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贝氏体转变
- 格式:ppt
- 大小:7.67 MB
- 文档页数:34
第1篇一、贝氏体转变的概述贝氏体转变是指金属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从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金属的性能发生改变。
贝氏体转变主要发生在低碳钢、低合金钢和某些高合金钢中。
二、贝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1. 温度范围贝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较窄,大约在280℃至550℃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奥氏体晶粒开始发生转变,形成贝氏体。
当温度低于280℃时,贝氏体转变速率会显著降低,甚至停止;当温度高于550℃时,贝氏体转变会逐渐向马氏体转变过渡。
2. 组织结构贝氏体转变后,金属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1)奥氏体晶粒细化:在贝氏体转变过程中,奥氏体晶粒逐渐细化,晶粒尺寸减小,有利于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2)贝氏体形态:贝氏体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组成。
贝氏体铁素体以片状、针状或羽毛状形态出现,渗碳体以细小的片状或针状形态存在。
(3)贝氏体晶粒尺寸:贝氏体晶粒尺寸与奥氏体晶粒尺寸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奥氏体晶粒越细,贝氏体晶粒也越细。
3. 性能变化贝氏体转变后,金属的性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强度和硬度:贝氏体转变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
这是由于贝氏体组织中的贝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相互作用,使得金属的晶粒尺寸减小,晶界增多,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2)韧性:贝氏体转变后,金属的韧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这是因为贝氏体转变过程中,部分奥氏体晶粒转变为贝氏体铁素体,使金属的组织结构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金属的韧性。
(3)疲劳性能:贝氏体转变后,金属的疲劳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贝氏体组织中的贝氏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相互作用,使得金属的晶粒尺寸减小,晶界增多,从而提高了金属的疲劳性能。
4. 热处理工艺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贝氏体转变温度:贝氏体转变温度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贝氏体转变温度越高,贝氏体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