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3.1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3)掌握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认识细胞的结构。
(2)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和结构。
(2)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 教学难点:(1)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2)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细胞模型图。
(2)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3)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细胞模型图,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概念和结构。
(2)提问:你们知道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吗?2. 探究细胞的结构:(1)学生观察细胞模型图,分析细胞的结构。
(2)教师讲解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3. 实验观察细胞的分裂和生长:(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探究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教师总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原因。
五、作业布置1. 绘制细胞结构图,并标注各结构的功能。
2. 写一篇关于细胞分裂和生长过程的实验报告。
3. 思考题:为什么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细胞概念、结构以及分裂和生长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细胞分裂和生长过程的观察和理解。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图的绘制和关于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思考题的完成质量。
第1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细胞的生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的最后一节内容。
也就是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之后,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后的一节。
在统观初中《生物学》教材,并结合自己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细胞的生活》中前所未有的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有机物,无机物,细胞膜的作用,能量转换器,受精卵,遗传信息等等,这几乎是整个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概述。
鉴于此,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学习《细胞的生活》内容,只能做到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序幕,精彩的主要的情节会在今后的节次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如何转换能量,受精卵怎样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等等。
而本节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认识,知道这些概念而已。
《细胞的生活》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教学中我将它们划分为三个部分: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2,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学生接受困难的主要有三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类。
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
3,遗传物质。
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并辅之以课件。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从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来复习引入。
让学生观察图片,完成动物植物细胞异同点的两道选择题,来达到强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二级概念。
教学中的第一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内容,知道: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并尝试区分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过程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师提问:什么物质?教师演示蔗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教师总结: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散开来。
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无机盐和有机物。
教师提问:细胞需要的物质怎么进入细胞的呢?多媒体播放“菠菜在清水中浸泡,清水不变绿,被煮熟后清水变绿”和“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的视频,并提问:(1)菠菜在清水中不变绿,被煮熟后清水变绿,这是什么原因?(2)细胞膜怎样控制物质进出?【总结】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
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有害的或者不需要的物质排出细胞,无用的物质阻挡在细胞之外。
若细胞已死亡,则有用的、有害的物质均可随意进出细胞。
教师过渡: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的来源,请同学们举些例子。
里呢?并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的动画,总结能量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是如何转换的。
教师总结:1.植物中的叶绿体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小羊多莉的身世”和“受精卵”的相关资料。
简单介绍下,多莉的由来。
并提出问题:1.多莉长得不像生它的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这表明了什么?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细胞核有什么功能?教师总结: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板书设计第四节细胞的生活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教学反思通过讨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协调配合,认同各细胞结构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构建“细胞是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单位”的概念,进一步推理,构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3.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和过程。
1.2 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1.3 教学难点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1.4 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细胞1.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2.掌握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第二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课细胞的分裂1.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2.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1.5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1.6 教学资源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2.PPT课件;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的三节课,覆盖了生物学第一个重要的内容——细胞的生活,是生物学乃至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们在课程中了解细胞的基本包括结构、分类和功能,并且能够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重要部位的显微构造和功能,并且教授他们哪些重要的任何可以掌握的内容。
同时,为了加强小组讨论和交流,我们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和问答,以收集和交流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细胞生物学知识自主积累的有效性。
通过参与该教学活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尤其对课程中对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位的显微构造和功能的详细介绍,使得学生在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方面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步骤上,我认为需要加以改进,比如在教学第二节时更加客观地介绍细胞器的功能特点,让学生通过课上的研究、讨论来明确细胞器的意义,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好地驱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课程中来。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优秀6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板书设计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什么是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4、细胞分裂的`意义学生学校情况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
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标题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50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骤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减小。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会。
一般说来,细胞越小,其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
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
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
(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3)掌握细胞膜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的结构;(2)通过实验,探究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3)通过讨论,理解细胞膜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感兴趣的态度;(2)认识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保护细胞就是保护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3)细胞膜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作用;(2)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细胞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细胞的生活》;3. 课件:细胞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转化等;4. 实验材料: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细胞结构与功能;(2)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生活需要什么?2. 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的结构;(2)教师讲解细胞各结构的功能;(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
3. 探究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教师演示实验,展示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 理解细胞膜的作用:(1)教师讲解细胞膜的作用;(2)学生通过讨论,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3)学生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膜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结构的功能;3. 思考题:细胞的生活为什么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的作用有什么重要性?六、教学内容:1. 学习细胞膜的详细功能和作用;2. 了解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3. 探究细胞膜对细胞内外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的组成和功能;3. 能够描述细胞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能够描述细胞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染色液等;3. 教学实验用的细胞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探讨细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兴趣。
二、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2. 讲解细胞的功能,包括细胞的营养、呼吸、分裂等功能。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标本,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2. 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描述细胞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四、深化讨论(1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2.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强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联性。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巩固所学知识;2. 随堂检测,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激发了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细胞的其他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对细胞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
本课时主要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了解细胞的功能及不同细胞器的作用;
3. 掌握细胞的显微镜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不同细胞器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1. 细胞器的功能理解;
2. 细胞的显微镜观察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生物教材、教学投影仪、显微镜等教学器材;
2. 细胞结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细胞是什么,细胞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学习新知识
通过展示细胞结构示意图,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不同细胞器的功能。
3. 组织学生观察细胞
教师准备好显微镜,让学生观察玻片上的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让学生亲身感受细胞的微小世界。
4. 总结本课知识
让学生自主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显微镜观察方法。
六、板书设计: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线粒体
4. 液泡
5. 核糖体
6. 核膜
7. 细胞核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观察家里的洋葱细胞并进行绘图。
八、课后反思:
本堂课教学方式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学生能够理解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知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细胞生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原理。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机制。
(3)细胞核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人体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如何生活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生活。
2、细胞中的物质(1)教师提问:细胞是由什么构成的?细胞中有哪些物质?(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细胞中物质的分类。
(3)教师讲解: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4)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物质在细胞中的作用。
3、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1)教师提问:细胞中的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2)教师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动画,讲解细胞膜的功能。
(3)学生分组讨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1)教师提问: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细胞是如何获取和利用能量的?(2)教师讲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是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的概念和细胞学说。
(2)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了解细胞的生活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细胞的生活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感兴趣的态度。
(2)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细胞的概念和细胞学说1. 细胞的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2. 细胞学说(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2课时: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1. 植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质(4)细胞核(5)液泡(6)叶绿体(7)线粒体2. 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线粒体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质:包含各种细胞器,进行生命活动。
(4)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5)液泡:储存水分、营养物质和废物。
(6)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7)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
第3课时:细胞的生活活动1. 细胞的代谢活动(1)物质代谢: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排出。
(2)能量代谢: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2. 细胞的增长与分裂(1)细胞增长:细胞体积的增加。
(2)细胞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加。
三、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1)细胞的概念和细胞学说。
(2)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细胞的生活活动。
2. 评价学生过程与方法:(1)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2)实验探究细胞的生活活动的能力。
3.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生物学感兴趣的态度。
(2)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第4课时:植物细胞的特殊结构1. 细胞壁(之前已介绍)2. 液泡(之前已介绍)3. 叶绿体(之前已介绍)4. 中心体:参与细胞分裂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一)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本章的主题是“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共分为2节课。
它阐明了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本章第一节从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完成生命活动的角度,讲述细胞的生活,使学生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前面的第一章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本课的基础;而通过对本课“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将进一步形成对细胞较为完整的认识,也为下一章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奠定基础,此内容在本单元中上承细胞的基本结构,下启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了解水平)
2. 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理解水平)
3. 说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理解水平)
4. 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理解水平)
技能目标:
通过对生活现象再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观看动画视频、小组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反应水平)
培养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突破策略:生活现象→同桌交流→观看动画→小组交流→自主探究→学生小结→生活举例→活学活用
教学难点:说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突破策略:教师引导→生活举例→情景问题→观看动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交流→观看动画→自主学
习→学生小结→拓展应用
二、教法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很微观,比较抽象,与学生距离较远,教学难度也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了使这些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我设置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和讲述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出发,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等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分享。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图
三、学法 指导: 1 、 通 过 开展小组讨论, 引 导学生初步学 会 合 作 、 共 同 分 享,并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锻炼生物思维。
2、通过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3、通过动画、图片等知识传授载体,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读图、识图、析图意识,初步培养图文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评价 设计意图 旧知回顾 (约 2 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除病毒外,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
来复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屏显细胞模式图
, 观看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并思考回答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和不同的结构。
生生校正教师点评
回顾细胞的结构为学习细胞膜和细胞质的功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