单周期信号叠加而成,叠加后存在公共周期的信号称为一般周期信号。
2.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1.信号的时域描述,以时间为独立变量。
4.两个信号在时域中的卷积对应于频域中这两个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乘积。
5信息传输的载体是信号。
6一个信息,有多个与其对应的信号;一个信号,包含许多信息。
7从信号描述上:确定性信号与非确定性信号。
8从信号幅值和能量: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9从分析域:时域信号与频域信号。
10从连续性: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
11从可实现性:物理可实现信号与物理不可实现信号。
12可以用明确数学关系式描述的信号称为确定性信号。
13不能用数学关系式描述的信号称为随机信号。
14周期信号。
按一定时间间隔周而复始出现的信号15一般周期信号:由多个乃至无穷多个不同频率的简单周期信号叠加而成,叠加后存在公共周期的信号。
16准周期信号:由多个简单周期信号合成,但其组成分量间无法找到公共周期。
或多个周期信号中至少有一对频率比不是有理数。
17瞬态信号(瞬变非周期信号):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存在,或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幅值衰减至零的信号。
18非确定性信号:不能用数学式描述,其幅值、相位变化不可预知,所描述物理现象是一种随机过程。
19一般持续时间无限的信号都属于功率信号。
20一般持续时间有限的瞬态信号是能量信号(可以理解成能量衰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