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811-森林经理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浙江林学院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林业经济学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价标准
姓名考生编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林业经济学
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2、林业生产结构
林业生产的各环节或各部门之间在林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内在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3、森林资源
林木、竹类和林区范围内其他植物和动物以及林地资源的总称。
4、轮伐期
是一种生产周期,它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产发育到达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非木材产品
在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生产出来的,除木材产品以外的林产品。
6、林业经济周期
林业经济运行中循环出现的发展速度上下变动的现象,或者说在林业经济发展连续过程中扩张和收缩反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变动。
1。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目代码: 815 科目名称: 理论力学--------------------------------------------------------一、每题1分,共10分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A 2. C 3. C 4. C 5. D 6. A 7. B 8. C 9. B 10. D三、填空题1. 2s /cm 50 OB 成 30角。
(5分) 2. r ω r 2ω。
(5分)3. s /cm 150 2s /cm 450。
(5分)4. e m ωω)2(2122e r m + 222)2(41ωe r m + 24αω+me α)2(2122e r m +。
(8分) 5. (119.6N ,rv m mg F 2=-。
(2分)6. 2u , R u /2。
(4分)7.24 ,4π。
(4分)8. 10m/s 2, 5m/s 2; 5m 。
(6分)------------------------------------------------------------------------------------------9. 静止 , 静止 。
(4分) 10.121(3)4l ωω+,2121(115)6ml ωω+(6分)四、计算题 1、解:图(1) 图(2)分析BC (如图(1)所示)020=-⋅=∑M l F MNC B可得40NC F kN = 分析AB (如图(2)所示)10,202x AxF F F q l =--∙=∑ 可得 100Ax F KN = '0,0yAy RB FF F =+=∑ 可得 40Ay F KN =-110,2203A A M M F l F l =+∙∙+∙=∑ 可得 240A M kN m =-∙------------------------------------------------------------------------------------------2、解: 图(1)图(2)1. 速度分析v R v O A 2323=⋅=ω v v v v A D C 23=== 以D 为动点,E O 1为动系(如图(1)所示)r e D v v v += v v v D e 43330cos == RvC O v e E O 4311==ω(顺时针方向) 2.加速度分析分析AD 杆,以A 为基点A BOvCO 160 D Er vD ve v------------------------------------------------------------------------------------------Rv R a O n A2222==ωt CA n cA n A C a a a a ++=沿Y 轴投影可得cos300ntA CAa a-+=23tCA v a R=,2233Rv AC a t CA CD==α(逆时针) 以D 为动点,E O 1为动系(如图(2)所示)D C r t e n e t AD n A D a a a a a a a +++=+=沿Y 轴投影 D C t e t AD n A a a a a -=- 30cos 30sinRv R aAD t AD 3262=⋅=α Rv v a r EO DC 89221=⋅=ω可得 221831Rv C O a t e E O ==α(顺时针)3、解:10T =2122122122122)3(412121212121ωr M m ωMR ωMR ωmr T +=⋅+⋅+⋅=111Mg S sin 30(Mgr)2W M M ϕϕ=-∙∙=-1αMⅠO 1 T FA B C 30O ⅠⅡO M 1ω2ω2o v------------------------------------------------------------------------------------------21T T W -=221111(3M)(Mgr)42m r M ωϕ+=-122Mgr(m+3M)r M α-=112111,2O O T J M mr M F r αα=∙=-∑所以 M(6)2(3M)T M mgr F m r+=+4、解::题图 4-4------------------------------------------------------------------------------------------(3分)------------------------------------------------------------------------------------------。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0 科目名称:森林经理学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2、森林永续利用3、森林旅游资源4、林业分类经营5、内部收益率6、林业7、森林资源管理信息8、择伐周期9、森林成熟10、林木期望价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永续利用与回归自然理论,另一类是森林效益主导利用与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这两类理论的代表国家分别是A.美国、德国B.美国、日本C.德国、法国D.德国、美国2、以下关于小班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地调查法要求样地具有调查总体的平均水平B.标准地调查法强调所选标准地的代表性C.目测调查法不需要考虑小班面积D.角规调查法仅适合于近熟林以上林分的调查3、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A.16.55% B.18.21% C.20.63% D.20.36%4、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最大的是A.森林覆盖率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森林蓄积D.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坎昆气候大会)于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以下哪个国家举行A.瑞典B.墨西哥C.丹麦D.加拿大6、目前,我国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间隔期是A.2年B.5年C.10年D.20年7、我国《森林法》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这个规定主要根据法正林理论的4个基本条件中的哪个条件制定的A.法正龄级分配B.法正林分排列C.法正生长量D.法正蓄积量8、下列哪个不属于特种用途林A.药用林B.国防林C.风景林D.自然保护区森林9、在二类调查的成果中,需要注记小班号、龄级、地位级(或地位指数、林型、立地类型)和郁闭度(或疏密度)的图面材料是A.基本图B.林相图C.森林分布图D.专题图10、计算年伐量时,将成熟林、过熟林和近熟林纳入计算范围的是A. 成熟度法B.第1林龄公式C.第2林龄公式D.林况法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划√,错误划×)1、经营森林资源是以林地为基础资本的,PNW(净现值)最大才能保证持续经营情况下效益总量是最多的,才是经营者最希望得到的。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837 科目名称:经济学
--------------------------------------------------------
一、名词解释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该商品的数量。
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
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3、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
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
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5、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
状态时的失业率。
6、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
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简单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1、边际产量增加使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减少使总产量减少。
错。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一阶导数,边际产量小于0才导致总产量下降。
------------------------------------------------------------------------------------------
第1页,共5页。
浙江林学院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姓名考生编号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放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本试题、草稿纸或其它纸张无效。
一、解释下列术语:(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本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Life Form2、Ecological Relationship3、Plant Community4、Population Size5、Gaia Hypothesis6、Ecological Invasion7、Territory 8、Ecosystem 9、Biosphere 10、Niche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3、优势种和建群种4、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5、生态型与生活型三、单项选择题(每题只选择1个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本题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 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A. 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 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 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2. 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3. 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A. 根系发达B. 叶表面凹陷C. 叶表面积较大D. 茎可进行光合作用4、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5. 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6. 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A. 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B. 群落的水平成层C. 群落的镶嵌D. 群落的垂直成层性7. "赤潮"的形成是种群动态的( )A. 不规则波动B. 周期性波动C. 生态入侵D. 爆发8. 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 他感作用B. 抑制作用C. 竞争D. 领域性9. 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 )A. r-对策B. K-对策C. A-对策D. G-对策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体B 种群C 种D 基因库1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 )A 种群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1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 )解释A. 贝格曼规律B. 阿仑规律C. 谢尔福德规律D. 高斯假说13、当环境中的资源( )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A. 丰富B. 缺乏C. 变化大D. 稳定14、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A. 趋同适应B. 竞争C. 互利共生D. 趋异适应15、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 )A. 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 能量是守恒的C. 消费者数量不足D.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16、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 )A. 苔原B. 热带雨林C. 常绿阔叶林D. 针叶林17、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A. 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 推迟生育18、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 D 无天敌19、植物在新地点上定居成功的标志是( )A.植株生长好B. 植株开花多C. 植株不休眠D. 植株能繁殖后代20、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的 K 代表( )A.瞬时增长率B内禀增长率 C.环境容纳量 D.环境阻力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 )所导致的A.内禀增长能力B.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C.存活曲线D.年龄结构22、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23、温室效应指的是(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838 科目名称: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
经济学部分
一、名称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
稀缺性: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无限需求而言,经济物
品总是不足的。
因此,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需求之间进行分配,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3
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在做出某一选择时,所放弃的其它可能的选择,所能够带来的最大收益。
3
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方式能给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效用,在图
形上表现为凸向原点的一条曲线。
4
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两种要素投入量按照同样比例增
加时,产量的增加幅度超过要素投入增加幅度。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
第1页,共8页。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04 科目名称:林业经济学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林业现代化2、森林资源3、轮伐期4、产业政策5、森林旅游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林业分工论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木材供给和木材需求?影响木材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社会林业的本质内容和基本类型。
4、林业生产布局及其原则。
5、政府对林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计算题(15分)某公司于2008年租用某村林地200亩,租金为300元/亩,当年进行了整地、造林,共投入费用为220元/亩,2009年进行幼林抚育投入劳务等费用200元/亩,2010年又已投入50元/亩。
若年底该公司有一机会欲转让此林地,试问以什么价格转让较为适宜?(设年利率为5%)四、论述题(20分)分析中国集体林产权改革过程中的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状况。
五、案例分析题(25分)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政府日益重视森林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其具体行动和进程如下:——2007年6月,我国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林业被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根据该国家方案的总体要求,国家林业局组织专门力量,从2007年7月开始,历时2年多,研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通过林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阶段性目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
——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
该网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现已开展了多项政策对话和能力建设活动,为成员间分享经验,提高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名词解释森林经理、森林区划、工艺成熟、样地、轮伐期、林班、林业可持续发展、小班、伐区配置、数量成熟、森林经理调查、森林分类经营、森林成熟、有林地、调整期、森林旅游资源、更新成熟、主伐年龄、择伐周期、森林资源调查、自然成熟、森林资源管理、森林档案、纯林、混交林、火烧迹地、商品林、森林资源标准地、森林成熟、主伐年龄、经济成熟、经济林、前价、后价、采伐限额、主伐、间伐、基本图、林相图、经营类型(作业级)、补充主伐、森林经营方案、主要树种、优势树种、法正林、完全调整林、林业区划、疏林地、林木期望价、利率、生态公益林、经济成熟、林业分类经营、森林资源、资金前价、判断题1.森林经理的任务是区划和调查森林资源。
()2.森林经理学与森林生态学、森林植物学、测树学、森林培育学、林业经济管理、森林保护、计算机应用等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
()3.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4.广义的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的植物。
()5.直接的森林资源是指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中其他植物资源、林中野生动物资源、林中非生物资源。
()6.间接的森林资源是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林文化等资源以及所伴生的资源。
()7.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8.薪炭林是专门用于生产木炭的林木。
()9.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
()10.我国森林资源类型多,总量大,但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太多。
()11.我国森林资源类型多,总量大,但资源结构不合理,防护林和薪炭林比例太大。
()12.自然保护区是将典型或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自然遗迹地域划分出的保护地区的总称。
()13.自然保护区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部分。
()14.经营范围内,地域上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的区域称为林种区。
()15.林种相同的面积较大的经营区域可划分成多个林种区。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四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期货交易;2、农业剩余劳动力;3、农产品供给;4、政策的过程模型;5、恩格尔系数;6、农村社会学;7、农村权利结构;8、现代农业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A.土地 B.劳动力C.农机具 D.资金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是()A.向境外移民 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 D.向农业外部转移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A.基本国情 B.经济发展速度C.人口素质 D.改革环境5、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表明()A.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B.价格的变动幅度大C.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D.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6、如果农产品需求弹性是富有弹性,那么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量变动幅度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其他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A.生产周期长 B.自然环境影响大C.收获时间集中 D.空间分散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9、一股情况下,农产品需求与()成正方向变化A.农产品价格 B.农产品成本C.消费者的构成 D.消费者收入水平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A.产量 B.效用 C.规格 D.品质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A.政策过程模型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C.理性决策模型 D.浙进决策模型12、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A.价格管制手段 B.财政手段C.法制手段 D.信用管制手段13、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农业政策增加 B.农业政策删减C.农业政策分解 D.农业政策更新14、系统模型认为,政策的输出是( )的结果A.社会团体和个人互动 B.政治系统与社会团体互动C.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 D.内部与外部环境互动15、土地整合和土地利用政策属于( )A.农业发展政策 B.农业结构政策C.农民增收政策 D.农村发展政策16、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农村发展 B.农民增收C.农业增产 D.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17、农村社会学产生于()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19世纪七八十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20年代18、农村社会学的发源地是()A.西欧 B.东欧C.美国 D.日本19、《江村经济》一书的作者是()A.李景汉 B.费孝通C.杨开道 D.梁漱溟20、当代发达国家的农民完全是个()的概念A.居住地 B.身份C.职业 D.生产方式21、在中国农村社会学史上,《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的主要作者是( )A.费孝通 B.梁漱溟C.杨开道 D.李景汉22、家庭是社会的(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C.趣缘群体 D.弱势群体23、从性质上说,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A.农村党支部 B.村民委员会C.乡镇人民政府 D.公安派出所24、1908年,美国政府成立的农村生活委员会是()A.主持美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机构B.负责美国农村救济工作的机构C.主持美国农村家庭主妇培训的机构D.负责美国农村儿童福利的机构25、农村社会的主体是()A.农业经济B.农村人口C.农村土地D.乡镇企业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农业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分离。
森林经理学试卷及答案2套第 1 页共 17 页卷一一、名词解释题: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2、森林旅游资源3、林业区划4、大龄级表5、数量成熟6、森林资源管理信息7、自然区划8、森林9、经营类型 10、森林分类经营二、填空题:1、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按决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 )和作业信息等。
2、自然保护区一般划分为3个区域:( )、( )和( )。
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 )为代表的永续利用与回归自然理论,另一类是以( )为代表的森林效益主导利用与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4、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1953~1961)曾进行第一次( )的森林资源调查。
5、按林况计算年伐量是一种特殊形式。
列入按林况计算的采伐对象,并不考虑是否达到( )。
6、对森林实行( )采伐是我国《森林法》所规定的。
7、1992年,美国林务局确定采用( )经营作为国有林森林经营的基本方针。
8、在水土保持效能方面,天然林明显( )人工林。
9、森林成熟所在的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为( );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在近熟林以下,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幼龄和中龄林各占( ),如果有奇数个龄级,幼龄林则( )。
10、在新开发林区、新建局、场往往要通过( )进行林区建设。
答案参见我的新浪博客:第 2 页共 17 页三、判断题:1、数据和信息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中,它们的地位是交替的。
( )2、林分经济法用增值指数判定林分是否成熟。
( )3、我国规定林分内年龄相差1个龄级以上的,属于异龄林。
( )4、如果林分的IRR(内部收益率)最大值大于社会平均利率,说明继续经营可盈利。
( )5、材积配分法只适用于择伐作业。
( )6、森林经营管理所确定的森林年伐量应当是每年因各种采伐实际消耗森林蓄积的总量。
( )7、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是森林经营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 ) 8、林业分类经营是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不知道的没写哦,另外用红线写的是乱猜的)一、解释下列各组名词1、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林业分类经营:指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对商品林、公益林建立其经营体系,制定与类型相应的经营机制、投资渠道、经济政策、管理措施等森林分类经营:根据森林的类型和功能特征、森林所处地理区域特征、林地质量和地利条件的差异、经营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森林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类森林的自然特点,经营目的要求组织科学的经营管理2、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以及关键性措施所进行的地域划分3、合理采伐量与采伐限额?合理采伐量:指在计算采伐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森林资源特点、林业生产条件和经济情况,经分析论证后确定各经营类型在经营管理期内的采伐量森林采伐限额: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该区域的森林资源现状确定,并经国家批准的以各种采伐方式对式对森林资源消耗的立木蓄积的最大限量4、基本图与林相图?基本图:是计算林地面积、编绘林相图和其他专业用图的基础图面资料林相图:是根据小班调查材料,以林场为单位绘制的常用图表5、轮伐期和择伐周期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时间择伐周期(回归年):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至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6、林分和小班林分:是内部特征相同并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分的小块森林,它是根据森林林木生物学特征划分的小班:根据经营的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段二、填空题1、法正林整个轮伐期的采伐量是法正林蓄积的倍2、径级择伐计算回归年A=aⅹn,其中n为采伐所包括的径级数; a为采伐林木平均生长1个径级所需要的年数3、轮伐期、成熟龄(主伐年龄)、更新期三者的关系表达式是轮伐期=成熟龄±更新期4、适合我国南方山区的林班区划方法是综合区划法5、在我国二类调查的地类划分中,森林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四种类型6、计算采伐量的数式平分伐(和由公式)表达式为 Ew=Vw/u+Zw/27、决策模式一般由备选方案、自然状态、益损函数三部分构成。
浙江林学院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经理学试题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8分)1、可持续林业:既不损害和消弱为当地发展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也不损害和消弱其他地区发展森林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同时当代人满足其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损害和消弱后代人发展能力的林业。
2、经营单位:为便于经营管理,将森林类型、自然条件、经营目标、经营措施等因素相同的小班(林分)分别组成一些单位,这些单位就是经营单位。
3、林种区:在林场或林业局范围内,将林种相同、经营方向相同、地域相连的区域划分成相同的经营单位,这种经营单位就是林种区。
林种区一般以林班线作为境界线。
一个林场,可能是一个林种区,也可能有几个林种区。
4、小班:是在林班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林地林学特征和森林经营要求相同性而划分出的不同地段。
5、法正林: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
法正林的对象是一个森林经营类型,针对同龄林,应有一个树种、轮伐期和作业法。
6、经理期:两次二类调查之间的间隔期。
7、森林评价: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一项活动。
本题评分标准:每小题根据内容完整程度按比例给分。
二、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本题评分标准: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72分)1、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宗旨、目的是什么?答: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的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
第1页,共5页。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林业经济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森林碳汇2、林权3、森林认证4、森林资源5、林产品市场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1. 简述环境性林业资源的供求特征。
2. 比较国有林区、集体林区、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集体林。
3.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4. 设一林业生产函数为Q K Lαβ(1)该简单的生产函数中,一般而言K 和L分别代表什么?(2)这两点在林业方面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根据该生产函数,这两类要素其边际产出分别是什么?(4)可否推导其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的边界条件?5. 森林采伐的最优轮伐期一般考虑哪三类经营目标?从经济收益角度考虑,哪一类目标是最合理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25分)1.市场失灵在林业中有哪些表现?市场失灵一般需要如何解决?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请在答题纸上标明确认选项,每个小题2分,共20分)1.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指()。
A.畜牧业B.林业C.种植业D.渔业2.家庭承包制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
A.结合B.合并C.分离D.连在一起3.农产品需求弹性小是指()。
A.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B.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C.价格的变化幅度小D.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4.根据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需求量与价格变动关系是()。
A.同方向变动B.反方向变动C.互不影响D.其它关系5.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
A.土地B.劳动力C.农机具D.资金6.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
森林经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1、森林经理答案: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森林资源答案: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
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3、森林区划答案: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合理经营。
4、小班答案: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
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 ,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
5、森林经理调查答案: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
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
6、轮伐期答案: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的间隔时间7、工艺成熟答案: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 通过皆伐) 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8、森林收获调整答案: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结构9、森林经营方案答案:是森林经营主体(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10、小班经营法答案:就是以小班为总体,设计独立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体系的方法。
小班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总体单位来组织经营,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11、森林调查答案: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浙江林学院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经理学试题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8分)
1、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和森林土地应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管理,以
满足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2、优势树种:一个林分里面蓄积或株数占优势的树种。
3、林业区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条件
,分析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潜力,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对林业进行地
理分区,进行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林业方针
与重点,提出林业生产布局和实施的主要措施与途径,为林业建设发
展和制定长远规划等提供基本依据的一项工作。
4、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
的状态。
5、森林评价: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
的一项活动。
6、经理期:两次二类调查之间的间隔期。
7、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
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间隔的时间。
本题评分标准:每小题根据内容完整程度按比例给分。
二、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
2、错。
第1页,共6页。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代码: 811 科目名称:森林经理学
-------------------------------------------------------- 一、填空(共10分)
1.大于等于0.2(1分)
2.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经理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2分)
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评价、决策和信息管理。
(2分)4.最符合经营目的。
(1分)
5.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一切数据。
(2分)
6.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2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T;
2.T;
3.F;
4.F;
5.F;
6.T;
7.T;
8.F;
9.T;10.F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森林资源
答:森林资源是森林能够为人类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
2.林相图
答: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编绘而成的、反应林业经营单位内小班的林种、树种、年龄等分布情况的服务于经营活动的图面材料。
3.二类调查
答:二类调查是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变化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
------------------------------------------------------------------------------------------
4.形数
答:形数是指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某一高度的断面积,高度为全树高,其表达式为:
5.森林经营方案
答:森林经营方案是指森林经营单位为保护、发展、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而编制的森林经营总体规划设计文件。
森林经营方案每10年编制(修订)一次。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我国的森林划分为哪几大林种??
答:我国有五大林种,分别是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2.什么是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人门对森林资源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标准地与样地有何区别?
答:标准地是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也称典型样地,而样地是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设计的实测调查地块。
4. 什么是法正林?法正林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法正林是每年能提供一定量木材的同龄林标准林分,法正林的对象是一个森林经营类型,针对同龄林,应有一个树种、轮伐期和作业法。
它有4个基本条件:(1)法正龄级分配;(2)法正林分排列;(3)法正生长量;(4)法正蓄积量。
5.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有哪些主要成果? gh
v f
------------------------------------------------------------------------------------------
答:
(1)表簿材料:①森林调查簿,②森林资源统计表
(2)图面材料:①基本图,②林相图, ③森林分布图,④专题图
(3) 文字材料:①森林资源调查报告,②专业调查报告,③质量检查报告
答对一个给1分。
五、计算题(10分)
1、设利率保持为5%。
某人于2006年初免费取得一块林地,从2006年开始每年投入3000元,共投入5年,到2010年底以5万元价格销售,获利多少?(假定每年的3000元都在年初投入)。
解:
设G 为获利,则:
G=5
1
500003000(10.05)i i =-+∑=50000-17406=32594(元)
六、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 结合我国现状,谈谈你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识
本题评分标准:本题为自由发挥题,根据考生运用森林经理学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酌情给分。
2、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储存了大量的碳。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本题评分标准:本题为自由发挥题,根据考生运用森林经理学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酌情给分。